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生活中我們應該遣詞用語,用得好,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化平凡為非凡:用得不好,好話也會傷人,也會產生誤
說話的藝術
說話很簡單,嘴巴一張一合配合好舌頭的律動就可以了,但要把話說好,就大有學問。要在恰當的時機對恰當的人說出恰當的話。需要的不單是一份聰明,更是一種智慧的體現。把話說好是一種境界,如何把話說好,就是您要接著看下去的理由。
古代有一位國王,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滿嘴的牙都掉了。於是,他就找了兩位解夢的人。國王問他們:「為什麼我會夢見自己滿口的牙全掉了呢?」第一個解夢的人就說:「皇上,夢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親屬都死去以後,你才能死,一個都不剩。」皇上一聽,龍顏大怒,杖打了他一百大棍。第二個解夢人說:「至高無上的皇上,夢的意思是,您將是您所有親屬當中最長壽的一位呀!」皇上聽了很高興,便拿出了一百枚金幣,賞給了第二位解夢的人。
同樣的事情,同樣的內容,為什麼一個會挨打,另一個卻受到嘉獎呢?因為挨打的人不會說話,受獎的人會說話而已。
會說話能說退百萬雄師!
春秋戰國時代,有一個典故叫「燭之武說退秦師」,講的是秦晉聯軍要攻打鄭國了,使得鄭國的文臣武將均一籌莫展,武將不敢出征,文將沒有辦法,最後鄭王不得不請燭之武老將親自出馬,去秦國一趟。燭之武受命於危難,到了秦軍那裡去,找到了秦軍的統帥。他對秦軍統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情真意切,痛陳唇亡齒寒的利和弊,最後終於說服了秦國統帥,讓其下令秦國大軍立刻撤軍不再攻打鄭國,並且留下了兩員大將,協助保衛鄭國。晉國一看無可奈何,只好撤軍。
不費一兵一卒,一個燭之武就能把皇皇秦軍說退了。這是什麼樣的威力呢?會說話的威力!無怪乎,劉勰在其名著《文心雕龍》里這樣感嘆:「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又如三國時代的「諸葛亮舌戰群儒」。諸葛亮憑借自己能言善辯的口才,在出使東吳時,建立了聯吳抗曹的統一戰線,最後致使號稱「八十萬大軍」的曹兵,幾乎全部葬身滔滔長江之中。這是什麼樣的威力?會說話的威力!假如劉備不讓諸葛亮去,而讓張飛去,後果又會怎麼樣呢?
會說話能夠救人一命!
很多人都知道紀曉嵐。紀曉嵐的舌頭可了不得!天下人都知道他學識淵博,能言善辯,機智敏捷。乾隆皇帝自然也知道。有一天,乾隆想,我要找一個辦法試驗試驗他的機智。於是,他把紀曉嵐找來,對紀曉嵐說:「紀曉嵐!」「臣在!」「我問你:何為忠孝呀?」紀曉嵐說:「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為忠;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為孝。合起來,就叫忠孝。」紀曉嵐剛回答完,乾隆皇上接過話來:「好!朕賜你一死。」紀曉嵐當時就愣了:怎麼突然賜我一死?但是皇帝金口一開,絕無戲言。紀曉嵐只好謝主龍恩,三拜九叩,然後走了。
這時,乾隆就想:「這紀曉嵐可怎麼辦呢?不死,回來,就是欺君之罪;可要是死了就真是太可惜了,自己手下便少了一個棟梁之材呀。當然,乾隆知道紀曉嵐不會讓自己輕易死掉的,必定會有什麼辦法解救自己。於是他靜觀其變。
半柱香的工夫,紀曉嵐氣喘吁吁地跑回來了,撲通地給乾隆跪下。乾隆裝作很嚴肅地說:「大膽,紀曉嵐!朕不是賜你一死了嗎?為什麼你又跑回來啦?」紀曉嵐說:「皇上,臣去死了,我准備跳河自殺,正要跳河,屈原突然從河裡出來了,他怒氣沖沖地說,你小子真混蛋,當年我投汨羅江自殺,是因為楚懷王昏庸無道;而當今皇上皇恩浩盪,賢明豁達,你怎麼能死呢?!我一聽,就回來了。」聽到這里,乾隆啞口無言:你讓他去死去吧,你就是昏庸無道;可是讓他活著吧,自己皇帝的面子又下不了台。最後,乾隆不得不解嘲說:「好一個紀曉嵐,你是真能言善辯啊!」
紀曉嵐憑借自己的能言善辯,救了自己一條命。要是換了另一個人又會怎麼辦呢?看來,會說話的價值確實不可低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