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幼兒園昆蟲世界美術欣賞教案

幼兒園昆蟲世界美術欣賞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2 18:23:01

Ⅰ 幼兒園小袋鼠中班美術蟲蟲大集合教案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材料製作和裝飾昆蟲的翅膀。 2、樂意扮演會飛的昆蟲,體驗昆蟲飛舞的快樂。 活動准備: 裝飾翅膀用的各種材料,如彩色粘貼紙、手工紙等。 剪刀、雙面膠、膠水等。 活動過程: 一、 會飛舞的昆蟲翅膀。 ——你知道哪些會飛的昆蟲?這些昆蟲的翅膀...是怎樣的? ——你們想和昆蟲一樣有對會飛的翅膀嗎?幼兒想像和模擬某一種昆蟲,自由地展翅飛舞。 二、 製作翅膀。 ——討論:翅膀可以用什麼材料做? ——幼兒可以獨自製作,也可與同伴—起製作。引導幼兒注意翅膀的對稱。 ——怎樣把翅膀裝飾得更美麗? 我長出翅膀了。 ——介紹自己製作的翅膀,請幼兒相互猜猜這是什麼昆蟲。 ——請幼兒想辦法怎樣使翅膀固定在身上。 ——在教師的幫助下穿戴好美麗的翅膀,扮演某種昆蟲在戶外邊念「蟲蟲飛蟲蟲飛」,邊翩翩起舞,並模仿昆蟲的行動。如蜜蜂飛到花叢中吮吸花蜜,圍著花兒舞蹈等。

Ⅱ 幼兒園中班觀察昆蟲教案

一、主題的由來: 在上學期《花兒朵朵》主題活動開展以後,孩子們不僅認識了花兒的朋友,同時他們也發現了「各種小昆蟲為什麼會在花上爬來爬去,飛來飛去?」等問題,他們對昆蟲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昆蟲與花兒的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這學期我們將自然地生成主題活動「有趣的昆蟲」。讓幼兒繼續探索花兒與昆蟲的秘密,認識各種各樣昆蟲的名稱、特徵等等。 二、活動的開展: 第一階段:《我知道的昆蟲》 活動一:《我認識的昆蟲》 活動目的: 1. 認識常見的昆蟲,了解有關昆蟲的知識。 2. 嘗試對昆蟲進行分類活動。 3. 體驗捕捉昆蟲的樂趣。 4. 嘗試飼養昆蟲,增進關愛小生命的情感。 活動准備: 1. 收集昆蟲標本、圖片等資料,師生共同布置「昆蟲世界」展區。 2. 有關昆蟲的VCD片 活動指導: 1. 組織幼兒觀看有關昆蟲的VCD,了解有關昆蟲的知識。 2. 啟發幼兒說一說自己知道的昆蟲,引發幼兒談論有關昆蟲的話題,比一比誰知道的昆蟲多。 3. 引導幼兒嘗試進行分類活動,按會飛的、會爬的、泥土中的昆蟲進行分類布置展區。 活動二:美術活動《畫昆蟲》 活動指導: 1.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昆蟲。 2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話出喜歡的昆蟲。重點指導幼兒在塗色時,使用鮮艷的色彩。 4. 展示幼兒作品,請幼兒自我評價。 活動的延伸:飼養昆蟲,引導幼兒記錄昆蟲的成長過程。 第二階段:《昆蟲的本領》。 活動一:《昆蟲的本領》 活動目的: 1. 了解昆蟲的本領,增強保護益蟲的意識。 2. 學習搜集信息、資料。 3. 能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昆蟲的認識。 活動准備: 1.活動前鼓勵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通過多種途徑查閱網路畫冊、網上查找了解昆蟲的本領。 活動指導: 1. 啟發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談一談昆蟲有哪些本領? 2. 引導幼兒討論:怎樣才能知道更多昆蟲的本領? 3. 鼓勵幼兒將自己了解到的昆蟲的不同本領用圖畫表現出來。 活動二:歌曲《小蝴蝶》 1. 律動《蝴蝶飛》入室,提醒幼兒雙手與雙腳配合協調。 2. 練聲《一隻小鈴鐺》 3. 出示蝴蝶頭飾,引入歌曲的內容。 4. 幼兒學唱歌曲,重點指導幼兒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5. 請部分幼兒戴上頭飾邊唱歌表演。 第三階段:《我喜歡的昆蟲》 活動目的: 1、主動與同伴交流自己喜歡的昆蟲。 2、有初步的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 3、樂意參加消滅害蟲的行動。 活動過程: 1、 啟發幼兒互相交流自己喜歡的昆蟲,為什麼喜歡,重點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昆蟲的名稱、特性和作用。 2、 引導幼兒討論:哪些蟲子是害蟲?人們為什麼不喜歡它們?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益蟲和消滅害蟲? 3、 教師提供各種昆蟲的小卡片,以小組為單位讓幼兒按益蟲、害蟲進行分類活動,比一比哪一組分得又快又對。 4、 師生共同討論商定消滅害蟲的方法,開展「消滅害蟲大行動」。如打掃班級衛生,保護活動定整潔,幫助廚房阿姨清理死角,沖洗水溝,打蒼蠅,捉蚊子等。 5、 幼兒聽音樂《小蜜蜂》學做勤勞的小蜜蜂,愉快地結束活動。 第四階段:《昆蟲的樂園》 活動目的: 1、初步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以及昆蟲與植物、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2、運用各種美工材料製作昆蟲、體驗創作的樂趣。 3、嘗試用不同方式表現對昆蟲的認知。 活動過程: 1、 提供筆、紗布、剪刀、膠水、枯樹葉、竹枝、布等材料,鼓勵幼兒自己動手運用畫、折、剪、泥塑、小製作等多種方式製作各種昆蟲作品,如製作昆蟲頭飾、昆蟲玩具、昆蟲吊飾、昆蟲模型等作品,並進行展示。 2、 啟發幼兒通過各種形式了解昆蟲的家,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在活動室里為昆蟲建一個家,並把自製的昆蟲模型、玩具或昆蟲標本放入昆蟲的家。 3、 學習欣賞有關昆蟲的兒歌、故事、歌舞等文藝作品,讓幼兒進一步了昆蟲與人類的關系。 4、 舉辦「昆蟲樂園」展示會。組織幼兒討論;怎能樣把探究昆蟲的結果展示出來,與他人分享?激發幼兒舉辦「昆蟲樂園」展示會的願望。 5、 請家長和別班的老師、小朋友們來參觀,鼓勵幼兒主動向老師小朋友們介紹自己的昆蟲作品,大膽為他們表演節目。 四、活動反饋: 1、通過主題活動《昆蟲》的開展,幼兒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蟲的美,認識了常見的昆蟲,知道了昆蟲的本領,了解了昆蟲的生長環境,體驗到了製作昆蟲標本的樂趣,他們具有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在活動中不僅體驗到了活動的樂趣,而且增長了知識,各個領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 2、活動開展以來,我們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家長幫我們收集了大量昆蟲的資料、圖片。他們利用節假日帶幼兒捕捉昆蟲,探索昆蟲的秘密,促使我們主題活動得以順利的開展。 五、活動感想: 如何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作為教育活動內容一直是老師的困惑,通過此次主題活動的生成過程讓我深深感到:教師一定要善於觀察幼兒,發現幼兒平常生活中的真實需要與興奮點,在追隨幼兒的興奮點,生成教育活動內容時,教師一定要對幼兒的問題、需要、給以及時 的應答與支持,這樣,才能為幼兒創造一個有利於幼兒主動探索,積極成長的環境,為幼兒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Ⅲ 中班多變的昆蟲美術教案

教材分析:
雲朵是幼兒常見的事物,天氣的變化讓幼兒感受到雲朵的多變,孩子喜歡善變的事物,因此設計美工活動《多變的雲朵》。
活動目標:
1、 發揮想像,結合經驗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形態各異、色彩多樣的雲朵。
2、 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培養幼兒的審美力和想像力,。
教學重點:
結合經驗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形態各異、色彩多樣的雲朵。
教學難點:
大膽想像,設計形態各異的各種顏色雲朵,並能運用和諧的色彩表現。
活動准備:
1、 經驗准備:活動前組織幼兒到戶外觀察雲的變化,鼓勵幼兒大膽想像雲朵像什麼。
2、 材料准備:水彩筆 、畫紙、油畫棒,若干單線描繪的動物外形圖形、完整范畫一張。
活動過程:
1、 魔術導入:《藍天白雲》
老師:「今天老師給大家表演個魔術,這是一張白色顏色的紙,藍藍的天空中變變,變出了什麼?(老師用藍色水彩顏料在紙上塗抹著。幼兒:藍天白雲)
2、 提問引出示範畫
老師:「小朋友,你們見過什麼形狀的雲朵?」(幼兒說說自己的經驗)
老師:「你們說得對,雲朵有各種形狀、不同的顏色,請看這些雲朵像什麼?」(老師出示一幅單線描繪的雲朵范畫,一幅塗上漂亮的顏色,添畫可愛的眼睛、嘴巴范畫。)
3、 繪畫活動:《多變的雲朵》
老師:「剛才我們發現雲朵真會變,變出不同的圖案,變出漂亮的顏色,現在請小朋友畫出自己喜歡的雲朵.」(引導幼兒繪畫出形態各異、色彩多樣的雲朵。鼓勵幼兒大膽想像添畫雲朵,並能運用和諧的色彩表現。)
活動結束:作品欣賞《多變的雲朵》
老師:「剛才老師發現小朋友畫的雲朵形態各異、色彩多樣,誰來說說自己繪畫的雲朵變成了什麼?」 (幼兒說出畫的內容和大家一起欣賞、分享 )
老師:「小朋友,真聰明!發現雲朵真能變,不同形狀,不同顏色,雲朵真漂亮! 」

Ⅳ 幼兒園中班上學期科學教案《多彩的昆蟲世界》

幼兒園教案:昆蟲世界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昆蟲的主要特徵,初步對昆蟲進行分類。 2、技能目標:會利用已有的經驗進行判斷和推理,進一步積累昆蟲方面的經驗。 3、情感目標:知道昆蟲與人類的關系,萌發愛益蟲、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准備】 1、昆蟲標本、模型。 2、昆蟲圖片、頭飾。 3、昆蟲、非昆蟲、益蟲、害蟲、小動物、除害、不除害等字的卡片。 【活動過程】 1、自由參觀昆蟲標本和模型。 老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門帶來了很多的昆蟲標本和模型,我們一塊來看一看吧。 老師和孩子一塊兒邊看邊說出他們的名字及特徵。 小結:昆蟲有六條腿、兩對翅膀。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腹部一節一節的。 2、參觀完後,回到小椅子上坐好: 森林裡傳出一個消息:森林裡要成立一支昆蟲保安大隊,希望昆蟲前來報名。小動物們聽到這個消息,紛紛前來報名。 3、教師出示「報名者」的卡片(有順序的擺放): (1)每出示一種小動物圖片,幼兒說出它的名字。 報名者中有昆蟲也有鴿子、小兔、馬子、小鹿等小動物,若孩子能在老師擺圖片的過程中看出點什麼?教師可引導孩子說:是呀,小兔不是昆蟲,可它特別想來當保安,所以就想矇混過關,她既然報上名了,我們就讓它出來露一露面,等一下,我們看看還有誰也是想矇混過關的,我們一塊兒把它找出來好嗎?來源:小精靈兒童資訊站 (2)出示完卡片後,和幼兒一塊兒數一數有多少報名者。 (3)和孩子一塊找出非昆蟲: 如:小兔。大家來看一看小兔排在第幾?幼:從左數第四個。還有排在第幾個的誰不是昆蟲? (4)找完非昆蟲後,數一數有幾個小動物被淘汰?(並在他們的圖片上面出示「非昆蟲」字樣。)還剩幾個報名者?(並在他們的圖片上面出示「昆蟲」字樣。) 4、若孩子不能看出,可直接出示完卡片後,教師引導幼兒尋找出非昆蟲:小動物想進入這支保安大隊要符合三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必須是昆蟲。和幼兒一塊兒找出非昆蟲。[同上(3)(4)] 第二個條件:必須是益蟲。和幼兒一塊兒找出害蟲。 數一數有幾只害蟲?(並在他們的圖片上面出示「害蟲」字樣。)還剩幾只益蟲?(並在他們的圖片上面出示「益蟲」字樣。)為什麼說他們是害蟲? 第三個條件:必須能除害。 幼兒分類: 數一數有幾只昆蟲能除害?他們分別是誰?(並在他們的圖片上面出示「能除害」字樣。)還剩幾只益蟲不能除害?他們分別是誰?(並在他們的圖片上面出示「不除害」字樣。) 5、最後,孩子們一塊兒公布昆蟲保安大隊的名單。 6、情感教育:昆蟲有很多的作用,比如說蜜蜂,他有什麼作用?(請小朋友說說他們的作用)教育幼兒愛護益蟲、愛護我們共同成長的環境——大自然。 7、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昆蟲頭飾,並分類站好隊,一塊兒到外面玩一玩。 (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Ⅳ 幼兒園美術欣賞教案《記憶的永恆》

在美術鑒賞中,人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根據一定的審美理想、審美標准、審美趣味,從作品中獲得對於藝術形象的具體感受和體驗,展開聯想和想像,並伴隨一系列的情感反應,從而對作品作出某種審美評價,得到某種精神上的滿足,即審美享受。當我們開始品讀美術作品時,可以從每件藝術品「背後的故事」開始,從畫家及其創作的美術作品中人文背景入手進行品讀,這樣更容易讓貼近畫家所要傳達的感受。美術作品鑒賞將繪畫作品帶入到其特定的歷史時期、社會文化、民族文化中才能更確切理解畫家通過作品所傳達的感情和思想。 美國喬治大學教授,著名美術理論家和批評家費德門(Edmund Burke Feldman)提出了一種美術鑒賞程序。費德門的美術鑒賞程序分為四個步驟:敘述、分析、解釋、評價。 下面將運用費德門的美術鑒賞程序,結合社會文化情境,對達利的美術作品《記憶的永恆》進行鑒賞。 一、敘述 《記憶的永恆》作品呈現給我們的第一感覺如何呢?色調低沉?疲憊不堪?離奇而有趣?不符合邏輯?夢幻、未來… 這些詞閃現在我們的頭腦中,細細品讀,會發現,當我們在解讀這幅作品的時候,脫離不開他所處的時代背景與文化情境,即超現實主義,我們對超現實主義的碎片化記憶幫助我們解讀作品。畫面展現的是一片空曠的海灘,海灘上躺著一隻似馬非馬的怪物,怪物的一旁有一個土黃色的平台,上面長著一棵乾枯的樹;而最令人驚奇的是出現在這幅畫中的軟塌塌的鍾表,都變成了柔軟的有延展性的東西。整幅作品中唯一沒有軟化保持常態的紅色鍾表上,爬滿了黑色的密密麻麻的群蟻,令人騷動、不安、煩躁,使人聞到衰敗和死亡的氣息。 二、分析 《記憶的永恆》作品中,從「構圖」的角度來看:深褐色的地平線不僅將作品分為近景和遠景,而且佔三分之二畫面的深褐色將作品帶入了深褐色營造的滯重和蒼涼。遠景展現了湛藍、淡黃與亮白色相間的天空襯托褐色、棕色的低矮山脈,整個遠景彷彿虛無迷幻的海市蜃樓。近景由四塊鍾表構成。從「造型」的角度來看:白色的軟體怪物它看起來像一張有鼻子、眼睛和嘴的人臉,被認為是達利的自畫像。在畫面中,時間表達為柔軟的鍾表,曲線柔和宛轉, 呈現出軟而無力的情緒。從「色彩」的角度來看:因為用色所造成的一種畫面內部的光源視覺,達利似乎從自身體驗猜測觀眾首先會將目光鎖定在相對較為明亮的主體(畫面左下角接近「黃金比例」位置)即鍾表,其次會將目光轉向最為高光的畫面右上角,關注畫面中光線最為充足的礁石。而中部和右下角的海灘和人臉,作為較為暗淡的部分,加之人臉形態的相對陌生化,往往會在結束視覺的直觀印象開始知性的理解和分析時,才可能成為關注的重點。 三、解釋 在文化情境中來品讀《記憶的永恆》,最吸引我們的是熔化了的鍾表,日常生活中,鍾表的質料特性往往表現為金屬,它們堅硬、精確、冷漠甚至是殘酷的展現著,自身最根本的功能――記錄時間。而達利藉助鍾表傳達了時間是「癱軟」「流動」「凝固」的特徵。 深入到文化情境中,我們能感受和分析到達利對於時間與生命的極端復雜的體驗: 一方面,時間的確如日常經驗中感受到的那樣殘酷,它不停的流逝、不可逆轉,表現出在當時生活壓迫下個人世界面臨奔潰的感覺;另一方面,它的流逝如同弱水一樣,在漫不經心中逝去,它溫婉地流動著讓人感受不到它尖銳的殘酷;在人們突然發現生命即將終結的時候, 時間卻又能溫柔地通過記憶的聚集,召喚過去了的事件、情緒和人們的認識與智慧。 四、評價 《記憶的永恆》美術作品被畫商朱利安・萊維買下,當時他說:「你的話很特別,但它是反大眾的,不可能有買主,我准備掛在家裡自己欣賞。」事實證明這語言的錯誤,《記憶的永恆》後來被一再轉賣,最終進入紐約現代藝術館,受到了大眾的歡迎。 文化情境不僅是美術鑒賞教學的輔助工具,而在美術鑒賞中,也能體現出蘊含在藝術品中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人文性,更加深入的解讀作品的內涵

Ⅵ 幼兒園美術歡迎來到蟲蟲王國教案

綜合活動:蟲蟲王國 活動目標: 1、認讀帶「蟲」偏旁的漢字,發現帶「蟲」偏旁的漢字與實物之間的關系。 2、鞏固對昆蟲特徵的認識,並喜愛昆蟲。 3、培養幼兒對漢字的興趣,提高幼兒前閱讀能力。 活動重點:認讀帶「蟲」偏旁的漢字,發現帶「蟲」偏旁的漢字與實物之間的關系。 活動難點:能熟練地進行偏旁與漢字地分合。 活動准備: 1、教師教具:蜜蜂、蜻蜓、蝴蝶、螞蟻、螳螂、蟑螂、蟋蟀7種昆蟲的立體教具;與昆蟲相對應的漢字卡片。蜘蛛、蝙蝠、蝸牛等非昆蟲類的立體教具。(昆蟲與非昆蟲立體教具教師事先用磁鐵吸在黑板上布置成一個「蟲蟲王國」) 2、幼兒操作用具:7種昆蟲圖片4套(幼兒分成4組);漢字「蜜、蜂、蜻、蜓、蝴、蝶、螞、蟻、螳、螂、蟑、螂、蟋、蟀」4套;「宓、蟲,蟲、青」等偏旁與漢字拆開的字卡一套。 活動過程: 一、尋找昆蟲。 1、展示「蟲蟲王國」,區分昆蟲與非昆蟲。 「哪些是昆蟲?哪些不是昆蟲?」「為什麼?」 2、說說昆蟲的共同特徵。(身體分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觸角;胸部有足3對,翅膀兩對或一對,也有沒翅膀的; 3、認讀漢字。 (1、漢字與昆蟲圖片配對,教師帶幼兒認讀漢字。在認讀過程中,教師注意糾正幼兒的不正確發音。(翹舌音:蟑、蟀) (2、教師組織幼兒討論這些漢字的結構特徵。 (1)這些漢字有什麼共同之處?(引導幼兒說出這些漢字都有一個「蟲」偏旁,每個字的構成都與「蟲」有關。) (2)這些漢字的結構是怎樣的?「蟲」都藏在字的什麼地方?(教師幫助幼兒分析字的結構,引導幼兒說出這些字既有「上下結構」--蜜,又有「左右結構」--蜻、蜓等。)

Ⅶ 幼兒園美術教案中畢加索的畫有哪些

活動目標:
1.欣賞畢加索的作品《鏡前少女》,感受畫面中色彩的鮮艷,體驗畫家的立體主義作畫風格。
2.大膽講述自己對畫的感受。
3.喜歡參與欣賞活動。
活動准備:
1.畢加索作品欣賞圖《鏡前少女》。
2.圖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1.出示大範例中的名畫欣賞《鏡前少女》,請幼兒觀察並嘗試說說自己看到的畫面內容。
1)「在畫面上你看到了什麼?畫上都有什麼顏色?」
2)「你喜歡哪樣東西的顏色?為什麼?」
3)「畫面上都有哪些形狀呢?這些形狀像什麼?」

2.教師簡單介紹作者:畢加索是20世紀的西班牙畫家,他很小就開始畫畫,一生創作了近8萬幅作品。他在92歲生命結束前一刻,平均每天創作2-3幅作品。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畫家!
3.教師帶領幼兒有目的的觀察畫面,並和幼兒一起總結。
1)小朋友,你看出來了嗎?這幅畫里畫了一個金色頭發的少女站在鏡子前。大家一定覺得金色的頭發很好看吧,許多外國人都是金色的頭發。我們在畫外國小朋友時,就可以把頭發畫成金色的。
2)這張畫既畫了少女正面的臉,又畫了她側面的臉。畢加索嘗試把同一個事物各個角度的形象巧妙地組合到一個畫面中去,這就是有名的「立體派」畫法。
3)大家來看一下,這幅畫中都用了哪些顏色呢?它們分別是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白色、黑色,這么多豐富的色彩!由於有了黑色的存在,畫面更加穩定和神秘。我們在畫畫的時候,也可以學習這種用顏色的方法。
4)在這幅畫中,畫家運用了好多不同的線:直線、彎曲的線、交叉的線,並排的線,有粗的也有細的。讓我們一起仔細觀察不同的線以及這些線的不同顏色。這么多的線巧妙地搭配在一起真漂亮。
5)整體觀察畫面:大家仔細看看這幅畫,畫中的人在干什麼呀?(照鏡子)小朋友們平時照鏡子嗎?照鏡子干什麼呢?(洗完臉照鏡子,搓油油,梳梳頭等)請幼兒學學自己照鏡子時的形態、動作。
5.帶領幼兒去盥洗室,照照鏡子,看看自己和小朋友在鏡子里是什麼模樣。
6.請幼兒在圖畫紙上,嘗試畫出自己或者小夥伴照鏡子的模樣吧!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昆蟲世界美術欣賞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