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唐詩美術教案

唐詩美術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0 06:39:29

1. 唐詩藝術網易公開課的心得體會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上好一節公開課得有充足的准備。公開課對我來說是一次鍛煉與提升的機會,這一次課,我上的內容是高考中文言實詞推斷的方法。從一次公開課中,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它讓我品嘗著課堂帶給我的那份快樂與思考。了課堂教學的成敗得失,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深刻理解課標要求,把握上課精神。要上好一節課,首先要認真去學習、領悟上課理念,只有這樣上課才能更有科學性、實效性和針對性。
二、在業務上要加強自身修養,強化教育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增強自身課前准備的體會。我上公開課之前的准備工作由自己獨立完成,如教案的設計、課件的製作、課堂中的材料等。備課,不僅僅是在紙上備課,更重要地是在心理上、思想上備課,通過自己這樣一個反復思考與准備的過程,自己對要上的課基本能做到心領神會了。當然作為一名年輕教師,要吸取有經驗教師的經驗思想運用到課堂中。這樣走上課堂,自己的底氣就足一些。
三、樹立課堂信心,完美展示風采。將它看作一堂普通的課,一堂能展示自己教學風格的課,一堂真正把自己推向前台的課,「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實力決定命運」,認真對待學校安排的開課任務,思想上決不麻痹大意,踏踏實實去做事情,強調開課的每一個細節,絕不心存僥幸,相信自己有這樣的開課實力,自己從焦慮緊張到心無旁騖的調整過程,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2. 求宋緒連《唐詩藝術技巧分類辭典》的電子書資源!!!

這本書只有96年出版的那一版,可以製成pdf掃描格式。

3. 唐詩的藝術成就與宋詞的藝術成就

中國文學發展史上,唐詩、宋詞佔有極其光輝的一頁,沒有這一頁,整部中國文內學史將為之黯然換色。容
詩是中國文學發展出現最早的文學體裁,並貫穿於整個文學發展過程,但只有到了唐代,詩才真正煥發出璀璨奪目的光彩。如果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那麼詩歌當之無愧地代表了整個唐代文學發展的潮流:上至王侯將相、後宮嬪妃,下至名媛僧道、村夫樵子,寫詩吟詩蔚然成風,誕生了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韓愈等獨具藝術風格、且成就卓著的詩壇大家,留下了許多家喻戶曉、婦幼皆知的名篇佳句,使唐詩在漫長的詩歌發展史中獨領風騷,正如康熙皇帝所說「詩至唐而眾體悉備,亦諸法畢該。故稱詩者必視唐人為標准」。
詞的發展雖亦源遠流長,但也只有到了宋代才「別是一家」,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令人刮目相看,出現了蘇軾、辛棄疾、柳永等詞壇大家,也為後代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名章佳作。
作為音樂性極強的兩種文學體裁,詩和詞 既各有所長,又互為補充,正如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說「詞之為體,要眇宜休,能言詩之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一代文豪蘇軾就擅長以詩為詞。

4. 唐詩宋詞的藝術成就

在中國來文學發展史上源,唐詩、宋詞佔有極其光輝的一頁,沒有這一頁,整部中國文學史將為之黯然換色。
詩是中國文學發展出現最早的文學體裁,並貫穿於整個文學發展過程,但只有到了唐代,詩才真正煥發出璀璨奪目的光彩。如果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那麼詩歌當之無愧地代表了整個唐代文學發展的潮流:上至王侯將相、後宮嬪妃,下至名媛僧道、村夫樵子,寫詩吟詩蔚然成風,誕生了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韓愈等獨具藝術風格、且成就卓著的詩壇大家,留下了許多家喻戶曉、婦幼皆知的名篇佳句,使唐詩在漫長的詩歌發展史中獨領風騷,正如康熙皇帝所說「詩至唐而眾體悉備,亦諸法畢該。故稱詩者必視唐人為標准」。
詞的發展雖亦源遠流長,但也只有到了宋代才「別是一家」,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令人刮目相看,出現了蘇軾、辛棄疾、柳永等詞壇大家,也為後代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名章佳作。
作為音樂性極強的兩種文學體裁,詩和詞 既各有所長,又互為補充,正如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說「詞之為體,要眇宜休,能言詩之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一代文豪蘇軾就擅長以詩為詞。

5. 求武漢大學唐詩藝術公開課下載

在網易公開課上面可以找得到的~

6. 高平市張愛珍少兒藝術中心民族舞十級舞第一課讀唐詩

037 王昌齡抄塞下曲

飲馬渡秋水
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
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
咸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
白骨亂蓬蒿

7. 什麼是唐詩中「以漢代唐」的藝術手法。

關於唐詩中的以漢代唐

借用前朝某些有代表性的事物,來隱喻、指代當朝的人事,這在古典詩詞中是屢見不鮮的。詩人基於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需要,巧妙地將非眼前之時空、非現實之事況的內容熔鑄於詩作之中。借用漢朝的人、事、物來指代唐朝的人、事、物,則是唐詩中頗為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

以漢代唐,在人物方面是上至皇帝,下及將相兵士皆有。像白居易的膾炙人口的長詩《長恨歌》,全詩寫的是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而開宗明義第一句卻是「漢皇重色思傾國」,漢皇本為漢武帝劉徹,詩人說漢武帝「一心要想尋找美女」,實際上是指唐玄宗李隆基的所作所為。還有像杜甫《兵車行》中的「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和《秋興八首》中的「武帝旌旗在眼中」,其「武皇」、「武帝」原都是指漢武帝,都被詩人借用來指稱唐玄宗。

詩人們在敘寫唐代將領時,常提及漢時的著名將領李廣。劉禹錫的《平蔡州》,敘寫了李愬攻下蔡州生擒叛將吳元濟的故事。「漢家飛將下天來,馬棰一揮門洞開」,這里的「漢家飛將」就是西漢時被稱之為「飛將軍」的李廣,詩人以此指稱李愬。王昌齡的《出塞》中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也把能保衛邊塞安寧的唐代將領統稱為「龍城飛將」李廣。高適在《燕歌行》中,則用「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的詩句,借贊嘆漢代名將李廣,以諷刺當時不體恤兵士的唐代將領。至於泛泛地用「漢兵」、「漢將」、「漢軍」等來指稱唐代的將士,唐詩中就更為普遍了。柳宗元《古東門行》中「漢家三十六將軍,東方雷動橫陣雲」,其中的三十六將軍,原來指的是漢景帝當年派周亞夫率領三十六將軍攻擊吳楚一事,這里詩人用它來指唐憲宗調兵遣將規模之大。唐代邊塞詩人的詩作中則常出現以漢兵、漢將指代唐兵、唐將的詩句,像高適《燕歌行》中的「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岑參《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中的「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台北」等即是。

用漢代某些建築的名稱來指稱唐代的建築,是以漢代唐的又一方面。較有代表性的是白居易的《長恨歌》,詩中所提到的「太液池」、「未央官」、「椒房」、「鴻都門」、「昭陽殿」都是漢朝宮苑之名,詩人都借用來指稱唐朝的池苑和宮殿。王昌齡《少年行》中的「長楊」、「建章」,杜牧《早雁》中提到的「長門」,也均為借漢代唐的宮名。

唐詩中以漢代唐如此之多是有其歷史原因的。就唐代詩人自身而言,本朝人敘寫本朝事是有諸多不便的。在我國古代,下筆行文時對當代君主以及所尊敬的人不得直稱其名,而必須用其它方法稱呼。這種嚴格的「避諱」,使得詩人不便直陳其事,而諷刺、暴露一類的詩篇則更不能指名道姓直述胸臆了。所以詩人們就採用了明說漢實指唐的借代手法,用超越時空的聯想手法來創造一種意境——詩中寫漢是虛,詩外之意指唐才是實的。

那麼,唐詩中為何又多以漢來代唐,甚至把那些並非漢、唐相關相聯的事物也冠之以「漢」?像「漢使亦來稀」、「能兼漢月照銀山」中的「漢使」、「漢月」等。這是由於,在中國歷史上,雖然秦王朝首次統一了中國,建立了封建帝制,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的蓬勃發展,則是漢代才有的情況。漢代(尤其是西漢)的強盛,不僅當時威振四方,而且影響久遠。我們僅從中國的語言文字等自漢代始被冠以漢字、漢文、漢語之稱,並傳諸後世,就足可見漢代威名影響之大。而從漢代至唐代,其間雖有數百年之久,但魏晉南北朝的許多年月,社會都處於動盪混亂之中;隋朝又是一個短命的王朝;直到唐朝,中華民族才又開始真正統一強盛起來。唐代的人自己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實力。回顧歷史,唐代人毫不含糊地認為:無論政治、軍事,還是經濟、文化,前朝能與唐代相類比的只有威名久遠的漢朝。史實也證明了唐代人的這種自負是有一定道理的——漢、唐兩朝盡管相距數百年,但確有許多相似之處,並齊名於世界。所以,「唐遵漢法」既是唐王朝統治者建立、鞏固其封建帝制的一個出發點,也是唐代人常常以漢代唐的重要原因。

8. 唐詩中關於藝術美的詩句

在唐代詩人筆來下,古箏藝術被淋漓自盡致地描寫出來,成為古箏史上輝煌的一頁。李白、岑參、盧綸、李端、劉禹錫、元稹、白居易、李商隱等數不清的詩人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古箏詩篇。白居易有近20首詩提到箏,在《箏》一詩中,描寫了一女箏手的精妙表演:「雲髻飄蕭綠,花顏旖旎紅,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張牯在《箏》里有兩句「夜風生碧柱,春水咽紅弦」寫出了古箏音色如水的特點。更有李端在《聽箏》中寫了三國的故事「鳴箏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待周郎顧,時時誤拂弦」,詩中把周喻精通音律的技藝呈現在人們眼前。唐詩中有近百首詩句中寫及古箏,從中可見古箏在唐代的發展狀況。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編著的《箏藝》中收錄描寫古箏的唐詩21首。

9. 唐詩的藝術魅力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詩國」之稱,而唐代又是詩歌空前繁榮的時代。唐版詩數量之多,名家之眾,質權量之高,流傳之廣,影響之深,都超過了它以前的任何一個朝代,並起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大作用。它作為一代文學的標志,與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一樣,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塊永遠矗立在人們心中的豐碑。
唐詩一出現,就以其巨大而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了社會上的各階層人士,讀詩、賞詩、寫詩,在當時知識分子中蔚然成風。不少詩人的詩傳誦於「牛童、馬走之口」,「炫賣於市井之中」,書寫在觀、亭、寺、驛的牆壁上,有的還流傳至西域與海外,受到少數民族與國際友人的青睞。「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就是對這一現象的生動概括。
一千多年來,唐詩始終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擁有最廣大的讀者群,並輸注給後代詩人最豐富的精神養料,對今天新詩的創作與繁榮仍然起著重要的借鑒作用,因此,對唐詩的藝術魅力及其產生原因等問題,仍有繼續深入探討的必要。

10. 唐詩的藝術特點

唐詩的藝術特點:

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和樂府傳統,而且極大地發展了宋體風格;不僅繼承了上一代五七字古詩,而且發展成了長篇敘事巨作;不僅擴大了五七字的使用,而且創造了現代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詩歌。

現代風格詩歌是當時一種新的風格詩歌。其創作與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它將中國古代詩歌的音節和諧、字詞精煉的藝術特徵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找到了最具代表性的古抒情詩形式,至今仍深受人們的喜愛。

然而,現代風格詩歌中的韻律詩由於其嚴格的韻律限制,很容易使詩歌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作和發展,這是其長處帶來的巨大缺陷。

(10)唐詩美術教案擴展閱讀:

唐詩的興盛的原因:

1、唐代社會解決了其發展中的諸多制約因素,並在一些政治經濟變革中取得了重大進展。更重要的是,官家政治閉關鎖國的局面基本結束,極大地解放了人們在生活實踐中的思想,開闊了人們創作形式詩的視野,這是一種文化生活,為詩歌藝術提供了活水之源。

2、由於經濟的普遍改善,文學的繁榮得到了物質條件和廣泛的來源。

3、前一代文學的積淀得到了很好的繼承,為唐詩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唐代詩人是其先輩的文化遺產。只有弘揚和弘揚偉大,才能融入他人的長處,除舊除新,把中國詩歌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4、唐代實行科舉制度。考試的內容包括詩歌和賦,皇帝也喜愛詩歌,這必然導致了重視詩歌的社會氛圍,從而提高了文人的社會地位。

閱讀全文

與唐詩美術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