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在橋上》
【設計意圖】
根據幼兒園「快樂成長課程」中班春暖花開的這一主題,讓幼兒樂意用各種感官感知春季的氣候特點,特設計了《雨點叮叮咚》活動,幼兒用各種感官感受大雨和小雨,並用不同的聲音、動作來描述大雨和小雨,讓幼兒了解春天的雨給大自然和人們帶來的好處,知道下雨時如何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活動目標】
1、幼兒用各種感官感受大雨和小雨,並用不同的聲音、動作來描述大雨和小雨,在游戲中學習兒歌。
2、讓幼兒了解春天的雨給大自然和人們帶來的好處,知道下雨時如何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活動准備】
下雨的膠片,幼兒用書,三角鐵、鼓,視頻投影儀,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放音樂,《小小雨點》帶幼兒進入活動室,教師做與歌詞相應的動作,幼兒模仿,進入活動室後,音樂停,幼兒就地圍成半圓坐下。
1、小朋友,老師這里有一首好聽的歌,我現在請你們和我一起邊聽歌曲邊做動作。
2、向幼兒提出要求:那我們站成兩隊,當我們走進活動室後音樂一停,請你們坐成半圓,我相信你們會坐的很好的。
3、放音樂,教師帶幼兒進入活動室。
二、請幼兒猜謎,引出課題:
1、我知道小朋友們都是最棒的!最聰明的!我這里有一個謎語想請你們猜一猜?
2、「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河裡看不見。」(雨)
三、出示課件,讓幼兒看雨,播放下雨的聲音。
1、你們太棒了。看!老師這下雨了。播放課件。
2、慢慢抽動膠片,引導幼兒觀察。說出大雨和小雨。
四、引導幼兒討論大雨點、小雨點的聲音有什麼區別?
1、下雨時,我們不僅可以看到雨點,還可以(聽到什麼?)在耳邊作動作。
2、大雨和小雨的聲音一樣嗎?你們來說一說。可以用一些什麼詞來說大雨和小雨呢?
3、老師這里有幾種樂器,你們聽一聽什麼像大雨的聲音,什麼像小雨的聲音?小雨點:叮叮叮(敲三角鐵)大雨點咚咚咚(敲鼓)
五、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大雨和小雨,帶領幼兒邊做游戲《大雨和小雨》,邊念兒歌《雨打小傘》。
小朋友,我們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現大雨和小雨呢?
"小雨"——手指互相敲擊,"大雨"——大力鼓掌
"小雨"——兩手輪拍大腿,"大雨"——跺腳
六、引導幼兒說出春天的雨對人們、對大自然的好處
1、看,下雨了小朋友可以在雨裏手抓雨滴,腳踩水,多好玩,老師知道你們和電視里的小朋友一樣都很喜歡下雨,那你們知道還有誰喜歡下雨呢?
2、引導幼兒回憶開始聽的歌曲,講述。
下雨了,花兒樂的張嘴巴,魚兒樂的搖尾巴,苗兒樂的向上拔。它們為什麼高興呀?(幼兒想一想講述)
因為花兒、雨兒、苗兒生長都離不開水,下雨會給他們充足的水分,就象小朋友口渴了要喝水一樣。
「看,上面有什麼?下雨了,小朋友都打著傘,小動物們呢?」
七、放視頻投影儀,讓幼兒觀察畫面,引導幼兒觀察電視里下雨時小動物在干什麼?讓幼兒講述淋雨的害處,學會如何保護身體。
八、課後延伸:放《小小雨點》的音樂,幼兒隨著音樂跟老師到小兔家做客。
1、看,老師這有一把傘,你們告訴我傘像什麼?(蘑菇),有一隻可愛的小兔,它就住在像傘一樣的蘑菇房子里,現在請你們跟著我一起到小兔家去吧。
2、音樂響起,幼兒和老師邊做動作邊出活動室。(幼兒教育)
『貳』 中班奧爾夫音樂快快起床教案設計意圖
活動目的
1、傾聽音樂,感知行走三拍後會出現鬧鈴的規律。
2、能比較清楚地用相應樂器表現音樂中鬧鍾行走的聲音和鬧鈴鈴聲。
3、在呼喚寶寶起床的游戲中感受音樂歌曲帶來的積極情緒。
重難點
重點:感知行走三拍後會出現鬧鈴的規律,並感受音樂歌曲帶來的積極情緒。
難點:能用相應樂器表現音樂中鬧鍾行走的聲音和鬧鈴的聲音。
隊形及樂器的擺放
隊形:幼兒成半圓形坐在老師周圍。
樂器:將所用樂器擺放在小椅子下方。
活動准備
道具:DVD機、音樂光碟(《1、兩只老虎》《2、滴答滴答》《3、咕咕鍾和鬧鍾》《4、快快起床》《5、咕咕鍾和鬧鍾、快快起床》音樂)、鬧鍾圖片、圖片(小兔、小熊、小貓)、大黑板、粉筆。
樂器:串鈴、響板。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進活動室,播放(《1兩只老虎》伴奏)
來,孩子們伸出你的手,(到老師這來),我們跟著音樂跳支快樂的舞吧。
二、出示鬧鍾圖片,引導幼兒模仿鬧鍾走
1、出示鬧鍾圖片,引出活動
嗯,給你們看樣東西,這是什麼?(小鬧鍾),小鬧鍾走路的時候是什麼樣的?
2、引導幼兒用身體的動作模仿鬧鍾走
誰能用身體的動作來模仿一下?(嘀答嘀答)
3、教師引導幼兒隨音樂用身體動作表現鬧鍾走,播放(《2嘀答嘀答》)
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試試看,站起來吧。(多種走的方式)。
三、聽辯「鬧鈴」、「鬧鍾」聲,播放《3咕咕鍾和鬧鍾》音樂第一遍,聽音樂,舉手。
1、引導幼兒說出小鬧鈴鈴鈴鈴的聲音
小鬧鍾除了會嘀答嘀答地走,它還能幫助我們干什麼?
2、聽音樂,舉手(鈴鈴鈴的聲音)
我這里也有鈴鈴鈴的聲音,待會你聽到鈴鈴鈴的聲音就把小手舉起來,好嗎?
四、進行節奏練習
1、播放《3咕咕鍾和鬧鍾》,老師畫節奏。
2、看圖譜,幼兒找出鬧鈴聲
提問:我有沒有把叮鈴鈴鈴的聲音畫下來?找一找哪裡是叮鈴鈴鈴的聲音?這個像什麼?那麼這個小圓圈代表什麼呀?小鬧鍾在干什麼?(滴答滴答小鬧鍾在走)小鬧鍾走了幾下小鬧鈴就出來了?(三下)
『叄』 幼兒園音樂課教案中班 小二郎
教學內容: 《讀書郎》。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富有童趣地,用輕松有彈性的聲音演唱《讀書郎》,表現讀書郎活潑天真的形象。 2、培養自身勤奮學習的精神,明確學習目的。 教材分析: 《讀書郎》是一首極富童趣的,具有鮮明西南民歌特點的創作歌曲,羽調式,2/4拍,中速,結構為帶再現的一段體。歌曲採用了教密集的節奏,富有 動感的旋律進行,下滑音和倚音的應用,生動地刻畫了讀書郎天真活潑的形象,口語化的歌詞又表現出他知書達理、堅強自尊的內心世界。學生在唱好這首歌的同 時,應該更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更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 教學重點 : 1、掌握本課較密集的節奏。 2、正確唱好下滑音、倚音和襯詞。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黑板,打擊樂器等。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1.學生聽音樂,律動進教室。 2.師生問好。 二、導入。 1、師:同學們,每天清晨,我們背著書包,迎著朝陽,來到美麗的校園里上學,學知識,同學們,你們讀書是為了什麼? 生:為了考大學。 生:為了孝敬爸爸媽媽。…… 2、師:今天我們少年兒童幸福地生活在祖國的懷抱里,但是在舊社會,孩子的生活就完全不一樣了。 3、師:他們穿的破爛,經常吃不飽,他們用短小的鉛筆寫字,買不起紙,甚至在地上書寫。 生:我覺得我們現在真的是太幸福了。…… 4、師:他們讀書是為了什麼呢? 生欣賞mtv《讀書郎》。 5、師:舊社會的孩子讀書是為了什麼? 生:為了自己能夠翻身,有出息。 生:為了不受地主欺負。 三、學唱歌曲。 1、師:他們真有志氣,今天,我們就來唱唱讀書郎。 2、生學唱"小嘛小兒郎","進學堂"。 3、師范唱第一段歌詞,生隨琴唱第一段歌詞, 4、學生跟琴唱第二段歌詞。 5、師:是的,雖然小兒郎的生活很苦,但是他仍然熱愛讀書,他仍樂觀開朗,仍然對未來,對自己滿懷理想!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情緒、什麼聲音演唱這首歌? 生:天真,活潑的情緒唱。 6、師:讓我們完整地唱這首歌曲,唱出小兒郎的活潑向上的精神。 生完整地跟琴唱歌曲《讀書郎》。 跟著音樂伴奏唱《讀書郎》。 五、展示與拓展。 1.師:我們學了歌曲《讀書郎》,下面請大家尋找夥伴結成小組,根據自己的感受自練自演自唱《讀書郎》。 2.學生按小組展示:a小組邊唱邊動作表演,b小組邊唱邊用打擊樂器伴奏。…… 3.師:現在我們這些讀書郎可真幸福哦,我們讀書郎的歌聲也更歡了,聽! 多媒體出示,學生欣賞高峰演唱的現代版的《讀書郎》,跟唱。 學生欣賞合唱版的《讀書郎》。 課堂小結: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教學反饋:
『肆』 求幼兒園中班音樂活動公開課:《母雞的蛋》教案
觀摩課教案 中班音樂活動《母雞孵蛋》 授課時間:2011-10-20 授課班級:K2A 授課教師:濤 設計意圖 歌唱是人類音樂活動的重要領域之一,也是人類表達、交流感情的最自然的手段之一。唱歌是人們表達自己喜怒哀樂各種情感的方式,也是人的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幼兒通過他們甜美、清脆的童聲來表達自己歡快、喜悅等各種各樣的心情,同樣也是他們顯示自己能力,獲得成功體驗的重要途徑。 每個孩子都有音樂天賦。《母雞孵蛋》的音樂很有節奏,可以讓幼兒學習四拍子、休止等。所以我選擇了這個課。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感受雞蛋數量的變化。 2、理解、感受不同節奏的小雞叫聲,在游戲中感應小節末拍節奏。 3、能用(輕、慢)和洪亮的聲音表現歌曲中害羞和自信的情緒。 活動准備: 音樂,歌曲母雞孵蛋圖譜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母雞孵蛋》音樂律動,熟悉音樂旋律。 1.師:「今天我們到母雞家去做客。母雞媽媽要孵蛋了。」教師帶領幼兒邊做動作邊唱歌邊進場。 2. 教師用彩蛋示範歌曲,幼兒學唱歌曲,並用動作表現。 師:我們呆會兒看看母雞孵出的蛋有什麼不一樣。 配課老師放《母雞孵蛋》,孵出一個蛋,主班老師撕開紙,展示第一個蛋。(逐一出示三個彩蛋。) 兩個蛋, 二個蛋。 三個蛋, 三個蛋。 「母雞今天孵了幾個蛋?(3個)「我們看看母雞媽媽孵的蛋有什麼不一樣?」(大中小)「蛋裡面會藏著什麼呢?(小雞) 二、基本部分: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用不同音色表現不同的小雞。 「母雞媽媽生了三個不一樣的蛋,裡面有小雞,那我們請小雞出來吧。」 1.棒棒的小雞—— 能用洪亮、有力的聲音來表現自信。 師:「第一隻小雞出來了,我們大家一起來問問雞寶寶叫什麼名字?」「小雞寶寶,你叫什麼名字啊?」「它叫棒棒雞,它為什麼這么棒呢?我們聽聽它的聲音看!」 配班老師放《棒棒雞》。 師:它是什麼樣的小雞?(很響亮)我們把它響亮的聲音畫下來,你們幫我一起唱,好不好? 配班老師放《棒棒雞》。主班畫圖譜,一個嘰畫一個叉。 「你們聽到棒棒雞的聲音了嗎?它是什麼樣子的?(聲音粗粗的,大大的) 幼兒起立,教師邊指圖譜邊教幼兒唱棒棒雞「嘰嘰嘰嘰」的聲音。(不放音樂) 師:我們跟著音樂試試看。(配班放音樂) 幼兒模仿棒棒的動作,並跟音樂學習唱第一段一遍。 2、打嗝的小雞——能夠在小節末拍用打嗝表現節奏中的休止符。 師:剛剛的小棒棒雞們,唱的非常棒。第二隻小雞也爭著要出來了呢。我們請它出來吧。(教師出示打嗝雞圖片,然後唱「嘰嘰嘰呃,嘰嘰嘰呃」)它怎麼了?(打嗝了) 師:這只小雞看棒棒雞這么棒,它說我也想多吃點東西,結果它吃的太飽,呃打嗝了。你吃飽了會打嗝嗎? 教師請幼兒示範發出呃的音,並請幼兒試唱打嗝雞的聲音。 師:我們聽聽看打嗝雞的聲音。(配班放《打嗝雞》音樂,主班畫圖譜) 教師請幼兒跟音樂試唱第二段。 師:「你們看到打嗝雞啦?它是嘰嘰嘰叫了幾聲打嗝的?」教師邊指示意圖邊唱,教幼兒學唱嘰嘰嘰呃,叫三聲第四聲打嗝。邊看示意圖邊學習嘰嘰嘰呃。教師帶領幼兒跟音樂完整唱一遍第二段。 3、害羞的小雞——用輕、慢的聲音進行表現害羞。 「打嗝雞真好玩,我們來看看它的小妹妹是怎麼唱歌的呢?」(出示圖片害羞雞)配班老師放音樂,上課老師畫圖譜。 (1)用拖小尾巴的圖示表示害羞雞的慢。 (2)「這只小雞的小臉怎麼啦?它的眼睛閉上了,小臉紅紅的,它好像在說小朋友你們好!我叫害羞雞。」「害羞雞你好!」 (3)學習害羞雞唱歌 幼兒創編,教師小結。師帶領幼兒完整演唱第三段歌詞。 三、拓展經驗(出示雙胞胎小雞) 師:雞媽媽除了孵出了那三隻小雞,還孵出了這對雙胞胎小雞。聽聽他們的叫聲是什麼樣? 示範唱雙胞胎小雞的叫聲。 現在老師也請你們也來學一學像雙胞胎的那樣相親相愛的樣子。 相親相愛的寶貝們,我們回家吧。 教學反思 圖譜展示應規范,不畫圈。可如下: X X X X X X X 0 X — X — X X X X X X X X 網上找不到棒棒雞、害羞雞等音樂,我自己錄了音樂。
『伍』 中班音樂游戲教案大全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版:教案(教學設計)權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