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美術課教案怎麼寫
基本格式和寫作要求:
一、活動名稱
題目格式應為:x班xxxx活動設計:xxxxxxxxx(註明年齡段、活動設計的領域和名稱)
活動名稱要簡潔明了,如果是綜合活動、主題活動或半日活動,也要註明。
二、設計意圖
扼要闡述活動設計主題內容選材、生成的背景,對整個教學活動設計的思路等。
三、活動目標
目標的制定要符合綱要的精神,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情感需要,從幼兒發展的角度書寫目標,可用「能」「會」「掌握」「學會」「明白」「懂得」等詞語;目標不宜籠統,要具體明確,出現具體的經驗,可操作,可衡量;目標數量不宜過多,重點呈現新的經驗和需要重復的重要經驗。以2-3條為宜;目標應直接、明確呈現經驗,不需要先呈現途徑和方式,(如「通過……」或「在……過程中」,)還要避免直接敘事,不直接呈現經驗,(如,「讓幼兒做一個小小航海家」);目標的書寫按照活動經驗獲得的相對先後順序排列。
四、活動准備
包括物質准備和心理准備。
物質准備包括圍繞教學內容為幼兒提供支持其學習的活動環境、活動材料等,必要的教玩具名稱,有場地布置的教學活動,需畫出場地布置示意圖。如需要幼兒用書,放在活動准備的最後一條。材料也不宜過多過雜,要從目標和環節的實際需要出發。
心理准備根本活動需要制定,如需要心理准備就寫上。
五、活動過程
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幼兒實際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體現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體驗式的學習方式,使課程的基本理念得到充分的貫徹和落實;教學過程要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充分體現師幼互動。
活動環節中應說明教師干什麼,引導幼兒干什麼,每一個環節一定要有幼兒,教師的言行以調動幼兒學習為目的。
准備的材料應該環節中用上,活動中使用的材料應在准備中有交代;任何自編自創的游戲、操節、紙工等,必須說明玩法,有故事的需要附故事原文。
六、活動延伸 (不需要延伸的,可以不寫這個環節)
根據具體活動的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活動延伸;活動可向區域活動、生活活動及家庭中延伸;活動延伸可以包括重復強調和後續拓展兩種類型;說明向哪裡延伸、做什麼和怎麼做,可鞏固什麼經驗或讓幼兒得到什麼新經驗。
七、活動反思:分析教學活動中的成功與不足,並提出有效對策。
其他注意事項:
活動設計中數字序號的運用級別順序為「一」「二」「三」——「一」「二」「三」——「1」「2」「3」——「⑴」「⑵」「⑶」——「①」「②」「③」,一般使用「一」「二」「三」——「1」「2」「3」——「①」「②」「③」三級順序即可;阿拉伯數字後面的標點用黑圓點,漢字數字後面用頓號,「第一」「第二」「第三」後面用逗號,帶括弧的序號和帶圓圈的序號,後面不再加頓號、逗號之類;不建議用自動編號。
㈡ 中小學美術課教案怎麼寫
說說主要部分吧。教學過程要分步驟寫,每一步要寫的准確,要做什麼,怎樣做,最好還要分清教師要做的,學生要做的等等。學生實踐部分要談清楚教師的輔導要點!
㈢ 美術課程資源包括什麼
教學大綱、進度計劃、課件、教案,及相關音視頻、圖片資料。
㈣ 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教案怎麼寫
參考參考
【大班美術教案】
漂亮的裙子
活動目標:
1、探索學慣用點、線及簡單圖形裝飾衣服。
2、會選擇鮮艷的色彩裝飾衣服。並能注意袖口的左右對稱。
3、能夠大膽創設花紋,喜愛畫裝飾畫。
活動准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2、音樂磁帶。
3、請女孩子穿上漂亮的裙子。
活動過程:
一、欣賞女孩子身上漂亮的裙子,激發幼兒興趣。
播放音樂,請女孩子上來進行時裝表演,在教室里走一走,展示自己漂亮的裙子。
二、選擇1—2件花裙子,重點引導幼兒從色彩及裝飾圖案上來欣賞,感知裙子的美。
三、通過提問以及簡單示範的方式,幫助幼兒學會裝飾的基本方法。
提問:
1、你想在裙子上裝飾哪些圖案?
2、在裙子的前面、裙邊以及袖子上裝飾怎樣的花紋?
教師進行簡單的示範,啟發幼兒應點、線、圈及簡單的圖形裝飾。(領邊、袖邊、裙邊以及裙子的前面,注意左右對稱。)知道在圖案上的色彩上要對稱的要領。
四、交代裝飾要求。
教師提醒幼兒應線條和顏色對稱的手法裝飾衣服,鼓勵幼兒用鮮艷的色彩進行裝飾,注意色彩的對稱和搭配。
五、幼兒裝飾、教師指導。
帶領幼兒打開幼兒用書,啟發幼兒裝飾美麗的裙子。
六、總結評價。
帶領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引導幼兒從裝飾的花紋和色彩入手進行評價。
能力弱的孩子建議用雙休日學過的格子畫的形式裝飾。
反思:由於幼兒初次接觸裝飾畫,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比較重視了幼兒對線條、圖形和花紋的搭配,還在裙子上作了範例,雖然我在幼兒作畫前反復提示幼兒要畫出和老師不一樣的裙子,但仍然有一部分孩子與範例比較相象。有一部分幼兒則創造地裝飾了裙子。在評價時,我特地表揚了這些有創造的孩子,鼓勵其他幼兒向他們學習。在以後的活動中,要注重幼兒創造性裝飾的培養,,激發幼兒感受、表現美的能力。
㈤ 請哪位大神給我解釋一下面的名詞解釋 1,美術教材 2,美術課程資源 3,教學方法
美術教材就抄是上美術課可以使用的課本;美術課程資源的概念就寬泛多了,課件、教案、教具,甚至一個利於進行美術方面教育的事件(比如當地舉辦一個美術展)都可以稱為美術課程資源;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授課採用的方法,例如自學輔導法、小組討論法、朗讀法等等;教學內容就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內容,可以不僅僅是教材裡面的內容。
㈥ 美術要怎麼備課
不要讓我們的學生離開了課堂,就遠離了美術。備課時,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將收集的資料融入到教學設計中,力爭做到:學「生活」、用「生活」、服務「生活」、創造「生活」。
備課中可採用以下方法體現生活化理念: 方法1:創設生活情境激發興趣
如設計講故事、做游戲、唱兒歌、表演、變魔術等等。生活情境的創設真正讓學生體驗到了「在玩中學」的樂趣。
方法2:根據學生已有經驗設計問題
如在教學生怎樣設計紙拖鞋時,提問:在設計紙拖鞋時同學們會考慮哪些問題呢?學生往往會根據已有經驗回答:要考慮設計什麼樣的式樣;怎麼裝飾得漂亮;選什麼顏色;大小是不是合腳等。然後讓學生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積極參與思考,比直接灌輸要好得多。
方法3:濃縮生活形式設計活動
這是行之有效的開展生活化美術教學方法之一,能培養學生交流能力、實踐能力、審美能力。首先活動的內容要體現生活性(是生活形式的濃縮);其二,活動形式要有新意,能激發學生全面參與;其三,活動要有意義,不嘩眾取寵,讓學生通過活動有所收獲。
方法4:課外延伸拓展思維
教學後點撥學生尋找課堂與生活的聯系點,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如課後讓學生用花邊裝飾牆報、日記本,用作品裝飾自己的房間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受到美的陶冶。將一物聯繫到另一物,舉一反三,是讓學生自然認識美術與生活內在聯系的有效方法。
方法5:將信息引進美術課堂,加強美術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習方式的多樣化。課堂教學中充分採用實物或電教媒體重現生活,使原本充滿藝術的美術活動恢復生活本色,給學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
總之,課堂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為學生的成長服務,這類知識對學生今後的生活往往具有輔助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