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題畫詩的藝術形式
中國畫和題畫詩都是一種獨到的藝術形式,它們雖為美術和文學兩個范疇,但畫為視覺的藝術,詩為語言的藝術,兩者在構思立意上有著不可替代之妙。清代孔衍拭《石村畫訣》說:「畫上題款詩 ,各有定位,非可冒昧,蓋補畫之空處也。如左有高山右邊宜虛,款 詩 即在右。右邊亦然,不可侵畫位」。以上「補畫之空處」、「不可侵畫位」這兩句話,就是給題詩款在畫面上,下了極明確的定義。「補空」二字,也就成為畫家題詩款時的一個謙虛名詞了。這里,題畫詩和單為破除畫面上單調與平凡所加的題款亦是有區別的,前者因畫不能盡意,藉詩以名其意,詩畫互相補充、互相闡述,稱之「畫寫物外形,詩傳畫中意」。後者通常都是為便於查考,只題上作者名號和作畫年月,有的大約詩不美、書不工,以避開弱點所至。題畫詩溢滿著畫幅的風采,因此長於文辭書法的畫家,常將長、短不一的詩文搬到畫幅上去,使其產生一種詩繪並工、附麗成觀的藝術效果。畫家為題畫詩創作所發生的美感,常在鄭重的注意和研究之中。有的在一幅畫畫成之後,再考慮詩句的長短與題詩的地位如何與畫面相配合。有的則在一幅畫的落筆前,也將題畫詩的地位同時醞釀在內,或因先有長詩預先多留空白,為題寫之用。誠然,詩文有精粗美醜之分,書法有工拙高低之別,若詩跋繁蕪,書法不精,這類畫作大都會被人們淡忘。據中國美術史記載,宋元時期普遍出現題畫詩形式時,中國畫即披上了濃厚的文學色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便成了賞析文人畫的一種創作追求或審美理想。畫家既作詩又作畫,不僅能起到開闊視野的作用,而且能起到豐富畫面的意念和啟發觀賞中國畫的想像作用。
Ⅱ 有關美術的詩句
畫
作者:王維 (唐代)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專在,人來鳥不驚。
畫 鷹
杜甫
素練霜風起,蒼鷹屬畫作殊.
竦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
絛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
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竹石圖》
鄭燮
烏紗擲去不為官,
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
秋風江上作漁桿。
墨梅
作者:王冕 (元代)
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廋,畫到生時是熟時
Ⅲ 詩歌 美術頌
妙筆塗丹青,
巧手繪美景。
空白化神奇,
瞬間成永恆。
遠景收眼底,
動中藏恬靜。
翠鳥似啼鳴,
人物栩如生。
Ⅳ 詩歌、美術繪畫的全部流派及其定義
象徵主義
象徵主義,一般指創作方法,表達令人難以捉摸的幻覺,其內容則是神秘主義。作家所要闡述的不是現實的客觀世界,而是個人主觀的內心世界。象徵主義來自象徵一詞,它在希臘文中的原義,是"把一塊木板分成兩半,雙方各執其中的一端,以表示銜接"的信物,後來逐漸演變為"以一種形式當作概念的習慣的代表"。象徵自古有之,它是聯想的一種方式,即把眼前所見的事物,與以往所感受過的事物聯系起來,形成獨特的新的意境。
作為一種特定的文藝思潮流派來說,象徵主義最先出現於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的法國,主要表現於詩歌創作領域。法國的象徵派詩人以馬拉爾美(1842--1898)、魏爾估(1844--1896)、韓波(185d--1891)三人為代表。在戲劇方面,以比利時的劇作家梅特林克(1862--1949)為代表。
後印象主義
Post-Impressionisme
法國19世紀80~90年代繼印象主義之後的美術現象。後印象主義的稱謂為英國美術批評家R.弗賴所創。主要代表人物有P.塞尚、V.梵谷、P.高更等。他們都曾不同程度地追隨過印象主義,後逐漸不滿於印象主義的過分強調客觀表現和新印象主義的片面追求外光及色彩,而主張更強烈地抒發自我感受。其創作特色是重視形和塞尚《奧維爾的曲徑》(油畫)構成形的線條、色塊和體、面,以及強烈的內心化和個性化。只是每人所採用的藝術語言不同。塞尚注重物質的具體性、穩定性和內在結構的表現,對立體主義、構成主義等有較大促進。梵谷追求線和色彩自身的表現力以及畫面的裝飾性,直接啟發了野獸主義、表現主義等流派。高更則專注於藝術表現的原始性和象徵性,給予象徵主義、超現實主義等流派以重要影響。後印象主義完全拋棄了自然主義的態度,動搖了西方繪畫中以模仿為職能的根基,將繪畫引向一個更新奇、更加滲透著強烈情感的主觀世界,為20世紀西方現代諸美術流派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範式。
印象主義
Impressionism
19世紀後半期~20世紀初期流行於法國、歐美乃至世界的一種藝術流派和文藝思潮。
印象主義美術印象主義作為繪畫流派出現於法國。1874年3月25日,C.莫奈、P.-A.雷諾阿、C.畢沙羅、A.西 斯萊、E.德加、P.塞尚、B.莫里索等一群年輕的法國畫家,在巴黎舉辦了無名畫家、雕塑家、版畫家展覽會,因莫奈展出的一幅題為《日出·印象》的油畫的題目被一位觀點守舊的記者借用,撰文嘲諷此展覽為「印象主義畫家展覽會」,遂產生印象主義或印象派之名。
在藝術觀點上,印象主義畫家反對當時占正統地位的古典學院派,反對日益落入俗套、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繪畫,而是在C.柯羅、巴比松畫派和G.庫爾貝等人的寫實畫風的推動下,吸收荷蘭、英國、西班牙、日本、中國等國家繪畫的營養,同時受現代科學,尤其是光學的啟發,認為一切色彩皆產生於光,於是他們依據光譜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來調配顏色。由於光是瞬息萬變的,他們認為只有捕捉瞬息間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奧妙。因此在繪畫中注重對外光的研究和表現,主張到戶外去,在陽光下依據眼睛的觀察和現場的直感作畫,表現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變化。由此印象主義繪畫在陰影的處理上,一反傳統繪畫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由於個人的興趣不同,印象主義畫家又分為重光和色彩與重造型和素描兩種類型,前者以莫奈、雷諾阿為代表,後者以德加為代表,畢沙羅則介於兩者之間。
唯美主義
唯美主義是十九世紀末流行於西歐的資產階級文藝思潮。它最初起於詩壇,後來漸及小說、戲劇,主要流行於英國。所謂"唯美主義",就是以藝術的形式美作為絕對美的一種藝術主張。這里所說的"美",是指脫離現實的技巧美。因此,有時也將唯美主義稱為"耽美主義"或"美的至上主義"。
十九世紀末的英國唯美主義運動的形成,具有兩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樂主義的批評;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藝術化的思想。比德認為,文藝批評家的職責不在於掌握知識,羅列材料,以滿足正確的美的定義,而應該具有一種特殊氣質,善於感受美的對象的能力,將自己同書本中的內容緊密地聯系起來,從中探討得到的快感和樂趣,這才是審美批評的根本。莫理思認為,改造社會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藝術化不可。任何文明社會,假如不能對它的成員提供這種環境,那麼世界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觀點,奠定了唯美主義的理論基礎。再加上英國詩壇中拉斐爾前派的主要代表羅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1837-1909)等人的努力,終於形成了唯美主義運動。
唯美主義的真正代表是奧斯卡·王爾德(1856-1900),他是唯美主義創作的實踐者,又是唯美主義理論的鼓吹者。
就藝術與現實的關繫上說,王爾德認為,藝術應該超脫現實,游離人生。"現實的事件都是藝術之敵。一切藝術的壞處都是從實感產生。自然就是明白,明白就不是藝術。"一切拙劣的藝術都是從復歸自然的描寫和客觀地描述人生而產生的。因此,認為凡是"回到生活和自然"的藝術都是壞的,藝術越遠離現實、超脫現實越妙?quot;唯一美的事物,就是與我們無關的事物"。
Ⅳ 關於美術的詩句
唐·李白《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唐·杜甫《畫鷹》、《姜楚公畫角鷹歌》、《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鶻行》、《奉觀嚴鄭公廳事岷山沱江畫圖十韻》
Ⅵ 跟美術有關的詩詞有哪些
《畫鷹》、《姜楚公畫角鷹歌》、《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鶻行》、《奉觀嚴鄭公廳事岷山沱江畫圖十韻》、《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Ⅶ 小班美術教案,鬍子變變變
望廬山瀑布
教學目標:1、認識6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內,體會廬山瀑布的壯美容。
教學重難點:背誦古詩,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時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詩題。
今天老師再帶你們到風光秀麗的廬山看看。(出示掛圖)廬山秀麗的風
光,吸引了古今中外許多文人來觀賞,並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詩篇。今天我
們來學習贊美廬山瀑布的古詩《望廬山瀑布》。板書:望廬山瀑布
二、初讀詩文,讀准字音。
1.自由讀詩句,藉助拼音讀准字音。
2.小組合作讀詩句,互相糾正字音,把詩句讀正確。
3.開火車認讀生字。
4.指導名讀全詩。
三、再讀詩文,理解詞語。
1.自學詩文,邊讀邊想讀懂了哪些詞,還有哪些詞不明白。
2.小組交流,互相解答。
3.全班交流,教師解答學生未解決的詞語。
4、出示掛圖,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5、想像意境,背誦詩文。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要求會寫的字:尺、掛、流、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