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印象主義音樂教案

印象主義音樂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1 19:20:14

⑴ 什麼是印象主義音樂

從十九世紀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在音樂史上稱為「近代音樂」時代。在這一時期,以印象主義音樂為代表的幾種音樂流派,實現了音樂史上從晚期浪漫主義向二十世紀現代音樂的過渡。 一、音樂中的印象主義 印象主義音樂產生於十九世紀末,是受「象徵主義文學」和「印象主義繪畫」的影響而出現的一種音樂流派。印象主義音樂帶有一種完全抽象的、超越現實的色彩,是音樂進入現代主義的開端。 它的音樂形式、織體、表現手法、基本美學觀點以及所追求的藝術目的和藝術效果都與古典和浪漫主義有著很大的分歧與差別。古典主義音樂的創作原則與風格是嚴謹、規整,浪漫主義音樂是注重情感的表現與激情的發揮。與之相比較,印象主義音樂並不通過音樂來直接描繪實際生活中的圖畫,而是更多地描寫那些圖畫給我們的感覺或印象,渲染出一種神秘朦朧、若隱若現的氣氛和色調。 在樂曲的形式上多採用短小的、不規則的形式,以便更好地體現出印象主義音樂較為自由的特點。 印象主義音樂盛行的時間不很長,它很快就被更加激進與富於變化的現代音樂所代替,但印象主義音樂卻是音樂發展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從此音樂藝術開始了一個具有根本意義的轉變。 正因為如此,印象主義音樂才得到了非常的重視,其藝術性與重要性也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理解與承認。 法國音樂家德彪西和拉威爾是公認的印象主義音樂的集大成者。除此之外,法國作曲家杜卡和義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也是印象派音樂的代表人物。 二、法國印象主義音樂 象其他法國作曲家的作品一樣,德彪西的音樂是標題音樂而不是絕對音樂。十九世紀末,法國出現了一派叫做「印象主義者」的畫家和詩人,他們追求的是一種夢幻的美,於是作曲家德彪西力圖用音樂來達到「印象主義者」用繪畫所達到的同樣效果。 在使用新的和聲和音樂方面,德彪西是現代音樂的先驅。他建造的那種古怪的、非塵世的音樂,主要是採用完全沒有半音關系的「全音階」和許多在空氣中根本聽不見的「泛音」。德彪西還在管弦樂隊里使用各種樂器的不同組合來發出柔和的帶有閃爍性的音響效果。起初人們聽他的音樂覺得不知所雲,但當他們聽慣了的時候,便發現其中妙趣無窮了。 仿效德彪西的最重要的作曲家就是他的同胞拉威爾了,但拉威爾並沒有象德彪西那樣過多使用全音階和聽起來奇怪的和弦,他更擅長從管弦樂隊里抽取音色的深淺明暗度,在這方面無人能及。例如《波萊羅舞曲》,節奏和旋律一遍又一遍地重復,但這首西班牙舞曲藉助拉威爾對力度的純熟使用(從輕到響或從響到輕的變化)和對音色的巧妙結合,聽起來使人感覺變幻莫測,趣味無窮。 三、印象主義音樂的影響 印象主義音樂是浪漫主義音樂向現代音樂過渡的橋梁之一,雖然這一樂派主要集中在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法國,但這種風格對於近現代音樂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後來二十世紀音樂中的「表現主義」、「十二音體系」以及「序列音樂」等幾種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印象主義音樂的影響。 http://fun.china.com/zh_cn/music/classic/yuehaiwubian/167001/20010409/161612.html 印象主義 Impressionism 19世紀後半期~20 世紀初期流行於法國、歐美乃至世界的一種藝術流派和文藝思潮。 印象主義美術 印象主義作為繪畫流派出現於法國 。1874年3月25日 ,C.莫奈 、P.-A.雷諾阿、C.畢沙羅、A.西 斯萊、E.德加、P.塞尚、B.莫里索等一群年輕的法國畫家,在巴黎舉辦了無名畫家、雕塑家、版畫家展覽會,因莫奈展出的一幅題為《日出·印象》的油畫的題目被一位觀點守舊的記者借用,撰文嘲諷此展覽為「印象主義畫家展覽會」 ,遂產生印象主義或印象派之名。 在藝術觀點上,印象主義畫家反對當時占正統地位的古典學院派,反對日益落入俗套、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繪畫 ,而是在C.柯羅、巴比松畫派和G.庫爾貝等人的寫實畫風的推動下,吸收荷蘭、英國、西班牙、日本、中國等國家繪畫的營養,同時受現代科學,尤其是光學的啟發,認為一切色彩皆產生於光,於是他們依據光譜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來調配顏色。由於光是瞬息萬變的,他們認為只有捕捉瞬息間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奧妙。因此在繪畫中注重對外光的研究和表現,主張到戶外去,在陽光下依據眼睛的觀察和現場的直感作畫,表現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變化。由此印象主義繪畫在陰影的處理上,一反傳統繪畫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由於個人的興趣不同,印象主義畫家又分為重光和色彩與重造型和素描兩種類型,前者以莫奈、雷諾阿為代表,後者以德加為代表,畢沙羅則介於兩者之間。 由於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現,印象主義畫家主要把身邊的生活瑣事和直接見聞作為題材,多描繪現實中的人物和自然風景。在構圖上多截取客觀物象的某個片斷或場景來處理畫面,打破了寫生與創作的界限。 印象主義畫家先後舉辦了8次展覽 ,前兩次均受到當時輿論界的猛烈抨擊,以後逐漸成為具有很大影響的美術流派,並擴大到其他藝術領域。印象主義繪畫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曾得到E.馬奈的支持與鼓舞。 作為一種美術思潮,印象主義繪畫在世界美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動了以後美術技法的革新與觀念的轉變,對歐美、日本乃至中國的畫家產生過或大或小的影響。 印象主義音樂 印象主義音樂由法國作曲家德彪西首創。印象主義一詞在音樂中首次出現於1887年,法蘭西美術研究院的評委指責德彪西在羅馬進修時的第二部「交卷作品」交響組曲《春天》結構不明確,要他「警惕模糊的印象主義」。1894年他的《弦樂四重奏》在布魯塞爾首演時,評論家開始用「印象主義音樂」加以贊揚。以後此詞常被用以概括德彪西及風格與他接近的音樂,並不再帶有貶意。 印象主義音樂的產生是從後期浪漫主義和民族樂派中演變出來的,同時也吸取了東方音樂的養料。其藝術表現手法有:①以短小的曲調細胞組合成一種新穎的動機語匯。②在節奏上喜歡復節拍與復節奏,節拍不規則地細分減弱了推動力,呈現鬆散流動的狀態。③重視調式的表現力,根據形象要求採用相應的調式。擴大調性概念,常避免出現明確的收束式。全音音階的運用使調式中的每一個音居同等地位,減弱了調中心感,出現多調性因素。④由於喜好對不同色彩與音響作平面的、繪畫式的並列,和聲成為最重要的表現手段。通過增加和弦結構的可能性與減弱和聲進行的功能性,得到極其豐富的和聲色彩。⑤音色豐富、獨特而新穎。在聲樂作品中常使用缺乏光彩和戲劇力量的低音區。廣泛運用各種樂器演奏法上的色彩手段。⑥配器與織體安排新穎。⑦結構往往鬆散模糊,但許多作品仍可看到三部曲式的輪廓。 德彪西以後,雖然難於將某個作曲家截然歸入印象主義的行列,但是,印象主義音樂風格與手法的實際影響已遍及整個音樂世界。

⑵ 什麼是印象主義音樂

印象主義音樂產生於十九世紀末,是受「象徵主義文學」和「印象主義繪畫」的影響而出現的 一種音樂流派。印象主義音樂帶有一種完全抽象的、超越現實的色彩,是音樂進入現代主義的開端。 它的音樂形式、織體、表現手法、基本美學觀點以及所追求的藝術目的和藝術效果都與古典和浪漫主義有著很大的分歧與差別。由法國作曲家C.德彪西首創。印象主義一詞借用自美術。1874年巴黎「落選者沙龍」展出畫家C.莫奈一幅題為《日出印象》 法國莫奈《日出印象》
的繪畫,引起嘲笑和議論,此後人們把藝術理想與表現手法大致與之相似的畫家,如E.德加、C.畢沙羅、A.西斯萊、P.A.雷諾阿稱為「印象派」。他們反對學院派的保守思想,熱愛大自然,面向現代生活,採取在戶外的陽光下直接描繪景物的方法,在光與色的變化中表現對象的整體感與周圍的氣氛,對繪畫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印象主義一詞在音樂中首次出現於1887年,法蘭西美術研究院的評委指責德彪西在羅馬進修時的第 2部「交卷作品」交響組曲《春天》結構不明確,要他「警惕模糊的印象主義」。1894年其《弦樂四重奏》在布魯塞爾首演時,評論家開始用「印象主義」加以贊揚;1905年以後,此詞常用以概括德彪西及風格與他接近的音樂,不再帶有貶意。 古典主義音樂的創作原則與風格是嚴謹、規整,浪漫主義音樂是注重情感的表現與激情的發揮。 與之相比較,印象主義音樂並不通過音樂來直接描繪實際生活中的圖畫, 而是更多地 德彪西
描寫那些圖畫給我們的感覺或印象,渲染出一種神秘朦朧、若隱若現的氣氛和色調。在樂曲的形式上多採用短小的、不規則的形式,以便更好地體現出印象主義音樂較為自由的特點。 印象主義音樂盛行的時間不很長,它很快就被更加激進與富於變化的現代音樂所代替,但印象主義音樂 卻是音樂發展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從此音樂藝術開始了一個具有根本意義的轉變。 正因為如此,印象主義音樂才得到了非常的重視,其藝術性與重要性也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理解與承認。 法國音樂家德彪西和拉威爾是公認的印象主義音樂的集大成者。除此之外,法國作曲家杜卡和 義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也是印象派音樂的代表人物。

⑶ 印象主義樂派的法國印象主義音樂

象其他法國作曲家的作品一樣,德彪西的音樂是標題音樂而不是絕對音樂。十九世紀末,法國回出現了一派答叫做「印象主義者」的畫家和詩人,他們追求的是一種夢幻的美,於是作曲家德彪西力圖用音樂來達到「印象主義者」用繪畫所達到的同樣效果。
在使用新的和聲和音樂方面,德彪西是現代音樂的先驅。他建造的那種古怪的、非塵世的音樂,
主要是採用完全沒有半音關系的「全音階」和許多在空氣中根本聽不見的「泛音」。德彪西還在管弦樂隊里使用各種樂器的不同組合來發出柔和的帶有閃爍性的音響效果。起初人們聽他的音樂覺得不知所雲,但當他們聽慣了的時候,便發現其中妙趣無窮了。
仿效德彪西的最重要的作曲家就是他的同胞拉威爾了,但拉威爾並沒有象德彪西那樣過多使用全音階和聽起來奇怪的和弦,他更擅長從管弦樂隊里抽取音色的深淺明暗度,在這方面無人能及。例如《波萊羅舞曲》,節奏和旋律一遍又一遍地重復,但這首西班牙舞曲藉助拉威爾對力度的純熟使用(從輕到響或從響到輕的變化)和對音色的巧妙結合,聽起來使人感覺變幻莫測,趣味無窮。

⑷ 印象主義音樂有哪些特徵

印象派的音樂注重的是和聲的色彩變化,強調朦朧感。
印象主義音樂是19世紀末在歐洲文化活動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種新音樂風格,它深受當時印象主義繪畫和象徵派詩歌的影響,追求刻畫實物周圍的色彩與光影在瞬間的迷離變幻。因此,在印象派的音樂中,富有色彩效果的和聲遠比旋律重要。由於鋼琴兼有和聲以及音色精緻變化的功能,又能在琴槌、琴弦和踏板的巧妙組合之中產生奇妙的泛音效果,最能表達雲霧水性音響的靈動之感,因而十分適宜表現印象主義的風格。不僅如此,印象主義音樂在聽覺感受、觀念意識和心靈體驗上都超越傳統進行了全方位的更新。法國印象主義鋼琴音樂作曲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克勞德·德彪西和莫里斯·拉威爾。

作為印象派音樂的創始人,德彪西的創作特點與浪漫主義有著直接的承傳關系。從他的鋼琴作品標題來看,德彪西喜歡把創作寄託於夢幻世界,而這正是浪漫主義音樂的一大特點。盡管德彪西描繪大自然的題材比比皆是,但他並沒有像浪漫主義音樂那樣借景抒情,而是超然物外,精神遨遊在水光山色之中,在虛無縹緲的意境中進入一個忘我無我的境界。德彪西是繼肖邦之後的又一位挖掘鋼琴內在音響的大師,他打破了調性的束縛,開拓了鋼琴音色的微觀世界。

與德彪西相比,作曲家拉威爾在鋼琴音樂創作風格上有著很大的差異,他在逐漸擺脫印象主義美學思想的約束,回到更古老純粹的法國傳統。拉威爾享有管弦樂配器大師的盛名,敏銳的色彩感大大地影響了他的鋼琴創作。如果說德彪西主要從鋼琴本身去發掘表現潛力和音響層次,拉威爾則更注重從樂隊配器的角度來發揮鋼琴音響的色彩性。其鋼琴作品以組曲《鏡子》、《夜之幽靈》和兩首鋼琴協奏曲最為著名。

⑸ 印象主義音樂的介紹

從十九世紀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在音樂史上稱為「近代音樂」時代。在這一時期,以印象主義音樂為代表的幾種音樂流派,實現了音樂史上從晚期浪漫主義向二十世紀現代音樂的過渡。(圖中人物:莫里斯·拉威爾)

⑹ 印象主義的音樂領域

印象主義音樂由法國作曲家德彪西首創。印象主義一詞在音樂中首次出現於1887年,法蘭西美術研究院的評委指責德彪西在羅馬進修時的第二部「交卷作品」交響組曲《春天》結構不明確,要他「警惕模糊的印象主義」。1894年他的《弦樂四重奏》在布魯塞爾首演時,評論家開始用「印象主義音樂」加以贊揚。以後此詞常被用以概括德彪西及風格與他接近的音樂,並不再帶有貶意。印象主義音樂的產生是從後期浪漫主義和民族樂派中演變出來的,同時也吸取了東方音樂的養料。其藝術表現手法有:
①以短小的曲調細胞組合成一種新穎的動機語匯。
②在節奏上喜歡復節拍與復節奏,節拍不規則地細分減弱了推動力,呈現鬆散流動的狀態。
③重視調式的表現力,根據形象要求採用相應的調式。擴大調性概念,常避免出現明確的收束式。全音音階的運用使調式中的每一個音居同等地位,減弱了調中心感,出現多調性因素。
④由於喜好對不同色彩與音響作平面的、繪畫式的並列,和聲成為最重要的表現手段。通過增加和弦結構的可能性與減弱和聲進行的功能性,得到極其豐富的和聲色彩。
⑤音色豐富、獨特而新穎。在聲樂作品中常使用缺乏光彩和戲劇力量的低音區。廣泛運用各種樂器演奏法上的色彩手段。
⑥配器與織體安排新穎。
⑦結構往往鬆散模糊,但許多作品仍可看到三部曲式的輪廓。
德彪西以後,雖然難於將某個作曲家截然歸入印象主義的行列,但是,印象主義音樂風格與手法的實際影響已遍及整個音樂世界。 音樂並不以描述實物為主,但是一些音樂作品卻的確是應情應景而寫的。這些音樂被稱為標題音樂。而印象主義音樂作品幾乎都是標題音樂。這意味著這些作品會以風景,詩歌或者是圖像為題,例如德布西的《大海》,《春天》。一如印象主義繪畫,傾向於描繪物體的光和色,而非其清晰的輪廓,這樣的作品給人以夢幻,印象或是暗示的感覺。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最重要的手法之一就是全音階的使用,這在德布西的作品《帆船》得到很好的體現。另外,印象派作曲家很少寫有長旋律,偏愛短小精緻的樂句,以營造氣氛。還有德布西會使用到例如具希臘和亞洲特色的音階,如古代中國的五聲調式的使用。即使是和其他作曲家一樣使用同樣的調式,德布西也能創作出新穎的和弦。有名的音樂評論家卡米爾·毛克萊寫道:
「光在印象主義者畫作中的運用有如主題在音樂里交響式延伸一樣。克勞德·莫內的風景其實就是光波的交響曲。而德布西先生的音樂,並非建立在一連串主題之上,而是紮根於聲音本身的相對價值之中,這和那些畫作異曲同工。這是由會作聲的斑塊所構成的印象主義。」 代表人物
德彪西和拉威爾是公認的兩位印象主義作曲家。另外,法雅,席曼諾夫斯基,保羅·杜卡,義大利的雷斯皮基和英國的沃恩·威廉斯也是該流派音樂的傑出代表。
代表作品
《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牧神午後》《春天》《大海》《意象集》《庫普蘭之墓》
影響
在印象主義流行時期和德彪西在1918年逝世後,一大批作曲家採用了印象主義技法創作了自己音樂作品,其中一些更被稱為「後印象主義者」,這些作曲家包括大流士·米堯(Darius Milhaud)、莉莉·布朗熱(Lili Boulanger)、普契尼等。
雖然印象主義流行的時間不長,它很快就被更加激進與富於變化的現代音樂所代替,但卻在音樂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值得一提的是,調性的重要性在印象主義音樂被淡化。雖然這些音樂作品仍是有調性的,但是其「無功能」和弦(non-functional chords)為後來的勛伯格等人所代表的無調性音樂鋪平了道路。而後來二十世紀音樂中的「表現主義」、「十二音體系」以及「序列音樂」等幾種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印象主義音樂的影響。

⑺ 印象主義樂派的音樂中的印象主義

印象來主義音樂產生於十九世紀末,是受自「象徵主義文學」和「印象主義繪畫」的影響而出現的一種音樂流派。印象主義音樂帶有一種完全抽象的、超越現實的色彩,是音樂進入現代主義的開端。它的音樂形式、織體、表現手法、基本美學觀點以及所追求的藝術目的和藝術效果都與古典和浪漫主義有著很大的分歧與差別。古典主義音樂的創作原則與風格是嚴謹、規整,浪漫主義音樂是注重情感的表現與激情的發揮。與之相比較,印象主義音樂並不通過音樂來直接描繪實際生活中的圖畫,而是更多地描寫那些圖畫給我們的感覺或印象,渲染出一種神秘朦朧、若隱若現的氣氛和色調。在樂曲的形式上多採用短小的、不規則的形式,以便更好地體現出印象主義音樂較為自由的特點。
印象主義音樂盛行的時間不很長,它很快就被更加激進與富於變化的現代音樂所代替,但印象主義音樂卻是音樂發展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從此音樂藝術開始了一個具有根本意義的轉變。正因為如此,印象主義音樂才得到了非常的重視,其藝術性與重要性也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理解與承認。
法國音樂家德彪西和拉威爾是公認的印象主義音樂的集大成者。除此之外,法國作曲家杜卡和義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也是印象派音樂的代表人物。

⑻ 印象主義音樂的風格特徵是什麼

特徵:

印象派音樂不會通過音樂直接描繪現實生活中的圖畫。相反,它描述了更多的感覺或印象,這些圖片給我們,使神秘和模糊的氣氛和語氣。

在音樂的形式上,短的和不規則的形式被用來更好地反映印象派音樂更自由的特點。印象派音樂是從浪漫主義音樂向現代音樂過渡的橋梁之一。雖然這種音樂流派主要集中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法國,但這種風格在現代音樂的發展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後來,20世紀音樂中的「表現主義」、「十二音系」、「序曲」等幾個流派或多或少受到印象派音樂的影響。

(8)印象主義音樂教案擴展閱讀:

印象主義音樂在使用新的和聲和音樂方面,德彪西是現代音樂的先驅。他建造的那種古怪的、非塵世的音樂。

主要是採用完全沒有半音關系的「全音階」和許多在空氣中根本聽不見的「泛音」。德彪西還在管弦樂隊里使用各種樂器的不同組合來發出柔和的帶有閃爍性的音響效果。起初人們聽他的音樂覺得不知所雲,但當他們聽慣了的時候,便發現其中妙趣無窮了。

仿效德彪西的最重要的作曲家就是他的同胞拉威爾了,但拉威爾並沒有象德彪西那樣過多使用全音階和聽起來奇怪的和弦,他更擅長從管弦樂隊里抽取音色的深淺明暗度,在這方面無人能及。

例如《波萊羅舞曲》,節奏和旋律一遍又一遍地重復,但這首西班牙舞曲藉助拉威爾對力度的純熟使用(從輕到響或從響到輕的變化)和對音色的巧妙結合,聽起來使人感覺變幻莫測,趣味無窮。

閱讀全文

與印象主義音樂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