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博客
通過近期的培訓學習,本人切實的感覺到了自身的提高,在此感謝上級安排的此次學習活動,感謝每一位授課老師精彩的授課。此次的培訓學習,使自己的理論基礎,道德水準,業務修養等方面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進一步增強了學習理論的自覺性與堅定性,增強了做好新形勢下本職工作的能力和信心。參加本期培訓本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體會和收獲:
一、通過培訓,使我進一步增強了對學習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認識
培訓是一種學習的方式,是提高業務知識的最有效手段。21世紀是知識經濟社會,是電子化、網路化、數字化社會,其知識更新、知識折舊日益加快。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個人,要適應和跟上現代社會的發展,唯一的辦法就是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通過培訓班的學習,使我進一步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要面對不斷更新的工作要求要靠學習,要靠培訓,要接受新思維、新舉措。要通過學習培訓,不斷創新思維,以創新的思維應對競爭挑戰。我真正認識到加強培訓與學習,是我們進一步提高業務知識水平的需要。加強培訓與學習,則是提高自身工作能力最直接的手段之一,也是我們提高業務水平的迫切需要。只有通過加強學習,才能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只有這樣,才能不負組織重望,完成組織交給的工作任務。
二、通過學習培訓,使我清楚地體會到要不斷加強素質、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1是要不斷強化全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全局意識」,是指要站在全局的立場考慮問題,表現在政治上是一種高度的覺悟,表現在思想上是一種崇高的境界,表現在工作上是一種良好的姿態。要求我們用正確的思路來思考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就是要求我們要有超前的思維,要有悟性,有創新精神,而不是僅僅做好自己負責的那一方面的工作了事,要始終保持開拓進取的銳氣;要牢記「全局意識」,自覺適應目前形勢發展需要,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不斷增強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提高自身能力素質和調整好精神狀態,為社會發展獻計獻策,貢獻力量。要樹立群眾利益第一位,局部服從整體,小局服從大局的原則,始終保持健康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增強勇於攻克難關的進取意識,敢於負責,勇挑重擔。
2 是要加強溝通與協調,熟練工作方法。要學會溝通與協調,要善於與領導、職工、相關服務單位進行溝通,要學會尊重別人,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說,不利於團結的事不做,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要經常反思工作、學習和生活,把反思當成一種文化,通過反思,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
3是要敢於吃虧、吃苦、吃氣,弘揚奉獻精神。「三吃」是一種高尚的自我犧牲精神、奉獻精神,是社會的主流風氣。就是要為人處世要心胸開闊,寬以待人。要多體諒他人,遇事多為別人著想,即使別人犯了錯誤,或冒犯了自己,也不要斤斤計較,以免因小失大,傷害相互之間的感情。要樹立奉獻精神,樹立「吃苦、吃虧、吃氣」的思想。吃別人吃不了的苦,做別人做不了的事,忍別人忍不了的事,嚴格要求自己。
⑵ 劉曉慶博客: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一)
首要的一條是心理健康。 我把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可見我認為心理健康在生命中是何等的重要。中國有一句俚語:「活著都不怕,還怕死?」很多人認為活著是為了受苦。許多中國人活得累、活得悶、活得沉重、活得單一、活得很傻很笨。他們一生為了別人而活著,怕人家說,怕人家議論,怕這怕那。當然,說一千道一萬,為別人活著也是為了自己。可是,他們活得不瀟灑,不自在,不聰明。為別人活著首先就扼殺了人性。人性是不能抑制的。大自然有它必然的規律,如果你違反了它的規律,問題就會發生。除了自殺以外,大自然還會有許多詔書來懲罰你。 「伍子胥一夜白了頭」就是這個道理。許多老紅軍、老幹部,在建國初期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在經歷反右斗爭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後不少都患了癌症及其它不治之症,剩下的也一下子老了至少十歲,往日的風采盪然無存。我的父母在文革前都是知識分子,小的時候我一直以他們為榮。 我到現在仍然記得我母親當年的音容笑貌:她聲音響亮,思想敏捷,寫得一手好字,處理起事情來如行雲流水,常看她在學校里演講,出口成章,我受母親的影響很深。文革當中,由於父母是川東地下黨,受了很多折磨。父親在文革中被打斷了腿,至今還是殘廢,母親受到很大的刺激。記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在我父親剛被打斷了腿以後,不僅不給醫治,還要叫去批鬥。母親一個人抬不動父親,不得已求那些造反派們:「麻煩你們幫著抬吧,他走不動,抬去了才好批鬥他呀。」這一切的一切在向來爭強好勝的母親心上留下了相當大的傷痕。文化大革命以後,父母親都倖存了下來,可是,我熟悉的母親再也不見了,那聰明能幹、才華橫溢、色彩明亮的母親換成了另一個人。 中國人不注重心理健康。 舉例說,妒忌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中國有一句話:「恨人有,笑人無。」別人比自己強,就仇恨他、害他,比自己差又看不起他、踩呼他。在外國,人家是自由競爭,好比像是賽跑,你跑得快,我好好練,加把油追過你。在中國,你比我跑得快,我們大家一起使絆子,同心協力把你拉下來跟我們一般齊,恨不得把冠軍的獎章掰成幾塊一人掛上一塊才算了事。絕對平均主義在中國毒害之深之廣由此可見一斑。 技術上、工作上比不過人家,便說別人生活不好啦、腐敗啦、自由散漫啦、有海外關系啦、驕傲啦、目無師長啦、只專不紅啦,總而言之什麼都是罪,你長了滿身的嘴也說不清。直到你認為自己確實是大逆不道,成天拘泥於雞毛蒜皮的小事,見人就叫「老師」,出門先看自己的服裝、頭發是否合大家的口味,再也沒有心思去鑽技術、干工作,水平一落千丈,這時候,沒有人說你了,也沒有人睬你了,你也再爬不起來了,而大家又一哄而上去攻擊新的目標了。 這些人的心裡沒有友愛,只有仇恨。成天不把心思用在正道上,而用在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上,心情怎麼愉快得起來?心理怎麼能夠健康?而那些被妒忌的人本來是有志向有抱負有能力向上的青年,在這種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大多數都無所措手足,痛苦萬分地敗下陣來,犧牲了自己的前途、事業,在成為廢品之後又加入了妒忌者的隊伍,成為惡性循環的人事關系的生力軍。 曾經有漫長的歲月,我在電影界一直處在四面楚歌的境地。莫名其妙地常常聽到有人反映我「目無師長」,「思想不健康」,無論我怎麼努力使自己乖起來也不管用。出席電影界的各種宴會及熱鬧場合,經常發現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坐冷板凳,沒有人理睬我。穿什麼衣服都有人議論,說話多了說我不深沉,太外向,瘋瘋癲癲,少說話或不說話又說我驕傲、架子大,每天都有關於我的緋聞傳出,每個人都津津樂道而沒有人找我辟謠。 我漸漸地只有遠離人群關在屋裡,實在憋不住了找人講了幾句心裡話也被當成特大新聞出賣給大眾。我承認那段時間我十分消沉、頹廢、萎靡不振、憔悴、蒼老,每天生活在沉沉的黑暗裡,覺得生命里沒有絲毫的光亮。記得在一次中影公司舉行的座談會上(座談什麼內容我已記不清了),照例沒有什麼人理我,我一個人坐在一邊。當座談結束時,碰見了北影導演王君正,我們就攀談了起來。由於有人理睬我感到十分高興,話題自然又回到對我的緋聞上來,我坦白地向她承認已陷入深深的苦惱之中。結果王君正說:「嗨!誹謗你有多深,你的成就就有多高。」 我在愣了幾分鍾後突然有了啟發。後來,我的一位朋友的一句話使我豁然貫通。當我像祥林嫂一樣向他喋喋不休地訴說我的不平,講到那麼多人誤解我、傷害我、妒忌我時,那位朋友說:「不要太在意他們吧,他們其實比你痛苦得多。」他的話使我茅塞頓開。當我追根尋源,把這些事情發生的現象及本質仔仔細細地想了好幾遍後,我覺得我的朋友說得非常有道理。確實,妒忌別人存心去傷害別人的人是因為他們不能忍受別人的成就及才華給他們帶來的痛苦,他們不能自拔不能解脫,所以只有去誹謗別人。 而誹謗別人的同時他們受著更大的心靈的煎熬,因為誹謗的本身並不能解脫別人的才華及成功給他們的重荷,就像是一個人患了心肌梗塞卻吃了大量的治感冒的葯一樣,對心臟本身的治療是無濟於事的。我開始可憐起他們來。我理解他們的痛苦,同情他們的處境,只是我覺得他們的勁用錯了。別人的成功是別人的成功,沒有人成天拿別人同你去比,你走你的陽關道,他過他的獨木橋,井水不犯河水,各人有各人的神通,各自有各自成功的地方,何必要置人家於死地或是踩著別人往上爬?我現在特別想得開。好多人說我這種人「活得不累」。我是活得不太累。我自己確實也是一個爭強好勝的人。可是我承認別人的才華。 我常常說自己好,但是我從不說別人不好,我其實是常覺得別人比我好(當然有的時候不說而已)。長影拍影片《人到中年》,最早女主角一直在請我,我想來想去覺得自己不太合適,婉言謝絕了。後來潘虹去演,演得十分出色,在評選「百花獎」時我發動親朋好友並親自填寫投了她好幾張選票。李秀明,我們是一個劇團的演員,出名比我早,得「百花獎」、「金雞獎」也比我早得多,她非常會演戲,我在得了「百花獎」後心甘情願為她演配角。在《許茂和他的女兒們》里她演四姑娘,我演她的妹妹七姑娘,當時看著她表演,我不停地說:「這部影片你演得太好了。」至今我仍然認為這部影片是李秀明出色演技的代表作之一。 許多朋友說我博愛。我主張人要有愛心。我愛才、愛貌,愛與超群卓凡的人交往,愛看漂亮的有風度的可愛的人。我不喜歡有人妒忌我,我也不至於笨到去妒忌別人。因為妒忌是沒有用的。妒忌無損於別人的光輝,相反,往往在惡毒的語言里反襯得別人更有光華。妒忌使自己痛苦、扭曲、陰暗、不舒展、心靈不美、不純潔、不平靜,有誰見到妒忌心重的人會有一張天使般的臉呢?有誰會認為一張喋喋不休說人家壞話的嘴唇可愛、性感呢?有誰能夠覺得有著丑惡心態的外表充滿魅力呢?觀世音、聖母、維納斯,都有一副安詳而平和的臉,使人看了心曠神怡,得到一種美的享受。 我是四川人,我家的旁邊就是武侯祠,武侯祠上的一副對聯我一直頗為贊同:「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既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生命對於我們是這樣的偶然,我們要好好地珍惜它,要活得健康、快樂、朝氣蓬勃。不要在乎人家怎麼看你,也不要去管別人怎麼生活,不鑽死胡同就能舒展,心一舒展臉也舒展,渾身上下布滿了祥雲,你會比實際年齡年輕得多,你會比過去可愛得多,你會覺得天也藍了,太陽也燦爛了,你滿臉洋溢著開心的笑容,富有感染力的你會對周圍充滿了吸引力
⑶ 如何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博客
首先要創建合適的環境
讓學生感到安全愉悅
然後是定期心理疏導
⑷ 如何提升教師的成功心理素質 博客
如何提高教師自身心理素質 維護教師心理健康
1、關注心理健康,創設良好環境。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應充分認識到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並採取有效的措施。如學校領導要轉變管理觀念,發揚民主,關心教師,為教師創設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要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使教師在學生的成長中體驗工作的成就感;千方百計為教師解決生活困難,解除教師後顧之憂;配備心理保健工作者,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指導教師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促進教師心理健康。
2、增強心理保健意識,掌握心理調適方法。
教師要有心理保健的意識,要認識到心理健康要靠自己維護,一切外部的幫助都是間接的,心理醫生能做的也只是「助人」。因此,教師應善待自己,幫助自己,要掌握心理調適方法,來維護心理健康。
第一,要正確地了解自己,確認自我價值,並接受自己。古人早有明訓:「人貴有自知之明」,「天生我才必有用」等等。很多教師由於自我認知偏差,不能正確把握自己,帶來諸多心理問題 ,甚至形成心理疾病。因此,如果一個教師能正確認識自我,接受自我,揚長避短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並體現自身的價值。
第二,調節情緒,保持心理平衡。現代心理學心身研究認為,情緒在心理疾病中具核心作用。積極的情緒對健康有 增力作用,而消極的情緒不僅對健康有減力作用,且易導致人的心理障礙。而教師面對繁重的工作,復雜多變的教育對象,迅速變化的世界,難免會帶來各種各樣的消極情緒反應,如不及時疏導,不僅影響自身,更會投射到學生身上。當教師心懷不良情緒時,可一試情緒調節法,以保持心理平衡。如採用「阿Q」式的精神自慰法;通過體育鍛煉、聽音樂等活動的合理渲泄法;轉換思維方式,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認識調適法等。
第三, 建立良好人際交往圈。心理學家早就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就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具有良好人際關系的個人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對挫折的承受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就愈強,在社會生活中也就愈成功。因此教師要學會與人交際,善於與人交際,將自己和諧地融於社會之中, 保證健康的心理。成功的教師往往是樂於和學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於與學生打交道的教師。教師應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第四,積極進取,努力工作。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個體,其重要特點是具有積極的進取精神。他們在工作中盡可能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並從工作的成果中獲得滿足和激勵。也只有熱愛自己的教育工作,把工作當作樂事而不是負擔的教師,才能夠保持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