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陝西有哪些傳統的、特色的音樂文化
陝西地處我國來西北,曾經自孕育過繁榮的西周文化和大唐文明。陝西 傳統音樂文化流傳比較久遠的就屬秦腔了。再就是最近比較火的華陰老腔,因為譚維維的演繹,上了去年的春晚。接下來比較著名的就是皮影戲了,也有說法華陰老腔是皮影戲的一個分支。歌舞類就是陝西秧歌,安塞腰鼓等等。再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陝北民歌了。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從它還分化出以打擊樂配器為主的「碗碗腔」。以弦樂配器為主的「迷糊戲」。以及流行於長安一帶的吸收了山歌元素的「關中道情」「長安道情」。流行於富平一帶的「阿宮腔」。流行於大荔一帶的「線腔」等。
『貳』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七夕
活動說明: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目。相傳,在銀河的兩邊各有一顆星,稱為牽牛星和織女星,牛郎和織女相親相愛,而影響了工作,這件事觸怒了天神,天神把他們分開了,從而,牛郎和織女拚命工作,等待著每年七月七日的相會。
現如今,在夏日美麗的星空下聽七夕的傳說,這種風俗已經一年比一年少,大都市的天空已漸漸看不到滿天的星星,這實在是一件遺憾的事情。
為了讓幼兒了解七夕的傳說和慶祝意義,感知七夕這個民族傳統節日,我設計了這節活動:《七夕許願燈》,通過活動,培養幼兒的藝術創造能力以及對生活中美的事物的敏感性。
活動目標:
1、了解七夕的傳說,知道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
2、初步學習蠟刻畫,嘗試利用輔助材料製作許願燈。
3、體驗賞燈、畫燈、上燈的快樂。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已學過歌曲《七夕》
教具准備:七夕視頻、掛圖
材料准備:蠟刻紙,刻畫棒,不織布,麻繩,酒精膠
活動過程:
一、欣賞七夕視頻,了解七夕的傳說
二、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認識許願燈,激發學習興趣
三、引導幼兒重點欣賞許願燈的造型及圖案,感受許願燈的刻畫特點。
1、欣賞各種各樣的許願燈
2、感受許願燈獨特的刻畫特點
四、出示蠟刻紙,刻畫棒,介紹幼兒認識蠟刻畫的材料及蠟刻畫的畫法
五、引導幼兒回憶自己的願望,運用已有經驗嘗試創作蠟刻畫
六、利用輔助材料製作許願燈
七、互相欣賞許願燈,師生共同評價
八、七夕慶祝會
分析與反思: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強調:「生活即教育」的主張。《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強調讓幼兒「運用各種感覺,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要求教師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探究活動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在活動中,除了讓幼兒了解寓意深刻、耐人尋味的經典故事外,還為孩子准備了蠟刻紙、刻畫棒、不織布、麻繩這些材料,通過不一樣的繪畫方式來發展幼兒動手動腦、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活動中不僅引導幼兒對牛郎織女相會活動給予祝福,還引導幼兒將自己的願望和夢想緊密相連,因而對幼兒更具有吸引力,。而本次活動的難點在於蠟刻畫的繪畫,所以在活動中進行了難點前置,引導幼兒畫出自己的願望,其中有的幼兒畫的是想要的圖書、玩具;也有的寫了一串數字,代表他想擁有的錢幣……幼兒將這些願望畫下來製作成許願燈掛起來,期待著伴隨牛郎織女相會的美好時刻的到來,自己的願望也能實現。
在活動中注重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在活動一開始,帶領幼兒欣賞了多個許願燈作品,讓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許願燈的美和蠟刻畫獨特的特點。同時,用幼兒的作品來布置環境,讓孩子每天生活在這樣濃郁的傳統節日藝術環境中,去發現美、感受美、表現美,從而使孩子的審美能力得到進一步的培養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