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用竹子玩的一種民間藝術
中幡
B. 中國現代擅長畫竹子的畫家有哪些
現代擅長來畫竹子的畫家源——李國勝,1975年生於廣西桂林,字忠曄,曾進修於清華大學中國畫高研班。其間得到導師劉懷勇教授以及王玉良教授,梅墨生老師等言傳身教。現為廣西美協會員,清華大學「百年樹人」
優秀畫家。作品在《唯美藝術》,《東方書畫報》等發表,出版有《水墨清華——李國勝畫集》,《當代工筆畫--李國勝畫集》。第二屆中國金幣金色文化藝術大賽銀色藝術獎。
李國勝《竹報平安》
李國勝先生喜愛竹,以水墨表現竹的形象與氣韻,一枝一干,一節一葉,疏密有致,虛實相間,氣韻非凡,表達了不同意境。給人以不同的審美視覺,令人擊節贊嘆。
C. 鄭燮的美術作品(竹子),自己說說有什麼感受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善畫蘭竹,他畫竹的經驗給我們寫作許多啟示。刪繁就簡提煉精髓。鄭板橋晚年時畫的《竹石圖》,全幅畫雖不著色,卻使人感到翠色慾流。他自己為這幅畫題詩:「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筆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他畫了40年竹子,終於悟出繪畫須去掉繁雜提煉精髓的道理。喜竹愛竹物我合一鄭板橋的竹風韻超然,首先得之於喜竹愛竹。他認為竹子堅強:不管風吹雨打還是嚴寒烈日,都是身板挺直。青青鬱郁,竹子「虛心」:不論山野巨竹還是房前青枝,都是空心如一,從不妄自尊大。竹子有「節」:經得起磨難不「變節」。竹子的風格與板橋的脾性契合,物我交融。賞竹嗅竹靜觀默察鄭板橋曾說:「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是的,他一生以竹為伴,他在自家門口種了許多竹子。夏天,他在竹林中放一小床。躺著看書、賞竹、嗅竹。秋冬,他將竹竿截成小段,做成窗欞,再糊上白紙。風和日暖時,一片片竹影映在窗紙上,宛如一幅天然竹畫。胸有成竹反復醞釀鄭板橋曾自述畫竹的情景:「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他的這段道出了繪畫創作的規律: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即看竹、思竹至畫竹。寫作過程也是如此。寫作時我們對於感覺到的東西,往往是有所激動而缺乏深刻的理解,這需靜觀默察、縱橫比較和冷靜思考,把握其神貌和實質。「憶君心似面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構思時屏氣凝神,殫思竭慮、反復醞釀,直到人、物、事、理爛熟於胸,層次,脈絡輔排就緒,表現形式考慮成熟。文章胚胎才算初就。形神畢肖以物喻人鄭板橋在《鄭橋橋集·題畫竹》中說:「蓋竹之體,瘦孤高,枝枝傲雪,節節千霄,有似君子豪氣凌雲,不為俗屈。故板橋畫竹,不特為竹寫神,亦為竹寫生。瘦勁孤高,是其神也;豪邁凌雲,是(其)生也。」這里的「生」,指竹的外部形象;這里的「神」,則是內在氣質。形神畢肖,移情予物,托物寓意,能增強藝術感染力。繪畫如此,寫作也不例外。
D. 紫砂藝術中的竹文化,你了解多少
宜興紫砂壺是中國茶文化與陶文化相結合的產物,經過千年的文化藝術積淀,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陶苑中的瑰寶。由於各種文化元素、美學觀念和民間工藝的交融,給紫砂造型藝術增添了廣闊的空間和無窮的韻致,其中包括了竹文化的豐沛底蘊。
宜興有著「竹的海洋」之贊譽。紫砂陶藝家喜愛家鄉的竹子,經常去「竹海」尋覓創作的靈感,用竹子去豐富壺藝的表現形式和主題精神。「未出土已有節,高數丈也虛心。」這是竹的品格,竹的精神。它坦誠無私,朴質無華,不苛求環境,不炫耀自己,卻又四季常青,婀娜多姿,所以成為紫砂壺創作設計最常見的題材。
「松、竹、梅」為「歲寒三友」,「梅、蘭、竹、菊」稱為「四君子」,「竹」都列在其內,可見竹子的影響力很大。在紫砂藝術界,從古至今涌現了諸如范恩章的「竹鼓壺」、范大生的「四方竹鼎」、馮桂林的「五竹壺」。。當代紫砂大家吳雲根的「方竹提梁壺」、李昌鴻的「竹簡茶具」、汪寅仙的「斑竹提梁壺」、顧紹培的「高風亮節壺」等等經典佳作。我們可以從不同的紫砂壺造型藝術來解讀竹子的品質、稟賦和內涵,可以感悟竹子所獨有的「日出有清蔭,月照有清影,風吹有清聲,雨來有清韻」的「聲、影、意、形」這「四趣 」。此時,竹子的形象已經提升了紫砂壺的文化含義和藝術品位。
例如清嘉慶年間邵大亨的「龍頭一捆竹」紫砂壺,極富中國傳統文化的意味。壺身為64根細竹段圍成,呈圓柱形,壺腰處有一根圓竹緊緊束縛,底有4足,每足有8根細竹自上而下延伸。壺蓋上塑八卦圖形,壺鈕是太極,分為二儀,陰中有陽,陽中含陰。鈕和蓋之間有四紋,代表四象,而壺身的64要根竹段比喻64卦。壺嘴和壺把雕成龍頭。此壺運用竹子來演繹《易經》中太極、八卦的內容,流溢著作者不凡的藝術功底,作品多為後人所仿製。
竹子作為紫砂壺造型中的不朽題材,時至今日依然長盛不衰。一些中青年紫砂藝術家以文人般的巧思妙趣,製作出許多壺藝新品,如吳鳴的「謙謙君子系列」、范建軍的「東籬採菊茶具」等。作者用特殊的構思設計,新穎的表現手法,呼喚翠竹的清麗風姿,展示它們迎風啜露,撫雪經霜,繁衍生息的自然大美。
竹子既是紫砂壺的創作素材,又是紫砂壺成型工具的製作材料。紫砂壺在成型過程中使用的各類工具多達上百種,其中用竹子做的工具就有矩車、矩底、勒只、篦只、竹刀、線梗、泥扦尺、竹拍子等。它們都是紫砂壺手工成型體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以竹刀為例,明代時大彬就用竹刀鐫刻壺銘和名字。明周高起著的《陽羨茗壺系》中記載:「時大彬初倩能書者落墨,用竹刀畫之,或以印記……」,而已故紫砂泰斗、一代宗師顧景舟生前最講究包括竹子做的紫砂壺製作工具,在業界堪稱楷模。
感恩於自然,敬重於茶人,謂壺之道。以竹子文化元素的紫砂壺,通過對秀竹的低吟淺唱,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物象的贊美和謳歌,是唯美的,抒情的,凸顯了家鄉陶、竹相融的厚重文化底蘊。
E. 有藝術潘力華畫竹子畫嗎
潘力來華自號愛酒人,五蓮山樵,港自澳台稱達摩畫師。1950年生於吉林省樺甸市,17歲學習畫竹。先從芥子園,後學文同、夏昶、板橋,取宋明清諸家之長,拜著名書畫大師黃秋實為師。專攻墨竹四十年。1996年有作品去日本、美國、南韓、香港、台灣、北朝鮮、俄羅斯,1998年出版詩詞200首。成立五蓮山書畫研究會任會長,北京浩天國展書畫院繪畫部副主任。2009年全國殘疾人書畫大賽中任藝術顧問評審團藝術顧問,先後去長三角、珠三角、港、澳地區進行書畫交流巡展,並獲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北京浩天國展書畫院以及大賽組委會聯合頒發「2009-2010年度中國會展業金手指獎及書畫事業特殊貢獻獎」殊榮。2010年9月入編《輝煌60年——走進藝術大家》,有中國文化部主管的中國民族書畫雜志社編輯大型藝術宣傳特輯,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2011年3月入編《中國藝術家大師》,由中國文化部主管的中國民族書畫雜志社編輯大型藝術宣傳特輯,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並為藝術家頒發入編證書。
另外,我現在還沒搞懂你的問題到底是問什麼?有畫?有畫竹子?他的確是畫竹子。
F. 用竹子能做出怎樣的藝術品
按我所知,用作竹雕最為普遍,這裡面又可以分出很多個品種。另外還可以做竹編,一樣可以編出很多藝術品。竹子也可以做盆景。
G. 民間美術中的竹子多用於_____及其他竹編藝術等
民間美術中的竹子多用於器物的編織及其他主編藝術。
H. 中班美術欣賞課《竹子》
活動過程:
1、讓幼兒用各種感官來感知竹子:「竹子是什麼樣的?小朋內友可以用眼睛看,用容手摸,也可以用鼻子聞,可以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2、教師引導幼兒觀看欣賞布置在活動室的《春竹圖》國畫,激發幼兒嘗試畫國畫的興趣,並讓幼兒討論竹枝、竹葉怎麼用毛筆畫。
3、教師介紹國畫材料的使用方法,示範如何使用筆、顏料,要注意什麼事項鼓勵幼兒大膽作畫,畫出自己喜歡的竹子。
活動延伸:讓家長和幼兒在家自製竹子的小物品或小玩具,指導幼兒學習正確使用刀、小鋸子等工具。
I. 張大林教怎樣畫竹子視頻
張大林,1963年2月出生,祖籍山東省青州市,現居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研修畢業。作者現任北京知秋苑書畫院院長,中國教育電視台花鳥畫講座、客客座教受等職。自幼酷愛繪畫,八歲習畫,從事中國畫研究二十餘年,擅長寫意花鳥、山水、人物,尤長四君子、葡萄和大雞,其畫風自成一格,既有傳統筆墨功底,又有質朴生活感情,賦有哲思靈氣,出滿力量與生命。形與神的意趣,墨與色的交融,更是典雅清新,淋漓奔放,既有八大神韻,又自出心意。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報刊發表,並參加多項大展並獲獎,作品被多家權威單位和知名人士收藏,中國外交部做國禮贈送外國友人。並錄選《中國當代書畫選集》、《世界書畫家大辭典選集》、《中國青年書畫家藝術詞典選集》、《世界書畫家大辭典選集》、《中國書畫家簡明辭典選集》、《國際篆刻大觀選集》等十於部辭書。1997年被中國書畫藝術研究會、世界書畫家藝術協會等十餘家權威單位聯合授予「當代書畫藝術名人」榮譽稱號,並頒發證書。個人著有《張大林花鳥畫集》、《張大林花鳥畫小品集》、《當代中國畫硏究系列—中國花鳥畫大家潘公凱、張大林、張立辰》等書集,中國書畫報、大眾日報、人民日報、藝術中國報等多家報刊曾多次發表。中央電視台、《榮寶齋》、《中國美術》、《收藏界》、《傳統與現代》、《中國藝術名人》等,近50家媒體都作過報導。
網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0NzE5NzY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