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從美術的角度看故宮
氣勢磅礴,大篇幅的建築巨作
建議去看姜國芳的油畫紫禁城系列,於金碧輝煌中透出無限寂寞蒼涼,很不錯,但有陳逸飛在先,既使是成功的邯鄲學步,也已無法讓人驚艷。
Ⅱ 故宮的藝術特點是什麼
①
故宮長960米,寬760米,佔地72萬平米(周邊環繞城牆和護城河),四周四門為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宮城中軸線上有五個主要的門,依次為天安門,端門,午門,乾清門,神武門,其左右為東西華門.以乾清門為界,南半部為前朝,北半部為後廷.
②
外朝部分,分前朝,外廷,組成為太和門庭院,前三宮(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
③
內廷部分,分三路.中路,後三宮(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東西六宮(嬪妃住所),養心殿(皇帝住所).西路,慈寧宮,慈寧花園(太後住所),壽安宮,壽康宮(太妃住所).東路,後三宮(皇極殿,寧壽宮,養性殿),樂壽堂,乾隆花園,(均為乾隆住所).其他,齋宮,東五所,西五所,南五所.
建築特點:
①
占據最顯要的地段,從總體的布局上體現了」擇中立宮」的思想.
②
採用了宏大的規模,佔地72萬平米,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宮殿,大約12000~13000間房子,現存9000多間.太和殿前的庭院35000平米,遠超西方廣場的規模.
③
從布局來看採用了很嚴整的(整飭)布局.A突出了中軸的空間序列,其中軸線是世界城市史上最長的一條中軸線.B採用了層層封閉的規劃形象,層層分隔產生了深遠的空間.C尺度的處理也很嚴謹,外朝空間是內廷的四倍,比例為9:5,象徵」九五之尊」.
④
體現了一整套的禮制要求.」擇中立宮」」左祖右社」」前朝後寢」」三朝五門」.
⑤
運用了陰陽五行等象徵手法.首先體現了陰陽兩極(外朝,陽,陽數1,3,5,7,9.內廷,陰,2,4,6,8,10).另外,四象,」四靈之地」.東西十二宮,」十二星宿」.乾清宮――天,坤寧宮――地,等等.
⑥
運用了其它的藝術手段.雕刻,繪畫,文學等.
Ⅲ 北京故宮的藝術成就
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築群,是中國古代建築最高水平的體現。北京故宮,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建成於永樂十八年(1420),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其時稱紫禁城,1925年始稱故宮。從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將末代皇帝溥儀趕出故宮,結束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的統治,故宮一直是中國統治階級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先後經歷了24位皇帝。
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現有建築980餘座,有屋8700餘間,故宮四周繞以10米高的城牆,外有50多米寬的護城河。明清故宮建於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為中軸線,座北朝南,充分體現了皇權至上的封建統治思想,故宮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圍,顯示了森嚴的等級制度。歷史上,故宮因火災和其它原因曾多次重建,但基本格局沒有改變,整個皇宮建築分為南部前朝和北部後廷兩部分。前朝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這三大殿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築物,也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是封建皇權的象徵。後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左右東西六宮為翼,是皇帝、皇後、嬪、妃居住的地方。前朝後廷,界限分明,不可隨便逾越,體現了中國古代傳統的等級分明,內外有別的倫理觀念。中國的建築匠師們將如此大規模的建築規劃得井井有條,利用重重得牆門和庭院把故宮有序地組合成壯麗的建築群。明清故宮的規劃和建築,不僅繼承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傳統,而且有所發展創新,是中國古代文化和中國古代建築藝術成就的集大成者。其室內外建築空間的組合、建築體量大小的搭配、材料的運用、小品的陳設、裝飾的製作、色彩的選擇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產生了激動人心的藝術效果。
故宮還是我國收藏最好最豐富的文物博物院。故宮博物院建成於1925年,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宮舊藏。抗戰期間,為確保國寶安全,曾將精選的五批故宮文物轉移南方,抗戰勝利後,部分運回故宮,部分運抵台灣。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千方百計收集流失文物,使故宮新舊藏品達到數百萬,其中包括:青銅器、玉器、金銀器、陶瓷器、牙竹木雕、絲織刺綉、文房四寶、繪畫書法、傢具等,代表中國歷史文化藝術的最高水準。
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16.3萬平方米,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周圍有10米高的城牆環繞,還有寬52米的護城河,在四角都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樓。根據1973年的統計,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4間。明朝永樂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樂四年,也就是1406年下詔營建北京紫禁城。修建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永樂四年開始備料,而第二階段就是在永樂十五年,1417年六月開始動工興建,歷時14年,在永樂十八年,1420年完工。在建造過程中,徵集了全國10萬名能工巧匠和民夫100萬人,而建築材料都來自全國各地,比如漢白玉石來北京房山,金磚來自蘇州,石灰來自河北易州,五色虎皮石來自河北薊縣盤山,殿基所用的精磚石來自山東臨清,松木多來自東北,而楠木多來自四川、雲貴、浙江等地,可見當時工程的浩大。故宮基本上是按照明中都皇宮的藍圖而修建的,布局規劃遵循了《周禮
Ⅳ 有上過蕃茄田藝術故宮課程的嗎復雜嗎孩子喜不喜歡
這個不知道 有應該是能試聽的吧
Ⅳ 北京故宮立體圖[美術作業!!急!!!]
的天天發發圖緣分緣分一套
Ⅵ 北京故宮里有哪些著名的繪畫作品
故宮繪畫館位於武來英殿內源,共珍藏有14萬余件繪畫珍品,囊括了中國繪畫發展史上各個歷史時期的名家名作,系統地展示了中國古代書法繪畫藝術的歷史發展和傑出成就。
其中有聞名遐邇、國寶級的名家名作。如: 最早的名家存世畫作 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最可靠的唐代真跡 韓滉的《五牛圖》,最著名的傳世長卷 北宋張澤端的《清明上河圖》,最絢麗的青綠山水畫 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以及開宗立派大家,如五代的董源、黃鑒;宋代的郭熙、趙佶、李公麟、米友仁;南宋四大家「劉、李、馬、夏」;元代趙孟頫,「黃、吳、王、倪」元四家等人的代表作,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繪畫藝術傳統的精華。
Ⅶ 故宮的藝術特點
北京故宮,原名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位於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門,後倚景山,東近王府井街市,西臨中南海。
建築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段非常豐富,包括空間、形體、比例、均衡、節奏、色彩、裝飾等許多因素,正是它們共同構成了建築藝術的造型美。下面我們就從這些方面來欣賞故宮建築藝術的造型美。
故宮的建築藝術主要是群體組合的藝術,群體間的聯系、過渡、轉換,構成了豐富的鋪陳展開的空間序列。
故宮總體分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後寢」兩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賀、接見群臣和舉行大型典禮的地方。
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須彌座式三層平台上,四周環繞著石雕欄桿,氣勢磅礴,為故宮中最壯觀的建築群,表現出不同凡響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宮中等級最高,體量最大的建築,也是我國現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結構殿宇。
北半部則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其外東側有奉先殿、皇極殿等,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與後妃、皇子和公主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
由天安門、端門、午門的前序、太和門的過渡、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潮、再經過乾清門的過度到乾清宮的高潮,最後以御花園結尾幾個部分組成,抑揚頓挫一氣貫通。
總之,簡單一點的說的話就是建築體現了極大的對稱性,突出了皇權的至高無上
Ⅷ 怎麼描寫故宮用美術術詞來描寫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天壇地處北京,在原北京外城的東南部。位於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南,正陽門外東側。始建於明朝 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總面積為273公頃。是明清兩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築。天壇(Temple of Heaven)1961年,國務院公布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還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內關」長城以北齊所築為基礎,起自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後折向東北,經來源、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後又由北而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內三關」長城在很多地方和「內邊」長城並行,有些地方兩城相隔僅數十里。除此以外,還修築了大量的「重城」。雁門關一帶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兵馬俑多用模塑結合的方法製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蓋一層細泥進行加工刻劃加彩,有的是先燒後接,有的是先接再燒,火候均勻、色澤單純、硬度很高。秦始皇兵馬俑整體風格渾厚,健美、洗練。如果仔細觀察,臉型、發型、體態、神韻均有差異,從中可以看出秦兵來自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盡相同。陶馬雙耳豎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所有這些秦始皇兵馬俑都富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Ⅸ 故宮是美術遺存。對嗎
不對,故宮雖有美術作品存放,但其不能稱為美術遺存,倒可以稱為建築遺存。
Ⅹ 蕃茄田藝術故宮線上課程的老師是故宮的嗎
課程都是蕃茄田藝術自己的老師開發跟教授的,老師們都是博士等級的學歷,也在國際上發表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