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錦鯉 繁體藝術字怎麼寫
原來這里不支持繁體字,今天看見有人在知道里使用,我來試試:「錦鯉」。不行,道行不到家,只能發圖片了。
2. 金近的幼兒童話《小鯉魚跳龍門》具有怎樣的藝術特色
.小熊茫然地走在大街上,他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到底在哪裡。小熊決定背井離鄉,離開傷心地,到其它的城市再謀生路。小熊來到火車站,本想買卧鋪票,可手裡的錢包特別無奈,他有點悲哀。
十點半,小熊坐上了硬座火車,他毫無睡意,心裡就像有二十五隻小老鼠——百爪撓心。朦朧之中,小熊看見一個小偷正在偷東西,他大吼一聲:「住手!有小偷!」車上的旅客都被驚醒了,紛紛翻看自己的錢包。野豬哭道:「我的錢包不見了!有五萬米幣呀!」小熊急忙扭動著胖胖的身體追了上去。剛追到車廂接頭處,閃過來了兩個戴墨鏡的黑山羊,手裡拿著明晃晃的匕首,一看就知道是黑道上混的。他們威脅小熊道:「你少管閑事,再敢走過來一步,老子就捅死你。」小熊毫無懼色,渾身充滿正義的力量,推開他們繼續追。俗話說,好虎鬥不過群狼,小熊只覺得背後一涼,眼前一黑,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小熊醒來後,發現自己躺在醫院里,周圍圍著一群人,看小熊醒來,都欣慰的笑了。一個身穿制服,首長模樣的大象發話了:「小熊先生,出於您這種見義勇為的精神,我們決定授予您『見義勇為模範』,並特聘您為火車站片警,再獎給您一個紅包,好好養傷吧。」說完,遞給小熊一個紅包。
小熊心想,自己只是追小偷,不讓小偷得逞,這是一個公民應該做的。
3. 剪紙女娃在錦鯉上,中國傳統女娃的名字
剪紙藝術是最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之一,作為一種鏤空藝術,它能給人以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每逢過節或新婚喜慶,人們便將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家中窗戶、牆壁、門和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熱烈。在農村,剪紙通常是由婦女、姑娘們來做。在過去,剪紙幾乎可以說是每個女孩所必須掌握的手工藝術,並且還被人們來品評新娘的一個標准。在中國南北方的剪紙藝術,通過一把剪刀,一張紙,就可以表達生活中的各種喜怒哀樂。 從技法上講,剪紙實際也就是在紙上鏤空剪刻,使其呈現出所要表現的形象。漢族勞動群眾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長期的藝術實踐和生活實踐中,將這一藝術形式錘煉得日趨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鏤空為主的多種技法,如撕紙、燒燙、拼色、襯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紙的表現力有了無限的深度和廣度。細可如春蠶吐絲,粗可如大筆揮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貼擺襯,亦可懸空吊掛。由於剪紙的工具材料簡便普及,技法易於掌握,有著其它藝術門類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這一藝術形式從古到今,幾乎遍及我國的城鎮鄉村,深得人民群眾的喜愛。 遠古時代,人類就已經發現和運用了以影像做為形象表記的藝術手法,並繼而創造了在各種材料上鏤刻、透空的藝術語言。這在諸多的原始社會彩陶岩畫、商周青銅器、漢畫像石藝術中,都體現了遠古藝匠運用這一藝術手法的完善。今天的民間剪紙與之在造型方式和外部特徵極其明顯的一致,充分說明他們之間的傳承和延續關系。
4. 畫鯉魚的,油畫、國畫、水彩、插畫
NO.1陳忠志
陳忠志,1935年生於廣西。現為西安美術學院教授。早期受嶺南畫派關山月、黎雄才的影響,後來受長安畫派主將趙望雲、石魯等人藝術的感染,加上他在黃土高原的生活體驗,逐漸形成獨特的藝術面貌。
陳忠志擅長人物,也畫花鳥山水。他的人物畫的一大特點,是有民族氣派。他是一位諳熟中國畫傳統的畫家。他既掌握了寫意文入畫的技巧,又對漢唐傳統繪畫有很深研究,把文人畫筆墨的放縱、簡練運用到現代人物的創造中。陳忠志的人物畫作品的另一大特色是兼有中西之長,傳統線和西畫塊面結合得水乳交融。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美術評論家邵大箴曾撰文稱:自五?四以來,繼徐悲鴻、蔣兆和等人之後,陳忠志在振興現代水墨人物畫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陳忠志於1984年創作的《黃河源頭》被編入全國通用小學語文課本,獲第二屆世界華人藝術大賽國際榮譽金獎,在美術界產生較大的影響。代表作品還有《望著遠方》、《寬厚的草原》、《地動山搖》、《沐浴》等。
NO.2石虎
石虎,1942年生於河北徐水。上世紀80年代中國畫壇創新的代表人物,是國際上有影響力的中國畫家之一,被美國人稱為「畫家中的畫家」、「中國的畢加索」。現定居澳門。
石虎在1978年曾遠赴非洲13國寫生訪問,次年出版《非洲寫生》,轟動全國畫壇。石虎的成功在於他融合中西繪畫傳統和各種造型藝術的創造性與文化膽識,認真剖析石虎的視覺圖式,有非洲木刻的原始激情,有立體主義和表現主義的擷取和挪用,更有對中國水墨藝術的線的東方韻律的審美提純。石虎對中國水墨藝術以及中國造型文化一往情深,即使在《非洲寫生》中也充滿了東方藝術的線的表現力和神韻。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石虎在海外畫壇取得巨大成功,其作品在國際市場屢創高價,代表作《玄騰圖》以重彩表現了近代中國人救亡圖存的英勇氣概,畫面輝煌,1995年被海外華人以800萬港幣收藏。
NO.3田黎明
田黎明,1955年5月生於北京,安徽合肥人。現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院院長、教授。在當代中青年國畫家中,田黎明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地位在於他完完全全以傳統的中國畫方式,作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當代語言表達。
田黎明的作品風格鮮明,令人過目不忘。這種風格從傳統沒骨法脫出——將它淡到極致、擴散到全部畫面,為了營造一種心靈化的「陽光」境界,朦朧、幽淡、靜謐。畫家近年的作品加入皴法,演變為一種有皴有染的筆墨結構。田黎明用傳統筆墨表現了現代觀念,突出了個人化的感覺與幻想,同時對傳統觀念如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寧靜致遠等等作了獨特的視覺闡釋。其作品中透出的樸素風尚,人與自然之間從容和諧的氣象,不單單是畫家個人的經驗方式和藝術方式,也是中國傳統人文精神在當代生活境遇下的機遇和寫照。
中國畫引進光影這種效果,是前無古人的,田黎明在這方面的探索為中國畫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性。其代表作品有《碑林》、《陽光下游泳的人》、《藍天》、《都市人》、《唱紅酒的女孩》、《都市假日》等。
NO.4周韶華
周韶華,1929年生於山東。現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一級美術師、中國畫研究院院務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擅長水墨山水畫,兼美術評論。
周韶華是當代中國水墨畫壇上最有影響的兩位畫家之一,與吳冠中並稱「南周北吳」。 周韶華所畫的高山大河、側嶺橫峰以及落日流雲等都極有氣勢,畫中景象的氣韻撲面而來,具有很強的擴張力和沖擊力。同時,與博大氣勢相關的還有作品中的勃然生氣和表現的力度,這是畫作所蘊含的一種精神力量的體現。自從上世紀80年代初首擎「國畫改革」大旗以來,周韶華一直保持著驚人的創作力,古稀之年依舊以手中之筆描繪祖國山河,追溯千秋輝煌,弘揚荊楚文化,不遺餘力。在他的字典里,人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驚嘆號。
周韶華多次應邀赴日本、美國、德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舉辦畫展並進行藝術交流。現藏中國美術館的《黃河魂》是其代表作。近年來,他相繼推出《夢溯仰韶》、《漢唐雄風》和《荊楚狂歌》等具有文化價值和精神意蘊的專題展。
NO.5馬泉藝
馬泉藝,當今中國畫壇「為馬背民族立照的著名畫家」。1944年生,回族,安徽人。師從黃胄。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專家津貼。現為新疆畫院專業畫家,新疆文史館書畫院副院長,世界教科文組織專家,美洲藝術學院博學會士,日本福井大學客座教授,現定居北京和海口。
駿馬在遼闊的草原上或昂首嘶鳴,或揚蹄回首,或載著哈薩克族姑娘奔騰馳騁。欣賞著這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人們彷彿置身於遙遠而神秘的西部。這就是馬泉藝先生作品:《百駿圖》、《叼羊》、《姑娘追》等帶給人們的感受。生在新疆,長在新疆的馬泉藝以畫馬著稱,被國際評論譽為「當今世界畫馬最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畫家」、「當代中國實力派畫家」、「當代世界畫馬藝術巨匠」等。
馬泉藝多幅巨作懸掛於人民大會堂、天安門、中央軍委、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等機構。曾應邀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民族藝術組織、國際奧委會和多國元首創作。作品被世界各大博物館收藏。
NO.6周思聰
周思聰(1939.1 -1996.1),河北人,女,當代著名國畫家。先後受教於蔣兆和、葉淺予、李可染、李苦禪、劉凌滄、郭味蕖等名家。她在80年代開風氣之先,推動了中國人物畫的創新。
在二十世紀中國畫革新的進程中,周思聰承繼著由徐悲鴻、林風眠、蔣兆和等開拓的融合中西的新路。她在得高超造型力的同時,也深入把握了筆墨工夫。因此,和徐、林、蔣諸大師比,她的作品強化了富於現代感的東方情味和民族氣質。這是她對前人的超越。
1979年周思聰作的《人民和總理》獲建國30周年全國美展一等獎。與此同時,她醞釀已久的、反映在日本帝國主義鐵蹄下掙扎與斗爭的煤礦工人生活組畫《礦工圖》問世。她深入四川涼山地區,以持續10年的時間陸續創作了關於彝族同胞生活與形象的作品。其中《母與子》、《高原暮歸》系列、《落木蕭蕭》、《風雪夜歸》等作品深刻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對偉大母愛精神的頌揚,為當代中國畫開拓了一個新的精神領域。標志著她的藝術走向一個更新更高的階段,是 90年代中國人物畫藝術的代表作。
NO.7范曾
范曾, 1938年生於江蘇,他先後師事吳作人、李可染、蔣兆和、李苦禪、劉凌滄諸位名家,深得教益。70年代末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任教,後來籌建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任系主任。
范曾作畫主張用石濤「一畫論」之精義,力追天籟之境,精於白描,尤喜寫意人物。他那深厚的文化文學底蘊,當今畫壇無幾人能與其比肩。正因如此,他用自描手法創作的歷史人物,形神兼備,清新典雅,行筆灑脫、飄逸,線條內含豐韻、節奏感強,尤其講究線的變化、頓挫,獨具風骨,一時風靡畫壇。范曾近年倡導「回歸古典、回歸自然」的藝術道路,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身體力行,做了大量有影響的工作,在藝術界引起很大的反響。
1979年范曾訪問日本,被日本藝術界譽為「近代中國十大畫家之一」。上世紀80年代中期,范曾一幅四尺整紙作品賣出過17萬元的高價,畫廊投資者競相搶購,一時間洛陽紙貴。90年代以後是范曾國畫創作的成熟時期。范曾代表作品有《華陀望斷圖》、《酒酣揚意跨神》、《畫龍點睛》、《竹林七賢》等。
NO.8吳冠中
吳冠中,被國際藝壇認定的20世紀現代中國畫的代表畫家。1919年誕生於江蘇省宜興縣,終生致力於油畫民族化及中國畫現代化之探索。
早在80年代初,吳冠中在《美術》雜志發表文章《關於抽象美》,以自己的藝術實踐闡述抽象美是形式美的核心,引發了美術界關於「內容和形式」關系的討論,對於探討造型藝術自身的規律起到了推動作用。吳冠中對於造型藝術自身規律的探賾索隱,形成了他獨特的形式語言風貌。而這種形式語言的探索,又糅入了他對中國文化精神的參悟。他的油畫創作,具有典型的中國文化意象性特徵,這是他能夠打通和超越墨彩與油彩的語言阻隔,進行審美意趣相互轉換的關鍵。因此,他的油畫,充滿了濃郁的中國文化詩情和神韻;他的彩墨,凸顯了日常生活場景里的點、線、面、色之間富有節奏和韻律的形式構架。
吳冠中獲1990年法國文化部最高文藝勛位及1993年巴黎市金勛章。2006年,吳冠中將三幅代表作:油畫長卷《一九七四年?長江》和重要水墨作品《江村》、《石榴》無償捐贈國家,故宮博物院將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