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班安全教案我該怎麼辦
活動目標:1、 結合重點教育幼兒懂得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常識,對幼兒加強安全知識教育。
2、 培養幼兒初步的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的應變能力。
活動准備:
情境表演「小明在家」、獨自在家的各種圖片
活動過程:
1、引入「突然遇到事情怎麼辦」的話題,加強幼兒的安全保護教育。
生活中突然遇到事情的時候,你會怎麼辦?(不驚慌、不害怕、盡力想辦法解決問題)你們遇到過什麼事,當時你是怎樣的?想過什麼辦法解決。
讓幼兒各自討論,並把經歷與其他幼兒分享。
2、利用情境表演引導幼兒了解突發事件的處理辦法。
(1)讓幼兒看情境表演,學會「家裡突然來了陌生人」的處理辦法。
你認為小明這樣做對嗎?
當你一個人在家裡,有人敲門,如果這個人你不認識,你該怎麼辦?如果這個人是爸爸媽媽的朋友又該怎麼辦?
教師小結:小明和機靈,遇到有陌生人來訪,沒有先打開門,而是先問清來人是誰。現在社會上有壞人,如不問清,很可能會讓壞人鑽空子,小朋友們也要當心。對待爸爸媽媽的客人要禮貌熱情。
3、讓幼兒了解一些基本的發生危險的應變措施和方法。
「發生火警(觸電、受傷、溺水等)時你有什麼辦法?驚慌失措有幫助嗎?」在此過程中引導幼兒知道火警、急救、匪警等的電話號碼。
4、教師總結。
教育遇到突發事件,應沉者、有信心,做任何事情都要先用腦子想一下,相信自己能辦好。
⑵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育教案
需要哪方面的安全主題?
⑶ 小班安全《我不到處亂跑》教案
此活動方案要圍繞小班安全知識為中心來展開延伸,為了讓小班幼兒能夠快速掌握安全知識而進行的教案。教案內容不能過於繁雜,而應簡單明確。
應採用直觀情景模擬游戲等引導,讓幼兒了解交通知識。正所謂實踐出真知,實現家園共育,以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正文: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識,知道紅燈停,綠燈行的道理。
2、知道過馬路時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讓幼兒知道不走斑馬線的危險性。
3、讓幼兒學會念兒歌,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重點難點:
1、了解基本的交通知識,知道紅燈停,綠燈行的道理。
2、在游戲活動中體驗交通規則,知道行走時具體遵守哪些交通規則,培養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三、活動准備:
1、素材圖片、紅、綠燈 、斑馬線。
2、有關情景游戲的創設。
3、兒歌《交通燈》
四、活動過程:
1、手指游戲,教師帶領幼兒一邊說兒歌,一邊做動作。
2、談話,引入主題:「小朋友們知道怎樣過馬路嗎?過馬路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幼兒討論)。
五、教師小結:
1、在馬路上我們要右側通行,跟大人一起時要讓大人握著手走,不能亂跑。當我們要過馬路時,一定要左右看看,沒有車輛經過時我們才能穿過馬路。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認識紅、綠燈,斑馬線 。
3、講解交通規則,幼兒跟教師學說兒歌「人行道上右側行,紅燈停(出示圖片紅燈),綠燈行(出示圖片綠燈),過馬路要走斑馬線。」
4、游戲體驗《過馬路》,帶領幼兒一邊走一邊根據場景提問,鞏固對交通規則的認識。
六、場景一:
人行道和車行道:
1、老師:前面有兩種道路,行人應該走哪一種路?(人行道。)
2、老師:行人應該注意什麼?(靠右邊走,不能邊走邊玩,特別是不能到車行道上玩。)
七、場景二:
1、十字路口:老師:要過馬路了,我們應該怎麼走?(找到斑馬線,看清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
2、延伸活動:行人走在馬路上還應該注意什麼?
八、活動結束:
老師:「小朋友們真聰明,我們順利的通過馬路了,一起跟紅綠燈說再見吧!」
九、總結教學反思:
設計這個活動時,我首先根據小班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與認知發展水平,將目標定位為,了解行人在馬路上應該遵守的一些交通規則,培養初步的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
⑷ 小班安全教案《逛公園》
這里是關於逛公園的幼兒園教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幼兒園教案:逛公園
教師:屈老師
一、活動目標
1、在郊遊的游戲場景中,能運用生活經驗交流有關乘車安全的問題,掌握安全乘車的常識。
2、了解在公園遊玩應遵守的社會行為規則,激發保護環境的意識。
3、體驗郊遊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准備
1、創設情境:公共汽車情境。
2、草地的場景。
3、乘車視頻。
4、歌曲:《開汽車》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天氣真好呀!這么好的天氣,我們一起坐車去逛公園吧!車那邊,我們坐車去咯!
二、乘車情境游戲,了解乘車安全規則,嘗試去遵守。
1、了解排隊乘車的基本規則。
提問1:小朋友們都找好位置坐好了嗎?剛剛你們上車的時候表現得好不好?誰來說說你是怎麼上車?
提問2:我們怎麼上車、下車才是文明的?
小結:剛才那位小朋友說了,我們要排隊上車才是文明的。你們都記住了嗎?
2、練習上、下車,鞏固幼兒上下車的行為規則。
師:我們現在先來練習一下,看看小朋友們都是不是記住剛剛說的,上車要排隊,不要推,也不要擠。(來,小朋友們起來。)
3、觀看乘車視頻,了解安全乘車的常識。
開車之前請你們看一段動畫片,看完後請你們說說動畫片里發生的事情。
提問:①、動畫片里發生了什麼事情啊
②、車開了,我們的頭、手能伸出窗外嗎
③、在車上,我們能不能到處走動、打鬧
④、我們坐車除了不要把頭和手伸出窗外,也不能在車上走來走去、打鬧。還要注意什麼呢?
4、開車游戲。
師:小朋友都們都知道坐車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了。那你們都坐好了嗎?有沒有握緊扶手?好,我們的趙司機要啟動車了哦!(聽音樂開車:小朋友們注意了哦!汽車要轉彎了。)
到站了,我們要怎麼下車呢?
三、公園遊玩情境游戲,了解在公園遊玩應遵守的社會行為規則,激發保護環境的意識。
⑴、布置垃圾滿地的公園場景。
師:公園到了,我們一起到公園里玩吧!
提問:咦,我們平時到公園里玩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
小結:小朋友們都說得很好。我們要愛護公物,愛惜花草樹木,在公共場合不要大聲喧嘩,不能隨地吐痰和亂扔垃圾。我們要做一位講文明,講衛生,有禮貌的好孩子。
⑵、游戲:吹泡泡。
師:好了,我們起來一起玩游戲吧!玩什麼游戲呢?(吹泡泡)
好累啊!我們休息一下吧!小朋友們玩得開心嗎?(幼兒:開心)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准備了好吃的東西來起來分享。可是我們吃完了東西會有很多的垃圾,怎麼辦?(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對了,我們要做一位講文明,講衛生的好孩子。
今天老師帶你們來逛公園,你們開心嗎?可是天色不早了,我們坐車回去休息吧!小朋友們排隊上車。
【更多幼兒園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⑸ 幼教網小班安全活動教案不善自離開幼兒園
活動目標 1.知道不能輕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 活動准備 1.有關的圖片四張。 2.請一位幼兒不認識的阿姨扮演陌生人,並設置表演情境。 3.玩具、果凍、巧克力。 活動過程 一、故事《沙沙和陌生人》 1.講述故事《沙沙和陌生人》:變色龍沙沙獨自在院子里玩,這時一個陌生人問他公園怎麼走,沙沙有禮貌地告訴了他該怎樣走,陌生人非常感謝沙沙。回到家裡,沙沙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說:「沙沙,你做得對!不過還有一些事情你要多加註意。」沙沙連忙問媽媽:「還有什麼事情應該注意的呢?」 2.集體討論: (1)媽媽為什麼說沙沙做得對? (2)我們來猜猜媽媽還對沙沙說了哪些應該注意的事情? 3.出示圖片: 圖一:陌生人要你跟他出去玩時,你不能跟他一起去。 圖二:陌生人給你禮物或好吃的東西時,你不能要。 圖三:陌生人要去你家時,你不能帶路。 圖四:陌生人硬拉你跟他走時,你要反抗,大聲呼救。 二、情境練習 情境一:一個陌生的叔叔對一位小朋友說:「小朋友你真可愛.我請你吃果凍。」接著又拿出玩具給他玩。 集體討論: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禮物,應該怎樣對他說? 情境二:一個陌生的阿姨敲門進入教室,對某幼兒說:「我是你媽媽的好朋友,她今天沒有空來接你。讓我送你回家,跟我走吧。」 教師提醒: (1)你認識她嗎? (2)如果你不認識她.能不能輕信她的話? (3)那你應該怎麼對這位阿姨說? 教師小結:對待陌生人要有禮貌,但不能輕易相信他們的話,尤其是不能跟陌生人走。 三、選擇游戲(每題分A、B兩個答案,幼兒站在認為正確的答案那一邊) 1.陌生人就是壞人嗎? A. 陌生人就是壞人。B.陌生人不一定是壞人。 2.能不能跟陌生人走? A.能去公園和游樂場。B.不能去任何地方。 3.有個認識的阿姨想帶你出去玩。 A.可以和她去。B.必須先告訴爸爸媽媽。 4.有個不認識的叔叔給你東西吃: A.巧克力、果凍不能吃,飲料可以喝。 B.什麼都不能吃。 5.下大雨時一個陌生人說用車送你回家。 A.先說謝謝再上車。B.不能上車。 6.陌生人問你的名字.家裡有誰.能不能告訴他? A.只能告訴名字,不能告訴他家裡有誰。 B.什麼都不能告訴他。 四、結束活動 提醒幼兒外出時不要離開集體和成人,遇到陌生人不能輕信。 活動反思 在活動的開始部分通過和幼兒講變色龍沙沙和一個陌生人之間發生的一段事情,引發幼兒在現有經驗的基礎上談談對「陌生人的理解,以及遇見陌生人應注意些什麼。再通過集體的學習,幫助所有幼兒了解和掌握一些和陌生人相處的方法,讓孩子知道如何應變可能遇到的危險:我認為僅僅告訴幼兒「不接受陌生人的糖果或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向孩子描述可能遇到的情況.然後指導孩子如何去做。所以我在活動中設置了一些與幼兒實際生活非常貼近的情境,引起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認識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和現象,再通過游戲活動,共同分析判斷,懂得在生活中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更不要跟陌生人走。
⑹ 小班安全教案隱私權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和活動進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隨著社會的日益開放,兒童與社會的接觸日益廣泛,近年來,兒童性騷擾這個問題已逐漸浮出水面,女孩會遇到,男孩也可能遇到,此類報道也經常見諸媒體。據專家介紹,雖然一般性的兒童性騷擾不至於嚴重到性侵害的地步,但是各種形式的性騷擾會使兒童受到長期乃至終身的心靈傷害。幼兒身體隱私部位的自我保護,是典型的幼兒安全、保健教育問題。如何在大班開展相應的活動,讓幼兒知道身體的哪些部位是隱私部位,如果遇到有人試圖要摸你的隱私部位怎麼辦,筆者經過認真思考,設計了這一健康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了解身體的隱私部位,知道要保護自己並尊重別人的隱私。
2.掌握保護隱私部位的方法,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准備
1.多媒體課件:《幼兒畫報》中紅袋鼠自護系列故事《不許摸》、幼兒安全自護圖片四幅、知識競賽題卡等。
2.操作材料:男女孩卡通人體圖、固體膠、「小花」貼圖。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師幼隨著音樂律動自然地玩「碰一碰」的游戲。
師:小朋友,我們來玩一個「碰一碰」的游戲吧。
2.引導幼兒說一說碰了身體的哪些部位。
師:剛才你和好朋友碰了身體的哪些部位?(頭、手、膝蓋、腳)
(評析:活動開始,在游戲碰一碰、玩一玩中,將幼兒帶入情境,並為自然過渡到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二、感知理解,操作體驗
1.說一說。
(出示、操作卡通人體圖片)引導幼兒與旁邊的夥伴自由交流,說一說身體的哪些部位不能給別人隨便看、隨便摸。
師:小朋友們知道嗎?我們身體的有些部位是不能讓別人隨便看,看了很難為情,更不能讓人隨便摸的,你們猜猜看是哪些部位?
2.貼一貼。
每組一張人體卡通圖片,引導幼兒在自主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將不能讓別人隨便看、隨便摸的部位用「小花」遮蓋起來。
師:小朋友的身體是屬於自己的,有些部位是不能露出來,不能讓別人隨便看、隨便摸的,我們用「小花」把這些部位遮蓋起來吧。
(評析:先討論再操作,避免了幼兒操作的盲目性與隨意性。幼兒貼「小花」遮蓋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幫助他們認識身體的隱私部位,並建立保護隱私部位概念的過程。)
3.辨一辨。
展示操作結果,幼兒觀察、思辨、糾錯,自我完善操作結果。
(1)教師藉助電子白板的拖拉功能,將幼兒操作中共同的遮蓋部位,如人物圖片上的胸部、屁股、生殖器等部位用「小花」遮蓋起來。
(2)對於幼兒操作中出現的有「異議」的身體遮蓋部位,引導他們觀察、思辨、糾錯。
師:你們為什麼要把這些部位遮蓋起來呢?
(評析:這一反問,將「球」拋給幼兒,達到「欲擒故縱」的效果,並水到渠成地引出下面的小結。)
師幼小結:圖片上遮蓋起來的像胸部、腿、屁股、生殖器等部位,都不能隨便露出來,不能讓別人隨便看、隨便摸,它們都是小朋友身體的隱私部位。
三、拓展經驗,豐富認識
師:小朋友都知道了身體的隱私部位,那怎樣保護我們的隱私部位呢?
1.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大膽地發表看法。
2.播放課件《不許摸》,了解故事中小羊是如何保護隱私部位的。
師:大灰狼和狐狸想要干什麼?(想摸小羊的隱私部位)小羊同意了嗎?它是怎麼說的?我們來學一學。(引導幼兒學一學小羊大聲拒絕的話:「不許摸、不許摸!」「如果再要摸,我就喊大人!」……)
師: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
(評析:師幼一起分析小羊的做法,自然地將幼兒遷移到現實生活中,引導他們想辦法。)
師幼小結:我們要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如果有人要摸你的隱私部位,不許他摸、大聲地喊大人、趕快離開。
3.幼兒觀察、比較圖片中小朋友的做法,進一步豐富保護自己和尊重別人隱私的經驗。
師:小朋友知道要保護自己的隱私部位,那別人的隱私部位我們要不要保護和尊重呢?
我們來看看圖片上的這四個小朋友的表現,他們誰做得對?為什麼?
(評析: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讓幼兒分辨出一些正確的保護隱私部位的方法和尊重別人隱私的行為。利用白板的拖拉功能,給在圖片上做得正確的小朋友送上「大拇指」,從而強化正面行為。)
師幼小結: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隱私部位,平時注意穿好衣服,在上公共廁所的時候要隨手把門關上。同時,我們還要學會尊重別人的隱私,在別人換衣服、上廁所時,我們不要故意去看。
四、遷移經驗,鞏固提升
師:紅袋鼠還帶來了一些問題想考考我們呢。
幼兒分為四隊(菠蘿隊、蘋果隊、西瓜隊、草莓隊),進行相關的知識搶答。每答對一題,就在課件的「星星榜」中得一顆「★」。
知識搶答部分包括:如果有人要摸你的隱私部位,怎麼辦?如果有人摸了你的隱私部位,是藏在心裡還是及時地告訴家人或老師?如果有人想帶你去沒人的角落或屋子,你去嗎?別人的隱私部位,我能不能隨便看、隨便摸呢?什麼情況下,你的隱私部位可以給人摸的?(爸媽幫小朋友洗澡時;醫生檢查身體時)……
(評析:這一環節中,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知識搶答,幫助他們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保護隱私部位的經驗。這樣既增強了幼兒的自護意識,同時又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和競爭意識。)
活動延伸
1.在區域活動中,引導幼兒將保護隱私部位的經驗用自己的方法把它們記錄下來,並裝進自製的系列《自我保護小畫冊》。
2.在大帶小活動中,將自製的《自我保護小畫冊》講給小、中班的小朋友聽,讓他們一起分享有關自我保護的經驗。
(評析:幼兒自我保護方面涵蓋著很多內容,自我保護意識的增強和能力的提高,也並非開展一兩次活動即可實現,所以,我們在「關於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培養的研究」課題研究過程中開展了初步探索,並引導幼兒自製了系列的《自我保護小畫冊》。)
活動反思
活動設計中,執教者就如何促進活動目標的有效達成,如何使教師的「導」更好地服務於幼兒的「學」等導學策略做了一些思考,可用四個關鍵詞進行概括。
順水推舟 本次活動的目標之一是要讓幼兒知道身體的「隱私部位」。隱私部位跟身體其他器官的認知不一樣,比如說小班的「小手和小腳」中,可以讓幼兒拍拍手或跺跺腳,中班「妙妙鼻」中,可以引導幼兒摸一摸、嗅一嗅鼻子,而隱私部位顯然是不便用這些手段來讓孩子們認識的。所以,活動中採用卡通的人體圖片,當圖片出示時,有些幼兒就捂住眼睛,嘴裡還在輕輕地說「真難為情」,這就順水推舟地引出:身體的有些部位是不能暴露在外面的,趕快把它們遮起來吧。這樣既認識了隱私部位,同時又為順利過渡到下一環節「保護隱私部位」做好鋪墊。這里,教師的「導」不留痕跡、巧妙自然,真正地順應了幼兒的學情,做到「以學定教」。
將錯就錯 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犯錯誤,誰就將錯過最有成效的學習時刻。」活動中幼兒出錯是很正常的事,關鍵在於如何利用好這些錯誤,把錯誤演繹成美麗的錯誤。如,幼兒在用小花遮蓋隱私部位的過程中,有些孩子把不該遮蓋的部位也遮起來了,活動時我故意對他們的錯誤「視而不見」,並採取「將錯就錯」的策略,對有異議的遮蓋部位,引導幼兒思辨、糾錯,實現自我完善。這一過程不僅加深了對身體隱私部位的認識,同時還提高了幼兒的思辨力。
拋磚引玉 在拋出「如何保護隱私部位」的話題時,藉助課件中「小羊"的做法,通過提問「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呢」,自然而然地引出幼兒更多的關於保護隱私部位的方法,教師的「導」收到了拋磚引玉的效果。
點石成金 通過課件的播放,圖片的觀察、討論和操作,幼兒已積累了一些對隱私部位的保護經驗,如何使他們的經驗得到更好的提煉、鞏固和升華,活動最後的「知識搶答」環節,對整個活動目標的達成起到了「點石成金」的作用。
⑺ 幼兒園小班安全健康教案提供一個
分享下我朋友紅纓幼兒園的教案,希望能幫到你!
活動目標:
1、在鼻子出血時,會用正確的方法自我救護或幫助他人。
2、通過討論,知道鼻子的作用,了解保護鼻子的方法。
3、遇到問題時,能不慌亂和害怕。
活動准備:
1、裝有醋、大蒜、花露水、酒的小瓶子各一個。
2、關於鼻子的課件。
活動過程:
1、教師念謎語:「左一孔,右一孔,是香是臭它最懂。」
讓幼兒猜一猜是我們身上的什麼器官?
2、小實驗:介紹鼻子的用處。
(1) 組織幼兒討論:鼻子有什麼用處?
(2)聞氣味小實驗:
出示幾個小瓶子,讓幼兒聞一聞,引導幼兒說出鼻子能聞氣味。
(3)呼吸小實驗:
請幼兒緊閉嘴巴,並用手捏住自己的鼻子。
提問:這樣有什麼感覺?
(引導幼兒說出很悶,很難受,氣喘不過來,知道鼻子是呼吸的通道。)
3、了解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
(1)出示鼻子的課件,讓幼兒重點觀察剖面圖,告訴幼兒在我們的鼻子里有許多毛細血管,如果經常摳鼻子或撞到鼻子,鼻子就很容易出血。
(2)討論:鼻子出血了怎麼辦?先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說說鼻子出血時自己或別人是怎麼做的?
(3)請受了傷的孩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4)教師小結:如果鼻子出血了,或者看見別人鼻子出血了,不要慌張和緊張,要用手捏住鼻子的上方,同時馬上告訴老師或成人,請他們幫助你用葯棉填塞鼻孔,同時還可以用冷毛巾敷。
4、討論:保護鼻子的方法。
(1)引導幼兒討論:怎樣保護我們的鼻子。
(2)教師小結:小朋友要學會正確檫鼻涕的方法;平時不挖鼻孔,游戲時注意保護自己,不讓自己的鼻子撞到人或東西;不往鼻子里塞東西;多吃蔬菜,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活動分析:
幼兒期的孩子活潑好動,對任何事都充滿了好奇心。什麼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3--6歲的幼兒正是身心發育的階段,缺乏一些必要生活經驗,自我保護的意識較差,常常不能預見自己的行為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不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有時偏偏喜歡做一些危險的嘗試,為此,教育孩子樹立安全意識十分有必要。
針對幼兒中鼻子易出血的現象,我們設計了「當鼻子出血了」的健康教學活動,目的在於讓幼兒學會保護鼻子,在鼻子出血時,遇到問題時,不慌亂、不害怕,會用正確的方法自我救護或幫助他人。活動中通過形象的語言和生動的課件,讓幼兒了解摳鼻孔、鼻子強烈碰撞引起鼻子出血的道理;而有趣的小實驗,使幼兒在輕松愉快中獲得知識,了解鼻子的用處;再如請受了傷的孩子談談自己的感受,當孩子們聽到同伴的痛苦經歷時,自然就會懂得不要輕易讓鼻子受傷。
可以說整個活動,幼兒是比較感興趣,真正地學有所獲!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