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音樂欣賞課教案
你可以下載一些初中音樂課的教案參考一下,可以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幾個看看
⑵ 幼兒園音樂欣賞課教案
幼兒園音樂欣賞教案——龜兔賽跑 教學目標: 1、 通過欣賞《龜兔賽跑》,感受不同的節奏、旋律、速度所表現的不同音樂形象(烏龜和兔子)。 2、 通過音樂故事懂得做任何的事情不能驕傲,只要努力就能取得成功。教學准備:《龜兔賽跑》課件、音樂磁帶。教學過程: 一、活動開始師:我知道小朋友們最...喜歡看動畫片了,是嗎?(是)下面我們來看一看,為小朋友帶來了什麼樣的動畫片呢!小朋友們要仔細看,今天的動畫片和以前你看過的動畫片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播放無聲動畫片)師:這個動畫片和以往的動畫片有什麼不一樣呢?能告訴我嗎?(聲音)師:動畫片里你看到了哪些小動物?它們都在做什麼?小兔子和小烏龜在做什麼?師:小朋友們看得真仔細呀!沒有聲音的動畫片,你們覺得好看嗎?(不好看)好,下面就請聰明的小朋友來給小兔子和烏龜配上好聽的音樂吧! 二、欣賞師:我這里有兩段音樂,我不知道應該把這兩段聲音送給誰,你們來幫幫我好嗎?(好……)謝謝!我們一起來聽一聽。1、欣賞第一段音樂。你覺得這段音樂聽起來是什麼感覺?應該送給哪只小動物?為什麼?小朋友不要急,我這還有一段音樂,聽過之後我們再來為他們選擇。2、欣賞第二段音樂。師:這一段音樂聽起來怎麼樣?和上一段音樂有什麼不同?(音樂響起)應該把這段音樂送給誰呢?為什麼? 3、分段欣賞兩段音樂。老師總結:第一段音樂輕快、跳躍、活潑,很適合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好,那我們就把這段音樂送給小兔子吧!(兔子音樂響起)第二段音樂低沉、平穩,我們就把它送給慢吞吞爬行的烏龜吧!(烏龜音樂響起)師:小兔子和烏龜知道小朋友為它們送上了好聽的音樂,可高興了!我們來欣賞一下有聲音、有音樂的動畫片吧! 三、欣賞有聲動畫片,進行思想教育。1、幼兒欣賞動畫片。2、師:動畫片里講了一個什麼故事?3、師:為什麼跑的快的兔子卻輸給慢吞吞的烏龜?(因為兔子自以為了不起,驕傲自滿。) 4、師:為什麼慢吞吞的烏龜卻得了第一?(烏龜卻不怕辛苦不怕累,一直努力的去追趕、拼搏……) 5、我們應該向誰學習呢?(烏龜)學習烏龜什麼?師總結:最後小兔子認識到自己錯了,改正了錯誤,還是一隻可愛的小兔子。小朋友們做錯事不要緊,關鍵要知錯就改,就是一個好孩子。
⑶ 求一份音樂欣賞課的說課教案!
音樂欣賞課《音樂作品的民族風格》說課稿
--------------------------------------------------------------------------------
發表日期:2006年5月10日 【編輯錄入:風舞十天】
復旦中學 吳晶
各位老師下午好:
我是渝中區復旦中學的音樂老師吳晶。今天我給大家說課的內容是欣賞綜合課《音樂作品的民族風格》。
本課我選用的教材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樂欣賞教材第二單元第二課。本單元共三課時,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各種不同體裁歌曲的欣賞,了解音樂作品的時代風格,民族風格和個人風格;《音樂作品的民族風格》是本單元的第二課,將主要欣賞學習蒙古族民歌《贊歌》和哈薩克民歌《瑪依拉》。《贊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樂風格的代表,是一首長、短調相結合的歌曲,曲調豪放,優美深情,剛柔並進的演唱更增添了歌曲的感染力;哈薩克民歌《瑪依拉》熱情奔放,富於草原風味。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聽賞兩首各具特色的民歌,使學生了解蒙古族和哈薩克族民歌的音樂特點,認識到在同一國家不同民族的音樂特色和音樂風貌,從而增進學生熱愛少數民族音樂的情感。
本課的重、難點是通過欣賞不同民族的音樂,使學生能按歌曲的旋律、節奏等特點分辨兩個不同民族的民歌。由於少數民族的民歌分布廣泛,知識面涉及較廣,歌曲的風格又各不相同。所以我採用了視聽教學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的優點來幫助學生感知音樂,從而分辨不同民族的民歌特點,通過直觀的圖象來了解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它由復習前課樂理知識,聽賞歌曲,創作活動這三個部分組成。首先我採用提問的方式開課:「同學們,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那你們對這個大家庭了解多少呢?先讓學生講講對少數民族的認識和看法。引起學生對少數民族的興趣(點題),問題和學生的經驗相結合,學生很快就進入了現實生活中去,從而引起他們傾聽的願望。接著我將採用多媒體影像播放一組少數民族風情的介紹片段,讓學生了解少數民族的風情。
接著進入第二環節:首先我讓學生欣賞《贊歌》和《瑪依拉》兩首歌曲的旋律片段,提問:這兩首歌曲各屬哪個民族?兩首不同的風格民歌片段,引發學生了解各民族音樂全貌的興趣。然後我用課件展示出中國的版圖,把學生「帶入」蒙古,去了解蒙古族人民的吃、穿、住、行等風俗習慣,這樣能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抽象的東西變得形象具體化。接著我將讓學生欣賞具有典型蒙古風格特點的歌曲《贊歌》,欣賞完後由學生談談自己聽後的感受,這樣能讓學生在聽賞和分析的過程中了解蒙古族的音樂,最後與他們一起總結出蒙古族歌曲的音樂特點——旋律自然流暢,寬廣。
在一段長時間內的視覺圖象後,為了讓學生能鬆弛一下,我將運用音樂律動法,讓學生感受蒙古風格的舞蹈,教他們隨音樂的節奏做一些簡單的壓手腕、騎馬、跺肩的動作,來調節課堂氣氛,使課堂活躍起來。接著欣賞一段新疆的舞蹈片段,欣賞後讓學生分組討論,提問:這是哪個民族的舞蹈?新疆在中國版圖的位置?學生根據自己課前收集的資料,分別講講自己眼中的新疆,同時我會讓他們欣賞哈薩克民歌《瑪依拉》,在聽時,我會提示他們注意聽哪一句給你感覺最特別?為了讓學生更加准確的抓住新疆民族音樂的特點,我會讓他們再復聽一次跟旋律哼唱,最後我運用表格對比的形式,和學生一起總結出新疆民歌的音樂特點——熱情、奔放、自豪。然後把蒙古族民歌與新疆民歌的旋律和節奏等特點作比較,這樣能引導學生更加直觀的區分出不同民族音樂來源與不同民族的社會生活和音樂文化。
最後是第三個環節創作活動。在這一環節中,我將播放兩首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歌曲,讓學生說說是哪個民族的歌曲,其音樂特點有哪些?有了前面兩個民族音樂的分析過程,學生能更加熟練的抓住不同民族的音樂特點。然後我再讓他們根據不同民族的特點進行表演創作,如:舞蹈、繪畫、服裝展示等等。這樣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能真正的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去,學生在一起創作,發揮集體精神,並進行互評。學生在輕鬆快樂自由的氛圍中了解到音樂離不開人民和以人為主體的社會生活。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也有著各具特色的音樂文化,都具本民族的風格特色,從而成為該民族的重要標志。
這堂課,我重在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將學生的體驗和活動穿插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方式的改變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多彩,課堂也變得格外生動、有活力。這一課在教學上有兩個特點:一個特點是在課堂里巧妙的將欣賞民族音樂——探索民族音樂——表現民族音樂融合在學生的活動中,並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發現不同民族的特點,整個過程連貫而自然。另一個特點是教學控制,通過熟悉的音樂進行組與組之間的比賽加上有效的控制,使課堂真正做到活而不亂。
⑷ 欣賞課教案
他了了就考慮嗎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