1. 小學音樂教案
鍾聲叮叮當》:即興表演豐滿了悅耳的鍾聲效果,猶如交織成一曲美妙動聽的「鍾聲交響曲」,小結:鼓勵與表揚,指出不足之處。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1、欣賞樂曲《維也納的音樂鍾》
2、欣賞樂曲《靈隱鍾聲》
3、編創與活動:用1、2、3、5、6六個音編自己的歌
4、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自己的歌
教學目標:
一、引導學生聆聽《維也納的音樂鍾》,感受樂曲誇張而富於童話色彩,又有輕松和滑稽氣氛,深受人們的喜愛
二、引導學生聆聽電子琴獨奏曲《靈隱鍾聲》感受形象鮮明的電子琴獨奏曲。作者以電子琴的豐富音色和寬廣的表現力,並能參與進行即興表演。
三、引導學生學慣用1、2、3、5、6六個音編自己的歌、與師生互動的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引導學生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四、通過樂器演奏自己的歌,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器樂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進行練習)
二:新課學習:
1:欣賞樂曲《維也納的音樂鍾》
1)初聽,(完整聽全曲)(提示學生隨樂曲輕輕拍手)。
2)談談所聽內容;介紹《維也納的音樂鍾》設問:你能否聽到鍾擺的滴答聲?
學生討論:出示:ⅰ5 3 5 ⅰ 0 5 │ⅰ5 3 5 ⅰ│唱一唱主題曲調
設問:A、主題曲調出現了幾次? B、你能想像宮里的情景嗎?
3)復聽全曲,師生交流
4)復聽:結合音樂情緒自由地隨音樂即興律動。每當主題曲調出現時,邊哼唱,賓合著音樂拍手或做動作
2:聆聽《靈隱鍾聲》
1)導入:你們去過寺廟嗎?(學生說說廟里的情景)
師:你們聽到過廟里的鍾聲嗎?請你用聲音模仿一下(學生自由模仿)介紹杭州靈隱寺
2)放錄音,學生聽引子部分——鍾聲(師:這是真的寺廟里的鍾聲嗎?)學生討論
3)看書上譜例學生哼唱(再次聆聽樂曲主題音樂,學生邊看譜例邊聽邊哼唱,邊思考聽了這曲調,想像這是哪裡的場景?師:在寺廟里除了聽到鍾聲,還有什麼聲音?你覺得如何加上木魚伴奏呢?練慣用彈舌模仿木魚聲(隨音樂用彈舌模仿木魚聲為樂曲伴奏)
4)欣賞全曲,學生自由用動作表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5)小結:這是中國佛教音樂中的鍾聲,很有特徵,特別是除夕和新春第一天的鍾聲,有很多人前往聆聽
3:用1、2、3、5、6六個音編自己的歌
出示:3/4 Χ — X│X — X│X X X│X— 0║學生拍打節奏
學生分組試編——展示——修改——唱——用豎笛演奏(加即興表演)課堂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美麗的黃昏》
2、表演歌曲《美麗的黃昏》
3、音樂唱名學習。唱准 4、7、1音高,並進行實踐創作活動
5、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標:
一、學慣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美麗的黃昏》,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聆聽音樂作品,有感情地唱好《美麗的黃昏》。要求學生用親切、跳躍的聲音演唱歌曲;引導學生體驗歌曲優美抒情的三拍子旋律。
二、引導學生學習創編情景與動作進行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
三、復習七個唱名,唱准 4、7、1音高,並進行實踐創作活動,能用七個唱名組成簡單旋律。
四、通過樂器學習歌曲《美麗的黃昏》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演奏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鍾聲叮叮當》分聲部唱一唱——二聲部合唱
3:器樂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進行練習)
二、新課學習:表演《美麗黃昏》
1、導入:黃昏的晚霞美嗎?請小朋友聽一聽音樂是怎樣來表現的呢?
2、聽錄音——學生談感受——聽音樂,學生說說是幾拍子的?——放音樂——學生試拍——師生隨著音樂一起拍打
3、引導學生用動作即興表演(放音樂,學生自由做動作)
4、跟著錄音輕唱(連唱,注意及時、敏捷地換氣——能夠不同的速度演唱這首歌;)
5、說說表現的意境和情緒有什麼不同?(分組討論)
速度 表達的情緒
稍快 輕松、愉快
中速 寧靜、美妙
稍慢 低沉、壓抑
6、輪唱(聆聽錄音學生感受——將學生分成二組,甲組先開始唱,唱至2時,乙組從頭開始唱——教師指揮,學生輕唱,要求學生既能聽到自己的聲部又能聽到另外一個聲部的歌聲——為三個樂句分別想一個簡單的動作,邊唱邊做——有感情地進行三部輪唱,注意三拍子的韻律)
7、學唱歌譜——學生用豎笛演奏A、重點唱一唱第一樂句前六小節,並畫圖形譜
1)學生畫出第二樂句的圖形譜
2)連起來唱——進行輪唱
8、選擇三角鐵、串鈴、小鼓、雙響筒在「叮咚」處伴奏
分組嘗試——分組展示——學生評價
用豎笛和三角鐵伴奏,學生自由表演。
第八課 愛鳥(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一隻鳥仔》
2、表演歌曲《一隻鳥仔》
3、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標:
一、學慣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一隻鳥仔》,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聆聽素材統一,形象完美的音樂作品,有感情地唱好《一隻鳥仔》。要求學生用親切、跳躍的聲音演唱歌曲;引導學生表現了孩子們的天真、可愛和純潔的性格。
二、引導學生學習創編情景與動作進行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
三、通過樂器學習歌曲《一隻鳥仔》,並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進行練習)
4:節奏練習:自選(結合學習作品的節奏進行)。
二:新課學習:
1、初聽歌曲《一隻鳥仔》,聽後說說,這首歌曲給你怎樣的感受?(聽後學生自由說)
再聽歌曲,引導學生發現,在這首台灣民歌中出現了許多襯詞和象聲詞,使得這首歌曲聽起來更加與眾不同。
2、學唱歌譜(音組「5、6、1、2、3」)
1)教師慢速彈琴,學生輕聲跟唱(二遍)(唱譜是不加下滑音記號,注意八分休止符)
找出難唱的地方重點練唱
2)豎笛演奏《一隻鳥仔》旋律
3)讀一讀歌詞(重點讀象聲詞,模仿出鳥的叫聲)
4)輕輕地跟著范唱錄音唱(二遍)
重點練唱:
2 3 │ 2 3 2 1 │2 0 5 5 │2 0 0│
透 早 起來(伊嘟)拐 一 下 拐
2 5 6 │ 5 0 0 │
哮 啁 啁
注意:唱出下滑音,且要唱得自然、唱好襯詞和象聲詞,把歌麴生動有趣的愛鳥心情表演出來、在四分休止符「0」用 ⅩⅩ 拍手
3、識兒童玩鳥行為圖
出示四幅兒童玩鳥行為圖,請學生說說哪一些行為是對的?哪一些行為是錯的?為什麼?
作為少先隊員我們應該怎樣做(增強學生護鳥、愛鳥的環保意識)
4、表演
分小組自己按照樂譜練習——分角色演唱和伴奏——展示——集體分角色演唱和伴奏
小結:鼓勵與表揚,指出不足之處。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2、表演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3、音樂游戲:曲調接龍
4、選用內容:學慣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標:
一、學慣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小烏鴉愛媽媽》,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聆聽音樂作品。音樂旋律婉轉、流暢、動聽,歌詞形象生動,,作品充滿深情地敘述了小烏鴉對媽媽的一片愛心。
二、引導學生學習創編情景與動作進行表演,學習在情景中用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
三、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小烏鴉愛媽媽》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四、引導學生通過聽辨、曲調接龍等游戲形式,進行師生互動互動交流參加音樂實踐活動。,提高音樂基礎能力與即興創作水平。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復習前課內容:表演及唱。
3:豎笛小練習。(結合學唱歌曲演奏進行練習)
4:節奏練習:自選(結合學習作品的節奏進行)。
二:新課學習:
1、導入新課:(放伴奏音樂,同學戴著小鳥頭飾飛入教室)
教師談話後(放錄音范唱)問題:歌曲中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你准備給歌曲取個什麼歌名?生:答
⒉、出示大歌片《媽媽的心》聽錄音范唱兩邊,學生輕輕跟著錄音哼唱
師:這首歌曲的節奏有什麼特點?這組節奏型共出現了幾次
ⅩⅩ ⅩⅩ ∣Ⅹ Ⅹ ∣Ⅹ—∣Ⅹ—∣讀——拍——唱——吹(豎笛)——交流,一起唱
3、指導學生隨著音樂讀歌詞(有感情地朗讀歌詞,細細體會小烏鴉是如何愛媽媽的。
4、學唱歌詞
1)模唱—講解連音線的唱法——區分 5—3與 5—2 音唱准——有感情地輕聲唱歌
2)表演(完整地唱一邊)分組討論該如何表演?可以加入打擊樂器與豎笛伴奏——展示
三、聽辨活動
比一比誰的耳朵最靈(聽一聽曲調的色塊中,老師彈奏的是哪一組音?)
教師彈奏兩邊,學生聽辨——連起來唱一唱——聽辨快的同學給予表揚
四、曲調接龍
1、復習學過的 1、2、3、5、6一起唱一唱
2、將范作唱一唱,讓學生找出接龍的特點(即第二個曲調的開始一個音與第一個曲調的最後一個因是同一個音,曲調與曲調的銜接要按節奏銜接,不能脫節)
3、小組即興接龍(師生接龍。開火車接龍,比一比哪個小朋友接的最好、最快。
2. 小學音樂教案
新課標人教版第六冊全冊教案 ·第一課 春天 第二課 可愛的動物 第三課 童趣 第四課 音樂會 第五課 牧童之歌 第六課 愛祖國 第七課 老師的歌 第八課 愛和平 第九課 家鄉美
新課標人教版第五冊全冊教案 ·第一課 童年 第二課 草原 第三課 友誼 第四課 放牧 第八課 愛鳥
新課標人教版第三冊全冊教案 ·第一課 問聲好 第二課 時間的歌 第三課 童話故事 第四課 跳起舞 第五課 愛勞動 第六課 我的小綿羊 第七課 小小音樂家 第八課 幸福生活
新課標人教版第一冊全冊教案 ·第一課 好朋友 第三課 祖國你好 第五課 靜靜的夜 第六課 愛勞動 第七課 小精靈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第一冊全冊教案.·歌曲:《你的名字叫什麼》、《拉勾勾》、《其多列》、《跳繩》、《國旗國旗真美麗》、《同唱一首歌》、《動物說話》、《我有一隻小羊羔》、《小寶寶睡著了》、《閃爍的小星》、《洗手絹》、《大家來勞動》、《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法國號》、《布娃娃彈琴》、《火車開啦》、《躲貓貓》、《龍咚鏘》、《新年好》 欣賞:管弦樂《玩具兵進行曲》、管弦樂《口哨與小狗》、小組曲《快樂的一天》、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人教版五年級第九冊全冊教案.·簡價: 《太陽公公和月亮婆婆》 《西風的話》 《愉快的夢》 《看龍船》 〈排排坐〉《我的小綿羊》
人教版三年級第五冊全冊教案·大樹樁有幾歲 甜甜的密密 小白船 小騎兵之歌 藍藍的天 山谷靜悄悄
人教版三年級第六冊全冊教案·我們的田野 水晶般的心 嘀哩嘀哩 還要睡嗎 小牧笛 鷹 太陽公公月亮婆婆 八月桂花遍地開
3. 音樂課的教案要怎麼寫
恩……我是一名音樂教師,我簡單的說下吧,教學的目標和重難點必須寫專清,你這節屬課的目的是什麼自己應該非常清楚,上課無論是導入,新課講授,所有的教學設計都應該為你的目的做鋪墊,時間要分配好,重難點的地方一定要講細講清楚,還有,音樂是一個活躍的課堂,現在的新課標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拉,所以想辦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能溝起他們的興趣,加上你不斷的引導,相信他們的思維會跟著你走的,呵呵
我只做了兩年的音樂教師,經驗還不是很多,希望對你有幫助
4. 小學簡單的舞步練習教案
小學五年級舞蹈特長班訓練教案
【 課 型 】中國古典舞組合訓練課
【教學內容】自編教學內容
【教學對象】小學5年級
【教學模式】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對舞蹈有著初步的理解。將古典舞手位的基本練習與唐詩歌謠結合在一起,可以說是相得益彰,增添了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學習的慾望得到充分激發。
1.教師的動作示範,在課堂教學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
2.教師課堂用語的生動、形象化,是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工具,也是使課堂氣氛輕松、愉悅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基礎。因為,如果藝術教育使受教育者感到十分痛苦,那將是藝術教育最大的失敗。
3.本課依據《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陶冶情操為目的,無論從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運用,都十分注重激發和保持學生的活動興趣,培養他們終生學習的意識。
4.在課堂的各個環節設計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通過「學習、實踐、創新」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主動學習能力。
5.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享受美、體會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讓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我參與、我快樂、 我成功」的愉悅感受。
【教法與學情分析】
本節課主要採用講解示範法、啟發教學法、游戲法、展示激勵法等多種教法,使其有機地結合,並滲透於各個教學環節中。
本節課教學對象為五年級的學生,這個年齡段的男女生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身體柔韌性好、活潑好動、求知慾強,對新知識的學習只要教師採用的教法得當,學生學練興趣很快就會被調動起來。但因大多數學生沒有舞蹈基礎,在教學中本人採用有別於專業性的教法,以基本動作為主,由淺入深的引導啟發,著重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
針對舞蹈的動作特點,在具體的教學中,本人採用以下方法:
1.因為跳舞蹈要和音樂和拍,所以教師要在有節拍的口令下做每一階段的完整示範,對舞步的節奏快慢有一個大概的理解。用口令的強弱來提醒學生那些重點地方和需要變換的動作。
2.以學會單一動作為主,配以恰當的音樂節奏,等基本要領掌握後,再循序漸進地加進其它肢體動作。
3.先進行個人單個動作的練習,再進行分組練習,最後集體練習。
4.採用A+B+C(遞加法)的教學方法,即每做完一個新動作,連接前面的動作一起復習,這樣更能有利於以舊促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課時安排】共4課時(90分鍾/每星期1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展示古典舞手位。
2.正確展示古典舞氣息的提與沉以及舞姿與柔韌。
3.初步從整體上訓練學生,克服身體的自然狀態,獲得正確的直立感,發展舞蹈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節奏感,能夠准確的展示出古典舞的各個手位的位置及形態。
【教學重難點】學生對舞蹈動作的掌握,與音樂是否合拍。
【教具准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由高矮個排成一橫排,直立站好,師生問好。然後5454的人數排成四排,每節課向前依次輪換。
2.學生隨音樂做准備活動。(壓前旁腿、壓肩膀、壓腳背、拉把桿下腰、地面趴青蛙)
二、活動訓練(手位訓練)
單一動作練習
1.掌型:四指並攏,大拇指張開。
2.蘭花指:大拇指與中指相捏,其他手指自然翹起。
3.花形手:雙手蘭花指,手腕內側相對,放於下顎下,小臂自然垂直,身體前赴。
4.斜下手:蘭花指,身體斜下位。眼隨手動。
5.斜上手:蘭花指,身體斜上位。眼隨手動。
6.順風旗位:右手托掌,左手山膀,身體轉向八點方向。目視八點。7.托掌:雙手蘭花指,指尖相對,托於頭頂。
8.按掌:雙手蘭花指,右手在里,左手自外,交叉按於胸前。
9.轉腰點肩:(以右為例)左手背手,右手蘭花指,手心向上,指尖點於左肩前。向六點方向轉腰,目視六點。
三、提示
1.古典舞手型俏麗,手位準確。
2.動作乾脆,舞姿優美。
四、學生分組練習評價。
1.學生個別練習、分組練習展示。
2.學生之間互相評價。
通過學生間互評,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糾正。
五、學生集體展示。
六、教學結束
師生再見!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由高矮個排成一橫排,直立站好,師生問好。然後5454的人數排成四排,每節課向前依次輪換。
2.學生隨音樂做准備活動。(壓前旁腿、壓肩膀、壓腳背、拉把桿下腰、地面趴青蛙)
二、組合練習(古典舞手位組合)
准備位置: 體對1點,雙腿盤坐,雙背手。
准備音樂:
⑴—⑵ 保持准備位姿態
第一段:
(第一個八拍) 1-2拍 右手側前斜下位,掌型手
3—4拍 右手側前斜下位, 蘭花指
5-8拍 (重復第一個八拍)1-4拍 反面動作
(第二個八拍)1-2拍 右手胸前按掌
3—4拍 左手胸前按掌
5-6拍 雙手胸前花形手
7-8拍 還原至准備位置
第二段:
(第三個八拍)1-2拍 右手側前斜上位,掌型手
3—4拍 右手側前斜上位,蘭花指
5-8拍(重復第三個八拍)1-4拍 反面動作
(第四個八拍)1-4拍 右手胸前按掌
3—4拍 左手胸前按掌
5-6拍 雙手胸前花形手
7-8拍 還原至准備位置
第三段:
(第五個八拍)1—4拍 雙手托掌
5—8拍 雙手胸前按掌
(第六個八拍)1—2 右起轉腰點肩
3—4拍 身體轉回一點,左手背手,右手按掌
5—6拍 右起轉腰點肩
7—8拍 還原至准備位置
(第七個八拍)—(第八個八拍) 重復(第五個八拍)—(第六個八拍)
第四段:
(第九個八拍) 1—2拍 右起順風旗手位
3拍 身體轉向八點,順風旗手位,目視八點
4拍 保持順風旗手位
5—6拍 雙手順順風旗手位落下,目視八點
7拍 身體轉向二點,胸前按掌手位,目視二點
8拍 胸前按掌手位不動
(第十個八拍)1—2 身體轉回一點,左手花形手
3—4拍 右手花形手
5—6拍 雙手花形手
7—8拍 還原至准備位置
(第十一個八拍)—(第十二個八拍)重復 (第九個八拍)—(第十個八拍)反面動作
(結束動作)—1 雙手花形手,至托掌位,下胸腰,目視手
三、提示
1.古典舞手型俏麗,手位準確。
2.動作乾脆,舞姿優美。
四、學生分組練習評價。
1.學生個別練習、分組練習展示。
2.學生之間互相評價。
通過學生間互評,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糾正。
五、學生集體展示。
六、教學結束
師生再見!
第三課時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由高矮個排成一橫排,直立站好,師生問好。然後5454的人數排成四排,每節課向前依次輪換。
2.學生隨音樂做准備活動。(壓前旁腿、壓肩膀、壓腳背、拉把桿下腰、地面趴青蛙)
二、單一動作練習(呼吸與柔韌練習)
1.提沉:提沉時腰肩盡量鬆弛,提時由腰腹部帶動慢慢吸氣,氣息一直貫穿到頭頂,到身體完全伸直,再由腰腹部帶動慢慢吐氣,到氣息完全吐盡含回。提沉過程中氣息要流暢通順。
2.燕式坐後彎腰:左腿前盤坐,右腿後伸,腰盡量向後卷,雙手經正上向斜後點地。
3.跪下腰:雙膝與肩同寬,腰盡量向後卷,雙手由體前經正上向旁打開至腳踝處。
4.旁提舞姿:頭側傾,旁肋經過下弧線,邊旁提邊擰身敞胸,形成旁提舞姿,腰部要鬆弛,形成一種身體的「懸垂感」。
5.小草手勢:雙手掌形,對腕於正上位,手臂伸直。
三、提示
1.所有舞姿和連接要求用呼吸帶動,將提沉自然融入動作當中,從而增強身體的表現力。
2.柔韌性練習要求盡量做到自己的最大限度,自然地融入柔韌性舞姿。
四、學生分組練習評價。
1.學生個別練習、分組練習展示。
2.學生之間互相評價。
通過學生間互評,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糾正。
五、學生集體展示。
六、教學結束
師生再見!
第四課時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由高矮個排成一橫排,直立站好,師生問好。然後5454的人數排成四排,每節課向前依次輪換。
2.學生隨音樂做准備活動。(壓前旁腿、壓肩膀、壓腳背、拉把桿下腰、地面趴青蛙)
二、組合練習(呼吸與柔韌練習)
准備位置:體對5點,雙吸坐,含胸抱
准備音樂:
(第一個八拍)1-8拍 保持准備位舞姿
(第二個八拍)1-2拍 右手直臂上伸,右手小草手勢
3-4拍 右手保持姿態左手對腕伸至小草手勢
5-8拍 保持小草手勢,沉氣含胸,回至准備位
(第三個八拍)1-2拍 提氣伸展,雙手至正上位,同時雙腿伸直至綳腳伸坐
3-4拍 伸展至胸腰,同時雙分手至提旁點地
5-8拍 沉氣同時收至准備位
(第四個八拍)1-2拍 含胸並向右側滾動至8點跪坐
3-4拍 體對8點,雙跪坐,提氣同時雙手右前提至正上位
5-8拍 沉氣伸展胸腰,同時向斜後位雙分手
第一段:
(第一個八拍)1-2拍 雙跪坐提氣,視線隨身體提至1點,同時右手背手,左手蘭花手胸前提腕
3-4拍 雙跪坐沉氣,視線隨身體垂落,同時左手蘭花手沉腕
5-8拍 重復第一段(第一個八拍)1-拍4動作
(第二個八拍)1拍 左手伸至正上位小草手勢,身體上揚,眼隨手動
2拍 左手保持姿態,右手與左手對腕,呈雙手小草手勢
3-4拍 沉氣同時雙手保持小草手勢落至胸前,眼隨手動
5-6拍 雙手保持小草舞姿伸至正上位,同時雙跪立,眼隨手動
7拍保持姿態,雙手保持對腕,右手向內左手向外旋轉
8拍 保持姿態,雙手保持對腕,向相反方向轉腕
(第三個八拍)1-2拍 沉氣,雙手掌心向內自然垂落,眼隨手動,同時落至雙跪坐
3-4拍 提氣,雙手前斜下位提腕,視線提至8點方向
5-8拍 左手收至背手,右手經下弧線拉至旁斜下位,同時擰身至旁提舞姿,眼視1點,頭右傾
(第四個八拍)1拍 身體向左傾,左手背手,右手推腕至7點斜下位,眼視1點
2拍 身體向右傾,左手背手,右手壓腕拉至3點斜下位,眼視1點
3-4拍 沉氣,含胸低頭,左手背手,右手經下向7點劃動
5-10拍 右手經7點方向經上向3點劃立圓,身體隨手劃圓
11-12拍 右手撐地,同時身體向左經坐地滾動至2點方向雙跪坐
第二段
(第五個八拍)-(第八個八拍)重復第一段(第一個八拍)-(第四個八拍)反面動作,滾動回至體對7點方位雙跪坐,身體含胸低頭
第三段
(第九個八拍) 1-2拍 雙手經前提至正上位,身體同時伸展,同時右腿向後伸展至燕式坐
3-6拍 雙分手至後斜下位指尖點地,同時身體伸展至燕式坐卷腰
7-8拍 右腿收回至雙跪坐,同時身體沉氣含胸
(第十個八拍)1-2拍 雙手經前提至正上位,身體同時伸展,左腿旁開至與肩同寬,雙腿跪立
3-6拍 雙分手至腳踝處,同時身體伸展至跪下腰
7-8拍 左腿收回至雙跪坐,同時身體沉氣含胸
(第十一個八拍)1-2拍 提氣,右手柔臂向正上位伸展至右手小草手勢,左手垂至體側,眼隨手動,同時雙跪立
3-4拍 沉氣,右手垂落至體側,同時雙跪坐
5-6拍 提氣,左手柔臂向正上位伸展至左手小草手勢,右手垂指體側,眼隨手動,同時雙跪立
7-8拍沉氣,左手垂落至體側,同時雙跪坐
(第十二個八拍)1拍 右手伸至正上位小草手勢,眼視正上位,雙跪坐
2拍 保持右手姿態,左手伸至正上位對腕呈雙手小草手勢,雙跪坐
3-4拍 沉氣同時雙手保持小草手勢落至胸前,眼隨手動
5-6拍 雙手保持小草舞姿伸至正上位,同時雙跪立,眼隨手動
7拍 保持姿態,雙手保持對腕,右手向內左手向外旋轉
8拍 保持姿態,雙手保持對腕,向相反方向轉腕
9-12拍保持小草手勢,雙腿慢慢跪坐,下胸腰,頭慢轉至1點
三、提示
1.所有舞姿和連接要求用呼吸帶動,將提沉自然融入動作當中,從而增強身體的表現力。
2.柔韌性練習要求盡量做到自己的最大限度,自然地融入柔韌性舞姿。
3.表演時注意動作與詩詞的有機配合,表現出小草堅忍不拔的品質和意境。
四、學生分組練習評價。
1.學生個別練習、分組練習展示。
2.學生之間互相評價。
通過學生間互評,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糾正。
五、學生集體展示。
六、教學結束
師生再見!
教後記:
沒有學過舞蹈的人都會認為:學跳舞是一件很輕松有趣的事。其實在台上跳出一曲優美的舞蹈,在台下就必須花費很多的時間。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這個要求對成人來說都很難,何況是對從沒有接觸過音樂舞蹈而又要參與其中的小學階段的學生。音樂舞蹈基礎決定了本課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在教學中,為了學好一個舞步,學生必須不斷地重復一個簡單而又枯燥的動作,怎樣讓她們在既不會對學習舞步感到枯燥而產生厭學情緒的情況下,引導她們積極不斷地進行反復練習呢?我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教案: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創設各種情景,引導她們進行想像聯想,排除他們訓練中的枯燥感,直到她們練到比較到位、比較完美為止。例如:在教授站姿時,告訴學生:下巴微微抬起,挺胸收腹,像一隻驕傲的小天鵝等,可以說情境性教學,使學生既能開心愉快地重復練習著單純的腳步動作,又很自然地復習了以前學過地舞蹈,而且還為下次學習其他的動作打下了良好地情緒基礎。學生愛舞蹈,也就是她們對練舞蹈很感興趣,她們把學跳舞當作了一種好玩的游戲,因此教師在教學生練習舞蹈時,就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通過教師的語言引導,創設良好的情境,讓她們感受到舞蹈的美,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收到可喜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