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寫音樂課教學案例
小學音樂課教學案例
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採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地確立,並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真正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嘗試運用了以下這些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音樂課中首先需要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中,展示自己的個性。因此,一個好的情境設計,能使學生記憶深刻,能使學生很快的融入到課堂之中,使學生整堂課都在這個美麗的情境中學習。精彩開頭,往往給學生帶來新異、親切的感覺。如在上《小動物唱歌》這課時,我用充滿神秘的語調做好開場白,同學們:「大象伯伯給老師打電話要邀請同學們參加動物聯歡會,你們想不想參加?」「想」可是,大象伯伯說:「想參加的同學,最少要會學一種動物的叫聲」,同學們開始模仿起小動物的叫聲。這樣的環境,激發了同學們的需要,刺激了同學們的求知慾,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寓教於「玩」,挖掘潛能
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通過學生主動的「玩」,充分體驗了音樂作品的歌詞美、旋律美、節奏美、力度美……培養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審美趣味,積極進行了審美體驗,提高了學生的音樂鑒賞力、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經驗:
1、角色表演
對於小學低中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天生愛表演,也善於表演。當學生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時,我總試著讓學生在自由放鬆的氣氛中,用身段、手勢、表情、眼神等肢體進行自我表演,邊唱邊舞。在《保護小羊》中,同學們的表演,讓我感到了小羊們的溫順;狼的兇殘;狗熊、小刺蝟、大象、小獵狗的友愛;在表演過程中同學們自由選擇其中的角色,進行即興表演,這樣不但能使學生更快、更獨立地記住歌詞,而且對音樂的情緒也有了非常深刻的體驗。
2、自由創編。
音樂的教學一個重要理念就是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音樂創造,其目的在於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對於低中年級學生,鼓勵他們進行口頭創作、自編歌詞,在學習《我家門前有條河》時,引導學生通過節奏、強弱、歌詞的變化使這段話讀起來更有情趣、更加豐富。
總之,「長城非一日之功,實效非片刻使然」,只要我們努力改變觀念,褪去課堂華麗的外衣。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實效性,讓課堂回歸本真。讓「實效」向音樂本質更深處漫溯……
⑵ 音樂課的教案要怎麼寫
恩……我是一名音樂教師,我簡單的說下吧,教學的目標和重難點必須寫專清,你這節屬課的目的是什麼自己應該非常清楚,上課無論是導入,新課講授,所有的教學設計都應該為你的目的做鋪墊,時間要分配好,重難點的地方一定要講細講清楚,還有,音樂是一個活躍的課堂,現在的新課標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拉,所以想辦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能溝起他們的興趣,加上你不斷的引導,相信他們的思維會跟著你走的,呵呵
我只做了兩年的音樂教師,經驗還不是很多,希望對你有幫助
⑶ 初中音樂課教案怎麼寫啊
這個你是音樂老師
你所說的教案
其實學生也聽不懂
你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來給學生上課
沒必要
些教案
⑷ 小學生教學音樂課的教案怎麼寫
小學四年級音樂課<擁護八路軍>
馮鑫
教學目的:使學生感受熱烈、的音樂情緒
教學重點:用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切分節奏的時值
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
二、發聲訓練:開口音阿
三、復習歌曲《鈴蘭》
四、導入:(出示掛圖)同學們看這是誰?(看圖中的一個人物,找同學回答能說出是八路軍)這又是誰?(在出示圖中的另一個人物,找同學說出是老百姓)你們知道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么?請你欣賞過歌舞後告訴我。(聽范唱,懸梁名舞蹈好的同學到前面跳舞)師:「春節到了,老百姓吧自家的豬羊送給情人八路軍,體現了群眾擁護八路軍,軍民一家的魚水情,這首歌和歌曲《鈴蘭》給你的感受一樣嗎?這首歌給你的感受是什麼樣的(歡快、熱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愉快、熱烈的陝北民歌《擁護八路軍》」
五、新課
1、節奏練習:(將第一句節奏謝在投影板上,讓學生畫拍練習熟讀,在將第二句歌詞填到節奏里畫拍讀。)
2、視唱練習:(出示第二句樂句,先齊讀譜,再隨琴唱。)
3、學習歌曲旋律:
a、齊讀歌譜 b、跟琴劃拍視唱 c、學生完整隨琴視唱
(出示切分節奏)師:「這是切分節奏,請你在書上找一找共有幾 處。」找學生回答3處。師:「歌中多出永了切分節奏來表現熱烈的場 面,你在以後的創作中寫熱烈的場面時可以用這一節奏來表現。」
4、學習歌詞:
a、讓學生自由快速讀一邊歌詞
b、學生劃拍齊讀
c、輕聲劃拍填詞唱
5、理解歌曲: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歌曲表現了什麼,應用什麼樣的 聲音歌唱。 師:「請你用歡快的聲音演唱」
6、練習演唱
六、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擁護八路軍》,了解了熱烈氣氛可以用切分節奏來表現
摘自"北京音樂教師"
⑸ 小學音樂片段教學教案怎麼寫
教學內容:學唱第七課歌曲《在葡萄架下》第一段歌詞。
教學目標:
1、能用明亮、圓潤的聲音學會演唱歌曲《在葡萄架下》。
2、感受帶有切分節奏的歌曲,體驗歌曲歡快的情緒。
教學重點:學習歌曲,並使學生感受歌曲的歡快情緒。
教學難點:能准確地唱出歌曲中的切分節奏。
教具准備:課件、電子琴、鈴鼓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師:剛才同學們學唱了《在葡萄架下》這首歌曲的旋律,你們認為哪句最難唱呢?
重點解決難點樂句「邊疆兒童多快樂」一句的演唱。(出示課件)
2/4 22 23|4 65|54 05|3 10|
①學生談談此句音樂情緒和意境的表達。
②聽老師范唱,體驗演唱中「聲斷氣不斷」的演唱表現技巧和感受其真摯的情感表達。
③學生模唱,體驗與表現。採取集體演唱和個別學生演唱的方式進行。
師:好聽的旋律如果加入適當的裝飾音更好,會讓旋律更富有個性和生命力,我們來試一試。(加入下滑音記號、強音記號以及波音記號,逐一練唱、解決。)(板書)
2、師:這首歌曲有一種節奏在曲中多次出現,是哪種節奏呢?
板書:× × × | × × × |
教師用鈴鼓引導學生打節奏,感受切分節奏帶來的舞蹈動感。
二、學唱歌曲
1、朗讀歌詞
師;葡萄園里一片豐收的景象,人們在緊張忙碌著,剛才他們歡快的歌聲告訴了大家什麼呢?(學生輕聲有感情地朗讀歌詞,襯詞「來來來……」可以按節奏來讀。)
(1)這首歌里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他們在哪兒過隊日?隊日里都有哪些活動呢?
(3)歌詞中說到的手鼓和冬不拉是兩種民族樂器,請看課件。
2、看屏幕,聽錄音范唱。
3、你們想用什麼樣的學習方式來學唱歌詞呢?
4、再聽歌曲,跟著輕聲哼唱歌詞。(師生共同評價後教師范唱歌曲《在葡萄架下》,學生跟唱。)
5、一部分學生唱歌譜,一部分學生唱歌詞。(生生互評,教師評價。)
6、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表現
1、分析歌曲體驗情緒
在這葡萄豐收的季節里,人們載歌載舞歡慶豐收,相信通過剛才的演唱大家已經能體會到歌曲的情緒了。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歌曲的情緒是熱烈歡快的……)
第一二樂句前面出現了下滑音,你覺得它是表現什麼情緒,能唱一唱嗎?(表現「我」的家在美麗的吐魯番的自豪心情。)
第三樂句也有下滑音而且加入了強音記號。(學生回答,老師總結。這是為了表達少先隊員熱烈奔放的情感,而且這里運用襯詞加上帶切分的節奏,使豐收的場面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
第四樂句有豐富的力度記號,為什麼漸強後突然減弱這樣處理呢?(表現新疆兒童發自心底里的快活……)
你能用有表情、有力度變化的演唱來表現少先隊員的情緒嗎?(全班**演唱。)
四、小結
師:今天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表情地學唱了新疆維吾爾族民歌《在葡萄架下》,體驗了歌曲歡快的情緒。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夠了解更多其它民族的音樂,熱愛我們祖國的音樂文化。
⑹ 音樂課《我的好媽媽》教案怎麼寫
先分享媽媽給大家的印象
然後激發學生對媽媽的感情
然後放上這首歌的歌詞
最後邀請大家來演唱
⑺ 小學音樂音樂教師資格證教案怎麼寫
您好,給您看看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情感熏陶和感染下,豐富大自然當中各種聲音的情感體驗。
【過程與方法】採用演唱和表演的方式,熟悉三部分的音樂旋律,提高音樂的記憶能力和創新能力。
【知識與技能】能辨別各段旋律的順序,了解曲式結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不同的情緒演唱三段音樂旋律。
【難點】根據音樂旋律配音效。
三、教學用具:多媒體、電子琴、打擊樂器。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小動物的叫聲(小鳥、蟈蟈、大象等),由學生猜並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動作或聲音。
(二)新課教學
1.初次欣賞音樂片段,聆聽音樂中的聲音
師:從音樂中同學們聽到了那些聲音?能模仿它的聲音嗎?
學生自由回答並模仿聽到的小動物的叫聲(小鳥、蟈蟈、青蛙、流水等很多的聲音)。
2.再次欣賞音樂片段。
(1)為音樂配伴奏
拿著樂器的學生跟隨音樂敲擊樂器,表演一種自然界的聲音。
沒有樂器的學生跟隨音樂做身體律動,表演一種自然界的物體。
(2)簡單介紹樂曲。
3.完整的欣賞音樂
(1)完整的感受音樂的情緒(輕松、愉快的心情)
(2)熟悉三段音樂主題。
①聆聽音樂,分辨三段音樂主題。
②老師彈奏音樂主題A、B、C,學生學唱
老師示範並引導:演唱音樂主題A、B時用輕快、短促、高位置、彈性的聲音演唱,注意旋律中的換氣記號。演唱音樂主題C時速度稍慢,旋律要清晰,注意弱起和換氣記號。
③學生再次跟琴學唱。
④整體演唱三段主題。
長 理 職 陪
⑻ 音樂課《拍手踏腳》教案怎麼寫
重點領域:音樂
拍拍手來碰碰腳(律動)
活動目標:
1、用小手小腳跟著音內樂做動作。
2、感受和體驗容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准備:
1、「音樂DoReMi」:《拍拍手,碰碰腳》(請參見幼兒用書,曲譜見【附1】)、配套CD。
2、自製的環保小器械,(如:礦泉水的空瓶里裝一些豆類)
3、創設愉快的游戲情境。
活動過程:
1、欣賞和感受。
教師默聲以固定節奏拍手,幼兒也跟著一起拍手。
當幼兒都專注地跟隨教師的動作時,教師可以誇張地變化其他的動作,如:踏腳、彎腰手碰腳、甩手等,可以變換各種不同的動作以增加游戲的趣味性。
與幼兒討論剛才做了哪些動作,運動到了身體的哪些部位(如:手指、手臂、腿)。
2、跟著節奏動起來。
學唱歌曲《拍拍手,碰碰腳》,配合邀請幼兒一起跟著歌曲動動手腳:
啦啦啦啦啦啦
(手朝左放胸前轉動)
啦啦啦啦啦啦
(手朝右放胸前轉動)
拍一拍碰碰碰
⑼ 音樂老師教案範文
作者單位:北京海淀實驗小學 馮琳
年級:二年級1班
課題:《阿細跳月》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舉例說明哪些民族是我們所熟悉的,從中使學生了解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
2、從視覺上使學生了解彝族這一民族的風格特徵。
3、從聽覺上使學生深入了解彝族民歌《阿細跳月》的樂型,掌握五拍節奏的特點及我國特色民族樂器的認識。
教學重點:深入了解彝族民歌的特性,掌握民樂合奏《阿細跳月》所帶來的旋律,介紹樂曲是由哪些民族樂器所演奏的。
教學難點:5/8節拍的掌握及民族樂器的分辨。
學生分析:
創造學生的想像空間,使學生的想像思維大於生活中固有的一切事物。發揚我國傳統民間
樂器的知識與文化,是小學音樂課程重要的因素之一,讓學生查閱和搜集有關我國五十六民族的文化特徵,使學生在課堂中充分自我展示。
教材分析:
《阿細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於雲南彌勒西山彝族阿細人之中。在節日或農閑的月夜裡,阿細人喜歡在松林或空曠草坪上舉行「跳月」。參加者多為男女青年。小夥子們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樂器,邊奏邊舞;姑娘們則隨著音樂,邊拍手邊舞,至興高采烈時唱《跳月歌》。《跳月歌》很有特點,全曲由do、mi、sol三個音組成,採用5/8節拍。演唱時,在每小節的第四、五拍的前半拍由舌的兩旁吸氣。旋律活潑跳盪,富於動感,特色鮮明。作曲家秦鵬章就採用了彝族「跳月」的這一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寫成了這民樂合奏曲。
教學准備:「哈利·波特」 的魔杖、音樂課件、演奏的樂器、彝族服飾
教學設計:
1、由「哈利·波特」的魔杖引發了同學們的討論,設計用有趣的魔杖給予學生神秘的暗示並激發學生的興趣,「請根據魔杖的提示尋找哈利·波特想了解中國民族音樂知識的線索,看看同學們誰的運氣最好,在准備的民族知識中和哈利想得是一致的。」
2、教師提前藏在學生教室里一些提示,讓學生趕快找到並揭開謎底,學生找到一些提示卡片,如:「樂器、音樂、舞蹈、服飾、民族」等,找到教師提早准備的彝族素材。並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前准備的民族知識。
3、通過音樂使學生了解到彝族民歌《阿細跳月》的旋律,並進行詳細的段落分析,樂曲開始是彈撥樂、鑼鼓的輕輕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現了男女青年在聚集。跳月就要開始了,竹笛領奏出熱情奔放、歡騰跳躍的主題:這段主題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彈撥樂、弦樂及全奏多次反復出現,表現了多變的舞蹈姿態。第二部分作者將主題樂段作了移調處理,並進行幾次反復,與前面調性形成鮮明對比,好像健壯的小夥子們跳起了粗放的舞步。第三部分音樂又轉回原調,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後,整個樂隊全奏,樂曲進入高潮,在樂隊全奏中展現了宏大的舞蹈場面,彷彿狂歡中的人們忘記了疲勞。最後的短小尾聲,是採用了主題樂段的最後兩拍 擴充發展的,在漸強中結束全曲。
4、通過樂器使學生了解這首旋律活潑跳盪的《阿細跳月》,是由哪些樂器演奏的,教師准備一樣實物樂器,其餘的樂器可用課件代替,准備的樂器可以讓學生輕輕地用手嘗試,使學生體驗拿到實物的樂趣。
5、通過服飾使學生了解彝族的文化特色。並延續「哈利·波特」的魔杖使學生在教室找到關於彝族的服飾及裝物品,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通過舞蹈使學生掌握5拍節奏型,先可以用簡單的手來表示,123拍不動,45拍拍手;然後加上腳,123用腳來表示,1左2右3左45拍手;逐步較強難度。
7、結束,同學們安靜的等待和傾聽彝族舞曲的旋律「火把節之夜」,教師用「哈利·波特」的魔杖變出篝火放在教室中間,請同學們聽著《阿細跳月》的旋律,穿著彝族服飾,跳著彝族特有的舞蹈步伐,請一位同學代表「哈利·波特」也和大家跳起來,融入到我們團結的大家庭里。
8、弘揚民族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