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廣東教育出版社美術教案參考

廣東教育出版社美術教案參考

發布時間:2020-12-23 04:48:00

① 誰有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信息技術教案

好像沒有,不過你可以去去苗逢春博士主持的論壇去看看,那裡有很多信息技術的討論

② 查!!請告訴我關於科學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的初三化學教案與相關課件

化學知識點歸納
一、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的顏色
(一)、固體的顏色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2、綠色固體:鹼式碳酸銅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乾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10、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硫酸銅,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二)、液體的顏色
11、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1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14、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氣體的顏色
17、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18、黃綠色氣體:氯氣
19、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氣體。

二、初中化學溶液的酸鹼性
1、顯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硫酸氫鈉、硫酸氫鉀等)
2、顯鹼性的溶液:鹼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碳酸鈉、碳酸氫鈉等)
3、顯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數的鹽溶液

三、初中化學敞口置於空氣中質量改變的
(一)質量增加的
1、由於吸水而增加的:氫氧化鈉固體,氯化鈣,氯化鎂,濃硫酸;
2、由於跟水反應而增加的:氧化鈣、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鈉,硫酸銅
3、由於跟二氧化碳反應而增加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氫氧化鈣;
(二)質量減少的
1、由於揮發而減少的:濃鹽酸,濃硝酸,酒精,汽油,濃氨水;
2、由於風化而減少的:碳酸鈉晶體。

四、初中化學物質的檢驗
(一) 、氣體的檢驗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燃,則是氧氣.
2、氫氣:在玻璃尖嘴點燃氣體,罩一乾冷小燒杯,觀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變渾濁,則是氫氣.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濕潤的紫紅色石蕊試紙,若試紙變藍,則是氨氣.
5、水蒸氣:通過無水硫酸銅,若白色固體變藍,則含水蒸氣.
(二)、離子的檢驗.
6、氫離子: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鋅粒
7、氫氧根離子: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
8、碳酸根離子: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離子: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氯離子
10、硫酸根離子: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鋇
11、銨根離子:氫氧化鈉溶液並加熱,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12、銅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藍色沉澱則是銅離子
13、鐵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紅褐色沉澱則是鐵離子
(三)、相關例題
14、如何檢驗NaOH是否變質: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變質
15、檢驗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含有石灰石
16、檢驗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含有NaCl。
17、檢驗三瓶試液分別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隻試管中分別滴加Ba(NO3)2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2SO4;再分別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澱粉:加入碘溶液,若變藍則含澱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若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就含葡萄糖。

五、初中化學之三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葯,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質組成與構成的三種說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3)、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6、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種原因:
(1)工業「三廢」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農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種方法:排水法(不容於水的氣體),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9、質量守恆定律的三個不改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原子質量不變。
10、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三種方法:增加溶質,減少溶劑,改變溫度(升高或降低)。
11、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的三個條件:生成水、氣體或者沉澱
12、三大化學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氣中的三種氣體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燒發白光的物質:鎂條,木炭,蠟燭(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還原性的物質:氫氣,一氧化碳,單質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種氣體是:氫氣(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種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毒性。
18、三大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全為混合物)
19、三種黑色金屬:鐵,錳,鉻。
20、鐵的三種氧化物:氧化亞鐵,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
21、煉鐵的三種氧化物:鐵礦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見的三種強酸:鹽酸,硫酸,硝酸。
23、濃硫酸的三個特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
24、氫氧化鈉的三個俗稱:火鹼,燒鹼,苛性鈉。
25、鹼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的三種氧化物:氧化銅,水(氧化氫),二氧化碳。
26、實驗室製取CO2不能用的三種物質:硝酸,濃硫酸,碳酸鈉。
27、酒精燈的三個火焰:內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燈有三禁:禁止向燃著的燈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隻酒精燈,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
29、玻璃棒在粗鹽提純中的三個作用:攪拌、引流、轉移
30、液體過濾操作中的三靠:(1)傾倒濾液時燒杯口緊靠玻璃棒,(2)玻璃棒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31、固體配溶液的三個步驟:計算,稱量,溶解。
32、濃配稀的三個步驟:計算,量取,溶解。
33、濃配稀的三個儀器:燒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種遇水放熱的物質:濃硫酸,氫氧化鈉,生石灰。
35、過濾兩次濾液仍渾濁的原因:濾紙破損,儀器不幹凈,液面高於濾紙邊緣。
36、葯品取用的三不原則:不能用手接觸葯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聞葯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葯品的味道。
37、金屬活動順序的三含義:(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電子變成離子,它 的活動性就越強;(2)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排在氫後面的金屬不能置換出酸里的氫;(3)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後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38、溫度對固體溶解度的影響:(1)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3)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39、影響溶解速度的因素:(1)溫度,(2)是否攪拌(3)固體顆粒的大小
40、使鐵生銹的三種物質:鐵,水,氧氣。
41、溶質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
42、影響溶解度的三個因素: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溫度。

六、初中化學常見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氣:氮氣(N2)和氧氣(O2)
2、水煤氣:一氧化碳(CO)和氫氣(H2)
3、煤氣:一氧化碳(CO)
4、天然氣: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鐵/鋼:(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鐵銹:(Fe2O3)

七、初中化學常見物質俗稱
1、氯化鈉 (NaCl) : 食鹽
2、碳酸鈉(Na2CO3) : 純鹼,蘇打,口鹼
3、氫氧化鈉(NaOH):火鹼,燒鹼,苛性鈉
4、氧化鈣(CaO):生石灰
5、氫氧化鈣(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體(CO2):乾冰
7、氫氯酸(HCl):鹽酸
8、鹼式碳酸銅(Cu2(OH)2CO3):銅綠
9、硫酸銅晶體(CuSO4 .5H2O):藍礬,膽礬
10、甲烷 (CH4):沼氣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過氧化氫(H2O2):雙氧水
14、汞(Hg):水銀
15、碳酸氫鈉(NaHCO3):小蘇打

八、物質的除雜
1、CO2(CO):把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2、CO(CO2):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3、H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通過氫氧化鈉固體
4、CuO:在空氣中(在氧氣流中)灼燒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鐵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鹽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鹽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鈣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鋇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銀溶液
14、NaCl(KNO3):蒸發溶劑
15、KNO3(NaCl):冷卻熱飽和溶液。
16、CO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

九、化學之最
1、未來最理想的燃料是H2 。
2、最簡單的有機物是CH4 。
3、密度最小的氣體是H2 。
4、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物質是H2 。
5、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
7、PH=0時,酸性最強,鹼性最弱 。
PH=14時,鹼性最強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種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 金剛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氣的國家是 中國 。
1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鋁 。
13、空氣里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氮氣 。
14、空氣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氣。
16、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碳

十、有關不同
1、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是因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鐵和鋼的性能不同:是因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 分子構成不同。
(氧氣和臭氧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水和雙氧水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
4、元素種類不同:是因為質子數不同。
5、元素化合價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6、鈉原子和鈉離子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十一:有毒的物質
1、 有毒的固體:亞硝酸鈉(NaNO2),乙酸鉛等;
2、 有毒的液體:汞,硫酸銅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 有毒的氣體: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回答者:小熊貓zhen2006 - 魔法師 四級 3-20 16:14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謝謝!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1 個人評價

100% (1) 不好
0% (0)

其他回答 共 1 條
一、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的顏色
(一)、固體的顏色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2、綠色固體:鹼式碳酸銅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乾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10、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硫酸銅,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二)、液體的顏色
11、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1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氣體的顏色
17、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18、黃綠色氣體:氯氣
19、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氣體。

二、初中化學溶液的酸鹼性
1、顯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硫酸氫鈉、硫酸氫鉀等)
2、顯鹼性的溶液:鹼溶液和某些鹽溶液(碳酸鈉、碳酸氫鈉等)
3、顯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數的鹽溶液

三、初中化學敞口置於空氣中質量改變的
(一)質量增加的
1、由於吸水而增加的:氫氧化鈉固體,氯化鈣,氯化鎂,濃硫酸;
2、由於跟水反應而增加的:氧化鈣、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鈉,硫酸銅
3、由於跟二氧化碳反應而增加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氫氧化鈣;
(二)質量減少的
1、由於揮發而減少的:濃鹽酸,濃硝酸,酒精,汽油,濃氨水;
2、由於風化而減少的:碳酸鈉晶體。

四、初中化學物質的檢驗
(一) 、氣體的檢驗
1、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入瓶中,若木條復燃,則是氧氣.
2、氫氣:在玻璃尖嘴點燃氣體,罩一乾冷小燒杯,觀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燒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變渾濁,則是氫氣.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變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4、氨氣:濕潤的紫紅色石蕊試紙,若試紙變藍,則是氨氣.
5、水蒸氣:通過無水硫酸銅,若白色固體變藍,則含水蒸氣.
(二)、離子的檢驗.
6、氫離子: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加入鋅粒
7、氫氧根離子:酚酞試液/硫酸銅溶液
8、碳酸根離子:稀鹽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離子: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氯離子
10、硫酸根離子: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鹽酸再滴入氯化鋇
11、銨根離子:氫氧化鈉溶液並加熱,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
12、銅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藍色沉澱則是銅離子
13、鐵離子: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紅褐色沉澱則是鐵離子
(三)、相關例題
14、如何檢驗NaOH是否變質: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變質
15、檢驗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鹽酸,若產生氣泡則含有石灰石
16、檢驗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含有NaCl。
17、檢驗三瓶試液分別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隻試管中分別滴加Ba(NO3)2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2SO4;再分別滴加AgNO3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澱則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
18、澱粉:加入碘溶液,若變藍則含澱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若生成磚紅色的氧化亞銅沉澱,就含葡萄糖。

五、初中化學之三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葯,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質組成與構成的三種說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3)、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6、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種原因:
(1)工業「三廢」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農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種方法:排水法(不容於水的氣體),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9、質量守恆定律的三個不改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原子質量不變。
10、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三種方法:增加溶質,減少溶劑,改變溫度(升高或降低)。
11、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的三個條件:生成水、氣體或者沉澱
12、三大化學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氣中的三種氣體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燒發白光的物質:鎂條,木炭,蠟燭(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還原性的物質:氫氣,一氧化碳,單質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種氣體是:氫氣(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種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毒性。
18、三大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全為混合物)
19、三種黑色金屬:鐵,錳,鉻。
20、鐵的三種氧化物:氧化亞鐵,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
21、煉鐵的三種氧化物:鐵礦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見的三種強酸:鹽酸,硫酸,硝酸。
23、濃硫酸的三個特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
24、氫氧化鈉的三個俗稱:火鹼,燒鹼,苛性鈉。
25、鹼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的三種氧化物:氧化銅,水(氧化氫),二氧化碳。
26、實驗室製取CO2不能用的三種物質:硝酸,濃硫酸,碳酸鈉。
27、酒精燈的三個火焰:內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燈有三禁:禁止向燃著的燈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隻酒精燈,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
29、玻璃棒在粗鹽提純中的三個作用:攪拌、引流、轉移
30、液體過濾操作中的三靠:(1)傾倒濾液時燒杯口緊靠玻璃棒,(2)玻璃棒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31、固體配溶液的三個步驟:計算,稱量,溶解。
32、濃配稀的三個步驟:計算,量取,溶解。
33、濃配稀的三個儀器:燒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種遇水放熱的物質:濃硫酸,氫氧化鈉,生石灰。
35、過濾兩次濾液仍渾濁的原因:濾紙破損,儀器不幹凈,液面高於濾紙邊緣。
36、葯品取用的三不原則:不能用手接觸葯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聞葯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葯品的味道。
37、金屬活動順序的三含義:(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電子變成離子,它 的活動性就越強;(2)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排在氫後面的金屬不能置換出酸里的氫;(3)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後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38、溫度對固體溶解度的影響:(1)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3)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39、影響溶解速度的因素:(1)溫度,(2)是否攪拌(3)固體顆粒的大小
40、使鐵生銹的三種物質:鐵,水,氧氣。
41、溶質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
42、影響溶解度的三個因素:溶質的性質,溶劑的性質,溫度。

六、初中化學常見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氣:氮氣(N2)和氧氣(O2)
2、水煤氣:一氧化碳(CO)和氫氣(H2)
3、煤氣:一氧化碳(CO)
4、天然氣: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鐵/鋼:(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鐵銹:(Fe2O3)

七、初中化學常見物質俗稱
1、氯化鈉 (NaCl) : 食鹽
2、碳酸鈉(Na2CO3) : 純鹼,蘇打,口鹼
3、氫氧化鈉(NaOH):火鹼,燒鹼,苛性鈉
4、氧化鈣(CaO):生石灰
5、氫氧化鈣(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體(CO2):乾冰
7、氫氯酸(HCl):鹽酸
8、鹼式碳酸銅(Cu2(OH)2CO3):銅綠
9、硫酸銅晶體(CuSO4 .5H2O):藍礬,膽礬
10、甲烷 (CH4):沼氣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過氧化氫(H2O2):雙氧水
14、汞(Hg):水銀
15、碳酸氫鈉(NaHCO3):小蘇打

八、物質的除雜
1、CO2(CO):把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2、CO(CO2):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
3、H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通過氫氧化鈉固體
4、CuO:在空氣中(在氧氣流中)灼燒混合物
5、Cu(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 加 入足量的鐵粉
8、NaCl(Na2CO3):加 入足量的鹽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鋇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鹽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鈣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鋇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銀溶液
14、NaCl(KNO3):蒸發溶劑
15、KNO3(NaCl):冷卻熱飽和溶液。
16、CO2(水蒸氣):通過濃硫酸。

九、化學之最
1、未來最理想的燃料是H2 。
2、最簡單的有機物是CH4 。
3、密度最小的氣體是H2 。
4、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物質是H2 。
5、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
6、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
7、PH=0時,酸性最強,鹼性最弱 。
PH=14時,鹼性最強 ,酸性最弱 。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種元素,肥效最高的氮肥是 尿素 。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 金剛石 。
10、最早利用天然氣的國家是 中國 。
1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氧 。
1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鋁 。
13、空氣里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氮氣 。
14、空氣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 。
15、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氣。
16、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碳

十、有關不同
1、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不同:是因為 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鐵和鋼的性能不同:是因為 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 分子構成不同。
(氧氣和臭氧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水和雙氧水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分子構成不同。)
4、元素種類不同:是因為質子數不同。
5、元素化合價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6、鈉原子和鈉離子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最外層電子數不同

十一:有毒的物質
1、 有毒的固體:亞硝酸鈉(NaNO2),乙酸鉛等;
2、 有毒的液體:汞,硫酸銅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 有毒的氣體: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③ 請問哪位高人有《廣東教育出版社》三年級上冊的《科學》教案

到網上找

④ 哪有小學三年級第一學期綜合實踐活動教案(廣東教育出版社)

你可以在書店裡看看,應該有的。

⑤ 廣東教育出版社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案

廣東教育出版社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案

⑥ 廣東教育出版社信息技術(必修)第一章教案

http://www.xxjscn.com/jiaoan/gaozhongjiaoan/guangdongjiaoyu/
信息及其特徵
【教學目標】
目標維度
行為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生能夠列舉學習與生活中的各種信息,感受信息的豐富多彩性;

(2)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徵包括普遍性、載體依附性、價值的相對性、時效性、共享性、可偽性,並能舉例說明;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學習中發現或歸納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術解決的問題,能通過問題分析確定信息需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感受信息的各種特徵,體驗信息和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

教學重點:

1、信息與人類的關系

2、信息的基本特徵

教學難點:

1、信息與人類的關系

2、信息實例的理解與運用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發現法

教學思路:

將本節分為兩個相對單元,一是課題引入,二是「豐富多彩的信息」及「信息的一般特徵」,在第一單元中以心理學上著名的感覺剝奪實驗為契機,讓學生體會信息交換對人類的重要性;在第二單元在具體事例中引導學生對所包含的信息進行分析,從而體會信息的依附性、價值性、時效性、共享性、可偽性等一系列特徵。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請一位學生自告奮勇地上講台來,用老師事先准備好的黑布蒙上眼睛,在整個教室里走一圈,並談談感受.

PPT展示:感覺剝奪實驗.

實驗者將被關在有隔音裝置的小房間里,讓他們帶上半透明的保護鏡以盡量減少視覺刺激。接著,又讓他們戴上木棉手套,並在其袖口處套了一個長長的圓筒。為了限制各種觸覺刺激,又在其頭部墊了一個氣泡膠枕,同時用空氣調節器的單調嗡嗡聲限制他們的聽覺。除了進餐和排泄以外的其他時間,實驗者都要求被測者躺在床上。可以說,這就等於是一個所有感覺都被剝奪的狀態。

實驗前,大多數被測者以為能利用這個機會好好睡一覺,或者考慮論文、課程計劃。

實驗後,被測者報告說,在實驗過程中,對任何事情都不能進行清晰的思考,哪怕是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們不能集中注意力,思維活動似乎是「跳來跳去」的。感覺剝奪實驗停止後,這種影響仍在持續。

得出結論:信息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和基本需求。

二、豐富多彩的信息:

PPT展示四川汶川地震

PPT展示北京2008奧運會

[教師小結]我們正處在信息社會,信息無時不在,無處不有。人們可以通用種種方法獲得各種各樣的信息,然而,信息是什麼?它有何特徵?它對人類社會的各種活動有何影響?

PPT展示三種古代信息傳播方法。

PPT展示香農、維納、和鍾義信對信息的著名論述。

任務一:從具體事例出發,認識信息的含義,並填寫P4頁表1-1。

例1:鴻篇巨著記錄著一段段的歷史事件或探索知識的足跡。

例2: 「看雲識天氣」 。

例3: 駐外記者將新聞資料在計算機中編輯處理後,通過網路傳回電視台,以便及時發布。

老師總結:

信息的傳播過程:信息發出方---用何載體---以何途徑---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信源) (信息傳遞) (信宿)

三、信息的一般特徵

任務二:分析案例,探討信息的特徵(PPT展示)

例1:衛星電視呈現精彩節目。

例2:銷售方案分享。

例3:啤酒與尿布。

例4:錯過的象棋比賽。

例5:赤壁之戰。

拓展訓練:(PPT展示)

例1: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例2:真假難辨

例3:老黃歷看不得

例4:一傳十,十傳百

例5:玉不琢不成器

例6: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

老師總結:信息的基本特徵:

(1)傳遞性

(2)共享性

(3)依附性和可處理性

(4)價值相對性

(5)時效性

(6)真偽性

………….

教學反思:本節課一開始以做游戲的形式,讓學生感受信息對於我們的不可或缺,能極大的激起的好奇心,然後以學生在08年都很關注的兩大話題,四川地震和北京2008奧運會,讓學生自然的意識到我們身邊信息的豐富多彩性,並且意識獲取信息的有很多方式.通過典型案例地分析,讓學生自己領會信息的諸多特徵.

信息技術及其影響
【教學目標】

1、 了解信息技術的含義及其發展歷程與發展趨勢;

2、通過觀看視頻,結合自身體驗使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3、通過學習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培養健康使用信息技術的習慣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內容分析】

《信息技術基礎》(粵教版信息技術(必修))教材第一章第二節,本節的內容由三部分組成:信息技術及其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影響、迎接信息社會的挑戰。本節是全書的概括性內容,是對義務教育階段相關內容的延續和加深。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感受信息技術的發展應用對自己生活、學習的影響,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和對信息社會生活的嚮往。

【學生分析】

高一學生剛由初中升上來,富於激情、想像豐富,初中階段已經接觸過信息技術,對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有了初步體驗,本節課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和交流,了解信息技術概念和發展歷程、信息技術的應用及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培養學生健康使用信息技術的習慣。學生層次可能不同,但通過本章的學習,激發不同層次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和對信息社會的嚮往是關鍵,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

1、 了解什麼是信息技術。

2、 能列舉信息技術的應用實例及影響,並從中歸納出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及個人生活、學習到底產生了哪些影響。

3、 了解信息技術的歷史和發展趨勢,使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發展有整體上的了解和把握,發掘信息技術應用及信息活動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教學難點】

理解信息技術的定義及正確分析信息技術的積極、消極兩方面影響,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信息道德觀,倡導健康文明的網路生活。

【教學策略設計】

1、教學方法設計

本課通過教師創設學習情境:組織學生搶答復習、討論、觀看視頻錄像等方式,總結歸納信息的特徵,探究信息技術的含義;通過閱讀材料,分組討論、探究信息技術的內涵,了解信息時代的未來發展,分析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我們帶來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及如何避免負面影響所帶來的危害。

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協作學習、探究學習,學生通過探究、交流討論,教師適時地進行教學引導、總結來達成教學目標。突出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

2、關於教學流程和教學活動的設計思路

單純的講授易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在本章理論教學內容較多、雜的情況下,首先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再由IT單詞含義引入新課;通過閱讀材料,讓學生歸納了解信息技術的五個發展階段;通過觀看視頻,使學生感受信息技術對我們生活的有利影響;而對於信息技術的負面影響,則通過學生閱讀書上案例進行分組討論交流,匯報等方式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在此基礎上提出健康使用信息技術的要求,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最後教師進行課堂評價和小結,歸納本節知識點,激發學生對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3、學習時間

40分鍾,非上機時間20分鍾,上機操作時間 20分鍾。

【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

搶答引入(3分)
一、 復習搶答引入:

1、通過搶答的方式概括信息具有的基本特徵:傳遞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處理性、價值相對性、時效性、真偽性及其他特性。

2、信息的英文是information,有誰知道信息技術的英文是什麼?

IT是信息技術的英文縮寫,今天我們已經走進了信息社會,每天我們都在享受信息技術給我們帶來的便利,什麼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如何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和學習吧!

引入新課:信息技術及其影響
學生思考搶答
以搶答方式復習舊知、引入新課,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

閱讀材料、小組交流(5分)
指導學生閱讀材料和課本,分小組討論:1、信息技術的含義?

2、 信息技術的發展階段有哪幾個?各階段產生了哪些信息技術?主要特點是什麼?

3、 未來計算機技術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什麼?
學生三人為一組進行交流、討論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三)

完成任務一:填寫表格一(8分)
教師適當提示、歸納,指導學生分組填寫信息技術發展歷程表。
學生分組填寫表格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

(四)

觀看視頻:生活在信息社會(5分)
組織學生觀看視頻:生活在信息社會,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嚮往,討論:信息技術對人們生活產生了哪些的影響。
學生觀看視頻,積極思考。
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和對信息社會的嚮往。

(五)

閱讀材料、小組交流:(5分)
信息技術的應用也可能帶來一些不利於我們身心健康的影響,指導學生閱讀材料,分小組討論:

1、信息技術會為社會帶來哪些消極影響?原因是什麼?如何避免它所帶來的危害?

2、如何養成健康使用信息技術的習慣,迎接信息社會的挑戰?
學生閱讀材料、分組交流討論、思考。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信息道德觀,倡導健康文明的網路生活。

(六)

完成任務二:填寫表格二

(8分)
教師適當提示、歸納,指導學生完成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表。
學生分組填寫表格,歸納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積極和消極作用。
通過學生閱讀材料,填寫表格,進一步提高學生認識。

(七)

小組匯報,教師總結、歸納。

(6分)
信息社會已經到來了,同學們,你們做好了迎接它的准備嗎?今天我們了解了信息技術及其對我們的影響,就信息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對信息技術有了新的認識,對信息社會的健康發展充滿了信心。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各組完成任務的情況。

教師引導學生自我評價、小組互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信息道德觀,進一步理解信息技術的含義。
學生認真聽課,匯報學習情況。
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加深學生理解。

【教後反思】

本節課內容比較多、雜,有的知識點留給學生課余時間學習,有的一提就過,重難點要掌握的信息技術的應用和影響,則通過觀看視頻、閱讀材料、小組討論的形式來加深學生的印象。這樣設計本課,從教學效果來看,能夠較好的完成教材安排的內容,有詳有略、有主有次的教學設計也可使學生減少學習負擔,學習興趣濃厚,不僅加深對本節課重、難點知識的掌握,還能夠激發學生積極回答問題,不能輸給對方的競爭意識和協作精神,取得較好的效果。總結評價、匯報展示環節的設置,讓學生自我總結、自我檢驗學習效果,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存在問題:不同班級水平不同,導致時間比較難以控制;該放給學生閱讀、自學的地方還不夠放得開,以後可以大膽嘗試,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匯報評價的方式雖然新穎獨特,效果也不錯,但是項目的設置還比較簡單,限制了學生思考的空間,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更好的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體現評價的作用。

附表一: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表

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

發展階段
產生了哪些信息技術
主要特點

1

2

3

4

5

未來計算機技術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什麼?舉例說明。

(多元化、智能化、多媒體化、網路化、虛擬化)

附表一: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表

根據課本上的五個實例,每個小組選取其中一個(按次序選取),針對信息技術在某一領域的正面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讓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一邊記錄討論內容和結果——我認為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有:

實例序號
積極作用
消極作用

你該如何迎接信息社會的挑戰?

⑦ 廣東教育出版社小學第二冊(下)信息技術全冊教案

可以到綠圃教育,北斗論壇裡面去看下。當然,注冊個網路文庫更好。

⑧ 怎麼找不到廣東教育出版社 小學三年級下冊.科學教案

中國形象宣傳片之:名人能否代表中國?!

本周,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播放回,引發答國內外眾多關注,代發論文。西方專家分析稱,企業也是樹立中國國家品牌的生力軍。在這里,我們也來談談什麼樣的國家形象才能代表中國!

那麼,名人能否代表中國?顯然,論文下載,答案是否定的!

這則宣傳片以中國紅為主色調,在短短60秒鍾時間內,發表論文,展示了包括邰麗華、吳宇森、宋祖英、劉歡、郎平、姚明、丁俊暉、袁隆平、吳敬璉、楊利偉等在內的,涵蓋文藝、體育、商界、智庫、模特、航天等各行各業的數十個傑出華人,以智慧、美麗、勇敢、才能、財富等詮釋中國人形象。不少網友認為,這種掐尖式的展示,只見精英不見常人,是對歷史、對人民群眾的失敬、失畏,明星固然重要,但平民百姓的面貌更易捕獲人心。國外的許多歷史紀錄片,有一個感受,鏡頭里少見標桿式人物,而是不遺餘力地鋪陳日常普通之人、日常瑣屑之事,其震撼力卻往往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推廣國家形象,不是簡單製作一件華麗的旗袍,而是要打造宜於全球認知、彰顯本土文化軟實力的生動載體。而對於這個載體的確定,讓更多的普通人參與選擇應該是個不錯的建議。

相關的主題文章:

廣告預算的主要方法及模型

⑨ 請問各位哪裡有廣東省小學課本信息技術3——6年級的教案和課件,(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愛問知識人

⑩ 廣東教育出版社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活動教案

一、 指導思想
新學期,我校的安全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公安機關維護校園及周邊治安秩序八條措施》和《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識,把加強安全工作擺到突出位置,強化管理,狠抓落實,積極防範各類校園安全事故的發生。
二、目標要求:
認真貫徹省、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關於加強安全工作的有關文件,努力杜絕一切因學校工作失誤造成的安全責任事故,消除學校的安全隱患,使教師有一個安全祥和的工作環境,學生有一個安全文明的學習環境。
三、工作措施:
1、加強防範,提高認識
要認真落實《關於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切實做好學校安全工作的通知》,不斷提高全體師生的安全意識。落實好安全工作的有關規定。
2、建立制度,責任到人
(1)要切實把學校安全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層層落實安全責任狀,要做到:機構健全,人員落實,分工明確,責任到人。要建立學校安全工作制度。即:安全檢查制度、集體外出報批制度、重大事故報告制度和責任事故追究制度。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確保校園一方平安。
(2)必須按照教育局有關規定,檢查學校安全工作,發現問題及時上報,並提出整改意見。
3、落實措施,防範未然
(1)加強校舍安全檢查。要定期組織校舍安全檢查,每月不少於一次,特殊天氣隨時檢查,發現險情及時匯報排除。每個教師都應確立主人翁的思想,保持高度警惕,關心校產校舍及其它設施安全,發現問題及時匯報。配合有關部門,盡快拆除危險圍牆,未拆除以前嚴禁師生通過,確保師生安全。要加大教師住校值班制度的督查力度,確保學校財產安全。
(2)加強教學設施安全檢查。電器、教具使用前要進行安全檢查,如有故障要及時排除。按規定接插線,插線前應檢查電線絕緣皮是否完好,禁止亂拉電線;體育器械在使用前體育教師或活動課輔導教師要先認真檢查一遍,確定完好後方可組織學生使用,使用時教師不得離開現場,要隨時關注學生的活動,加強保護,防範事故的發生。
(3)加強交通安全教育。要把嚴格遵守交通法規作為每天例會的必講內容;值日教師要加強責任心,切實執行學校按時清校的規定,等學生全部離校後方可回家。
(4)根據季節的變化,制定強有力的措施,有預見性的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嚴禁學生擅自到江湖、池塘、水庫等水域游泳或遊玩,防止溺水死亡事故的發生。
(5)要充分利用板報宣傳欄、晨會、班會、國旗下講話、上下午放學前等渠道,幫助學生確立安全意識,嚴格課間、午間活動,盡可能地杜絕追逐、打鬧現象,規范自主行為。要堅持每節課點名制度,發現缺席的學生,任課老師應在第一時間內按程序上報學校領導,並及時查明原因;要加強對學生校外行為的安全教育與引導,做到不玩火、不玩水、不玩電、不玩車。組織學生看一次安全教育錄像;出一期安全教育黑板報;上一堂安全教育主題班會課;全面進行一次安全工作自查。
四、月份主要工作要點
2月份:
(1) 整理校園環境。
(2) 學習《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
3月份:
(1) 制定安全工作計劃。
(2) 簽定安全責任書。
(3) 開展學校安全隱患排查。
(4) 開展「學生帶法回家」。
4月份:
(1) 組織學習《中小學生自我防範安全常識》。
(2) 開展「法律伴我成長」大隊主題活動。
(3) 申報創建平安示範學校。
5月份:
(1) 交通安全教育。
(2) 學校衛生防疫與食品安全檢查。
6月份:
(1) 防溺水安全教育。
(2) 學校安全工作總結。

閱讀全文

與廣東教育出版社美術教案參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