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公共場所是我們大家共同生活、學習、工作的地方,需要有良好的秩序來維護。街道上的行人和車輛順暢通行,需要公共交通秩序。
公園里人們愉快地遊玩,需要公共衛生秩序……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們安居樂業的保障,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基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 5 課《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二、說一說:
1、你到過哪些公共場所,你知道這些公共場所的秩序:
2、議議、做做:同學們常去公共場所,請你照例子用有關的規則提醒大家,明確有關公共場所應遵守的公共秩序。
a.上車時;b.到影劇院;c.到游樂場;d.在商店。
3、同學們說得很好,有了規則的約束,我們的生活可以更加和諧有序。
4、除了這些規則外,生活中也有很多規則,上節課老師已經讓同學們去觀察生活,收集我們身邊的規則了,誰願意把自己收集的規則與大家分享一下。
5、學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身邊的規則。
6、教師引導:聽了同學們的發言,你有什麼感受。沒有規則,我們連走路都不安全,看來規則是非常重要的。
三、認識公共標志:
1、(出示課件)你在哪些公共場所見過這樣的標志(出示:請安靜、請依次排隊、請勿吸煙…)。
2、當你看到這些標志時你是怎樣做的(提問)。
小結:公共標志的設置一方面有利於維護良好的公共秩序,利於保護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另一方面,更多關注社會生活中的公共標志,在理解公共標志設置意義的基礎上,形成有序參與公共生活的態度情感。
四、深化認識:
1、出示圖:
(圖畫內容:小明等幾位同學在一個車站停車場里打鬧,小剛勸他別這樣做,他不聽,正在這時,一輛客車從車站開出,另一輛正要進站,小明他們不讓道,在兩輛客車間追打,司機來了個急剎車,才避免了重大事故的發生。)
提問:下面這些說法正確嗎?請用事例說明理由。
五、守規才有序:
1、教師引導:俗話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離不開規則,無處不在的規則約束了社會每個成員的行為,維護了社會的正常秩序。
2、提問:當你見到不守公共秩序的行為該怎樣辦(啟發學生答出:要阻止、批評等)、
3、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明白了只有大家共同遵守規則,才能創造和諧文明的社會環境,正如著名學者萊蒙特所說的:「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
六、課堂總結:
教師:通過今天對《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這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什麼。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師進一步談話:生活中有許多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實際上都同社會的主產、生活乃至每個社會成員的工作、學習、生活密不可分。
如果一個社會的公共秩序受到了破壞,這個社會的正常生產和生活也就受到極大的影響,社會風氣就會頹敗,反之如果一個社會的每個成員都學法、懂法、守法、護法,擁有一個良好的公共秩序,那麼社會就會有條有理、井然有序。
因此建立一個良好的社會公共秩序,是我們大家的迫切希望,希望同學們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認真遵守公共秩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