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中國工藝美術史教案

中國工藝美術史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2 21:08:16

⑴ 中國工藝美術史筆記(姜松榮)

中國工藝美術史筆記目前已有三章,
明代工藝美術
一、 明代工藝美術的總體風格特徵,最有特色的工藝美術品種,開創性的成績

明代是我國工藝美術民族風格發展的成熟期。明初有復古之風,師法唐宋,但又受元的影響,其風格既不同於宋的纖巧工細,又不同於元的粗獷豪放,而有質朴敦厚的特色,以傢具為典型代表,很值得借鑒。

另外,明代文人畫的興盛為明代工藝美術題材的豐富,技巧的提升提高了幫助。士大夫參與工藝美術的指導、設計、製作,總結了許多理論著作,一些方法、製作原理和經驗總結對後世有極大的指導意義。

明代工藝美術與世俗民眾生活緊密結合,表現出自由、健康、活潑的精神風貌和濃重生活氣息。民間裝飾圖案大量吸收了傳統民俗中的吉祥符號。

二、 陶瓷

明景德鎮陶瓷一枝獨秀,稱為「瓷都」,景德鎮瓷器按工藝分為一下四種:

1、 釉下彩:明釉下彩主要有釉里紅和釉下青花。

青花:分早、中、晚三個階段。

早期以永樂、宣德為代表。中期以成化青花為代表。晚期以嘉靖、萬曆為代表。

2、 釉上彩:釉上單彩,紅綠彩,釉上三彩和五彩。素三彩為三彩中特殊品種,以黃、綠、紫三色彩釉為主,沒有紅色,呈色素雅,故稱「素三彩」。

3、鬥彩:又稱逗彩,指釉上彩和釉下彩拼逗成彩色畫面。成化鬥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多彩相結合的完美之作。

4、顏色釉

白瓷。以永樂甜白瓷為代表。甜白瓷除一部分素麵外,還有畫花和印花裝飾的。

紅釉。以永樂紅釉燒制最佳。稱「鮮紅」,宣德還創造了豇豆紅這個品種。

藍釉。又稱霽青或祭藍

黃釉

綠釉

三、 明代刺綉的發展以及顧綉的貢獻

明代刺綉工藝形成南綉和北綉兩支,以實用綉為主,南綉以「顧綉」為代表以「畫綉」最有名。明進士顧名世一家內眷幾代精於刺綉。最有名的是兒媳韓希孟,她的刺綉北稱作「韓媛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元名跡方冊》就是她的修作。

顧綉的特點是選擇綉稿以模仿古人名跡,絲理與畫理結合,繼承了宋以來畫綉技法的優良傳統,對清代江南地區畫綉的發展影響很大。

四、 明代金工代表景泰藍和宣德爐

景泰藍是琺琅工藝與金屬工藝的復合工藝,正式學名應為銅胎掐絲琺琅。人們認為初創時只有藍色或認為景泰年間多用藍釉作底色,故稱「景泰藍」。藍非專指藍色。製作過程包括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磨光、鍍金。

宣德爐時明朝王室祭祀宗廟及陳設玩賞的銅制器皿。

五、 明式傢具製作特點和風格

明代是中國古典傢具發展的黃金時代。採用硬木,以黃花梨、紫檀木最為常見,結構方面採用小構建拼接,使用榫卯,造型上注重功能的合理性與多樣性,既符合人體生理特點,又富有典雅之美,使藝術和實用相結合,明傢具極少髹漆,也沒有過多的裝飾,突出木色紋理,體現材質美,形成清新雅緻、明快簡潔的風格。具有這種特色的傢具稱為「明式傢具」。明代傢具可用四字概括為」簡、厚、精、雅。明傢具的魅力不僅在於其形體,做工以及裝飾美,而且在於其蘊藏了一種濃厚的民族精神,極具東方神韻。

六、 明代竹雕

明代竹雕工藝興起,以江南為盛,有竹根雕竹片雕等,代表性的流派有金陵、嘉定兩派。

金陵派有濮仲謙創立。

嘉定派創始人為朱鶴。與其子其孫合稱「嘉定三朱」。

七、 本章後(P170)的術語
元代的工藝美術
一、元代的時代特徵

元代作為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其民族性格、宗教、風俗、習性、文化等因素給工藝美術帶來了新的面貌。

元代是蒙古族建立的多民族統一的國家,結束了唐後期藩鎮割據以來國內幾個民族政權長期並立的分裂局面,促進了民族的融合。

蒙古帝國征服過程中,給被征服地區帶來了災難,但客觀上促進了各民族和地區間的交流,形成這個時期多種文化兼容並蓄的特點。宗教文化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元工藝美術在一定陳獨上受多元文化的影響,但最終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蒙古族游牧文化和蒙古貴族的審美情趣。

二、元陶瓷的貢獻

元代開始,南方的景德鎮逐漸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景德鎮除了燒制青、白瓷,還創燒了卵白釉、銅紅釉和鈷藍釉。

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鎮創燒的一種高溫釉,其釉層較厚,白中微泛青色,有如鵝蛋色澤,顧稱卵白,為元永樂薄胎甜白瓷的前身。因常印有「樞府」二字,又俗稱「樞府器」。

釉里紅和釉下彩青花的燒制是元代瓷器最突出的成就。

釉里紅:以銅為呈色劑,難度較大,初創階段釉里紅發色多不純正。後創兩種技法,一名「釉里紅拔白」,繪紅前在胎上刻畫輪廓以及細部,後用銅紅料塗在紋飾周圍空地,形成紅底白話效果;二是白地紅花效果,將銅紅料成片塗稱圖案。

青花釉里紅:將釉下彩青花和釉里紅結合起來,用鈷料和銅紅料描繪或塗抹顏色。

還有法華和五彩兩種花彩

元瓷器器型特點:碩大厚重器多

裝飾特點:刻花、畫花、印花、貼花、堆塑、鏤雕主要用於青白瓷、卵白瓷、青瓷裝飾,青花、釉里紅、五彩等主要採用繪花手法。「青花鳳首扁壺」為元青花經典之作。

元代繪花裝飾紋飾繁密,主輔結合,繪制精美,繪花主題裝飾有三類,一個為整幅,圖畫為主;二為動物;三為植物。

三、納石失的發展

元代絲織的絲織品中以織金最有名,稱之為「納石失」。元代加金織物,有金線織出和織後加金兩種。

納石失的發展原因是原料充足,黃金和蠶絲較豐富。西域金綺工匠大批遷入。

四、黃道婆的貢獻

松江女藝人黃道婆向海南黎族婦女學習棉紡,經自己改造後帶回家鄉。其貢獻主要在改進棉紡織工具和提高生產技術兩方面,推廣和改進了捍、彈、紡、織等一套生產工具,自黃以來,棉織業迅速發展,對改變中國人民穿衣習慣有重大意義。

五、元代漆器工藝

元代漆器較著名的有:雕漆、戧金、螺鈿等

雕漆:主要裝飾方法有:剔紅、剔犀、剔彩。剔紅名家:張成、楊茂。日稱漆業為「堆朱楊成」。

戧金,又名沉金,日本稱「沉金」。

螺鈿

六、金屬加工工藝及玉器等其他術語(課本結尾有解釋,這里就不多寫了)

琺琅:名品有朱碧山傳世精品銀質酒具槎(chā)杯。日本收藏的唐代銀胎掐絲琺琅鏡為我國最早琺琅器

條脫:一種首飾,也作「跳脫」、「腕闌」、「臂釵」。手鐲一類的臂飾。

春水玉

秋山玉

第一件巨型玉雕作品「瀆山大玉海」
宋代工藝美術
一、 宋代工藝美術和唐代的風格有什麼不同?宋代工藝美術的風格形成原因是什麼的?

宋代工藝美術風格與唐代的工藝美術風格形成極大的反差。這是由宋代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化和審美思潮等時代因素造成的。新儒學取得了主導地位,政治上文人士大夫階層稱為社會中堅商品經濟也比較發達,工藝成為了士大夫和市民文化的代表。但宋又偏安一隅,少數民族成為政權的威脅,這種現狀讓宋人追求民族精神,使其工藝呈純粹的漢族風格。這樣的社會狀態,宋代的工藝美術顯得清秀有餘而氣魄不足,有相對封閉,內傾,清新雅緻的特徵。從宋開始,中國人的審美走到了認為「初發芙蓉」比「錯彩鏤金」更美的更高審美境界。

二、 宋瓷,中國瓷器的一個高峰

宋代工藝美術種類種,瓷器成就最高。

宋代有著名的五大名窯:汝、哥、官、定、鈞。按體系分,分別有「

1、 青瓷體系

汝窯(河南寶豐縣清涼寺)

官窯:皇家自辦,燒制御用瓷器,有「紫口鐵足」成為南宋瓷器精品。

哥窯與龍泉窯(即弟窯)(浙江龍泉縣)哥哥 章生一 弟弟 章生二

哥窯瓷器最大特點是瓷器通體開片,開大片為「冰裂紋」,開細片「魚子紋」,極碎為「百圾碎」,若裂紋呈黑、黃兩色,則稱為「金絲鐵線」。

弟窯,既龍泉窯

鈞窯:河南省禹縣,以絢麗多彩著稱於世,突破以鐵為呈色劑,創造銅紅釉窯變技術。

2、 白瓷體系

定窯(中心窯場位於河北曲陽縣靈山鎮)

磁州窯:宋代著名民間窯,以白地黑花剔刻裝飾最有特色。

3、 黑瓷系:釉汁的鐵含量達到8%,瓷呈純黑色

建窯:福建建陽縣水吉鎮

吉州窯:江西吉安永和鎮

宋瓷特點:

1、 突破「南青北白」的局面

2、 品類繁多,器型多樣。最受還應的有「梅瓶」、「玉壺春」等

3、 釉色優美,以典雅含蓄,高貴朴實,有類玉的效果,以單色瓷為主(除鈞窯)。體現 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簡潔素雅之美,有明顯的民族精神體現。

4、 裝飾方法有印花、畫花、刻花、剔花、貼花、鏤花等,圖案以花鳥蟲魚等為主,造型,色彩,紋樣追求完整、意境、氣韻。

三、 宋代傢具

宋代進入高型傢具時代,改變中華阿民族自商周以來的跪地而坐的習慣,進入垂足而坐時期。宋代傢具受建築影響,改變以往的「箱形壺門」結構,大多採用洗練單純的樑柱式框架結構,方方正正,比例優美,裝飾簡潔。

四、 宋代服飾風格特點

宋代服飾總體上看是保守的。官府尚古制、古樸、典雅、自然。民服素雅,簡朴。宋代服飾這一風格,與北宋統治者推行儒家思想有關。官服等級森嚴,去除唐時不合禮制的部分。

五、 關於漆器及紡織的一些名詞

雕漆:又稱「剔紅」,先在漆胎上塗上十道硃色漆,再刻花紋,達到浮雕效果。此外還有 「剔黃」、「剔綠」、「剔黑」等品種,根據漆色而定。朱黑相間稱「剔犀」,有朱,黃,黑,既所謂「三色更疊」,則稱「剔彩」。

金漆:有戧金,描金,戧銀,填彩等用金粉作為裝飾的漆器。主要有戧金和描金。戧金:宋代的一種新的工藝,先用特製的工具再漆面上刻花,再在刻紋中上漆,最後填以金粉。填銀稱為戧銀,填彩稱為填彩。描金是用金粉在漆器上繪畫花紋,又稱「泥金」。

嵌螺鈿:螺鈿就是用貝殼薄片製成人物、鳥獸、花草等粘貼在素鏡上。

金銀平脫:金銀平脫則是將金銀薄片刻成各種紋樣,粘貼在素地上,全面髹漆數層,再經研磨顯出金銀花紋,使花紋與漆底達到同樣平度。這種裝飾法,精細費工,材料高貴,但金銀寶光與漆色的光澤相互輝映極為華麗,十分貴重。

緙絲:又稱緙絲,是宋代著名品種。製作方法是「通經斷緯」。先掛好經線,然後將許多不同色彩的緯線依照圖樣用小梭子綴織上去,圖案花紋凌空而視,猶如雕鏤而成,花紋兩面相同。

⑵ 中國工藝美術史論文3500字以上

去網路找,很容易過的。

⑶ 工藝美術史課程對所學專業的指導意義

課程性質與目標
(一)課程性質
《工 藝基礎》是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內師教育)本科專容業的一門必修課程。本課程融知識、技能、藝術和應用為一體,對培養學生的工藝美術才能、理解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精華及現代工藝美術的價值,通過實際動手製作體悟工藝的獨特魅力,具有重要價值,對培養適應中小學美術教學需要的合格師資,具有重要作用。
(二)課程目標
1.了解所選學工藝的簡況和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了解所選用工藝材料的基本特性。 2.初步掌握所選學工藝的基本原理、工藝流程、技術方法和技能規范,能夠正確地進行工藝操作,獨立完成與技能水平相當的工藝作品。 3.具備鑒賞、分析普通工藝品審美特點和工藝特點的能力。 4.掌握所選學工藝的基本教學方法,具備課程設計、作品分析能力。能勝任中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及課外美術活動的輔導工作。
[編輯本段]二、課程內容與教學
(一)課程內容
1.課程內容選編的基本原則 (1)選擇與學生的實際水平、學習條件相適應的工藝技術、材料。 (2)精選在中小學美術教學及社會生活中有應用價值的工藝技術。

閱讀全文

與中國工藝美術史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