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美術說課稿
《大樹的故事》說課稿
一. 說教材:
1. 教材分析:
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一個內容,這個課題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很大的想像空間。包含面廣,可以從其中三個方面入手,這樣就不會覺得內容空洞。引導學生對大樹的圖片展示、創作實踐、自編故事進行豐富聯想,從而使學生有創新精神和造型表現能力。本課內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達到教學目標的多元化。所需課時一課時。
2 、教學目標:
(1) 美育目標:通過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綠色生命的情感。
(2) 知識目標:鼓勵學生大膽地、有個性的用自編故事、繪畫方式等去表達對大樹的情感。
(3) 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兒童畫創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3、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1) 在本課中,圍繞大樹的特點進行充分的想像和表現是重點
(2) 在認知大樹的基礎上拓寬學生的視野,表現大樹的同時培養學生畫面構思的完整性,又是本課的難點。
4、 教具准備:課件、畫紙、畫筆等。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天真、好動、活潑可愛,思維獨特、個性鮮明。在教學中只有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並讓他們時時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上課開始教師歌曲《好大一棵樹》導入,引出課題,把學生帶進樹的故事,並且感受到樹的重要性,讓學生初步形成保護樹的意識。
(二)教師引導、賞析圖片。
我用課件展示繪畫中的大樹作品
(1) 欣賞繪畫中的大樹,讓學生知道大樹可以用不同的繪畫方式去表現
(2) 欣賞教材中的作品,讓學生了解不僅可以畫整棵大樹,還可以針對大樹的某一部分進行創作繪畫。
(三)討論交流,啟發思維。(2分鍾)
我提出:「那你們喜歡大樹嗎?喜歡大樹那些地方?一起說說,小朋友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喜歡樹葉、樹根、樹枝、、、、、、為下面的繪畫打基礎。
(四)創作實踐活動。(7分鍾)
學生體驗創作快感,其特點是讓學生選擇材料進行創作時還可以邀請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創作能力,同時播放背景音樂,給學生創造一個快樂寬松的情境,讓學生在創作中獲得一定的創作靈感和快樂。
(五)課堂表演,自編故事。(7分鍾)
讓學生發揮想像,說說大樹的故事,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此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七)播放學生作品(3分鍾)
欣賞同齡人的作品,目的是增強學生的創造自信心,也讓學生賞析到美術語言表現的多樣性。
(八)課後拓展(1分鍾)
有關大樹的用途有很多。小朋友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發揮想像創作一幅屬於自己的大樹。
板書設計:
大樹的故事
生長姿態 顏色 外型
這樣的板書設計直觀明了既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又體現本課的教學內容,對本課教學也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四、說教法:
1、讓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大樹的美,創造大樹的美,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造型表現力。我採用情境教學貫穿始終:
2、新的美術課程提出要特別注意對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教師應該在充分相信並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基礎上培養良好的審美觀,幫助學生建立符合各自個性天賦的視覺思維方式和體驗,這決定著學生有可能具有豐富而自由的創造力。因此,我引導學生運用了探究學習法: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以一些簡單的問題為導向,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消除學生的依賴心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解決創造過程中的問題。
五、說學法
「學」是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將採用以下主要學法:
(1) 欣賞、聯想法: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初步認識人與大樹的關系
(2) 交流合作討論法: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讓學生仔細思考討論合作,然後隨意交流、發言,這樣的學法有利於學生的思維民主、自由、開放的氣氛中成長。
(3) 表演法:學生用語言或動作,表現大樹的特徵。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六、小結:
知識體系的構建過程是不受時空制約的,美術課教學同樣不應局限在40分鍾之內。我們應該注意到,學生在課後生活實踐中,在有意無意地積累著生活經驗,而這些經驗本身對其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有著巨大的作用。這就是知識來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
② 教師資格證考試:人教版初中美術說課稿範文
您好,給您一個示例
長理 只 陪 教師資格證考試 陪 訓
初中美術教師資格面試《牆壁小裝飾》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生了解牆壁小裝飾的多種表現形式,學會運用多種材料進行壁飾的設計與製作。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直觀感知與實際操作,學會牆壁小裝飾的製作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生在生活中能夠注意提升環境的藝術品質,豐富室內空間。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初步掌握牆壁小裝飾的製作方法;
【難點】
結合學過的景物、風景畫設計有創意、符合室內環境的牆壁小裝飾。
三、教學方法
示範法、演示法、討論法、練習和實踐指導法
四、教學准備
多媒體、皮革紙、麻線、彩紙、瓦楞紙、海面紙、穀物、秸稈、紐扣等。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兩張圖片,一張是只有傢具和生活用品的室內空間圖,另一張是經過裝飾的室內空間圖,並提出問題:
同學們,這兩幅圖片的室內空間有何異同?你能從中得出什麼結論?
學生進行直觀比較並回答,教師小結:裝飾對居室環境的重要作用,而牆壁小裝飾則在家居裝飾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教師自然地引出課題——《牆壁小裝飾》。
(二)直觀感知
教師分發多幅不同表現形式的牆壁小裝飾作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觸摸。
師:這些牆壁小裝飾都有什麼材料構成?
師生共同總結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的材料:彩紙、瓦楞紙、海面紙、穀物、秸稈、毛線、紐扣等。
教師展示由生活中常見的靜物、風景、動物等圖案進行變形、誇張,而組成的牆壁小裝飾,提出問題:
從這幾幅裝飾中,你能看出這是生活中的哪種事物?是如何進行描繪的?
學生思考、討論,教師小結:靈活運用生活中的景物,拓展想像力,適當誇張造型和色彩。
③ 幼兒園美術教案青娃的新衣服說課稿
一、設計意圖各位老師好,我是12級學前8班的xx,今天我帶來的說課內容是大班美術活動《春暖花開》。先說說我的設計意圖:《綱要》指出幼兒教育目標:"初步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以及對大自然中美的欣賞力。"由於桃花在我們生活中不是很常見,孩子們也缺乏了解,於是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孩子們初步認識桃花,並能學習運用吹畫和棉簽畫的方法來表現桃花的特點,在創作的過程中既能體驗其中的樂趣,又能感受成功的喜悅,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和對美的欣賞能力。 二、活動目標再說說我的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確定了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標: 1.了解桃樹和桃花的基本特徵。(認知)2.能用吹畫和棉簽畫來表現桃樹和桃花(技能)3.體驗吹畫和棉簽畫的樂趣。(情感)活動的重點:學慣用吹畫和手指點畫的方法表現桃樹和桃花的基本特徵。 活動的難點:用吹畫的方式吹出樹枝三、活動准備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寓教育於情境游戲之中,我做了如下准備: 1.經驗准備:認識桃花,知道桃花的基本樣子。 2.物質准備:多媒體課件、棕色、粉紅色顏料、棉簽、抹布、範例、紙張等。 四、教法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綱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①講解法 ②示範法 ③範例法等。 五、學法再來說學法,本次活動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發展為本,幼兒採用的學法主要有: ①談話法 ②操作法 ③觀察法等。 六、活動過程為了緊扣教學目標,展開教育活動,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激發興趣,導入活動本環節我將以春天為主題,談話引出課題,如詢問小朋友:"春天到了,花都開了,小朋友們還記得你們看到了哪些花嗎?"2、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桃花的結構通過播放桃花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桃花的結構、形狀、顏色,並且我會通過提問幼兒桃花的基本特徵來使幼兒更加仔細、專注地觀察圖片。 3、引導幼兒學習吹畫的方法(1)在本環節中我首先出示範例,引起幼兒對範例的畫法的興趣,再分析範例,讓幼兒了解桃花樹的樹乾和樹枝是用棕色顏料吹出來的,花朵是等顏色干後,再用棉簽蘸粉紅色顏色點上的。 (2)然後示範講述吹畫桃花方法:先滴幾滴黑顏料在作業紙下部適當位置,對著黑顏料往前吹,並稍稍改變吹的方向,可向上、向左或向右吹,慢慢吹出樹枝的形態。吹好樹枝後稍等一等,待干後用棉簽蘸上粉紅色顏料,在樹枝的適當位置畫出梅花。此時還要提醒幼兒注意畫面干凈、整潔,畫好後要在抹布上把手擦乾凈。 4、先交代要求,再讓幼兒操作,同時給予適當指導。 幼兒在畫面上練習吹畫桃花。在幼兒操作時,要重點幫助幼兒掌握吹樹枝的方法。要求能力強的幼兒多吹幾棵梅樹,能力弱的幼兒掌握吹的方法。盡量使每個幼兒完成作業,享受成功的快樂。 5、總體評價,結束活動活動最後挑選出幾張幼兒的優秀作品進行點評,再讓幼兒說說自己的創作經驗。 活動延伸讓每個幼兒把桃花貼在牆上組成桃林,供大家欣賞。 七、教學特色雖然是同一創作內容但是採用了棉簽畫、吹畫這兩種以前沒用過的畫法,讓幼兒了解了"桃花"還可用不同的美術形式來表現,拓寬了幼兒的美術創作思維。活動中幼兒能遷移以往的創作經驗舉一反三。 我的說課結束了,謝謝!
④ 蘇教版小學美術說課稿範文
蘇少版小學美術第三冊《裝飾瓶(一)》說課稿範文 我說課的題目是《裝飾瓶(一)》,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課堂評價這四個方面對這堂課進行設計。 (一) 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本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第三冊第十一課,是一 節繪畫創作課。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通過游戲的形式去了解瓶子的形狀,顏色等特點,並結合自己的審美情趣,把自己的裝飾瓶子的想法畫在紙上,並設計出色彩,圖案等,為下節課做准備。 2,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初步培養了學生的設計意識,對學生的實踐,探索,動手製作能力的培養起了重要的作用,為以後加強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感悟,美化,想像生活作了較好的鋪墊。 3,教學目標: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點,我確定本節課要達到以下幾個目標:A,認知目標:通過啟發引導,讓學生產生對瓶子的裝飾意識,了解瓶子裝飾的手段與方法,並能用一些設計加工方法進行加工設計,在設計中體驗創造的樂趣。B,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想像和設計能力,並能對藝術作品進行簡單的點評。C,審美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們能夠保護環境,熱愛生活,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審美能力。 4,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在紙上能設計多種方法對瓶子進行裝飾,培養學生想像力,設計能力,並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對瓶子的不同角度的觀察,感悟,想像,培養裝飾意識,能夠學會運用巧妙的手段進行描繪裝飾,並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課前准備:多媒體,裝飾瓶范作,各種瓶子和繪畫工具等。 6,課時:一課時 (二) 教法和學法分析 教法: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實踐操作為主線」的教育思 想,根據小學二年級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特點,我將採用游戲導入法教學,即先用課件播放各種各樣的裝飾瓶,這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勾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對本課所學內容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後欣賞觀看教師准備的資料,進一步對所學內容加以認識,接下來,教師和學生一起探討研究,並讓學生操作實踐,增加學生理性認識,進一步突出本課重點和難點。 學法:遵循「學為主體」的思想,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及時提問, 做到學與練相結合,領悟到重點和難點,發現不足及時改正,養成刻苦鑽研,認真細致的學習態度。 (三) 教學過程的設計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以下的步驟: 1,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首先,教師出示課件,屏幕中播放「裝飾瓶模特秀」,教師過渡 談話:「看,這些瓶子多有趣,多漂亮。」讓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裝飾瓶,接著教師提出讓我們這堂課也來舉行一個裝飾瓶模特秀,這樣可以導入課文,引出課題,接著教師引導談話,這些瓶子不但好看,而且實用,讓大家想想有它有那些實用的地方,學生通過觀察很快知道可以用來裝飾房間,教室等,這樣引起了學生想學的興趣,接著老師繼續激趣談話:「要做一個漂亮的裝飾瓶並不難,大家都能學會,但大家做時要細心,認真,這樣,作出來的瓶子才美觀。」這樣既樹立大家「我能學會」的信心,又提醒了一些粗心大意,馬馬虎虎的學生注意克服自己的缺點。
⑤ 小學美術說課稿範文
一、說教材:
說課內容:
蘇教版小學美術第七冊《樹葉粘貼畫》------動物
教材簡析:
樹葉粘貼畫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四年級上學期安排這樣的內容,是結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而進行的,旨在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這部分教材要求貼出形象生動的小動物,是樹葉粘貼畫中最接進兒童生活的內容。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
根據想像,有步驟的貼好動物畫。
教學目標:
(1)掌握樹葉粘貼畫的方法。
(2)能選擇不同形狀和顏色的樹葉,貼出自己喜愛的動物;
(3)通過引導學生用樹葉拼貼動物畫,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說教法:
美術教學生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如何培養這一教學任務,教師教學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這節課重在尋找生活中的美,挖掘生活的美,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採用演示法,引導發現法,範例教學法進行教學,以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通過範例的欣賞,感受美的過程,去發現美,創造美。
三、說學法: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在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1)運用聯想的學習方法;(2)動手嘗試練習的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法和學法,採用如下教具和學具:多媒體課件——動物世界、膠水、漿糊、剪刀、樹葉、范畫、投影片等。
四、說教學程序:
為了優化教學過程,體現學科教學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安排設計教學程序的:
(1)、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上課時,教師可以用這樣的導語:「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好,今天我帶來許多小動物和大家交朋友,大家要注意看都有哪些小動物,它們長的什麼樣?」接著播放多媒體課件------《動物世界》。
教師在學生看完錄象後,學生可以提問:你們看見了哪能小動物呀?它們長得什麼樣呢?學生不難回答:長腿的駝鳥、長脖子的長頸鹿,有胖乎乎的大熊貓等。
這樣的開頭,使學生熟悉動物的外形特徵,激發學生表現動物的創作慾望,為學習新課奠定基礎。
接著,教師拿出范圖------《兩條魚》,並提問:我們這里有小動物,同學們看是什麼呢?學生說,兩條金魚。然後,教師將一條金魚拆成幾片樹葉,引導學生發現金魚是由不同樹葉拼成的,從而導入新課,到了秋天,我們經常可以隨地撿到樹上落下的樹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樹葉粘貼畫。
板書課題:樹葉粘貼畫-------《動物》,這樣導入,給學生一種自然、貼切的感覺。
(2)、分部講授新課:
學生在第一環節中產生對樹葉粘貼畫的極大興趣,處於最佳學習狀態,這時教師將范圖出示在黑板上,進行新授,揭示講解樹葉粘貼畫的方法:
a、 看------樹葉
教師出示各種形狀的樹葉,要求學生「看樹葉聯想動物」想想動物的哪些部位,如:熊貓的頭、公雞的尾巴孔雀的羽毛、老鼠的頭、長頸鹿的脖子等,這時教師引入第二步;
b、想------動物
教師拿出一組樹葉,要求學生看看、想想能擺出什麼動物,學生可能會回答,可以拼一隻孔雀,教師引導:剛才的樹葉可以拼做羽毛,尖葉子可做身子,在剪一片細長的葉子做脖子。
教師提示,當我們決定拼孔雀後,還想一想,拼一隻怎樣的姿態,在干什麼呢?導入下一步:
c、 擺------姿態
根據尾巴的樣子可以想像出,這是一隻正在開屏的孔雀,這時,教師要求學生自己拼一幅孔雀圖。
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樹葉不僅可以拼孔雀、金魚,還可以拼其它小動物。
教師出示多媒體課件,播放各種形態的動物,(樹葉粘貼畫),使學生拼、看、想,三者結合,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d、貼------平整
指導學生貼畫,這是粘貼畫的最後一步。
這時播放輕音樂,學生開始貼畫,教師巡迴輔導。
大約十幾分鍾後,要求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並針對作品情況進行評比,教師可以這樣說:「好,比賽結束,下面我們要評出優秀作品,大家看看哪些作品好,師生共同評出佳作,並給他們一個「金葉獎」,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課堂小結:
在上面教學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課堂小結。
這樣的課堂設計,使學生學、練結合,發現學習和美育相融,是美術大綱教學的要求。
五、說板書:
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於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將作畫過程與板書相配合,將范圖、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和諧一致。
板書設計:
樹葉粘貼畫——動物
製作方法:
1、看-----樹葉
2、想-----動物
3、擺-----姿態
4、貼-----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