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游戲教案集的富有童趣的卷首語
一、卷首語 人生就像是一個閃閃發光的舞台,想在舞台而且富有童趣,職業從各個角度來看都還算輕松,但責任性游戲、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幼兒社會化。
『貳』 《童趣》教案
《童趣》教案
教學目標:
1、准確地劃出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2、理解只有善於觀察,善於聯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3、疏通文意,積累詞語。
教學重點:
1、反復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2、初步了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
3、理解怎樣藉助觀察、想像,獲得生活樂趣。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請學生看一樣東西。
多媒體出示圖片
問:這是什麼?(根雕)
問:你們再仔細看看,它像什麼?
問:你們真會觀察。一個普通的根雕經過仔細觀察,經過豐富的想像,就會發現它的審美價值。這說明,觀察和想像是很重要的。它能使世界變得豐富多彩,能使我們的生活充滿情趣。尤其是天真活潑的兒童,更能從豐富的想像中獲得無窮無盡的樂趣。今天,讓我們共同來學習一篇充滿想像力的文章——《童趣》
2、作者、作品介紹
作者沈復是清朝乾隆年間人,他首先是一個落魄的商人。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琵琶》中有「商人重利輕別離」的詩句,但沈復並非如此,從他的自傳體作品《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中我們感悟到的是人世間至真至純的情感,從中窺到了人性人情之真,趣味興致之真。今天,我們就通過讀他的《童趣》一文來體味這種趣味興致之真。
二、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
⑴這是一篇文言文。可能學生會在語言上感到有些困難。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反復誦讀,這個問題是不難解決的。但要注意讀時要字正腔圓。所謂「字正」,就是字音準確;所謂「腔圓」,就是上發音飽滿。(生齊讀)
藐miǎo 強jiāng 唳lì 礫lì 為wèi之 凹凸āo
⑵朗讀還要注意抑揚頓挫。
⑶學生齊讀,讀出感情,教師指導學生誦讀
能/張目·對日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
劃分停頓的目的是理清句意的層次,層次清則句意易明。
2、概括課文內容。(注重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悟和把握)
3、合作學習。
四人為一組,藉助課文注釋,復述課文內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像,可以每人講一節,也可以推選一人主講,其他人補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進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請求其他小組的同學幫助解決,也可以舉手問老師。教師不斷巡視,及時了解合作學習的情況,並參與到小組的討論和爭議中去,然後在了解學生合作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面對全體同學強調重點字詞,如果學生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全班合力解決,必要時點撥深化。(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對文言文的翻譯,不求字字落實,學生能對照注視說出大意即可。)
4、師生共同質疑提問
①故時有物外之趣 ②心之所向則
③徐噴以煙,使其… ④蹲其身,使與台齊
⑤以叢草為林 ⑥吞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⑦不覺呀然一驚 ⑧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
⑨使之沖煙而飛鳴 ⑩鞭數十,驅之別院
三、品讀賞析,合作探究
1、品味文中精彩語句,運用聯想和想像,再造文中景象,學生間互相交流感受
2、合作探究
①聯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內之趣」指什麼
物內之趣——細察其紋理。
物外之趣——依據事物的特點,在頭腦中創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從中得到的樂趣。這種「物外之趣」是藉助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創造出來的,在文中一是指童年樂趣,一是身處塵世難得的閑情
②從情景聯想出發,「怡然稱快」與「怡然自得」的情趣在文中是怎樣產生的?
③第四段作為一個兒童故事,其童趣表現在什麼地方?
四、課外延伸
閱讀周作人的一篇散文,體味其中的童真童趣
其實,文中所寫的童趣,我們同學也可能聽說過、見過,甚至經歷過,所以讀起來特別親切。下面我們來看周作人的一次童年經歷,共同體味一下其中的童趣。
蒼蠅不是一件很可愛的東西,但我們在做小孩的時候都有點喜歡他。我同兄弟在夏天乘大人們午睡,在院子里棄著香瓜皮瓤的地方捉蒼蠅。蒼蠅共有三種:飯蒼蠅太小,麻蒼蠅有蛆太臟,只有金蒼蠅可用。金蒼蠅即青蠅,小兒謎中所謂「頭戴紅纓帽,身穿紫羅袍」者是也。我們把他捉來,摘一片月季花的葉,用月季的刺釘在背上,便見綠葉在桌上蠕蠕而動,東安市場有賣紙制各色小蟲者。標題雲"蒼蠅玩物",即是同一的用意。我們有時把他的背豎穿在細竹絲上,取燈心草一小段放在腳的中間,他便上下顛倒的舞弄,名曰「戲棍」;又或用白紙條纏在腿上縱使飛去,但見空中一片片的白紙亂飛,很是好看。倘若捉到一個年富力強的蒼蠅用快剪將頭切下,他的身子便仍舊飛去。希臘路吉亞諾思(Lukianos)的《蒼蠅頌》中說:「蒼蠅在被切去頭之後,也能生活好些時光」,大約兩千年前的小孩已經是這樣的玩耍的了。
五、課文小結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於善於觀察,善於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學生剛剛度過自己的美妙的童年,或許也有過這樣的物外之趣,讓學生來講一講,讓大家分享快樂!
六、布置作業
1、朗讀並試著背誦課文
2、通過想像和聯想,一種平常的景物或事物,也會變得美麗而奇特,獲得「物外之趣」,觀察你生活中的景或事,進行想像把你的想像之景描寫下來。100字左右
『叄』 求文檔: 湘音版小學信息技術五年級下冊教案看圖編童謠
湘音版五年級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五年級同學上期已經認識計算機的各種硬體設備,了解它們的使用規則,學習滑鼠的操作,認識Windows XP操作系統的窗口,會用「畫圖」\「記事本」、「寫字板」、「金山打字」軟體,會使用「搜狗拼音輸入法」輸入字、詞、句、段以及標點符號,這些知識大部分同學掌握較好 ,有一部分同學還有待提高。掌握好的同學因為家裡有電腦、有網路,平時練習較多。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一定會圓滿完成本期的學習任務。
二、教材分析:
信息技術五年級下冊,它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第一單元:圖畫素材網上尋,共3課,這一單元主要是初步認識網際網路,學習在網際網路上搜索資料。
第二單元:看圖編童謠,共3課,在這一單元中,主要學慣用文字處理軟體Word。
第三單元:挖掘操作系統的潛能,共2課,主要內容是學會操作系統的「桌面」「任務欄」「附件」中藏的很多小功能。如設置桌面背景、屏幕庇護,日期和時間,聽音樂、看電影。
第四單元:小小多媒體作品展示會,共2課,主要內容是學習多媒體演示文稿軟體PowerPoint。
第五單元:故事接龍,共3課,主要內容是學會將自己設計的故事用幻燈片的角色形象和文字表達出來。
三、講授目標:
1、了解網路是現代社會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這一;初步學會使用IE瀏覽器瀏覽網際網路上的信息,並掌握簡單的瀏覽技巧;
2、初步學會使用搜索引擎搜索資料;
3、學會根據需要把網頁上的圖片、文字或整個網頁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夾。
4、初步學會在Word中輸入文字並能對文字和段落進行簡單排版。
5、初步學會對頁面進行設置:設置紙張大小、頁邊距;初步學會使用插圖來裝飾、美化文檔;
6、學會設置桌面背景,並會製作簡單的屏幕庇護;
7、學會查閱和設置計算機的日期和時間;
8、學會用計算機來聽音樂、看電影;
9、認識多媒體軟體PowerPoint,學會新建、打開、保存、播放、美化演示文稿。
四、講授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
2、深入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做到因材施教。
3、鼓勵學生自學,先學,虛心向別人請教,同學之間進行交流。
4、加強練習,多多操作,共同提高。
五、教學進度:
周次 內容 課時安排
1 第1課 尋找「蝸牛圖」 1
2 第2課 猜猜我是誰 1
3 第3課 搜集繪畫技巧 1
4 第4課 看圖寫童謠 1
5 第5課 童謠配圖 1
6 第6課 我的童謠創作 1
7 第7課 我的計算機屏幕我作主 1
8 第8課 探尋計算機的內部功能 1
9 第9課 多媒體作品的文字說明和圖片注釋 1
10 第10課 小小多媒體作品的美化和展示 1
11 第11課 准備故事接龍的情節和人物 1
12 第12課 編寫故事接龍(一) 1
13 第13課 編寫故事接龍(二) 1
第1課 尋找「蝸牛圖」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網際網路,了解網路是現代社會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2.初步學會使用IE瀏覽器瀏覽網際網路上的信息,並掌握簡單的瀏覽技巧。
3.初步學會使用搜索引擎搜索資料。
4.學會根據需要把網頁中的圖片、文字或整個網頁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夾中。
教學重點:
1.初步學會使用IE瀏覽器瀏覽網際網路上的信息,並掌握簡單的瀏覽技巧。
2.初步學會使用搜索引擎搜索資料。
3.學會根據需要把網頁中的圖片、文字或整個網頁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夾中。
教學難點:
根據需要把網頁中的圖片、文字或整個網頁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夾中。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准備:計算機房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出示「猜猜我是誰」圖片。同學們,這些圖畫的每一幅都只完成了一部分,餘下的部分都是一個個標著數字或字母的黑點,連接後才能成為一張完整的圖片。大家有沒有興趣連一連。
好,先讓我們在「猜猜我是誰」中找出其中一張蝸牛圖來,並把它保存到計算機中來。
二、動手操作
1、登錄網站
1)啟動IE瀏覽器
2)認識IE瀏覽器窗口
工具欄、地址欄、「轉到」按鈕
2、瀏覽網頁(以「童趣網」為例)
1)登錄「童趣網」網站
在IE瀏覽器的「地址欄」中輸入「童趣網」的網址http://www.0-12.com後,單擊「轉到」按鈕或直接按「回車鍵」。
2)通過「超鏈接」瀏覽網頁
A.看看這個網站有哪些欄目?
學生觀察後匯報。
B.將滑鼠指針移到「童趣網」導航欄中的標題「兒童」,觀察滑鼠指針有什麼變化?單擊滑鼠後,發生什麼變化了?
介紹超鏈接。
C.操作:在網站中找到「動手又動腦」欄目,並通過「超鏈接」打開「猜猜我是誰」。
3)操作:用一用前進按鈕、後退按鈕、停止按鈕、刷新按鈕,看看它們各有什麼用?
看看灰色按鈕是怎麼回事?(不可用。)
3、保存網頁中的圖片
1)操作:查看「猜猜我是誰」中的圖片,找到「蝸牛圖」
不確定圖片是否是「蝸牛圖」,可以把圖片復制、粘貼到「畫圖」程序中,親自用畫筆連一連。
2)保存圖片至指定位置
操作:
A.移動滑鼠指針指向網頁上的圖片,圖片上會出現一個工具欄。試一試,看哪個工具按鈕可以保存圖片。
B.右擊圖片,在快捷菜單中點選「圖片另存為」可以保存圖片。
三、鞏固操作
繼續保存更多的圖片至個人文件夾。
四、總結提問
1、哪個程序可以幫助我們瀏覽網際網路?怎樣訪問網站?
2、一個網站有很多不同內容的網頁,打開網站的首頁後,怎樣打開新的網頁進行瀏覽?
3、怎樣保存網頁上的圖片?
『肆』 童趣的教案
童趣》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l 知識與能力:
1.理解並積累「明察秋毫」「怡然自得」「龐然大物」等成語,品味文中的精彩語句。
2.體會文章中細致觀察及聯想和想像的作用。
l 過程與方法:
1.學習誦讀文言課文,體會文言文朗讀的情感與語調。
2.在學生反復誦、自主合作探究基礎上,通過教師點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l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慣用天真爛漫的童心細致觀察事物,對待生活,增加生活情趣。
[重點難點]
重點:熟讀並背誦課文,理解和積累有生命力的文言詞語,掌握學習文言文的規律。
難點:了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理解文言詞句,探究「物外之趣」的根源。
[教學准備]
學生:1.課前反復朗讀,能正確地讀出停頓,初步理解課文。
2.查閱資料:沈復的《浮生六記》;包含童趣的詩詞、故事等。
教師:准備資料,製作教學課件。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流程]
·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3分鍾)
老師這里有幾張很好看的圖片請同學們欣賞,欣賞完了大家研究一下,根據圖片內容給這幾張圖片起一個合適名字,並說說這些圖片勾起你怎樣的回憶。[投影:圖片]
問:大家給圖片起了什麼合適的名字? 你從圖片想到了什麼?
過渡:童年是一首歌,銘記著我們的天真,洋溢著我們的樂趣。今天我們來學習清代文學家沈復的短文《童趣》。相信文中的趣事,一定會勾起我們許多兒時的回憶,或許還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板書課題)
· 交流誦讀,整體感知(20分鍾)
[一]課前熱身
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誰能說說第一次讀文言文有什麼感覺?(檢查預習,明確學習方法)[投影:文言文簡介:①文言文的特點;②學習文言文的意義;③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激勵學生學好文言文。]
[二]資料交流
通過預習,相信不少同學對本文作者、作品都有了解,哪位同學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理解文章准備)
[學生介紹後,投影:沈復與《浮生六記》]
作者沈復,生於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字三白,長洲(現在江蘇蘇州)人。工詩畫、散文。至今未發現有關他生平的文字記載。據《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於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與妻陳芸感情甚篤,因遭家庭變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歷盡坎坷。妻死後,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後情況不明。
《浮生六記》是一部自傳體散文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題,依次是《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據考證,最後兩卷系偽作,文字亦不如前。作者在《浮生六記》中記敘了夫妻間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浪遊的見聞,記敘了自己大半生的經歷,歡愉處與悲苦處兩相對照,真切感人,從中可以看出當時的一些世態人情舊禮教對人們的束縛,以及主人公的坎坷遭遇。文詞樸素,情感真摯,前人曾有「幽芳凄絕,讀之心醉」的評語,文學氣氛頗濃。《大公報》曾有語雲:「凡治(研究)中國文學者,鮮(少)有不讀沈三白的《浮生六記》的。」
「閑情記趣」一章,主要記作者長大後對花木的喜愛和婚後跟妻子一同美化居室及周圍環境的瑣事,本文是其開頭一小段。
[三]誦讀感知
1.齊讀,提出合作完成的工作任務:
①彼此正音;②劃出並互解不懂詞句;③提出難解語句和問題。
[投影:(配合點撥)
(一)讀准字音(略)
(二)重點詞義:
A.常規詞語
物外 私 擬 向 素帳 項 為 徐 觀 果 唳 余 礫 壑 神遊 興 蓋 方 驅
B. 特殊用法
強(通假字)鞭(動)
C.慣用短語
怡然 龐然 呀然 ;以……為……
D.成語
[明察秋毫]明,視力。察,看清。本來形容目光敏銳,連最微小的東西也看得清。後形容人洞察事理,不受蒙蔽。
[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
[龐然大物]外表上龐大的東西。也形容標便強大而實際上沒什麼了不起的東西。
[夏蚊成雷]夏天蚊子的聲音像雷聲一樣,形容蚊子很多。
④質疑問難,難句互譯。
2.范讀,提出要求:
[課件:范讀錄音]
①注意朗讀節奏、停頓、語調、感情。(學習方法)
②以小組為單位,用故事會的形式來講講《童趣》里的故事。要求從文中任選一個故事,發揮自己的想像,把事情盡量描述具體、生動。說完之後組內展開討論,進行修正、補充,然後推選一人為小組發言人。(熟悉課文內容)
③文章中哪個詞語能概括文章內容,文章寫了「我」兒時的那幾件事?三件事位置調換好不好?(整體把握,體會構思)
(「物外之趣」;三件事:一 將蚊子擬作白鶴之趣。二 神遊叢草、土礫、蟲蟻構成的幻境之趣。三 觀蟲斗、驅癩蝦蟆之趣。調換不好。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群鶴,到把草木、蟲蚊、土牆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 合作探究,互動釋疑(10分鍾)
按照合作學習小組探究如下問題:(深入理解,合作學習)
1. 你認為作者獲得這些「物外之趣」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哪些字詞集中表現了這種「趣」?其實古詩中(如李白的詩)也有體現了「物外之趣」,你知道是什麼嗎?
(有強烈的好奇心。②有細致的觀察力。③有豐富的想像力。詞語:「果」「怡然」等。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2. 作者兒時看到一個「癩蝦蟆」,為什麼說是龐然大物?
(「龐然大物」的出現,是錯覺;此刻,年幼的作者已經完全陶醉在他聯想的境界之中,他眼前的實物已經被放大了千萬倍,而癩蝦蟆又是突如其來,對比之下,自然就成為「龐然大物」了,這種錯覺是在極短時間內經受強刺激而突然產生的。)
3.推測作者將癩蝦蟆「驅之別院」的目的。
(可能為「二蟲」復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壞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體驗升華,拓展延伸(10分鍾)
學生根據自身體驗暢談感悟:(體驗遷移,內化學習成果)
1.作者在文中所寫的「昆蟲」司空見慣、平凡至極,為什麼寫得異姓盎然、充滿生機?這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a. 要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與大自然中的生命和睦相處。
b. 獲得美好的體驗要有強烈的好奇心、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
c. 要善於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懷有一顆童心,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2.你的童年有沒有類似經歷?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如:觀察螞蟻搬家,把它們想像成支援前線的「大軍」;看到漫天飄舞的雪花,把它當作天女散花;自己築小塘壩堵住水源,而後打開塘壩,把它想像成黃河決堤;自己「過家家」時,拿松針當韭菜、拿手帕當被褥、拿布娃娃當孩子、拿小盒子當房屋,手動著,嘴說著,陶醉其中,其樂無窮。……)
3.生活中,你怎樣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心胸開闊,不為生活所累;遇事想得開,利用想像把困難和挫折當成朋友的善意玩笑;把自己遇到的好事和壞事都當成生活對自己的恩賜;有一點兒「阿Q精神」等。)
4. 讀了《童趣》一文,你還想說點什麼嗎?對自己、老師、同學、沈復都可以。 學生根據自身體驗自由暢談。
· 小結作業,結束全文(2分鍾)
1.總結激勵
《童趣》是一篇饒有興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發我們很多美麗的聯想和想像。「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只有懷有一顆童心,不為什活所累,善於觀察、善於想像,才能因物生趣。其實世界上許多重大的發明,也都是在聯想、想像甚至幻想中產生的。我們應當把它充分開發出來,使我們的生活、學習更加多姿多彩。
2. 延伸作業
①背誦全文。
②童年有許多趣事,請你選擇印象最深的一件,用優美的語言將它描述出來,寫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伍』 小班童趣禮儀表演《寶寶說晚安》教案
目標 在游戲中學習新短語Good night! 在日常生活中運用Good night! 准備 扇子,月亮、太陽的卡片。 Good night!動畫課件。 活動過程 一、Step Greetings T: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 Good morning, teacher! 二、Step Warm up Sun公公起得早 Moon婆婆晚來到 Star姐姐眨眼睛 他們喜歡乖寶寶 三、Step Lead in T:小朋友們,晚上上床睡覺之前你們都和爸爸媽媽說什麼呢? S:晚安! 四、Step Presentations and Practice 1、T: Yes! Good night! Follow me, good night! 帶讀並糾正幼兒的發音,單個操練並正音。 2、手指游戲:手指變魔術很累要去睡覺了,小朋友跟它們說」Good night!」 天亮了要起床了, 跟它們說」Good morning!」 小扇子轉轉轉:轉到月亮, 小朋友說」Good night!」 轉到太陽, 說」Good morning!」 (說得好的給予粘貼紙獎勵) 3、欣賞Good night!動畫課件。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每晚睡覺前有禮貌的和爸爸媽媽說Good night!
『陸』 湘音版小學信息技術五年級下冊教案看圖編童謠 請發到我的郵箱[email protected]
五年級下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五年級同學上期已經認識計算機的各種硬體設備,了解它們的使用規則,學習滑鼠的操作,認識Windows XP操作系統的窗口,會用「畫圖」、「記事本」、「寫字板」、「金山打字」軟體,會使用「搜狗拼音輸入法」輸入字、詞、句、段以及標點符號,這些知識大部分同學掌握較好 ,有一部分同學還有待提高。掌握好的同學因為家裡有電腦、有網路,平時練習較多。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一定會圓滿完成本期的學習任務。
二、教材分析:
信息技術五年級下冊,它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第一單元:圖畫素材網上尋,共3課,這一單元主要是初步認識網際網路,學習在網際網路上搜索資料。
第二單元:看圖編童謠,共3課,在這一單元中,主要學慣用文字處理軟體Word。
第三單元:挖掘操作系統的潛能,共2課,主要內容是學會操作系統的「桌面」「任務欄」「附件」中藏的很多小功能。如設置桌面背景、屏幕保護,日期和時間,聽音樂、看電影。
第四單元:小小多媒體作品展示會,共2課,主要內容是學習多媒體演示文稿軟體PowerPoint。
第五單元:故事接龍,共3課,主要內容是學會將自己設計的故事用幻燈片的角色形象和文字表達出來。
三、教學目標:
1、了解網路是現代社會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這一;初步學會使用IE瀏覽器瀏覽網際網路上的信息,並掌握簡單的瀏覽技巧;
2、初步學會使用搜索引擎搜索資料;
3、學會根據需要把網頁上的圖片、文字或整個網頁保存到指定的文件夾。
4、初步學會在Word中輸入文字並能對文字和段落進行簡單排版。
5、初步學會對頁面進行設置:設置紙張大小、頁邊距;初步學會使用插圖來裝飾、美化文檔;
6、學會設置桌面背景,並會製作簡單的屏幕保護;
7、學會查閱和設置計算機的日期和時間;
8、學會用計算機來聽音樂、看電影;
9、認識多媒體軟體PowerPoint,學會新建、打開、保存、播放、美化演示文稿。
四、教學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認真備課。
2、深入了解學生,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做到因材施教。
3、鼓勵學生自學,先學,虛心向別人請教,同學之間進行交流。
4、加強練習,多多操作,共同提高。
五、教學進度:
周次 內容
1 第1課 尋找「蝸牛圖」
2 第2課 猜猜我是誰
3 第3課 搜集繪畫技巧
4 第4課 看圖寫童謠
5 第5課 童謠配圖
6 第6課 我的童謠創作
7 第7課 我的計算機屏幕我作主
8 第8課 探尋計算機的內部功能
9 第9課 小小多媒體作品的文字說明和圖片注釋
10 第10課 小小多媒體作品的美化和展示
11 第11課 准備故事接龍的情節和人物
12 第12課 編寫故事接龍(一)
13 第13課 編寫故事接龍(二)
五年級信息技術下冊教案(第一單元)
第1課 尋找「蝸牛圖」
教學目標:
1、學習登錄網站,瀏覽網頁。
2、掌握瀏覽網頁的小技巧。
3、學會保存網頁中的圖片。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上機操作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
二、新授:
三、上機操作
( 一)、登錄網站
1、啟動IE瀏覽器
單擊任務欄中的「IE瀏覽器」圖標,或雙擊桌面上的圖標啟動IE瀏覽器。
2、認識IE瀏覽器窗口
單擊IE瀏覽器圖標,啟動IE
認識IE瀏覽器窗口
二、瀏覽網頁(以「童趣網」為例)
1、登錄「童趣網」網站
網址:http://www.0-12.com
2、通過「超鏈接」瀏覽網頁
(1)瀏覽「童趣網」的首頁,看看這個網站上有哪些欄目。
(2)將滑鼠指針移動到「童趣網」導航欄中的標題「兒童」,觀察滑鼠指針的變化。單擊滑鼠後,發生怎樣的變化?
(3)在網站中找到「動手又動腦」欄目,並通過「超鏈接」打開「猜猜我是誰」。
3、瀏覽小技巧
正確使用工具按鈕,了解它們的功能
a 後退按鈕和前進按鈕:瀏覽器能夠記住它啟動後我們瀏覽過的每一個網頁。單擊這兩個按鈕,就可以打開在當前網頁之前,之後瀏覽過的網頁。
b停止按鈕:又是打開一個網頁過慢,單擊這個按鈕,可以停止打開操作。
c 刷新按鈕:如果打開的網頁中有無法顯示的信息,或者想獲得最新版本的網頁,可單擊該按鈕
三、保存網頁中的圖片(以「蝸牛圖」為例)
1、查看「猜猜我是誰」中的圖片,找到「蝸牛圖」
2、保存圖片至指定位置
四、教學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哪些你學會了?哪些還不會?
五、教學後記:
第2課 猜猜我是誰
教學目標
1、 學會收藏網址。
2、 學會分類保存網頁上的圖片。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上機操作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
二、新授:
三、上機操作
(一)、收藏網址(以「童趣網」為例)
1、登錄網頁 登錄「童趣網」(http://www.0-12.com)首頁
2、收藏網址
單擊收藏菜單中的添加到收藏夾命令。
名稱框中是默認的網頁名稱,單擊確定。
網頁被收藏後,只要在收藏夾列表中單擊即可。
(二)、分類保存網頁上的圖片
在保存文件夾之前,先准備專用文件夾
1、建立圖片文件夾
第1步,選取文件夾位置;
第2步,創建新文件夾;
第3步,給文件夾命名。
2、分類保存圖片文件
將「猜猜我是誰」中的圖片按照連數字或字母的不同,分別保存到已建立的相關文件夾中。
技術小辭典
1、創建文件夾的多種方法
方法1:執行「文件」——「新建」——「文件夾」命令;
方法2:右擊滑鼠,在快捷菜單中選取「新建」——「文件夾」。
2、重命名文件夾
方法1:單擊窗格中「文件和文件夾任務」中的「重命名這個文件夾」選項,原文件名會反色顯示,此時輸入新的文件名即可;
方法2:右擊文件夾,在快捷菜單中選擇「重命名」命名,輸入新的文件名。
四、教學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哪些你學會了?哪些還不會?
五、教學後記:
第3課 搜集繪畫技巧
教學目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上機操作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
二、新授:
三、上機操作
一、認識常用的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指自動從網際網路搜集信息,經過一定整理以後,提供給用戶進行查詢的系統。搜索引擎有很多,在我國比較常用的有:網路、Google谷歌、雅虎中國、搜狐、新浪等。
二、使用關鍵詞搜索的方法搜集信息
以網路搜索為例,使用搜索引擎搜索網頁時,通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就是「關鍵詞搜索」;
第1步,代開「網路」網址,在「網路」搜索引擎的頁面中,輸入需要查找內容的關鍵詞「畫圖軟體 技巧」,然後單擊一下「網路一下」按鈕,或按下「回車鍵」,搜索引擎即可開始搜索,並將搜索結果顯示出來;
第2步,查閱搜索結果的內容提要,找到相應的資料,點擊相應超鏈接打開這個網頁,查看具體內容是否與需求相符。
三、保存網頁和網頁上的文字
(1)在個人文件夾中創建專用文件夾「畫圖軟體技巧」,用來保存文件;
(2)保存網頁,在IE瀏覽器窗口中,單擊「文件」——「另存為」,即可保存網頁文件。
(3)保存網頁上的文字
網頁上的文字可以單獨保存在計算機中;
拖動滑鼠選定的文字,擊右鍵,在快捷菜單中點選「復制」,就可以將選定的文字復制進入剪貼板中,再將這些文字粘貼進「寫字板」或「記事本」中,保存這個「寫字板」或「記事本」文件即可把文字保存下來。
四、教學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哪些你學會了?哪些還不會?
五、教學後記:
第4課 看圖寫童謠
教學目標
1、學習使用專門的「文字處理軟體」Wicrosoft Word來輸入童謠。
2、初步了解Word窗口,嘗試輸入自己的童謠作品。
3、設置童謠的字體格式和段落格式,對文字進行美化。
4、建立專用的童謠文件夾,並將作品保存在這個文件夾中。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上機操作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
二、新授:
三、上機操作
(一)、啟動word,認識word窗口
1、啟動word
單擊「開始」按鈕,在所有程序中,單擊microsoft word,即可啟動「word」程序。
2、認識word程序的窗口
(二)、輸入童謠
提示一
(1)在編輯區輸入文字之前,需調用一種拼音輸入法;
(2)在游標後輸入文字,輸入一行後按下「回車鍵」可換到下一行輸入。
移動游標的方法:
鍵盤上的游標移動鍵,可以向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移動游標位置。
滑鼠也可以移動游標。
刪除錯字的方法:
按下鍵盤上的退格鍵,刪除游標前面的字元。
按下鍵盤上的刪除鍵,刪除游標後面的字元。
提示二
當文中出現重復的字、詞、句、段時,可以使用「復制」——「粘貼」的方法,快速地獲得文字復本,
在「畫圖」中復制圖形的方法
先選定需要復制的文字
(1)在「編輯」菜單中,單擊「復制」命令,再將游標定位在需要粘貼文字的位置,單擊「粘貼」命令;
(2)單擊「常用」工具欄中的「復制」按鈕,然後將游標定位在需要粘貼文字的位置,單擊「粘貼」按鈕即可。
(三)、設置文字的字體格式和段落格式
1、字體格式——設置字體、字型大小、字體顏色、加粗
2、段落格式——設置各行居中
(四)、保存文件至專用文件夾
(1)在指定位置創建新文件夾「童謠」
(2)單擊「常用工具欄」中的「保存」按鈕,或是執行「文件」——「保存」命令,即可保存文件至「童謠」文件夾。
(五)、退出word
四、教學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哪些你學會了?哪些還不會?
五、教學後記:
第5課 童謠配圖
教學目標
1、學會對頁面進行設置。
2、使用「插入」→「圖片」 →「來自文件」命令插入相關的圖片。
3、學會設置文字的字體格式和段落格式,使作品更加美觀,並充滿頁面。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上機操作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
二、新授:
三、上機操作
(一)、啟動word,打開保存的童謠文件
方法一:執行「文件」——「打開」命令。
方法二:單擊「常用工具欄」中的「打開」工具按鈕。
(二)、按要求設置頁面
(1)執行「文件」——「頁面設置」命令,在彈出的「頁面設置」對話框中設置頁面,一般要設置三項內容:紙型(紙張大小)、頁邊距、方向。
(2)按要求進行頁面設置
(三)、插入並設置相關的童謠圖片
1、插入圖片
2、設置圖片格式
(1)調整圖片大小
(2)調整圖片位置——設置「文字環繞」
(四)、設置字體格式和段落格式,美化整個頁面
每一首童謠字數不同,所配合的圖片大小也不同。怎樣才能恰好充滿一頁呢?除了調整圖片的大小、位置之外,還可以調整字體的大小、行與行之間的行距,行距越大,文本所佔空間就越大。
(五)、保存文件,退出word
四、教學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哪些你學會了?哪些還不會?
五、教學後記:
第6課 我的童謠創作
教學目標
1、按規定設置頁面,字體格式和段落格式根據需要自己設定。
2、學會從剪輯庫中搜索剪貼畫,插入文檔。
3、學習插入「藝術字」。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上機操作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
二、新授:
三、上機操作
(一)、輸入自己的童謠作品
啟動word,新建一個文檔,按要求設置頁面後,輸入課前創作的童謠作品,並保存到「童謠」文件夾中。
頁面設置要求:紙型:B5;頁邊距:上、下邊距各2厘米,左、右邊距各2.5厘米;方向:橫向。
(二)、插入剪貼畫
(1)確定圖片插入點後,執行「插入"——「圖片」——「剪貼畫」命令,word窗口右側出現「插入剪貼畫」窗格。
(2)在「剪貼畫」中進行「關鍵詞」搜索,找到圖片後,單擊插入。
(3)設置剪貼畫格式——調整大小、環繞方式。
(三)、插入藝術字,製作標題
1、插入藝術字 藝術字也是一種圖片
2、設置藝術字——調整大小、環繞方式
(四)、修飾整個文檔,保存文件
要求:根據文檔情況,進一步設置文本的字體格式、段落格式,也可以再插入一兩張相關的剪貼畫,使圖文充滿一頁。
四、教學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哪些你學會了?哪些還不會?
五、教學後記:
『柒』 關於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的教案。。。。。。
《竹影》教案
安徽省廣德縣獨山中學 吳昊
教學目標:1、體會本文所表現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藝術和美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
2、初步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
教學重點:體會文章表現的童真、童趣,領會藝術和美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
教學難點:體會中國畫與西洋畫的不同。
教學方法:
採用「感知一品讀一遷移—小結」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板書:
童真童趣
畫竹影
藝術體驗
讀——品——想——結
一、 導語
有些同學看到我,可能會在心裡說,這個老師怎麼長得這么小巧啊?我的回答是:因為我還保留了一顆童心,一顆熱愛自然熱愛藝術熱愛孩子的童心。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自然有關孩子有關藝術的課文《竹影》。
二、 、初讀課文
a) 有多少同學閱讀過這篇文章?請這位沒有讀過的同學猜想一下,這篇文章到底是寫什麼的,是寫景的嗎?是寫人的嗎?還是寫事的?為什麼要以竹影為題呢?
b) 由於這是篇自讀課文,需要同學們以自己的能力去完成這一課文學習。現在請同學們自由地閱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默讀、可以掃讀等,只要是自己喜歡,怎樣的閱讀方式都可以。
不動筆墨不讀書,請同學們在讀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明白的詞可以做下標記,並把自己認為寫的好的地方,或是和你產生了共鳴的地方,作下標記,可以劃線,可以作批註,簡要地記錄下你讀書時的情感體驗。讀完了,我還想請同學們對這篇文章進行簡單的概括。
c) 同學們讀得很仔細,現在請你們中說話最精練最簡短的同學來概括這篇文章。
他概括得好不好呢?你來評價一下吧,你認為怎麼概括才又簡短又深刻呢。可不可以用更簡練的詞語來概括呢?
(這篇文章以幾個少年描描畫畫的游戲,,及爸爸給我們講畫畫的知識,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三、 品味文章
一個蘋果兩個人分,一個蘋果只剩下半個。而一種思想兩個人分,一種思想會變成兩種。現在請同學們將你讀到的記下的與同學們一起分享。
學生們讀一讀自己劃的好句子,或是自己作的批註。他們可能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1、 文章對孩子們的活動寫得很有童趣很真實:
如:弟弟發現一個只有孩子才能注意的問題:………成年人也許不會注意這樣的事情,誰又有這樣的細心這樣的時間去注意月光下的人影頭上冒出煙氣?這樣的問題成年人聽了,也許不以為然地一笑了之,而孩子們卻會追根究底的。大家爭論了一會兒,沒有解決。
如果成年人爭論一個問題,一定會水落石出的。華明的注意略去了轉向了別處,水門汀上熱心地描寫自己的影。如果是成年人一定挨批評,做事三分鍾熱情,但是孩子的天性如此,他們對世界如此好奇,不可能要求他們像成年人那樣專注某件事。搞不明白不一定非弄明白,吸引他們的事多著呢。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寫得真實恰當。
作者並沒有一味地寫孩子新一輪的熱情,他們用木炭描這些天然的國畫,並聯想到平時見到的畫圖。孩子由童心童趣,不由得走到藝術的殿堂門口。於是領路人——爸爸出現了,他給孩子們講了一番中國畫的藝術特徵,因勢利導地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藝術入門課。
2、 一些句子很生動,也是用孩子的眼光用藝術的眼光來看待景物。
略見教參.
3、 爸爸很會引導。經過爸爸的引導,你了解了哪些繪畫的知識?
(1)爸爸沒有批評他們在水門汀上畫畫,而是引導他們走進藝術的殿堂。爸爸和他們一起畫畫。
(2)爸爸在講中國畫和西洋畫的時候,打了個比方,「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講授二者的區別:西洋畫注重寫實,畫人則要按解剖學來畫,畫景要畫出立體感,而中國畫則不講究這些,畫人,則張揚人物的特點,畫景則山水重重疊疊,象是飛機中所見的,而且又不是一時所見,卻是飛來飛去,飛上飛下,幾次所看見的。想到哪畫到哪。而且很多中國畫只有寥寥數筆,卻傳達出畫者深刻的思想和感情。所以,西洋畫更講究形式,畫出的畫和照片一模一樣,而中國畫講究神似,如做文章一樣,只突出主題)
(1) 爸爸在講中國畫時,沒有用專業的術語,也沒有長篇大論,只是用了幾句話就概括了竹畫也是中國畫的要點:講究畫意(竹葉的方向、疏密、濃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體等)表現著一種美的姿態,一種活的神氣。
(2) 請繪畫最好的同學上黑板畫一幅竹影,大家按課文中的標准評價。
4、你還在文中讀到了什麼?為什麼以竹影呢?
意境很美。幾個小夥伴,借著月光畫竹影,你一筆,我一筆,參參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幾分中國畫的意味。藝術和美就蘊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動中。
四、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游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游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的?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五、學習語文,很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善於小結。現在我們請同學們將自己在這節課中所學的所想的小結在作業中。
作業一:用一句話概括這節課的收獲。再分項寫出從內容上、思想上、寫法上的體會。
作業二:課後自己進行一次藝術上的創造,將自己的創造的過程、體驗用語言表達出來。字數300左右。
六.結全文。這節課,我們運用了:讀——品——想——結的方法,自己學習了這篇散文。以後,同學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學習課本上的自讀課文、課外書上的美文。至於文中的一些細小的知識點如作家作品介紹,詞語解釋等,請同學們課後自己查資料,互相交流。最後,引用一下豐子愷在《藝術三昧》中的話來結束這節課:宇宙是一大藝術。人何以只知鑒賞書畫的小藝術,而不知鑒賞宇宙的大藝術呢?人何以不拿看書畫的眼來看宇宙呢?
師:同學們喜歡猜謎嗎?
我們來猜個謎語: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頭,燈前月下跟你走,就是從來不開口。(影子。)
請同學們再來聽首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著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著我。
每當我們唱起這樣的兒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兒時的夥伴玩影子、玩各種有趣的游戲,從中獲得了對生活的美好體驗。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影子的文章—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同學們有所啟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猜謎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充滿童稚的兒歌,更能激發他們對童年趣事的美好回憶,以此為切入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學習本文的熱情,為下面環節的展開作一個良好的心理准備。)
二、作者介紹
(學生交流收集的豐子愷的資料,講述有關作者生活創作的故事。)
師:豐子愷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在繪畫、散文創作方面成就頗豐,這些成就與他從小就愛在生活中去發現、思考是分不開的。下面,就讓我們從閱讀作者的文章開始,走近豐子愷。(用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作者,突破傳統的介紹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也檢驗了課前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
三、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容。
(配以輕音樂,學生輕聲朗讀。學生回答有因難,教師可提示,文題是「竹影」,它是以寫景為主,還是以寫人物活動為主?)
明確:敘述幾個少年描竹影的充滿童真、童趣的游戲。從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從中獲得了藝術美的發現。
(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通過自讀,學生初步感知了作者的寫作意圖,為品讀課文作好鋪墊。)
四、品味朗讀,體驗童趣
童心是天真爛漫的,童趣是發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戲,卻有了藝術美的發現。那麼,你覺得文中哪些描寫最生動地表現了童趣?找出來,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找到後在小組內朗讀,然後教師點名朗讀得好的學生示範朗讀,也可鼓勵學生自告奮勇來朗讀。)
(「課程標准」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當學生有了心得之後,讀相關的語段時感情就會充沛、真摯。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應鼓勵、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五、拓展欣賞
在一位獨具慧心的藝術啟蒙人「爸爸」的引領下,「我」和夥伴們從一次無意的游戲,走進了藝術的殿堂,並領略了中國畫與西洋畫各自的魅力。下面讓我們借這次語文課。也來簡單欣賞一下東西方文化不同的藝術魅力。
(多媒體展示幾幅中國畫和西洋畫,配音樂。)
(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區別,是一個很專一的理論,教師如果過多解釋,反而會「越描越黑」。藉助多媒體的視聽效果,加以音樂的陪襯,學生憑借自身的審美力、想像力,去感悟藝術的美。同時,擴充藝術的欣賞內容,也增加了語文課的容量,使學生得到藝術的熏陶,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
六、口語交流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過快樂的童年,也做過許多充滿童趣的游戲。但當時沒能像作者那樣從中獲得藝術美的體驗,所以大多已成了過眼煙雲,學了這篇文章,你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你兒時做過的哪一個充滿童稚的游戲也是可以讓你獲得類似的發現、體驗的?後來它發芽成長了嗎?
(語文學習要基於教材,但又不能僅局限於教材,應向生活延伸。由童年的游戲引發的體驗,應避免圍繞竹子品格的空洞的說教,而應注重對藝術發現的認識,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對學生自身修養的培養。)
七、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歸納一下你的感受、收獲嗎?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演示板書。)
藝術並非是高不可攀的東西,它就蘊含在孩子們童稚的游戲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擁有一顆童心,你就能擁有陽光般的快樂;只要你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你就會發現在平凡的生活中,美無處不在。羅丹也曾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我希望同學們能走進生活這個語文大課堂,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去描繪、去贊美生活的美。
(學要有所得。大家的合作交流,觸動了學生的靈魂,就能讓學生說出自己最深的體會,教師的寄語,讓課堂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同時,讓學生由課堂走入生活去進行語文學習,拓寬了語文課堂的寬度。)觀舞記(教案)
——朗讀教學中的音樂美
教學目標
I知識與能力:
1、積累字詞,以課本「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為主。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品味文中描寫卡拉瑪姐妹優美舞姿的語句。
II過程與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讀感悟法
III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初步培養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教學准備
1.預習課文,掌握「讀一讀,寫一寫」中的字詞。
2.師生上網搜集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設想:
初一是學生開始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的時期,但他們的鑒賞能力還是很有限的,教師的引導很有必要。因此我在課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課堂中利用多媒體創造教學情境,以朗讀作品中最富表現力的、能引起學生共鳴的語言為「切入口」,逐步引導學生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從而提高自己的審美素養和審美能力。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注重培養學生協作的精神,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多想、多說、多做,以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付諸實踐貫穿課堂始終。對學生多給予肯定,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對學好語文更有信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以舞導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印度舞蹈。)
1、請同學們用心欣賞這段舞蹈,然後說說你們的感受。(引導觀察舞蹈演員的動作、服裝等方面)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當鼓勵。)
生:這種舞蹈的動作十分優美、歡快,活力四射。
生:演員的動作整齊,十分和諧。
生:手臂非常靈活。時而優柔婉轉,表現出一種柔和;時而剛勁有力,表現出一種生機。
生:身上的服飾很華麗,穿在身上顯得無比動人。
2、過渡:同學們講得都很好。但是如果我們沒有看過這段舞蹈而單憑同學們的描述,我們還是很難相象出印度舞究竟是什麼樣的,我們的語言在這樣的舞蹈面前顯得有些空洞。但大家別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冰心老人的《觀舞記》,相信通過本文的學習,大家會有許多收獲的。(能否開個好頭,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重要前提。有聲有色的畫面,能渲染氣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導語的設疑,可激發學生的閱讀慾望:冰心會用怎樣的語言來描繪舞蹈藝術呢?這樣學生就能以積極主動的心態開始本課的學習。)二、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1、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讀時以輕音樂陪襯。
2、朗讀後談初讀體會,各抒己見,教師不要作硬性評定。
3、思考問題:此文是寫給誰的?作者為何要送給他們?(由此問引出:姐妹舞蹈之「美」。)(學生對文本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本文語言質朴、明朗而優美蘊含著深厚的感情,輕聲朗讀比大聲朗讀或默讀更容易讓學生入境,獲得豐富的真實感受。各抒己見讓學生發現自我,肯定自我,激起主動說話的慾望。音樂的陪襯熏陶,如催化劑一般,渲染營造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三、品讀課文,賞析揣摩。
1、冰心的描繪,確實讓我們感受到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們的美是一種怎樣的美呢?能否從文中找出兩個字概括?(飛動。)
2、這種美在文中哪些具體語段得到生動的描繪?(16、17、18三個自然段。)(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指導學生用怎樣的感情、語調來朗讀,然後指名一位朗讀能力強的學生示範讀16自然段,接下來男女生分角色讀17、18自然段。初一學生有很強的表現慾望,分角色朗讀能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朗讀的語感。)
3.此時此刻,讓你對這三個自然段作一個選擇,你最喜歡哪一自然段?為什麼?
生:我最喜歡文中16自然段。「她用她的長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間的褶裙,用她細碎的舞步,繁響的鈴聲,輕雲般慢移,旋風般疾轉,舞蹈出詩句里的離合悲歡。」在這句話中作者用簡潔的語言對卡拉瑪姐妹的外貌、衣飾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她的眉毛是修長的,眼睛非常有神、充滿靈性,加上漂亮的衣飾,非常吸引人。
生:我也喜歡文中16自然段。在這段話中,作者不僅對卡拉瑪姐妹的外貌、衣飾進行了描寫,同時還細致刻畫了她的動作,這才是舞蹈的靈魂。她優美的動作與鈴聲的完美配合,正如作者所說「舞蹈出詩句里的離合悲歡」。
生:我喜歡文中17自然段。因為它寫出了卡拉瑪姐妹神情的多變,舞姿的優美。如「顰蹙」「粲然」「嬌羞」「嗔視」,豐富的表情顯示出她們舞蹈技藝的精湛。同時,在句式上採用排比句的形式,使語句讀起來很有韻味。)
生:我喜歡18自然段。這一段也是一個排比句,這段話中的詞語用得非常生動貼切。如「花開瓣顫」,「疾走驚躍」,「高視闊步」。它還用比喻表現了印度舞蹈的特點,以及卡拉瑪姐妹高超的舞蹈技藝。(引導:①這段文章中哪個句子最能表現印度舞蹈的美?「我們發現她們不但是表現的神和人,就是草木禽獸:如蓮花的花開瓣顫,小鹿的疾走驚躍,孔雀的高視闊步,都能形容盡致,盡態極妍!最精彩的是「蛇舞」,頸的輕搖,肩的微顫:一陣一陣的柔韌的蠕動,從右手的指尖,一直傳到左手的指尖!」②請一位同學配樂朗讀,其餘同學閉上眼睛聽同學想像舞蹈情景。③結合畫面同學口頭描述想像的情景。④齊讀第18段。)
……
(扣住文中的重點語段,引導學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鑒賞美表達美。在師生的互動中,學生的情緒進一步高漲,在思維的碰撞中,學生產生更多的心得,朗讀時感情就更充沛、真摯。整個過程始終將學生擺在主體地位,並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有得提升審判品味。)
4.自由朗讀課文,提出不能理解的地方,全班討論。
1)生問: 「卡拉瑪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這不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嗎?
生答1:因為好的舞蹈不僅要動作美,還要心靈的完全投入,使自己也成為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渾然一體,才能達到美的境界。
生答2:卡拉瑪姐妹已經在自己的舞蹈中陶醉了,她們太專注了,以至於忘懷了觀眾,但這決不是對觀眾的不尊重;相反,正因為尊重所以才專注。
2) 生問:「我們雖然不曉得故事的內容,但是我們的情感,卻能隨著她的動作,起了共鳴!」在作者觀看時,既然看不懂,為什麼會起共鳴?
生答:我們看不懂的是舞蹈背後的故事,但是卡拉瑪姐妹高超的舞技,讓人可以感受到一切悲歡離合,讓觀眾隨舞蹈的起伏而起伏,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3)生問:文中為什麼有這么多「假如」?
生答:因為作者認為自己僅為一名作家很渺小,她想嘗試所有的職業。世間的任何事物都是可以表現美的,作者想盡一切可能,來形容卡拉瑪姐妹舞蹈的優美.
生答:因為作者覺得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實在太美了,但自己貧乏的文字又不能描繪得那麼好,她想從多方面來描繪舞蹈的美,說明作者非常想把卡拉瑪姐妹舞蹈的美描繪得淋漓盡致。
4)生問:作者為什麼只描寫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動作,為什麼不描寫觀眾?
生答:因為作者完全被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吸引,根本沒有注意到觀眾的反應。從側面寫出卡拉瑪姐妹舞蹈的精彩。
5)生問:舞蹈是一種娛樂,為什麼這次舞台上的氣氛是靜穆庄嚴的?
生答1:卡拉瑪姐妹對於觀眾很尊重,所以舞台上的氣氛是靜穆庄嚴的。
生答2:因為印度舞是印度的傳統文化之一,表示著對印度古老文化的尊重,所以舞台上的氣氛是靜穆庄嚴的。(明確:這是一種宗教舞蹈。)
6)生問:我心中的「咿呀」指的是什麼?
生答1:作者想要用語言來形容,但她認為太美了,想不出怎樣表達,所以變成了「咿呀」。
生答2:作者對卡拉瑪姐妹舞蹈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7)生問:為什麼開頭作者說「難以形容卡拉瑪姐妹的舞蹈」,文中也說「我實在描寫不出」,文章作者對卡拉瑪姐妹舞蹈的描寫卻又生動形象,請問矛盾嗎?
生答1: 不矛盾 ,因為作者認為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實在太美了,她認為自己貧乏的語言不能表現出她的美,只能盡力,所以不矛盾。
生答2:不矛盾,文章作者對於卡拉瑪姐妹舞蹈的描寫卻又生動形象,實指卡拉瑪姐妹的神態。而「我實在描寫不出」實指心靈的舞蹈,真正的舞蹈。
8)生問:第19小節中說:「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美悠久的文化藝術……」為什麼看了她們的舞蹈會體會到她們的文化?印度文化有什麼特點?
(這道題較難,教師要加以引導。)
首先,藝術上的交流,能增強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和溝通,所以,「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美悠久的文化藝術……」
其次,所有優秀的藝術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養料,卡拉瑪姐妹也是一樣,「吸收著大地母親給予它的食糧的供養」。沒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沒有印度文化歷史的內涵,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就不會這樣優美動人。
(在課上,通過討論解決學生課前提出的問題,真正使課前、課堂、課後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付諸實踐,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遷移拓展,課堂延伸。
1、這篇文章的文字很優美,值得我們一讀再讀。能否結合自己的感受或學習生活體驗,說說為什麼冰心奶奶能寫出這樣一篇優美的文章,像卡拉瑪姐妹的舞蹈那樣打動人心?
我個人認為,冰心老人之所以能寫出這樣一篇優美的文章,首先可能是她從小就對文學懷有極大的興趣,觀察或寫作時能全身心地投入。
其次是她在文學以及其他方面堅持不懈的學習,從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吸取了許多寶貴的養料。
三是由於她的勤奮。從她十幾歲開始發表文章到她逝世,一直筆耕不輟,堅持寫作近八十年。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2、如果說貝多芬的音樂是靈魂的聲響的話,那麼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就是心靈之舞。只有心靈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請問同學們我們中國有這樣的舞蹈嗎?能否舉例?為什麼她們的舞蹈也是心靈之舞?(如楊麗萍的《孔雀舞》、黃豆豆的《豐收》等。明確:他們的舞蹈是整個身心的投入。楊麗萍的舞蹈不僅舞姿優美,而且還讓人能感受到中國女性的美麗和溫柔。黃豆豆的舞蹈,讓人感受到中國男兒強壯的體魄和力量,感受到中華男兒堅強不屈的精神。)
3、討論回答後,欣賞楊麗萍的舞蹈《雀之靈》。(做到隨學隨練,切實提高寫作水平)
請同學們拿起你手中的筆,學習冰心奶奶,用精緻的形容詞、生動形象的修辭手法,去描繪生活美,來表現自己所看見的和所想到的,哪怕是一個詞語、一個句子、一段文字都行。------誰先寫好,誰就優先展示他的勞動成果。
生:在柔和的燈光、柔美的音樂包圍下,舞蹈大師楊莉萍在盡情地展示她那夢幻般的舞姿。在我看來,她在舉手投足間,把孔雀的靈韻刻畫得淋漓盡致。她的每一個手勢,每一個跳步,每一個轉動都出自於對生命的喜悅。比風更輕,比夢更美,比雲更柔軟,比幻想更動人。長裙之上,星點密布,衣衫動處,飄飄欲仙。我彷彿有被攜去雀仙園之感,身體已不復存在,唯有靈魂浮游在縹緲的天空。
生:那柔美的旋律在耳邊輕盈地回盪。一隻柔美的孔雀在那兒旋轉著高雅的身軀。兩只手在那兒不斷擺動,如同一隻展翅的海鷗,在那兒與一種力量搏鬥,站起來了,手指在頭頂上靈巧地擺動著,舞者把柔韌的美帶給了我們,也把那顆信念的種子,吹進了我的心中……婀娜的舞姿,柔美的臂膀,高傲的氣勢,在我的眼前回盪。
生:像一朵白雲在人眼前緩緩飄過,高貴的氣質讓人眼睛一亮,我們立刻就被舞蹈大師楊莉萍拉入了夢幻般的舞蹈境界。優美動聽的音樂瞬間響起,一隻高貴的「孔雀」開始翩翩起舞。「孔雀」美麗的姿態,如一朵嬌嫩的蓓蕾,在陽光下綻放。一陣柔韌的蠕動,時而緩慢,時而輕快,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如風似水,修長的手指靈活的變換著。孔雀的美態被刻畫得淋漓盡致。你已無法轉開目光,一隻美麗幽雅的孔雀已深深刻入了你的心裡。這就是美,自然,和諧,如微風拂過你的面龐。
(教是為了不教,學就是為了會用。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有了感悟再來動筆寫,就能真正讓知識成為自己思考的結晶。)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從卡拉瑪姐妹到美麗的孔雀舞,心靈一次次受到美的洗禮。藝術的美,讓我們心馳神往;藉助語言再現藝術,更是讓我們得到語言和舞蹈的雙重享受。美的文章,讓我們沉浸於字里行間,流連於書香文字。讓我們再次回到文章,選擇你喜歡的段落朗讀,並背會它。
六、課後作業。
1、 修改課堂內的這段描寫,並把它寫在綜合本上。
2、 教後感:
朗讀有助於學生更直觀地領略到文章的音樂美。我們知道音樂是以其特有的節奏旋律來打動人心,感染聽眾,從而顯示藝術魅力的。好的音樂,總給人余韻裊裊,繞梁三日的美感。好的文章也是如此。學生也只有通過恰當地朗讀,才能感受到文章的旋律美。
在《觀舞記》這篇散文中,冰心大量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來描寫卡拉瑪姐妹優美的舞蹈,准確的詞語,優美的文字,朗讀它們,猶如一個個跳動的音符貫穿於文章中,有效地增強了文章的美感。
通過個別朗讀,分組朗讀,齊讀,自由朗讀,表情朗讀等多種朗讀形式,學生能夠更好地領悟到冰心散文所具有的音樂美。特別是17自然段的表情朗讀。不僅讓學生讀出音調的抑揚頓挫,同時還要表現出面部喜怒哀樂。批情人文,情隨聲出,其聲琅琅,其樂融融。
相關鏈接:
1、艾青的詩歌《給烏蘭諾娃》,這也是作者在欣賞了一場優美的舞蹈表演後的所思所感。
2、再讀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選段,看看他怎樣用語言來描繪音樂的美。
3、高爾斯華綏《觀舞》
4、劉鶚《老殘游記》中「明湖居聽書」的精彩描寫。
5、葉君健先生的《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