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六年級下冊美術第一課時明與暗怎麼做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觀察、分析、比較,使學生初步掌握物體的明暗發現方法。
2.技能目標:學生能初步運用明暗表現方法去觀察、分析、描繪物體的立體感覺。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客觀世界存在的自然現象的研究興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和比較物體在光照射下的明暗變化的原理和規律。
教學難點:初步運用物體的明暗畫法規律,表現出物體的立體感。
教學准備球體、立方體石膏模型數個。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一)導入(設計意圖:給學生營造一個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看教室兩邊牆上,這些是美術興趣小組同學們的素描作品,你們能看這些作品有什麼特點?
師:對,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現的石膏體。那麼今天我們就跟大家來共同學習新的一課「明與暗」。(出示課題)
(二)新授:(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有助於學生理解物體明暗的產生。)
師:我們首先來研究研究明暗怎樣產生的。
(寫生燈)你們來看,這是一張白紙,我們把它放在燈光下,你來觀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沒有明暗變化?誰能想辦法讓這張紙產生明暗變化?(學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來觀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發生了什麼變化?
師總結:有了從明到暗的漸漸過渡的變化。
師:下面來看這位同學把紙折了一下,我們把它放到燈光下,有了什麼變化?
師總結:對,明和暗有了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對比非常強烈。
師:還有一位同學把紙揉皺了,看看它在燈光下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師總結:紙上出現了豐富的明暗變化。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你能總結出明暗時怎樣產生的嗎?
師總結:對了,有體積的物體在光線的照射下,會呈現出一定的明暗變化。
(三)觀察體會(設計意圖:通過對實物的觀察理解,加強學生對物體明暗認識與體驗,並為下一步進行實踐創作做准備。)
1.同學們這里有一個石膏球體,我們來觀察,當光線照射的它時,我們會發現什麼?(出示石膏球讓學生思考、議論後回答)
總結:光照後,球體表面出現了明、暗半球。你們再仔細看看,球體的亮部有沒有明暗變化?暗部呢?
總結:球體的明暗變化比較復雜,而且是逐漸轉變的,可概括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側面受光面),暗面(即沒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線(區分明暗兩部的界限),反光(側面環境光影響),投影(物體擋住光源產生)。(課件演示)
2.剛才我們分析了球體的明暗變化規律,其實任何物體在光的照射下都會產生這些明暗變化,我們來找找看。(出示石膏幾何體讓學生觀察)
三、教師總結
本節課學習了物體明暗變化的基本規律,知道了怎樣運用明暗變化表現石膏幾何體的立體感。
『貳』 新版六年級下冊美術課後反思怎麼寫
這次的課例教研是六年級的《明與暗》,內容是美術基礎理論知識,講起來往往會既枯燥,又很難講,在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中,進行一些美術基礎理論的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更科學的觀察力與繪畫能力的培養。所以,在上這類課時,往往收效不理想。一直成為困惑美術教師的一個難題,也是學生學習知識時難點,所以,在這次的教學中,我注意摸索與探究,取得了一些比較淺顯的反思。
《明與暗》一課中,教學的知識點是物體在光的照射下會產生明暗的變化。如何使學生將這個知識點生動有趣又實在的學習與掌握,是本節課的難點。如果用灌輸法,勢必學生被動接受,效果很難保證。在教學中,我嘗試探究法進行教學,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收效。
1、運用生活的實例——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
在課的引入階段,我請學生觀察一組長方體和立方體的實物如汽車,課桌等讓學生仔細觀察,並比較與具體實物的差別,學生開始,還覺得難以比較,但經過老師的引導,學生比較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出來。
2、利用學具與照片——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探究。
在研究立方體的透視規律時,首先要認識立方體面的變化。包括,不同位置面的多少與形狀大小的變化。
教學時,我先利用學生的學具,請學生自己探究:最多、最少能同時看到幾個面?(這個問題學生較容易探究出來)在視中點位置向個方向移動變化過程中,這些面有什麼變化?(這個問題,由於學生的心理定勢,不易被發現)在第二個問題的探究時,為了化解這個難點,我充分利用教本上的立方體照片,引導學生用數學工具——尺來幫助學生研究認識立方體的面的透視變化規律。經過學生的測量,學生很快地發現這些面的具體的變化規律。
3、利用現代教學設備——比較理論與實際(透視)的差異。
為了加深明暗規律,在學生腦中建立更准確的立方體的明暗現象。我利用現代教學媒體,進行比較觀察到的明暗現象與數學理論的立方體的實際區別,以便加深印象,能較快地掌握好立方體的透視規律。
4、逐一畫面——突破難點。
在掌握了立方體的明暗規律後,請學生對著立方體的照片,進行寫生,可以進一步掌握立方體的透視應用。但是,畫出較為准確的立方體明暗對於小學六年級來說,確實較為困難。所以這里採用「分面」解決法,可以有效地化解這個難點。當然,有了分,就注意合,注意各面的聯系與比較,就可以較輕松地畫出照片寫生立方體,為以後實物寫生作好准備。
『叄』 兒童美術作品《明與暗》
哎咔美術教育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