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打擊樂贛南採茶戲教案
設計思路: 贛南採茶戲俗稱「燈子戲」、「茶籃燈」,亦名「三腳班」。它貼近生活的戲劇內容,幽默風趣的喜劇風格,短小精悍的「三角班」體制,運用矮子步、扇子花、單袖筒及模擬動物形象的表演藝術,活潑明快,優美抒情的民歌體音樂,配以勾筒正反弦與民間鑼鼓的伴奏形式,加上頭戴一把抓(羅帽)、身穿三花衣、腰系白堂裙、下穿燈籠褲的獨特服飾,構成了贛南採茶戲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地方風格,它深受客家人的喜愛,尤其是客家人聚居地區,竟相傳演,蔚然成風,成為客家人最喜愛的戲曲形式之一。逢年過節喜慶時,我們瑞金也能看到這種戲曲形式。為了讓幼兒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我設計了本次中班綜合活動。 活動目標: 1. 讓步幼兒初步了解贛南採茶戲的有關知識,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 2. 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重點: 讓幼兒知道關於家鄉採茶戲的知識,感受客家文化的魅力。 活動難點: 如何讓幼兒在不失興趣的情況下學習這種知識,從而產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准備: 採茶戲影像、嗩吶、鑼鼓、勾筒(胡琴) 活動過程 1. 好看的贛南採茶戲。 ——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看一段很好看的戲,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播放採茶戲) ——這段戲好看嗎?小朋友有沒有看過這種戲?在那裡看過了?(幼兒自由回答) 2.說說採茶戲。 ——剛才我們看的戲曲名字叫《哨妹子》。它是我們贛南特有的一種戲曲叫贛南採茶戲。 為什麼它叫採茶戲呢?(幼兒討論)我們贛南是客家人聚集區,而採茶戲是著名的客家戲。它來源於贛南一些地方的民間歌舞,採茶燈。逢年過節或喜慶時,我們經常都能看到。採茶戲的內容都是以勞動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為來源而編寫的。它一般都以喜劇、鬧劇為主。 ——我們再來看一段戲(播放採茶戲片段)。 ——戲里唱的話,小朋友能聽懂嗎?贛南採茶戲,它使用的語言都是以當地的客家方言為主。就像我們瑞金的採茶戲,唱的就是瑞金話。它的音樂主要是由這些樂器演奏出來的,看看都是些什麼樂器呢?(逐一出示嗩吶、鑼鼓及勾筒) ——你知道採茶戲一般是由幾個人來表演?它的服裝是怎麼樣的?(請幼兒個別回答) ——採茶戲通常都是由三個人來演,二女一男,女的叫大姐、二姐,男的叫茶音。三個人當 中只有男的服裝有講究,我們來看看(指向採茶影像男的),男的一般都是頭戴羅帽,身穿三花衣,腰系白堂裙,腳穿燈籠褲。在演的時候以扇子花和矮子步最具特色,有的時候也會模仿動物,如猴子撒尿、猴子洗臉、蜻蜓點水等。 3.我來表演採茶戲。 ——採茶戲有趣嗎?小朋友想不想學? ——幼兒三人組站好(兩女一男),播放採茶戲,幼兒分角色學演。 ——我們的家鄉,除了有採茶戲,還有很多有特色的東西。教育幼兒熱愛自己的家鄉。 4.延伸活動 將採茶戲相關裝扮投放於活動區角,供幼兒繼續學演。
B. 中班音樂打擊樂教案 影子歌
活動目標:
、 聽辨不同的節奏型X—|X—|,X X|X X|,和X X|X X X|,並用拍手動作表示。
2、 學習看指揮演奏打擊樂器,並在演奏過程中保持自己的演奏速度。
活動重難點:
能聽辨不同的節奏型會用拍手動作表示,並能看指揮演奏打擊樂器。
活動准備:
1、 圖譜、節奏譜、小動物圖片。
2、 鈴鼓、碰鈴、圓舞板。
活動過程:
一、語言導入。
師:今天老師為你們請來了四位小夥伴,他們想和小朋友們一
起來做游戲,你們願意嗎?
二、出示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1、「你們看,誰飛來了?」(小鳥)「它還帶來了一張節奏譜呢,想請小朋友幫助它演奏一下,你們願意幫助它?」出示節奏譜「X —|X —|」「好,我們一起來試試。」(幼兒拍打節奏)
2、「下面這位小夥伴可害羞了,不好意思出來。它想先請你們來演奏一下,你們願意嗎?」(幼兒:X X | X X |)「你們演奏得真棒,通過這個節奏,你們覺得它是誰嗎?」(幼兒猜)出示小兔。
3、「看看,大嘴巴青蛙來了,可它把節奏譜丟了,我們一起來幫幫它想一想,它表演的節奏譜是什麼樣的呢?我悄悄的提醒你們一下哦,它的節奏譜是叫出來的,你們猜出來了嗎?」(幼兒)X X X |XX X |
4、「咦,那第四位小夥伴呢?不要急,它來了。你們看,它是誰啊?(小豬)小豬他說:『我是一名指揮家,我的出現就表示大家一起來演奏。』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演奏吧。」
三、分組用身體動作來演奏(1—2遍)
四、配樂器演奏圖譜
1、教師:「四位小夥伴,想得真周到,都為我們配上了小樂器,小鳥請來了哪個樂器寶寶?小兔請來了哪個樂器寶寶?小青蛙請來了哪個樂器寶寶?我們也把樂器寶寶請出來吧!」教師指圖譜,幼兒演奏。(2—3遍)
2、請幼兒當小指揮,教師協助。(2遍)
五、活動結束。
「下面,我們和小夥伴到教室里去交換樂器演奏吧!」
C. 大班音樂《獅王進行曲》打擊樂教案及視頻
教學活動目標
、初步欣賞音樂,並根據音樂故事和圖譜了解作品所表現的情節和內容。(重點)
2、初步探索用動作、表情及嗓音等來表現音樂內容。(難點)
3、師幼合作,共同體驗游戲表演的快樂。
活動准備
1. 圖譜一幅。
2. 獅王進行曲音樂。
3. 自編故事一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音樂《加沃特舞曲》
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學小動物的動作進活動室。
二、基本部分:(了解並表現音樂故事中的情節和內容)
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一塊來欣賞一首很好聽的音樂,大家聽我的指令,閉上眼睛,然後用你的耳朵用心地傾聽,能做到嗎?
1、通過傾聽音樂故事完整欣賞一遍樂曲,讓幼兒初步了解作品情節和內容。
師:有一天,森林裡的小動物們都在休息。忽然,遠處隱隱傳來獅王的吼叫聲。猴子急忙從樹上滑下來報告:獅王駕到。小動物們趕緊排好隊,吹著小號准備迎接獅王的到來。只見獅王威風凜凜、十分神氣地走了過來,小動物們熱烈歡迎獅王的到來。獅王得意地大聲吼叫,小動物們害怕得全身發抖,不知道將會發生什麼事情。為了討好獅王,小狐狸為獅王表演起了舞蹈,其他小動物也一個個表演起來,獅王看了高興極了,也和小動物們一起跳起了舞蹈。
師:這首樂曲中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的故事?有誰能講一講故事裡發生的事情?
小結:這首樂曲表現的是獅王和小動物之間的事情,它是法國著名作曲家聖.桑的成名曲《動物狂歡節》中的第一首樂曲叫《引子獅王進行曲》。
2、利用圖譜分段欣賞音樂,進一步理解並表現作品情節和內容。
師:接下來我們分段來聽一聽,在動物狂歡節里,獅王和小動物們到底發生了什麼?
①欣賞引子音樂和圖譜(老師一邊聽,一邊在黑板上畫出圖譜)
師:老師剛才在黑板上畫的這些符號是什麼?(圖譜)這些神奇的圖譜就講述了樂曲中的故事。
師:這個符號是什麼?(眼睛)眼睛是怎樣的?(閉上)是誰在睡覺啊?(獅王、小動物們)這些圓圈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越來越大?(獅王醒了,在吼叫,而且聲音的力度上是由小變大,速度上是由慢到快。)這個下劃線的箭頭從上到下,又是什麼意思?(小猴先聽見獅王的聲音,於是急忙從樹上滑下來報告「獅王駕到!」)
師:這個引子部分講述的故事就是這些了,我們來演一演好嗎?如果你是森林裡的小動物 ,你會怎樣表演睡覺的姿勢?(放引子音樂,幼兒嘗試表演不同的動物不同的睡覺姿勢)
師:獅王怎樣吼叫?(聲音由慢到快,由小變大)
②欣賞第一段樂曲和圖譜(老師一邊聽一邊畫)
師:聽到獅王來了,猴子大聲報告什麼?(獅王駕到)這時候小動物做了什麼?(排隊、吹號,歡迎獅王)這些豎線是什麼意思?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動物排隊吹號。
師:這些腳印表示什麼?獅王走路時怎樣的?它的表情怎樣?(表演時,看幼兒的能力水平而定,如果有難度就讓幼兒主要集體表演排隊吹號,老師扮獅王。)
③欣賞第二段樂曲和圖譜(老師一邊聽一邊畫)
師:在接下來的音樂中,將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下面的音樂。
師:圓圈表示什麼?曲線表示什麼?(著重指導幼兒表現小動物害怕的發抖的樣子,如:腿哆嗦,眼睜大等)
④欣賞第三段樂曲和圖譜(老師一邊聽一邊畫)
師:可怕的事情沒有發生,看來獅王還沒生氣,只是小動物被嚇著了。接下來獅王和小動物們會干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樂曲第三段。
師:誰先出來為獅王表演舞蹈?如果你是狐狸?你准備表演什麼樣的舞蹈讓獅王開心呢?如果你是其他小動物,你會怎樣和獅王一起狂歡?
三、結束部分(分角色完整表演一遍,老師扮獅王,另一位老師扮猴子,幼兒扮小動物。)
評析:由於這首樂曲的結構是ABCD式,內容上是一個遞進關系,欣賞起來難度較大。而且其中有多個角色,每個角色的表演都各具特徵。因此,在一堂課中要解決所有的問題是很困難的。在第一課時,將重點放在這個音樂故事上,目的是讓幼兒大概了解這首樂曲的背景,而對於它的結構、音樂性質不做過多的理解和分析。從表演這關來講,要考慮的東西也挺多的。比如:幼兒對不同動物睡覺姿勢的了解;對獅王的形態、動態的觀察和把握;幼兒即興表演舞蹈的天賦和水平差異等。這些主觀條件都將決定幼兒表演的效果,其次角色的分工合作表演,對老師和孩子來講,都是一個難度和挑戰。我們考慮到幼兒初次的表演可能不成熟,所以這一課時的最後環節只讓幼兒扮演小動物,一個群體的大眾角色,猴子和獅王則由老師表演。這等於起到一個示範作用,讓幼兒能夠間接地模仿和創新。因為在接下來的第二、第三課時,老師將重點啟發和引導幼兒更加深入細致地理解並表現音樂。
D. 中班打擊樂春天在說話教案
活動目標:
.理解歌曲內容,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2.運用肢體動作,感受並表現歌曲中休止符和間奏。
3.感受拉拉勾做好朋友的情境。
活動准備:圖譜、指偶、鋼琴伴奏過程:
一、游戲《拉勾勾》
師:小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 來和大家做朋友,你們願意嗎?那我們來拉勾勾做朋友吧。
師:請你跟著我一起做(教師邊念邊做動作兩遍)師:那我們現在來做好朋友拉拉勾吧!(教師邊唱歌邊與小朋友拉勾勾)二、欣賞歌曲《拉勾勾》,理解歌曲第一段1、教師有表情的清唱歌曲一遍師:能跟你們成為好朋友真開心,你們開心嗎?可是有兩個小朋友好像不開心我們聽聽看發生了什麼!
提問:
師:剛才兩個小朋友怎麼了?他們開心嗎?(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圖譜)歌曲裡面是怎麼表現出不開心的呢?我們再來聽一遍。
2、欣賞第二遍,邊唱邊畫休止符。
師:它是怎麼表現不開心的? 這是什麼意思?
師:是的,生氣了就不說話了,就會做這個動作。你也可以一起生氣3、教師唱歌,幼兒做生氣的動作師:哈哈,在你們的幫助下,我也很生氣,我的歌唱得更好了,你們要不要來試一試?
4、大家一起邊做動作邊唱三、理解歌曲第二段1、師:兩個小朋友生氣了,不理對方了,你有什麼辦法可以讓他們重新變成好朋友嗎?(補充提問:剛才我們是怎麼成為好朋友的)(出示圖譜)師:誰來跟我拉拉勾(教師與一名幼兒拉鉤)師:我們一起跟你旁邊的小朋友拉拉勾吧!
師:咦,這中間的四條線什麼意思?它們在兩段的中間,是讓我們休息一下。
師:這首歌真有意思,一會兒生氣,一會兒又是好朋友,我們再來唱一唱吧!
2、出示指偶,師:這兩個小動物生氣了,我們一起用歌聲來幫助他們成為好朋友吧!
三、結束活動師:今天我們學的這首兒歌名字叫《拉勾勾》,以後我們好朋友生氣了,也可以用這個方法重新變成好朋友。
E. 小班奧爾夫打擊樂一起來教案
活動名稱:蟲蟲歷險記
經驗准備:幼兒已經很熟悉故事中的小動回物。 物質准備:答CD、故事圖片、頭飾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進行故事引導
冬天的天好冷啊,寶寶著涼感冒了,只好在家休息,他的布偶玩具小熊、兔子、松鼠、青蛙都在身邊陪伴著他,寶寶想,要是這些玩具能動起來,來陪他一起玩該多好啊,想著想著寶寶睡著了,夢見一個小仙女手拿魔棒輕輕一點,哇!動物們真的動起來了。
2、聽辨音樂,感受樂曲中的音樂形象
分段放音樂(師分別一段一段放音樂,讓生感覺聽到的音樂形象是什麼動物。若幼兒聽辨有困難,師還可變化語氣,代表小動物說話,提升幼兒識別能力。由此,幼兒會知道,緩慢笨重的音樂代表的是體型較大的動物,比如熊、大象等,在本音樂情境中是指狗熊,歡快輕巧的音樂可能是兔子、青蛙、松鼠等小動物,以此種方法類推出其他五種動物形象) 你聽音樂中是哪種小動物呢?
這種動物怎樣走路?請你來學學它們的走路。 3、情景帶入
小動物好想和小朋友們做游戲,那樣一定會很開心。
給幼兒分發頭飾,請他們模仿動物走路。聽音樂,根據音樂律動。 4、活動延伸
根據聽到不同的音樂,想像出其他的動物進行模仿。
F. 幼兒園大班藝術《人體打擊樂》教案
【活動目標】 1、了解身體各個部位都會活動,並能通過活動創編出不同的姿態來做小鼓。 2、懂得活動能使我們的身體更靈活,體驗與同伴一起合作小鼓游戲的快樂。 【活動重點】能根據音樂的變化來變換節奏和身體姿勢、方位敲鼓。 【活動難點】同伴合作敲鼓。 【活動准備】 材料准備:音樂《歡沁》。 經驗准備:幼兒已感知過音樂及其節奏。 【活動過程】 一、活動引入。 提問:你們看到過鼓嗎?鼓是怎麼敲的。 小結(過渡):原來你們看到過這么多的鼓,今天請你們看一看,我的鼓在哪裡。 二、單人鼓。 1、教師跟隨音樂示範身體鼓的動作。 提問:我的鼓在哪裡?(身體上) 我的鼓都敲在身體的哪些部位?怎麼敲的? 小結:我的鼓在腳上、腿上和手上,我的這些部位都會活動;而且是跟著音樂有節奏地敲,還有一個調皮的小鼓藏起來了。 2、師生共同跟隨音樂做身體鼓的動作。(坐在座位上) 語言指導:我的小鼓很聽話,它在腳上敲一敲……變——拍拍拍,小鼓藏起來,骨碌骨碌啪。 重點指導:「變——拍拍拍」的節奏,變的後面要停一下,然後再拍三下手。 3、師生再次跟隨音樂做身體鼓的動作。(站在空位上) 重點指導:踏步走的時候,頭要(jy135幼兒教育 www.jy135.com)左右擺動,面帶微笑。 三、創編「變」的動作。 引導語:調皮的小鼓還會變不一樣的動作來敲呢?看看我是怎麼變的。 1、教師變出不一樣的動作,請幼兒觀察。(教師演示鼓的高度變化、方位變化) 2、幼兒創編動作。 引導語:請你們也來做做調皮的小鼓,變出不一樣的動作,看誰的身體最靈活! (1)教師單一說「變」——;「變」——;「變」—— (變得有創意的幼兒,教師就去拍拍這面鼓) (2)請個別有創意的幼兒展示動作。 提問:他們的動作有創意嗎?好在哪裡? 小結:他們的身體真靈活,可以蹲下,可以把手舉得高高的,還可以變換不同的方向,我們也來試試看好嗎? (3)再次嘗試創編。 四、朋友鼓。 引導語:剛才是一個人敲鼓,我現在想要找個朋友跟我一起敲。 1、教師與一名幼兒嘗試合作示範朋友鼓。 提問:我們的朋友鼓是怎麼敲的? 小結:我們首先分配好鼓和鼓手的角色,面對面站好,然後鼓手去敲鼓,左右手交替拍,小鼓要變出不一樣的動作。 2、個別幼兒嘗試與同伴合作敲朋友鼓。 重點指導: (1)兩人協商確定好鼓和鼓手的角色。 (2)在敲鼓的時候左右手交替拍。 (3)「變」——的動作要有創意。 (4)眼睛看著朋友,面帶微笑。 3、邀請同伴,全體幼兒共同敲朋友鼓 教師參與其中,觀察指導並與幼兒共同游戲。
G. 幼兒園音樂韻律課 踏雪尋梅的教案
活動目標:
1、熟悉音樂旋律,學習按照音樂節奏一拍一下地做刷牙、洗臉、梳頭的話功能生活模仿動作。
2、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創編不同的日常生活模仿動作。
3、樂於參與創編動作,樂意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演動作。
活動准備:牙刷一支,刷牙、洗臉、梳頭等圖片,梳洗音樂。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親親我》。
(1)隨著音樂師生共同表演唱歌曲《親親我》。
(2)教師:媽媽親過了,你還想要誰親親呢?
(3)師生歌唱仿編的歌曲。
二、欣賞生活模仿動作。教師:你看見小朋友在做什麼?
三、學習生活模仿動作。
(1)教師:小朋友在做什麼?他們是怎麼做的?
(2)教師哼唱音樂,請個別幼兒上來帶領大家一起做模仿動作,教師在一旁用體態動作提示幼兒一拍一下地做動作。
(3)播放音樂,師生隨著音樂一下一下地完整表演刷牙、洗臉、梳頭等動作。
四、啟發幼兒創編生活模仿動作。
(1)教師:你還會做哪些事情?誰會用動作帶領大家一起做?
(2)教師哼唱音樂,鼓勵幼兒帶領大家一起做一做?
(3)播放《生活模仿動作》音樂,帶領大家邊聽音樂邊做仿編的動作。
(4)韻律活動《快來拍拍》。教師:小朋友,早上梳洗完畢後,讓我們《快來拍拍》做游戲吧!
(5)師生隨著音樂有節奏地邊唱邊拍自己身體相應的部位。
在活動中,提供了牙刷、臉盆、梳子等實物,讓孩子利用這些用品一拍一下有節奏地模仿刷牙、洗臉、梳頭等動作。
H. 小班音樂打靶歸來打擊樂教案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與技能目標:
1、認識歌曲的調號、拍子以及對詞、曲作者的了解。 2、了解歌曲的內容及風格特點。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能夠在老師的引導和指揮下完整的跟伴奏唱。 情感態度與價值:
1、通過演唱軍歌,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增進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唱出軍歌的特點,使歌曲唱的鏗鏘有力,意氣風發。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夠熟練的背唱《打靶歸來》這首歌曲。 教學難點:在老師的引導和指揮下能夠完整的跟伴奏演唱。 【教學用具】電子琴、多媒體、U盤。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材分析】 《打靶歸來》這首歌曲,著名的歌曲是音樂家「王永泉」於1960年在部隊期間創作的。歌曲旋律的清新優美,不言而喻。創作手法也新穎別致、獨具匠心。歌中根據「旋律的音名」所加的襯詞和末尾的 「口令」 ,更充分的展現了革命戰士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戰斗風貌 和樂觀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打靶歸來》和《共青團員之歌》,請同學回答剛播放的這兩首曲子的共同點。——都是進行曲。 播放幻燈片本節課的歌名《打靶歸來》。 二、認識歌曲曲譜的基本知識
1、認識歌曲的調號、拍子以及對詞、曲作者和歌曲內容、風格的了解。 2、能夠在教師的引導和指揮下有感情的跟伴奏唱歌。 三、分聲部唱歌 1、分聲部唱歌,在齊唱。 2、全班合唱。
四、表現歌曲的風格和力度。
唱出軍歌的特點,使歌曲唱的鏗鏘有力,意氣風發。 【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還有很多的紅色歌曲沒有學過,希望大家都要愛唱紅歌,因為今天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穿著漂亮的衣服,吃著豐盛的飯菜,是我們黨用熱血換來的,今天的安逸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時刻銘記那戰斗的歲月,我們要做好祖國的接班人多為祖國做貢獻。我們要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