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奧爾夫音樂樂器照片教案
活動目標:
1.感受的迴旋曲曲式;
2.在情境中感受、辨認主題音樂,感受古典音樂的優美旋律;
3.嘗試多種樂器合奏,感知多種樂器的音效。
活動准備:
農夫、小鳥、小魚流水、雷電圖片;響棒、手搖鈴、沙錘、鈴鼓、三角鐵;配套音樂CD和掛圖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春天來了,所有的小動物都來迎接春天的到來!(教師出示圖片,根據圖片講故事,感受春天的情境)
二、感受迴旋曲曲式
1.初步感受音樂
師:春天的到來大家都很開心,連森林裡都想起來春天的聲音……(教師播放音樂,隨音樂出示不同動物的圖片)
師:剛才有哪些小動物來慶祝春天的到來了?
2.隨故事情景感受音樂曲式
(1)肢體動作創編
師:小動物們看到春天來了都做了點什麼漂亮的動作?你們來做一下試試……
(2)教師播放音樂,隨音樂講故事,伴隨肢體動作。
3.角色扮演——辨別主題、感受情境
(1)教師和幼兒合作扮演
農夫:學農夫耕田和播種
小鳥:學小鳥捉蟲、戲水、梳理羽毛、飛翔、玩耍
小魚流水:學流水中的小魚戲水
打雷閃電:用手抱住頭或兩人相擁
(2)幼兒自主扮演
三、樂器合奏——分析曲式
1.感受樂器音響效果
師:今天哪些樂器寶寶來了?
(教師分別演奏各種樂器,讓幼兒感受不同樂器的音響效果,了解樂器音響之間的區別)
師:你們來聽一聽,今天來的樂器寶寶像什麼聲音?
(教師一一演奏樂器,請幼兒猜想樂器和動物形象的配對)
2.教師示範樂器操作
教師播放音樂,隨音樂變化操作各種樂器。注重樂器的正確操作姿勢。
3.幼兒分組操作
四、導出活動
——律動結束
B. 奧爾夫音樂游戲大浪和小浪教案
活動名稱:拍拍來敲敲
活動源目標:
1、讓幼兒根據老師在鈴鼓和單響筒上敲出的由四分、八分音符組成的節奏型用拍手、拍腿表現出來。
2、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反應能力、聽覺、節奏感。
活動准備:打擊樂器:鈴鼓、單響筒。
活動過程:
1、「小朋友,今天用你們的手、腿來當鈴鼓、單響筒來玩游戲,好嗎?」
2、老師邊敲鈴鼓邊念咚咚咚,提問:「小朋友想想,可以用拍手、拍腿當中的什麼來表示?」(拍腿)「為什麼?」幼兒討論後,老師小結:
「鈴鼓的聲音較低,我們就用拍腿來表現吧。」幼兒邊念咚咚咚,邊拍腿的節奏xx x。
老師拿單響筒問:「這是什麼?」(單響筒)老師邊敲單響筒邊念:當當當,問:「用什麼辦法來表示單響筒的聲音?」(拍手)幼兒討論後
,老師小結:「單響筒的聲音較高,我們就用拍手來表示。」幼兒念:當當當,邊用拍手的方法拍出xx x的節奏。
3、老師邊敲鈴鼓、單響筒,邊按節奏念出來,幼兒根據老師敲的節奏型邊念邊 用拍手、拍腿表現出來。
4、看節奏演奏。
C. 幼兒園中班奧爾夫音樂游戲的教案都有哪些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專案(教學設屬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D. 奧爾夫音樂游戲《快樂跳舞草》教案
學前教育:一、本課教學目的:
1、能用肢體模仿出劃船的律動,嘗試用肢體感應復拍子。
2、學慣用樂器演奏。
3、通過游戲增進幼兒的團隊合作精力,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二、教學籌備:
水袖、鈴鼓、圓舞板若干;一面小旗子和大鼓;故事掛圖。
三、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導入。
(出示圖片)師:太陽聽到了小老鼠的呼喚,努力沖出烏雲,又露出金色光芒了!競賽可以繼續了,可以繼續劃船了。
【教學反思】:在這個環節中,我以配上圖譜講故事的情勢引出,講述一隻小老鼠呼喚太陽經過。在圖譜的輔助下,孩子們非常自動地與我一同講述故事;給下個環節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 、用肢體感應復拍子。
師:老師的身體真靈活,喜歡跟著音樂跳。小朋友認真聽,認真看,老師的身體跟著音樂怎麼跳舞的?一會兒老師請你們的小身體跟著音樂一起跳舞。
第一遍音樂,老師用肢體有節奏的做動作小朋友欣賞。
第二遍音樂,老師請小朋友一起跟音樂模仿做肢體的動作。
1、 肢體劃船
第一段:雙手左右劃船狀。
第二段:雙膝左右搖晃。
第三段:雙手左右劃船狀。
第四段:肩膀左右舉起輪動。
【教學反思】:通過讓孩子們在欣賞、了解劃船的音樂旋律、節奏的基礎上,懂得劃船的動作,幼兒基礎上都能做出劃船的動作。老師激勵、表揚小朋友們的表現師: 老師要考考小朋友,剛才我們是一個人的小身體在跳舞,如果變成兩個人的小身體一起跳舞,應當怎樣跳呢?請幼兒自由討論摸索動作,教師根據幼兒的動作進行小結,並模仿教師分辨隨音樂做動作。
2、 第二遍音樂,雙人劃船律動。
第一段:牽手左右搖晃。
第二段:手掌掌心互貼,前後互推。
第三段:雙腳打開,左右搖晃走步。
第四段:坐下背靠背,前後動搖。
【教學反思】:在這個環節中,我以考考幼兒為引線,激勵幼兒勇敢地進行嘗試。發現孩子們不能很好控制時,我又進行引導。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把雙人劃船的動作表現得淋漓盡致的,很自然、很輕松地就控制了。
(三)、體驗龍舟競賽。
師:老龍舟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參加龍舟競賽,可是我們沒有那麼大的龍舟,怎麼辦呢?教師提醒幼兒可以根據教師籌備的道具進行游戲。
1、 水袖劃船,屁股坐在水袖上。
單人:手抓住水袖或加持一對鼓棒……等道具,輔助作劃龍船狀。
多人:成一直排,雙手抱前者的腰,齊力劃動。師:我們的龍舟造好了,競賽現在開始了。【教學反思】:這個環節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有點困難,幼兒在玩游戲時因為沒有力量,游戲在中途中止。
2、奪標競賽幼兒分組奪標競賽,老師搖紅旗吶喊,增長競賽氣氛。
(四)、樂器分組演奏。
老師介紹樂器,示範操作方式,提出注意事項
師:老師請小朋友一起用樂器寶寶為音樂配上好聽的伴奏。
第一段:鈴鼓/拍點點、拍點點方式演奏六拍。
第二段:鈴鼓/拍搖~、拍搖~方式演奏兩拍。
第三段:圓舞板/拍點點、拍點點方式演奏六拍。
第四段:圓舞板、左拍~右拍~方式演奏兩拍。
【教學反思】:對於孩子們來說,圖譜和故事情節以及游戲的互動,已經使他們控制了節奏及旋律,所以,在演奏律動也就顯得輕而易舉了。
E. 誰有幼兒園奧爾夫音樂游戲《狐狸與獵人》的教案
【活動目標】
1、傾聽音樂並能分辨出「狐狸」和「獵人」不同音樂形象的樂段旋律。
2、在教師引導下創編動作表現音樂,體驗自由表現和創造的快樂。
3、激發幼兒熱愛動物的情感。
【活動准備】樂曲、玩具手槍。
【活動過程】
(一)律動《合攏放開》
(為欣賞音樂做如下准備:
1、情緒上的准備:樂曲歡快輕松,調動幼兒積極愉快的情緒反應,為感受樂曲作準備。
2、動作上的准備:律動基本上是手上動作組合,而需要幼兒創編的動作也基本是手臂動作,這樣在動作上做了一個鋪墊。)
(二)欣賞音樂,自由表現音樂。
(老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分段欣賞音樂,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小樂段都按帶著問題傾聽音樂→自由創編動作表現音樂的順序讓幼兒主動欣賞音樂、自由表現音樂,對於幼兒創編的動作不做統一要求,鼓勵幼兒進行音樂創造,讓他們感受活動的快樂。)
師:森林裡有一隻小狐狸,它可調皮啦,在大樹中間跑來跑去,一會兒跑到這棵大樹下,一會兒又跑到那棵大樹後,這只小狐狸還非常聰明,看見獵人來了,它會趕緊藏好,當獵人走遠了,它又會跑出來。現在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小狐狸和獵人誰來了?
1、欣賞A段樂曲,表現獵人。
(1)聽一遍:誰來了?小朋友知道獵人會干什麼嗎?誰來學學小獵人。
(2)獵人走幾步就會開一槍,獵人可以怎樣開槍?(不同方位)
(3)聽音樂學做獵人。
2、欣賞B段樂曲,創編動作表現音樂。
(1)如果你是小狐狸,會怎樣跑?
(2)用手指做狐狸,身體做森林,動作表現音樂。
3、完整欣賞音樂,老師小結,幼兒大膽做動作表現音樂。
4、分角色扮演
(1)老師做獵人,幼兒扮狐狸,進行音樂游戲。
(2)請個別幼兒做獵人。
5、創編活動
(音樂欣賞更側重發展音樂的感受與體驗能力,而不特別注重發展音樂的表演技能。所以幼兒能用簡單的動作表現即可。)
(1)除了小狐狸,森林裡還會有什麼動物?(創編動作)
(2)獵人來了,小動物可以藏起來,也可以做一個「木頭人」。(創編造型)
6、完整欣賞並表現音樂。
(三)談話:音樂故事裡的獵人沒有打死小動物,生活中我們也要愛護小動物。動物音樂會開始啦,我們快去參加吧!
F. 幼兒園中班奧爾夫音樂游戲的教案都有哪些
一般來說科學課比較出效果,或者是類似於奧爾夫那種的音樂游戲活動也不錯。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