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科學各種繩子比長短教案
活動目標: 1、理解長短的概念,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並用語言進行描述。 2、能用一端對齊法對物體進行比較,並按照物體的長短特徵進行分類。 3、很快融入游戲氛圍參與活動,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准備: 1、人手一隻籃子。裡面放有彩色紙條兩根(一樣長),吸管兩根(有長短),綵帶三條(紅長、綠短、黃最短)。 2、彩色紙一張,透明敞口塑料袋兩個(袋上分別標有數字 1、2)。 3、音樂《紅綢舞》。 4、場地布置:紅綠黃三個圈作舞池。 活動過程: 一、小魔術導入,激起興趣、感知長短。 (一)老師變魔術。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魔術,睜大你們的小眼睛,看仔細嘍。 把兩根相同的紙條變成一長一短。 2、幼兒觀察有何不同,說說是怎麼知道的。 小結:我們的寶寶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兩根紙條不一樣,一根長一根短。 3、告訴幼兒「變」的秘密。 (二)幼兒變魔術。 1、幼兒從籃子里拿兩根紙條學做小小魔術師。 2、說一說,哪根長哪根短。 二、操作活動,進一步加深對長短的理解。 (一)兩個物體進行長短比較、分類。 1、請幼兒從自己的小籃子里拿出兩根吸管進行比較。 說說你是怎麼發現哪根長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還可以怎樣做呢? 引導幼兒用一端對齊法進行比較。(可橫著也可豎著斜著比) 3、送吸管回家。將長的送進1號袋,短的送進2號袋。 4、檢驗。 師將一個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對齊法檢查是否一樣長。另一個袋子里的請有意願的幼兒進行檢查。 (二)嘗試用一端對齊法對三個物體進行長短比較、分類。 幼兒從籃子里取出三根綵帶。 1、選一條自己喜歡的綵帶。 2、嘗試比一比、說一說自己拿的是長的、短的還是最短的。 3、長的請到紅舞池、短的請到綠舞池、最短的請到黃舞池。 三、游戲:綵帶飄起來。 播放《紅綢舞》,和幼兒共同跳起來,把綵帶舞起來。 課後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發現幼兒之間在能力上還是有差異的,大部分幼兒能很好地進行比較,但在表達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兒不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在這點上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數學活動中引導他們大膽講出自己的想法,並幫助他們梳理總結。 在活動之前也看過一些關於「比長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動反思,所以在准備學具和提要求時更謹慎了。引出「一端對齊法」的概念,對幼兒能較快地理解還是有幫助的。相信對將來三個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有一定的幫助。 整個活動讓幼兒在魔術中開始、游戲中結束,整體感覺孩子們能盡快地融入整個活動的氛圍,都還挺開心的。
㈡ 安全玩繩子小班教案是什麼
活動主題:玩繩教學目標:
探索繩子的不同玩法,感受用繩子玩游戲的樂趣。版
發展幼權兒身體平衡感。
教學准備:長繩、橡皮筋若干。
教學過程:玩"繩"的游戲
請幼兒分組討論繩子和橡皮筋可以用來玩哪些游戲。
請幼兒講講怎麼個玩法。
㈢ 幼兒教學教案親子故事《繩子上的結》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能根據故事情節展開想像,完整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2、具有初步的理財意識。 活動准備: 幼兒前期經驗准備:幼兒認識過人民幣、會20以內加減運算的經驗。
㈣ 怎樣寫 危險的繩子的教案安全教育
繩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用品。它種類很多,有著各自的用途。與繩子有關的區域活動如繞、穿、系、貼、串等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也經常見到,但所用繩子的種類比較單一。從談話活動中了解到,幼兒對繩子的感知確實是比較零散和片面的,特別是對繩子種類和用途的認識。因此決定開展這個綜合活動,讓幼兒對繩子的種類、用途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幾種常見的繩子及其用途。
2.通過充分的動手操作,達到練手、練腦的目的。
3.通過豐富的區域活動,讓幼兒感受玩繩的樂趣,並體會繩子的廣泛用途。
活動准備
1.請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繩子(毛線繩、麻繩、尼龍繩、棉線繩、紙繩、草繩、塑料繩、鋼索繩、藝術繩等)及其圖片,讓孩子帶到幼兒園。
2.事先請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各種各樣的繩子,並了解繩子的用途。
3.製作多媒體課件:「各種各樣的繩子」,介紹繩子的種類、製作材料、製作方法及用途。
活動過程
1.按幼兒意願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讓幼兒拿著自帶的繩子向同伴介紹:我拿的是什麼繩子,它有什麼用途。
2.觀看多媒體課件「各種各樣的繩子」,全面了解繩子的種類、用途。
3.通過游戲讓幼兒進一步熟悉繩子的種類及用途。
游戲一:猜繩子
玩法:教師出示一種繩子的圖片(將圖背向幼兒),說出圖上繩子的用途,讓幼兒猜出這種繩子的名稱,看誰猜得快又准。
游戲二:買繩子
玩法:將各種繩子布置成「繩子商店」,教師扮「售貨員」,幼兒扮「購買者」。 「購買者」需講清楚自己想購買的繩子的種類和它的用途,方可買到繩子。
(待幼兒熟悉玩法後,也可讓幼兒來扮演「售貨員」。)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中分別投放不同種類的繩子,讓幼兒感受玩繩的樂趣,並體會繩子的廣泛用途。
1.娛樂區——民間游戲「翻繩」(所用繩:毛線繩)
玩法:兩個幼兒一組,輪流用手指將繩挑出各種花樣。
2.勞作區——系鞋帶(所用繩:藝術繩)
玩法:讓幼兒在老師提供的鞋樣上學習系鞋帶的方法。
3.操作區——穿線板(所用繩:細尼龍繩)
玩法:准備正方形或長方形的硬塑料板,並在其上用錐子戳若干洞眼,讓幼兒用尼龍繩在塑料板的洞眼上上下穿線,自由構圖。
4.女紅區——刺綉、縫扣子、織圍巾(所用繩:細棉紗繩、毛線繩)
玩法:跟著老師學習傳統的女紅,感受繩子的奇妙用途。
5.手工區(1)——繩子造型(所用繩:細鋼絲繩)
玩法:鼓勵幼兒大膽想像,用彎、折等辦法將細鋼絲繩設計成各種物體的造型。
手工區(2)——編繩
玩法:將縐紋紙搓成細條,取不同顏色的三條編成紙繩。再用編好的紙繩裝飾
在老師提供的帽子、拖鞋等模型的紙板上。
手工區(3)——編花籃(所用繩:藝術繩)
玩法:用藝術繩在編花籃模具上以交錯繞的方法編制而成。
6.數學區(1)——打繩結(所用繩:草繩、麻繩)
玩法:在5厘米×10厘米大小的硬紙板上寫上10以內的加、減法算術題(一板寫一題),在每道題的旁邊系一根中等粗細的草繩或麻繩,讓幼兒根據算術題的答案在繩子上打相應的繩結。如8-4=4,就打4個繩結。
數學區(2)——繩子排隊(所用繩:各種繩子剪成長短不同的10段)
玩法一:讓幼兒將10段同一種繩子按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順序排隊。
玩法二:讓幼兒將各種繩子按從細到粗或從粗到細的順序排隊。
7.美工區(1)——繩子貼畫(所用繩:紙繩、毛線繩)
玩法一:讓幼兒用筆在紙上勾畫出自己想畫的物體形象,再在物體輪廓線上塗上白乳膠,最後選擇各色的紙繩進行裝飾貼畫。
玩法二:將自粘紙裁成A4紙大小,將其有粘性的一面朝上,讓幼兒用毛線繩在其上自由構圖貼畫。
美工區(2)——畫繩
想像畫:我發明的繩子或如果我有一根繩子,我想用它做什麼?
8.閱讀區——繩子的書
玩法:教師提供有關繩子的書籍、圖片等資料,讓幼兒自由翻閱。
9.戶外運動——跳繩(塑料繩)
玩法:跟著老師學跳短繩(向前跳、向後跳、花樣跳)和長繩(由兩個幼兒拉住長繩子的兩端並甩動,其他幼兒在繩子中間跳)。
㈤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案不把繩子往脖子上繞
活動目標 1、能想出多種玩繩方法,嘗試團隊合作。 2、通過玩繩進行多種跑、跳練習。增加腿部力量,提高協調能力。 3、在玩繩中體驗新年熱烈的氣氛及感受同伴間合作帶來的愉悅。 活動准備 1、觀看新年放禮炮、舞龍燈等場景的錄像。 2、幼兒每人一根稻草短繩,兩根稻草長繩,兩根5...米長繩懸掛在空中,一面鼓,一枚龍珠。 3、《過新年》音樂、勁舞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過新年》音樂響起,教師帶領幼兒口喊「過新年啰」自由跑入活動場地成散點站立。 師:小朋友們,《過新年》的音樂響起來了,2009年過去了,新的一年又開始了,讓我們一起運動起來吧。 2、放勁舞音樂,教師帶領幼兒做熱身操。 3、幼兒自由玩繩,教師鼓勵幼兒想出各種玩稻草繩的方法。 4、玩「放鞭炮」游戲。教師指導幼兒將繩子揉成團,用力往天空中拋,並大喊「啪」。規則:必須在教師點火後才能一齊放。 5、接力賽。教師將幼兒排成人數相等的四隊,左右各兩隊面對面站立。一邊兩組,左面兩隊第一名幼兒將空中高掛繩抓住跑去交給對面第一名幼兒後再站到隊尾,兩隊幼兒依次跑出,直至全部幼兒跑完。(第一遍練習,第二遍兩隊比賽,教師擊鼓助威。) 6、請幼兒圍坐在教師身邊休息並一起小結「接力賽」情況。 7、游戲「雙龍戲珠」。師:我們中國人喜歡舞龍燈來慶祝自己的節日,今天我們也來學一學舞龍慶祝新一年的開始吧!教師出示長繩,帶領幼兒分兩組,每組幼兒右手同抓一根長繩成「龍」,在「龍珠」的指引下或蹲、或走、或跑、或揮舞長繩。教師合理運用鼓聲指揮幼兒團隊合作舞龍。 8、組織兩隊「龍」踢踢腿、揮揮手,放鬆著舞出活動室。 安全教育:活動中注意觀察幼兒是否將繩子用於繞頸等不安全玩法,並及時制止,教育幼兒不要與同伴相撞
㈥ 能給我一份詳細的「跳舞的繩子 教案 美術 大班」的。謝謝
設計理念:
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輔以教師的引導,採用靈活多樣、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目標,發展學生敢於動腦,大膽實踐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精神。
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小學五年級學生。好動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體育活動有廣泛興趣,喜歡學習別人的運動技巧。自信心強,但有時過高的估計自己的能力,還存在著任性,嬌氣、依賴性強、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傾向。他們團體意識逐漸加深,除對個人的競爭有興趣外,對團體競爭也發生濃厚興趣。開始注意教師和同學們對自己的態度。因此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靈活的安排多樣的跳法練習,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公平競爭的氛圍,留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活動天地,讓學生在學習和觀察思考中得到啟示,得到鍛煉。多表揚,少批評和指責。同時讓學生自由組合,有效的激發團隊精神、合作精神,有益於各層次學生得到提高。使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得到成功感,給學生帶來以下心理體驗:學會了的愉快,成功了的喜悅,獲勝了的開心和自豪。
教材分析:
跳繩是小學生十分喜歡的一種體育活動。它是一種以下肢運動為主,結合上肢協調配合的一種身體活動,它可以通過控制動作的繁簡和速度的快慢而很容易地達到調節運動量的目的,適合不同的年齡和性別。由於設備簡單,不需要很大的場地,容易開展,是小學體育教材中較好的內容。通過跳繩活動能夠促進學生上下肢肌肉、關節、韌帶和內臟機能的發展,對於發展彈跳力、靈敏、協調性等具有顯著作用。同時還可促進少兒智力、身高的增長,增強少兒心肺功能和胃腸功能。
學習目標:
1、在跳繩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並懂得一根跳繩能有多中玩法,學會在活動中思考,在玩中鍛煉。
2、了解並掌握跳繩的一些基本玩法及創新玩法,80~90%以上的學生對跳繩會兩種以上的玩法。發展學生的腿部力量。
3、在快樂中鍛煉身體,培養創新意識。在游戲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方法:講解示範法、糾錯法、合作練習法、比賽法等。
教學重點:雙人同時搖繩和起跳時機的配合,並創想多種花樣
難點:配合時,節奏與手腳配合一致
教學流程:
教
材
1、 花樣跳繩
2、 游戲:跑,加三次跳繩動作接力
重點:雙人同時搖繩和起跳時機的配合,並創想多種花樣
難點:配合時,節奏與手腳配合一致
教
學
目
標
1、在跳繩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並懂得一根跳繩能有多中玩法,學會在活動中思考,在玩中鍛煉。
2、了解並掌握跳繩的一些基本玩法及創新玩法,80~90%以上的學生對跳繩會兩種以上的玩法。發展學生的腿部力量。
3、在快樂中鍛煉身體,培養創新意識。在游戲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 師 活 動
時
間
分鍾
學 生 活 動
練習
次數
開
始
部
分
2
1、師生問好
2、介紹課的內容和要求。
3、教師強調運動安全問題
1、教師儀表端正、語言親和。
2、講解清楚、聲音宏亮。
2
1、學生成四列橫隊,面向教師站立,跳繩拿於手中:
♀♀♀♀♀♀♀♀
♀♀♀♀♀♀♀♀
♀♀♀♀♀♀♀♀
♀♀♀♀♀♀♀♀
♀
2、注意力集中,關注教師。
3、能有一種良好的參與慾望。
1
准
備
部
分
6
二、准備活動
活動前准備熱身。
聽音樂,做繩操。
1組織學生活動各個關節。
隊形如下:
€
2組織學生做繩操。
6
1在教師的帶領下熱身。
2學生隨著教師的口令活動身體各關節。
1
4×8
基
本
部
分
6
一、單人多樣跳繩活動
1、學生自己跳繩,互相說說怎樣跳。
2、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誰跳的方式多?
3、通過思考、實踐,創編多種個人跳繩方式。
4、分個人,小組展示。
5、評價,老師同學互評。
6
1、積極進行准備活動的練習。
2、積極思考,敢於創新。
3、學生自由發揮,力爭把自己最感興趣的或最拿手的跳繩方式充分地展現出來。
4、勇於挑戰、展示高難度動作。
2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 師 活 動
時
間
學 生 活 動
練習
次數
基
本
部
分
16
二、雙人花樣跳繩
1、兩人搖一
根繩子、兩根
繩
重點: 兩個
人搖繩和起跳時機的配合,節奏一致
難點: 輕松協調,動作連貫
三、拓展多人跳
1、提出問題,兩人合作跳繩,你們想不想試試?討論有哪些方式
2、嘗試用不同方式兩人合作跳繩。
3、學生展示,並交流介紹不同方式的雙人花樣跳繩。
4、教師點評,並講解動作要領
5、指導學生再練習(按學生學習情況)
6、集體展示
1、 同心跳(教師與學生同示範)
2、 講解動作方法
3、 學生練習一次
4、 請一組同學展示
5、 布置課後任務(課間練習)
12
4
1、積極參與討論,
2、兩人一組組進行創編練習。
3、 積極思考,想出多種集體跳繩花式,並向同學展示。
4、 認真聽老師講解動作方法
5、 用總結出得方法再次練習
分組練習
好:練習兩個
人同時搖
跳繩。
差:一個人跳
一個人搖
6、 積極展示自己學會的花樣
1、 認真觀察老師示範
2、 仔細聽老師講解,並思考動作方法
3、 體會練習
4、
3~5
2
基
本
部
分
8
游戲:
「加三次跳繩動作接力」
1、 組織學生游戲。
要求了解游戲的方法
和自覺遵守游戲規則。
教育學生注意安全。
8
1、認真聽講,明白游戲方法和規則。
2、學生游戲。
(游戲時注意安全)
1
1~2
結
束
部
分
3
小 結
一、放鬆;
二、總結講評本課學習情況。
三、師生再見。
四、收還器材。
3』
一、進行放鬆活動。
二、積極參與總結和評價。
4×8
實
施
情
況
記
載
班級
1
2
3
4
預計
負荷
密度40%左右
130±5次/分鍾
日期
㈦ 幼兒園大班下整合繩子闖關賽教案
目標: 1.通過系列赤腳體育游戲發展跳、跨、跑及身體平衡能力。 2.樂於參與運動,創新玩法。勇於挑戰自我。 3.與同伴協商配合,有序參與活動。 准備: 1.教師用的一個裝有豆子的可樂瓶,幼兒人手一隻可樂瓶。 2.幼兒分成四組,每組活動區的可樂瓶上分別貼上不同的標記(如圖)。 3.幼兒運動時的背景音樂。 4.場地布置(如圖)。 過程: 一、熱身運動1.師(幼兒人手持一隻可樂瓶入場。教師出示裝有豆子的可樂瓶):可樂瓶會唱歌,你們想聽嗎? 2.播放音樂,教師用可樂瓶配打節奏。 3.師:可樂瓶不但會唱歌,還會跳舞呢!我們和它一起跳好嗎?(在音樂的伴奏下,師幼一起用可樂瓶做准備操。)4.師:剛才我們的小腳又蹦又跳,現在我們來給它按摩一下吧!師幼脫下鞋襪,席地而坐,用可樂瓶進行腳部按摩: ①"洗洗腳"。將可樂瓶置於腳板,幼兒來回搓動雙腳,活動腳板(如圖)。 ②"彈彈琴"。幼兒讓腳趾在可樂瓶上做彈琴動作,活動腳趾(如圖)。 ③"抱起寶寶搖啊搖"。幼兒平躺在地上,雙腳夾住可樂瓶,腿部直立與身體呈90度角,左右搖擺雙腿,活動腿部肌肉(如圖)。 ④"我和寶寶睡個覺"。幼兒身體前傾,雙腿伸直夾住直立的可樂瓶,雙手抱腳,活動腰部(如圖)。 二、"闖關"游戲(一)自創玩法。 1.師:可樂瓶不但會唱歌跳舞,還可以用來做很多游戲。你們想不想試一試? 2.幼兒四散自創玩法,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嘗試更多玩法,提示幼兒注意安全,避免誤擊、碰撞等情況。 3.幼兒介紹自己創編的玩法,互相模仿學習。 (二)開展"闖關"游戲。 1.幼兒根據場地上的標記擺放可樂瓶,布置運動場地。 師:接下來我們要用可樂瓶來玩"闖關"游戲,現在請你們按手中可樂瓶的標記在活動區里擺放可樂瓶。 2.教師介紹"闖關"游戲的玩法及要求,並組織幼兒分組活動。 師:現在你們已將可樂瓶放到了四個活動區里,這四個活動區里不同的內容,就是我們要闖的四關。我們按要求闖過四關後,就可以到中間的城堡里去休息、遊玩了。 標記一活動區:單腳跳過可樂瓶。 動作提示:雙手叉腰,單腳連續跳過8個間距為30厘米的可樂瓶(如圖)。 標記二活動區:雙腳並攏跳過可樂瓶。 動作提示:雙手叉腰,雙腳並攏連續跳過8個間距為60厘米的可樂瓶,落地時注意彎曲雙膝加以緩沖(如圖)。 標記三活動區:跨越可樂瓶。 動作提示:左右腳交替跨越8個間距為80厘米的可樂瓶,注意不要踩在可樂瓶上,以免摔倒(如圖)。 標記四活動區:跑步繞過可樂瓶。 動作提示:根據可樂瓶擺放的位置,在寬80厘米的跑道中呈s狀跑步繞過8個間距為100厘米的可樂瓶。為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教師可將"鱷魚"玩具零星擺放在某些可樂瓶的旁邊,使幼兒在跑步繞行時保持與瓶子的距離,避免碰倒瓶子,被"鱷魚"吃掉(如圖)。 三、挑戰游戲教師由易到難變換某些可樂瓶的擺放位置,如在同一活動區從兩種標記的混放到三四種標記的混放,引導幼兒根據標記的變化及時更換動作,發展幼兒的注意力及完成動作的靈敏性。 四、放鬆活動1.師:今天,你們都成功地完成了闖關任務,讓我們來慶祝一下,一起吃吃漢堡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