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班健康社會教案 不撒謊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教育幼兒不隨便接受陌生人的東西、不內給陌容生人開門、不跟陌生人走。
活動准備:
1、圖片1幅
2、兒歌《陌生人》
活動建議:
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講述圖片內容,
提問:圖片上有誰?
他們在干什麼?
小姐姐為什麼擺手?
教師進行小結:小姐姐不要陌生人的東西,她怕陌生人會傷害她。
二、學習兒歌《陌生人》
1、告訴幼兒老師有一首關於《陌生人》的兒歌,請大家一起欣賞。
2、請幼兒跟老師學習這首兒歌,並能把這首兒歌說給小弟弟、小妹妹聽。
三、引導幼兒討論:陌生人為什麼會送禮物個小朋友?我們為什麼不要陌生人的東西?
引導幼兒展開討論,讓幼兒知道陌生人給小朋友禮物是有目的的,有的想騙小朋友離開媽媽、爸爸;有的想騙小朋友到他家裡去偷他家的東西。教育幼兒不要被陌生人送的禮物迷惑,而上當受騙。
附:兒歌: 陌生人
陌生人給吃的,我不要
陌生人領我走,我不去,
陌生人送禮物,我不要,
陌生人來敲們,我不開。
『貳』 不說謊的好寶貝小班教案
玩水對於幼兒來說,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因此,本身的題材選取是比較貼版切幼兒生權活的。但是,在滲透玩水的安全這一內容時,所選取的題材似乎不太適合小小班的幼兒,他們能夠重復出一些較簡單的,比如說打「110」求救等,但都沒有真正的理解,整個活動下來,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也沒有什麼參與興趣,還有的幼兒總是說玩水槍等。
今後在選取內容上要多注意一些,看看題材是否真的完全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就像這次玩水的安全,重點完全可以試著放在幼兒平時比較常接觸的,比如玩水槍應該注意什麼,去游泳館游泳應該注意什麼等。本次教案中的幼兒溺水示例可以放在最後的延伸環節,或是平時偶爾的談話中,或許這樣,幼兒會更加的感興趣。
『叄』 幼兒園美術教案愛說謊的孩子
1.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專法,能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屬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2.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教學理論相互轉化的過程,可以為新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提供比較豐富的實際情境,有利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
『肆』 故事《說謊的猴子》教案
本故事講述了有一個水手選了一隻猴子做他的航海伴侶,海上颳起了大風浪,船翻內了,船上的人都容掉進了海里,猴子也一樣,海豚看到猴子以為是人類,就馱起猴子游啊游。海豚發現猴子說謊,生氣了就沉入海底,猴子也掉進海底了。
『伍』 幼兒園大班健康活動《不說假話》
一、來活動目標:
1、理解自故事內容,培養城誠實的美德。
2、培養孩子誠實守信不說謊話的好習慣。
二、活動准備:
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三、教學課時:1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成人應該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同事鼓勵孩子說實話,寬容的對待孩子已經承認的錯誤。
難點:看圖說話,理解故事內容。
五、教學過程:
1、導入語:
談話導入,怎樣的孩子才是一個誠實的孩子?
2、進入主題:
a、仔細觀察書中的圖片,看看圖中的孩子在做什麼?(樂樂和慧慧不小心把書撕破了。仔細看看,誰是誠實的好孩子?)
b、講故事《誰砍了櫻桃樹》。並提問:
故事當中發生了一件什麼樣的事?
小喬治是怎樣做的?
幼兒打開書看看,並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c、看我真棒。欣欣撿到一個漂亮的皮球,她問你:「是你的皮球么?」如果不是你的,誠實的孩子應該怎樣說呢?
活動延伸:說一說小朋友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是一個誠實的孩子,並舉例說明。
『陸』 幼兒園大班開心識字新蒙氏《不說慌》的教案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培養城誠實的美德。 2、培養孩子誠實守信不說謊話的好習慣。 二、活動准備: 幼兒用書、教學掛圖 三、教學課時:1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成人應該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同事鼓勵孩子說實話,寬容的對待孩子已經承認的錯誤。 難點:看圖說話,理解故事內容。 五、教學過程: 1、導入語: 談話導入,怎樣的孩子才是一個誠實的孩子? 2、進入主題: a、仔細觀察書中的圖片,看看圖中的孩子在做什麼?(樂樂和慧慧不小心把書撕破了。仔細看看,誰是誠實的好孩子?) b、講故事《誰砍了櫻桃樹》。並提問: 故事當中發生了一件什麼樣的事? 小喬治是怎樣做的? 幼兒打開書看看,並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c、看我真棒。欣欣撿到一個漂亮的皮球,她問你:「是你的皮球么?」如果不是你的,誠實的孩子應該怎樣說呢? 活動延伸:說一說小朋友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是一個誠實的孩子,並舉例說明。
『柒』 急~~幼兒故事 『狼來了』教案
主要涉及領域: 語言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能用語言較清楚地回答問題。 2.能大聲、有表情地在集體面前講述故事。 3.嘗試根據故事情節,分角色合作表演。 4.喜歡參加故事表演活動,體驗共同表演的樂趣。 活動准備: 故事錄像帶、錄像機、電視機、表演道具(角色頭飾、場景等)。 活動過程: 1.觀看錄像,感
主要涉及領域:
語言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能用語言較清楚地回答問題。
2.能大聲、有表情地在集體面前講述故事。
3.嘗試根據故事情節,分角色合作表演。
4.喜歡參加故事表演活動,體驗共同表演的樂趣。
活動准備:
故事錄像帶、錄像機、電視機、表演道具(角色頭飾、場景等)。
活動過程:
1.觀看錄像,感知、理解故事內容。
(1)觀看錄像,完整欣賞故事內容。
(2)提問:這個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講述故事。
(1)集體完整講述故事,能運用故事中的優美語言進行講述。
(2)分組自由講述,人人參與。
3.表演故事。
(1)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故事,其餘幼兒根據故事講述做相應的表演。
(2)分組表演故事,嘗試根據故事情節分配角色、合作表演。
資料鏈接:
狼來了
從前,有個小孩每天都要到山上去放羊。
有一天,他在山上放羊時,感覺很無聊,就大叫起來:「狼來了!狼來了!」
在山下幹活的人聽說狼來了,趕緊放下手裡的活兒,帶了鐮刀、鋤頭、扁擔,飛快地咆上山來打狼救孩子。大家跑到跟前一看:咦?羊在乖乖地吃草,根本就看不見狼。「狼在哪兒呀?」大家問這個小孩,小孩哈哈大笑起來。
原來根本沒有狼,是這小孩鬧著玩兒呢。大家很生氣,說了他一頓,叫他以後不要再說謊了,然後就回去幹活了。
過了幾天,大家正在忙著,又聽見那個放羊的小孩在喊:「狼來了!狼來了!」
大家跟上回一樣,放下活兒帶了鐮刀、鋤頭、扁擔,趕來打狼救孩子,誰知道又上當了。根本沒有狼,還是這個小孩在鬧著玩兒。
大家很生氣地說:「上回跟你說了,叫你不要說謊,你怎麼又說謊了?」這小孩呢?他一邊哈哈大笑,一邊心裡在想:瞧我,一個小孩能叫那麼多大人上當,多有本事!
又過了幾天,這個小孩又喊起來:「狼來了!狼來了!快來打狼呀!」
大家聽見了,誰也不去理他。有人說:「這小孩說了兩次謊,這回肯定又在說謊了。」有人說:「我們上了兩次當,這回再也不上他的當了。」
哎呀!這回真的是狼來了!狼漲著血紅的嘴巴,露出尖尖的牙齒,見了羊就咬,咬了羊,又要來咬這個小孩。
「狼來了!狼來了!快來打狼呀!」這小孩一邊跑,一邊叫,可是誰也不來救他了。
小孩拚命地逃,從山坡上滾下來,這才沒讓狼咬到。可是他的羊全給狼咬死了。從此以後,這個小孩再也不敢說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