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音樂多變的節奏教案

音樂多變的節奏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1 15:29:26

A. 《這是什麼》音樂教案

【課 題:這 是 什 么】
一、年級:二年級
二、課型:藝術綜合課
三、教學目標:
1、用輕松愉快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這是什麼》。
2、在多種藝術形式中感受歌曲,表演歌曲。感受音樂所描繪的鍾表的形象,體驗輕松愉快的音樂情緒,認識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培養時間觀念。
四、學情分析:
剛剛升入二年級的學生,可以說對音樂有了較為初步的認識,尤其對那些有情節的音樂作品更為喜歡。他們很願意用歌聲、用動作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表現出來,但這種表演常常是最原始、最表面的,音樂形象稍有些抽象他們便不知所動,加之學生對音樂素材的積累淺而少,體態語言就更顯得匱乏了。此時特別需要老師的幫助,從音樂本身和其思想內涵上引導學生,使他們的內心與作品產生共鳴。
五、教材分析:
《這是什麼》是一首創作兒童歌曲,2/4拍,五聲宮調式,為四樂句構成的一段體結構。歌曲以謎語為歌詞,「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生動形象富有童趣,那是什麼發出的「嘀嗒」與「當當」的聲音呢,啟發學生以形象思維,積極動腦思考。
五、教學重點:
用輕松愉快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六、教學難點:
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學習
七、教學教具:多媒體課件、錄音機、電子琴、打擊樂器。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學生聽音樂與教師律動:《在鍾錶店裡》
學生:隨著音樂的節奏自由地表演。
教師:提示生活中鍾表的聲音。
學生:模擬小鬧鍾的叫聲。
[初步感受音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學科綜合、擴展知識:
猜一猜,想一想:
師:「小朋友們都很棒,老師真喜歡,現在老師給大家猜個謎語,看看誰最聰明」!(師按節奏說,邊說邊做動作。)
生:「齊答」。
師:「你們是怎麼猜出來的?」(從鍾聲等幾個特徵)
師:「你對鍾表有那些了解呢?誰能說說?」
生:「說一說對鍾表的了解」
師:「介紹鍾表的歷史」。(出示多媒體課件)
三、雙基訓練、解決難點:
讓學生模仿鍾表的聲音:
小鬧鍾 八分音符 掛鍾 四分音符 座鍾 二分音符
1、分別模仿3種鍾表的聲音。
2、組成鍾表的交響曲。
師:老師這里也有一個鍾表的聲音,你們來聽一聽。
2/4 滴答 滴答 | 滴答 滴答 | 當0 當0 | 當 — ||
請同學們也來模仿。
四、學習歌曲、陶冶情操:
1、猜謎語導入:師:老師今天讓大家猜個謎語,看你行不行,「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猜一件物品。如果你猜不出,請聽一首歌,聽聽歌中唱的是什麼。
2、播放歌曲《這是什麼》並重復多次,學生與教師律動。
3、學唱歌曲,感受表現音樂形象。
4、請你拍手為歌曲伴奏好嗎?
5、播放課件歌詞部分,學生有感情地朗誦歌詞。
(1)以交替的形式朗讀歌詞。
(2)隨鋼琴完整朗讀歌詞。
6、模唱:(用 lu 、 la)
7、聽聽鬧鍾走的聲音(嘀噠嘀噠),提示學生要用輕松而彈性的聲音來讀唱,並用合適的動作來進行配合。
8、聽聽鬧鍾的鬧鈴聲(當當當—),提示應該用相對稍強,連貫的聲音。進行兩聲部的節奏練習
9、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處理歌曲,創編節奏:
1、表演《這是什麼》
2、編創與活動
教師:請你說一說鍾表的作用。
學生:告訴我們什麼時候上學、下課、吃飯、起床、睡覺……
教師:還記得我們學過一首關於時間的歌嗎?
讓我們隨著時間的轉動唱起來吧。(音樂《時間象小馬車》)
學生:自覺圍成圓圈揚鞭跳躍,歡快地唱起來。
教師:誰能模擬時間的腳步,表現鍾表的走動,展示一下雙休日的生活呢?
學生(甲):在圓圈中間模擬鍾表的指針——早九點、十點、中午十二點、下午三點、四點、晚上六點、九點……
學生(群):隨著音樂有節奏地模仿起床、吃早飯、看書、練樂器、踢球、跑步、下棋、看電視……
教師:指導學生把動作表演得誇張一些(滲透藝術源於生活而要高於生活的道理),並不時地把每個人的表演介紹給大家。
教師:小鬧鍾日夜不停地辛勤工作,它病倒了,怎麼辦呢?
學生:再買一個新的…去商店退換…到廠家保修……
教師:小鬧鍾天天陪伴著我們,跟它有了感情,還真捨不得丟掉呢,讓我們把它送到鍾錶店裡去吧!
提示:在這段音樂中聽到了什麼聲音?
學生:聆聽並分辨各種音響,然後回答——有音樂盒的聲音、上發條的聲音、上弦的聲音、鬧鈴的聲音、大鍾擺搖盪的聲音、卡通表發出的報時聲……
教師:經過鍾錶店裡老爺爺的緊張工作,那些有問題的鍾表都修好了嗎?
學生:老爺爺看到自己把壞的鍾表都修好了,高興地笑了——
他在擦汗,他在喝水,
他在欣賞著鍾表發出的各種聲音,
鍾錶店裡的音樂真是太豐富了。
九、教師總結
同學們,說說鍾可以告訴我們什麼?(時間)它是我們的好朋友,它能提醒我們要有時間觀念,提示我們什麼時候該睡覺,什麼時候起床上學了!那我們能不能離開它呀?(不能)
我們要做一個遵守時間,懂得珍惜時間的好孩子。

B. 學前班音樂游戲星期之歌教案

大班歌唱教學《星期之歌》案例與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大班的幼兒已經有了較多的經驗積累,對於樂句已有了認識和感知,也掌握了語詞節奏。而本次活動的設計關鍵就是在於使幼兒認識一周中的每一天,並且讓他們在所學歌曲的基礎上創編新的歌詞,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即注重語言的創造力,培養其對語言的興趣,並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演活動。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注意升降音節的准確

2、感受歌曲的節奏,激發孩子歌唱的慾望。

3、教幼兒學習根據「星期之歌」的結構形式,進行仿編歌曲的活動,以發展想像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欣賞並學唱歌曲,認識一周中的每一天。

難點:培養幼兒大膽的創編歌曲,並能大膽地在全體幼兒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

活動准備

歌曲掛圖1幅,三角鐵、鈴鼓、鼓槌等樂器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1、發聲練習:

老師彈奏音階,引導幼兒進行發聲練習

2、節奏練習

老師用手拍打鈴鼓,分別拍打出2拍子、3拍子、4拍子的節奏,讓學生模仿

二、談話導入,激發幼兒的學習歌曲的興趣。

師:小朋友每天都要到幼兒園上學,經常會聽到老師說第幾周呀星期幾呀,那麼你們知道一周有多少天嗎?都是那幾天呢?

老師出示日歷。

現在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來數一數。(一天、兩天……七天,哦,一周有七天)都是那幾天呢?我們再來數一數,(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天)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有一位叔叔將這幾天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這首歌曲叫《星期之歌》,你們想聽嗎?

三、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理解歌曲。

1.教師示範唱《星期之歌》,讓幼兒初步感知歌曲。

2.朗誦歌詞

老師指導幼兒朗誦歌詞,使幼兒能夠獨立朗誦出歌詞

四、學唱歌曲

1.打節奏朗誦歌詞;

老師引導幼兒根據音樂旋律拍打節奏,邊打節奏(拍手)邊朗誦歌詞

分別用三角鐵、鈴鼓、鼓槌敲打節奏並朗誦歌詞。

2.試唱:

教師彈奏曲譜,引導幼兒逐句學唱,直到幼兒能夠獨立唱出歌曲和旋律

3.樂器伴奏唱歌曲

一部分孩子分別使用三角鐵、鈴鼓、鼓槌敲打出音樂的節奏

另外一部分孩子合著節奏唱歌曲

五、表演唱

組織幼兒進行分角色的表演唱,請七個小朋友分別代表一天,例如:星期一由一個小朋友來唱,星期二由一個小朋友來唱,以此類推,最後合唱。

六、引導幼兒創編「歌詞」。

老師引導幼兒創編歌詞,可以用顏色來代替星期,可以用水果來代替,還可以用身上的器官來代替……老師要充分地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作的慾望。

教學反思

這節歌唱活動,其活動目標是在學習歌曲的基礎上,結合歌曲內容,充分發揮想像力編創歌詞,並結合歌詞進行即興動作表演,能正確使用樂器,並能根據歌曲打擊出正確的節奏

在教學這首詩歌時,我有些操之過及。導致使用樂器的幼兒和唱歌的幼兒配合得不是很好,但創編歌詞這一部分很成功,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此環節幼兒非常輕松,他們也愉快地體驗了創作成功的喜悅,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才能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在此後的教學中,我會隨時隨地觀察幼兒的興趣,隨時完善自己的教學。

C. 中班韻律游戲魔術國的節奏教案

一、課題研究目標
1、喜歡參加韻律活動和音樂游戲;體驗在韻律游戲中的快樂;能用身體動作探索、表達音樂以及與他人合作表演。
2、能夠較自如地運用和控制自己的身體體動作;能夠在合作性的韻律游戲中運用動作和表情與他人交流、配合。
3、能夠在韻律游戲中感知、理解音樂與動作的關系,能根據音樂的不同情緒來表演韻律活動,並嘗試用自己的感受進行創造性的活動表現。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韻律活動(韻律及其韻律組合)
韻律游戲包括
音樂游戲
舞蹈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措施:
1、感受音樂,是律動的基礎。
一日生活中滲透音樂。早上來園我們選擇英文歌曲《Good morning》,孩子們在愉快的表演中開始美好的一天。晨午檢的時候給他們選擇輕聲悅耳的輕音樂,也包括名曲例如:《寂靜的山林》《秋日私語》,游戲玩耍的時候配上活潑有趣的音樂《小飛機》;喝水休息選擇歌曲《蟲兒飛》。以聆聽音樂入手,達到感知、體驗的目標。
2、律動游戲,獲取節奏感;音樂游戲貫穿各個領域。
用「人體樂器」來組合音響,培養幼兒對節奏反應的靈敏性和內心節奏的感受,充分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識的開展一些節奏小游戲來引導幼兒,如:聽音樂、看節奏卡拍手、啟發幼兒想想還可以做什麼動作,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如拍腿、跺腳、拍臉、拍肚„„可以在《魔術國的節奏》活動中,讓幼兒通過聳胯、擺臂和同伴對拍游戲等簡單的動作,來感知音樂的鼓點節奏,並將運動覺的思想貫穿始終。
音樂游戲與生活游戲、語言游戲、情景游戲相結合,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與同伴之間的合作能力以及自我表現能力。
3、韻律形式體現音樂性、動態性。
以韻律和身體游戲這一音樂的基本表現形式出發,以音樂感受、表達為切入點,以幼兒的快樂參與、大膽創意表現為追求目標。例:《小黃鴨減肥》《墨西哥草帽舞》引導幼兒通過身體運動去接觸音樂的各個要素,最終達到音樂的充分體驗與在線,從而促進感統協調的生理發展。

D. 節奏樂音樂活動教案好餓的毛毛蟲設計思路怎麼寫

小班音樂活動《好餓的毛毛蟲》
設計意圖
《好餓的毛毛蟲》這是一首根據繪本故事原創的歌曲,歌詞最後象生詞的運用,可以大大增加歌曲的趣味性,讓幼兒多了解水果名稱。通過前期對繪本的學習,孩子們對毛毛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教他們這首歌曲相對而言比較簡單。在小班下期階段用游戲的形式進行,有很多孩子還能自發地享受音樂故事、並熱愛表現。這是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唱歌是音樂教育的一種手段,每個孩子都喜歡唱歌,尤其是快樂的孩子更愛唱歌。針對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覺得開展歌唱活動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選擇合適的歌曲,讓孩子快樂參與;創設愉悅的情境,讓孩子快樂歌唱;提供足夠的空間,讓孩子快樂創新。
活動目標
1. 能模仿學唱歌曲的關鍵句。
2. 能跟隨音樂和老師一起做毛毛蟲的動作。
3. 熱愛大自然,展開想像,嘗試替換歌曲中的水果名稱。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學唱歌曲,帶有動作。
難點:簡單仿編歌詞中的水果名稱並展示。
教學准備
1.有閱讀繪本:《好餓的毛毛蟲》的閱讀經驗
2.毛毛蟲手偶
3.音樂鋼伴
教學過程
1、開始部分。繪本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帶領幼兒角色表演毛毛蟲的蛹,邊做動作邊進場。引起幼兒興趣。 (練聲)
2、基本部分。教師清唱表演,引導幼兒認識毛毛蟲的成長過程。
(1)教師角色扮演邊清唱示範,邊做動作表演毛毛蟲的變化過程。
師:剛才毛毛蟲都吃了什麼呀?它是怎麼吃的?
(2)教師手指扮演毛毛蟲在身體上爬一爬,邊表演邊隨伴奏演唱。
(3)教師引導幼兒用小手試一試毛毛蟲每次吃完水果的身體變化。
小結:毛毛蟲每次吃完一種水果都會有變化:吃完一個大蘋果,變成食指;吃完兩個大香梨,變成兩根手指;吃完三個水蜜桃,小手變成「蛇頭狀」。
3、情景延伸,引導幼兒嘗試邊唱邊表演。
(1)教師邊唱邊帶領幼兒和「手偶毛毛蟲—毛毛」一起尋找吃的。(教師提出要求:毛毛最喜愛吃會唱歌的水果了)
(2)教師利用自製玩偶「毛毛」,讓幼兒感受毛毛蟲的身體成長變化。
(3)教師通過喂「毛毛」,引導幼兒嘗試替換歌詞中的水果名稱。
4、結束部分。隨音樂變成蝴蝶翩翩起舞地退場,充分讓幼兒在音樂中盡情享受並愉快表現。

閱讀全文

與音樂多變的節奏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