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分鍾有多長優秀教案
活動設計:
大多數的孩子做事都比較拖拉,那該如何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改變他們做事拖拉的習慣。為此,我設計了《一分鍾有多長》的活動,目的是想讓幼兒通過體驗,讓幼兒感受一分鍾的長短,了解一分鍾的作用。知道一分鍾很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從而體會到時間的寶貴,意識到要珍惜時間,合理運用時間。並逐步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必需抓緊時間。
活動目標:
1、願意參加一分鍾的感知和操作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2、懂得做各項事情都要抓緊時間,知道時間的不可逆轉性。
3、能圍繞問題和操作結果分析原因,大膽交流表達自己的看法。
活動准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鍾能幹什麼」。
2、操作材料:筷子、彈珠;泥工板、油泥;彩筆、形狀塗色。
3、時鍾一個、記錄用的白紙、彩筆。
活動流程:
一、謎語導入。
1、謎語:滴答滴答,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睡,什麼時候起。
2、時鍾有什麼用呢?(它告訴我們時間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
二、在游戲中體驗一分鍾的長短。
教師:你們知道一分鍾有多長嗎?答:60秒,很長。。。
教師:今天我請小朋友玩個游戲親自來體驗一分鍾長短。
游戲:
(1)木頭人游戲。游戲結束:你覺得這一分鍾是長還是短?你在什麼時候感覺時間特別長的?
教師:剛才有的小朋友說一分鍾很長,有的說一分鍾很短。現在小朋友覺得一分鍾長還是短?
小結:當我們開開心心做游戲時,感覺一分鍾很短,很快就過去了。是嗎?小朋友還想再玩一個游戲?樊老師再帶小朋友玩一個金雞獨立的游戲。
(2)金雞獨立。(教師示範)當老師說開始的時候,只用一條腿站立,另外一條腿盡量不要落地。如果落地,趕緊抬起來,看誰能堅持一分鍾。准備好了嗎?我們請孫老師計時,開始……
教師:時間到了小朋友可以坐下來休息了。這次你們感覺一分鍾長還是短呢?
小結:原來我們在等待在堅持或者很累的時候,就會覺得一分鍾還是有點長的。
❷ 嘗一嘗分一分小班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能根據物品的顏色匹配相同色的房子。
2、體驗與同專伴共同操作、游戲的屬快樂。
活動准備:
1、各種物品卡:紅蘋果、紅草莓、黃梨、黃香蕉、綠葡萄、西瓜等等。
2、幼兒操作圖片:香蕉、梨子、蘋果,框子人手一份。
3、紅、黃、綠三色房子各一。
活動過程:
1、認認說說。 (1) 老師展示物品卡。 (2) 請幼兒說說這些物品卡的名字和顏色。
讓孩子認認、說說,說出有哪些水果,它們有哪些顏色,然後集體根據顏色把水果匹配到相同色的房子里,並會說:我把XX送到XX的家,接著幼兒自己練習,並會邊操作邊使用引導語,最後通過游戲「抱一抱」更加鞏固了孩子對紅、黃、綠三種顏色的認識。分一分整個活動過程充滿了趣味性、游戲性。在實施活動過程中,孩子們能積極參與,認真思考,大多數孩子的學習達到了目標,但也有個別孩子在動手操作過程中產生了困難。由於此活動以游戲為主,孩子們學習興趣較濃,他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都表現得輕松、愉快。
❸ 大班優質課陳青一分鍾有多長目標長教案
幼兒園優秀教案《一分鍾有多長》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體驗一分鍾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為入小學作準備。
活動准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鍾能幹什麼。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繩子,套環,彈珠和筷子。
活動過程:
一、交流:一分鍾有多長
師:不久我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大家都覺得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鍾,那麼你覺得一分鍾有多長呢?(幼兒可能會回答60秒。)
師:60秒又有多長呢?
師:我們請時鍾走一分鍾吧。
二、體驗:一分鍾能幹什麼
1、一分鍾有多長?
(播放多媒體課件)幼兒觀察時鍾畫面,體驗一分鍾的長短。
(1)(教師出示鍾面)我們都認識鍾,請問哪一根針轉一圈就告訴我們一分鍾到了?(秒針。)
(2)如果有的鍾只有兩根針,沒有秒針,我們怎麼知道一分鍾到了呢?
(3)教師小結:秒針走一圈或分針走一小格都表示過了一分鍾。
(4)現在我們讓秒針走一圈,請大家體驗一下一分鍾究竟有多長。
教師小結:秒針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鍾。
2、一分鍾能做什麼?
師:人們在一分鍾里能做些什麼事呢?老師上網查了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邊播放多媒體課件邊解釋:)
●一分鍾人能跑200米。
師:你們知道200米有多遠嗎?(AY~JL園出發到伊勢丹商廈。)
●一分鍾人騎自行車能騎700米。
師:你們猜猜700米有多遠?如果從幼兒園出發到哪裡有700米?(幼兒園總部到分部一個來回。)
3、我們一分鍾能做些什麼?
(1)我們一分鍾能做些什麼呢?你們想不想動手試試?
(2)教師介紹操作內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針開始走時,大家要一起動手,一分鍾到時立刻停下來,看看大家一分鍾里能幹些什麼。
(4)幼兒操作。
(5)交流匯總,教師記錄結果。
A、請你數一下在一分鍾里夾了幾粒彈珠(穿了幾粒珠子、幾個套環)。
B、請幼兒分組介紹一分鍾的成果,方法是:一組幼兒依次報數,另一組幼兒仔細傾聽,說出一分鍾內誰做得最多。(教師記錄幼JL的報數。)
C、同樣花了一分鍾時間,為什麼每組的結果不一樣?
結論:雖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
D、我剛才發現穿珠子小組的小朋友雖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們的結果也不一樣,為什麼?(當場讓該組幼兒再次報數驗證。)
結論: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三、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1、前些日子,我們每個人對自己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所。花費的時間進行了統計,結果怎樣呢?
2、幼兒說說自己花費的時間。
3、誰花的時間最長?誰花的時間最短?
4、為什麼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費的時間會相差那麼大呢?
5、做同樣的事情時間花得多結果會怎樣?時間花得少結果又會怎樣?
6、小學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時間,比如安排課間十分鍾。誰知道課間十分鍾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結果會怎樣?如果你抓緊時間結果又會怎樣?
❹ 大班數學《一分鍾有多長》教案及反思 陳菊紅
活動對象:
1.體驗一分鍾的長短,知道時間的不可逆性。你知道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2.知道一分鍾在時鍾上如何表示。
3.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活動准備:
1.幼兒操作材料若干,珠子和繩子、插塑積木、筷子和黑豆。
2.時鍾PPT、幼兒調查表
活動過程:。
一、交流:一分鍾有多長?
師:不久你們就要從幼兒園畢業,成為一名小學生了,大家都覺得要抓緊在幼兒園的每一分鍾。問:那麼你覺得一分鍾有多長呢?(60秒)問:60秒有多長呢?
師:聽聽幼兒智力游戲。那麼我們請時鍾走一分鍾吧。
二、體驗:一分鍾有多長?
1.出示鍾面(PPT1)「我們都認識鍾,請問哪一根針轉一圈就告訴我們一分鍾到了?」(秒針)
2.「如果有的鍾只有兩根針,其實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沒有秒針,我們怎麼知道一分鍾到了呢?(分針走一小格)
小結:秒針走一圈大概分針走一小格就表示過了一分鍾。
3.現在我們讓秒針走一圈,請大家體驗一下一分鍾收場有多長?
小結:秒針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鍾。。
三、交流體驗:一分鍾能做什麼?
1.師:「你覺得這樣的一分鍾時間里,人們可以做什麼呢?(......)「哦,能做的事情真多呀!」
2.動手實踐
(1)「我們小朋友一分鍾里能做什麼呢?你們想不想動手試一試?」
(2)先容操作內容,陳菊紅。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針開始走時,大家要一起動手,大班教案。一分鍾到時立刻停上去,看看大家一分鍾里能幹些什麼?(幼兒操作)
(4)交流匯總:相比看幼兒園小班英語兒歌。教練記錄結果。
A.請你數一下在一分鍾里夾了幾粒黑豆,(穿了幾顆珠子、插了幾個積塑)
B.請幼兒先容一分鍾的成果,方法是:一組幼兒一次報數,另一組幼兒仔細諦聽,說出一分鍾內誰做的最多、誰最少。(教練記錄幼兒的成果)
C.同樣花了一分鍾時間,看著。為什麼每組的結果不一樣?
小結:固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不一樣。
D.我剛剛發現穿珠子小組的小朋友固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們的結果也不一樣,看看陳菊紅。為什麼?(讓幼兒再次報數驗證)
小結:在相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由於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3.自己認為一分鍾能幹什麼?糾正幼兒第一次說出的錯誤答案,給出大人們一分鍾能做的事情。想知道多長。
(1)一分鍾能跑200米
師:。200米有多長?(......)
(2)會計一分鍾能數300張鈔票
(3)一般人呼吸15次
三、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1.前些日子,我們每個人對自己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餐,花費的時間進行了統計,結果怎樣呢?
2.幼兒說說自己花費的時間
3.比較各幼兒自己花費時間表格,誰花的時間最長,誰花的時間最短?
4.為什麼大家做同一件事情,但花費的時間會相差那麼大呢?(不抓緊時間)
5.師:大班音樂教案。剛剛我們用了很多個一分鍾,對比一下幼兒智力游戲。現在還能不能回去了?
時間過去了,就不能倒回了,所以我們小朋友要珍惜每一分鍾時間,做蓄謀義的事情。大班數學教案。
師:在園或在家的哪些時間可以珍惜?做一些蓄謀義的事情。我不知道數學。
附:調查表
事件
起床
刷牙
洗臉
吃早飯
時間
活動深思:一分鍾有多長
本次的數學活動《一分鍾有多長》案例設計中我按照「提出題目—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設計本次活動流程,從效果來看或多或少的改變了自己以往數學活動幼兒盲目動手、過多限制幼兒的局面。大班。讓幼兒在動手操作活動中真正的體驗到了一分鍾的長短。「做中學」中的揣摸是讓孩子在動手前先動腦,有助於激活幼兒的思維,使操作活動有明確的指向和目的。想知道一分鍾。在活動中我給他們必定時間的揣摸,同時根據幼兒的能力給他們提供了可以去驗證揣摸的操作活動,而不是一味的去想,相比看大班數學《一分鍾有多長》教案及反思。讓她們有想有驗證。從而體驗到一分鍾的長短及一分鍾的珍貴。
「興會是幼兒的教練」 。《綱要》中的科學領域提出了以下對象:「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會,對比一下教案。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大班教案。探究題目;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等。」可見科學領域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動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保持孩子們永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強調幼兒運用各種感官主動地觀察、操作和實驗,對探索的結果進行推理、得出結論。本次活動,我通過動手操作等多方面讓幼兒來學習,讓他們從各種感官獲得對一分鍾的親身體驗,對比一下反思。並且能用自己的言語描述出自己一分鍾的職業環境,知道要珍惜時間。
游戲既是科學活動的內容,又是科學活動的實施途徑。於是,我充分利用孩子這種獨特的認知方式,相比看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調整和實踐我們的數學活動,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游戲和實踐獲得多方面的經驗。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也許從頭至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時引發、支持並促進了他們的科學學習活動。只須我們做到「心中有對象」,把科學活動對象從有形轉化為無形,滲透到游戲之中,幼兒園大班幼小銜接。孩子們就能在游戲中自由主動的學習。本次活動,我們先用「木頭人」的游戲引發幼兒對探索一分鍾的興會,再通過多次的分組操作加深幼兒的理解,讓孩子快快樂樂的游戲中,班數。潛移默化的對知識得到鞏固。聽說幼兒園小班英語兒歌。
❺ 鋼琴課一分錢教案
一分錢沒搞錯吧😂
❻ 大班教案一分鍾能幹什麼
幼兒園大班教案:一分鍾能幹什麼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在游戲和操作中體驗一分鍾的長短。
2、懂得參與各項活動都要抓緊時間、珍惜時間。
活動准備:
1、多媒體課件「一分鍾能幹什麼」。
2、幼兒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繩子,套環,彈珠和筷子。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1、謎語: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能告訴我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睡覺?會是什麼呢?(時鍾)
2、時鍾有什麼用呢?(它能告訴我們時間,它和我們生活有非常密切的關系)
3、鍾面上有什麼(12個數字,三跟針,時針,分針和秒針),那你覺得一分鍾會有多長呢?那我們一起看一下,心裡默數秒針一共響了幾個滴答?好,仔細聽,預備,開始。
4、你來說說,你發現了什麼?(秒針走了一圈)一共響了幾個滴答?(60個)
教師小結:秒針走一圈響了60個滴答表示60妙,也就是一分鍾。
二、在游戲中體驗一分鍾的長短
1、提問:在一分鍾內我們可以完成什麼事情呢?
2、游戲:今天我們小朋友也來親自體驗一分鍾長短,我們先來做幾個定格游戲好嗎?
(1)木頭人游戲。剛才的一分鍾你看到同伴怎麼啦,學習同伴的樣子。那心裡怎樣想的?你覺得這一分鍾是長還是短?你在什麼時候也感覺時間特別長的?
(2)金雞獨立。(教師示範)當時鍾開始走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做動作,時鍾停我們的動作也停。准備好了嗎?
3、小結:通過剛才的活動你感覺一分鍾長還是短呢?(長)原來我們在等待在堅持或者痛苦的時候,就會覺得一分鍾很漫長。
三、在操作中感受一分鍾的長短
1、教師介紹操作內容,讓幼兒知道每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搓團圓、串珠、夾珠子、拍皮球、套圈)
2、教師介紹操作規則:時鍾開始走我們才可以開始活動,時鍾停,停止活動。然後把你活動的結果記錄到表格里。比如說你拍10個球就用數字10記錄下來。看看大家一分鍾里能幹些什麼?
3、提問:你一分鍾做了些什麼?邊提問邊結合記錄表講述。
4、提問:同樣花了一分鍾時間,為什麼每組的結果不一樣?
5、教師小結:雖然時間相同,但每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較難,有的比較容易,所以結果也不同;同的時間里做同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動作有快有慢,所以結果也會不同。
四、討論:如何珍惜時間?
1、介紹一下名人一分鍾內可以做的事情。
●跑步。明明經常練習跑步,一分鍾可以跑200多米呢,他在運動會上還得了冠軍呢?
●穿衣服。紅紅小手可能幹了,起床只要一分鍾就能穿好衣服,冬天還不容易著涼。
●口算。方方一分鍾能做20多道算術題,做得又快又准確,是班級里的口算大王,大家都誇他真聰明。
2、討論:只要我們珍惜時間,就能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那我們怎樣來珍惜時間呢?
3、小結:做事專心,不拖拉,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都是珍惜時間的好方法。其實時間是很寶貴的,這一分鍾過去了,就再也不會回來了,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鍾的時間,不要讓它白白地浪費,讓自己學習好、生活好,精彩度過每一分、每一天。今天老師還為小朋友帶來了一首關於時間的兒歌,想不想聽。
活動延伸: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兒節約時間。
附兒歌:《時間伯伯》
時間伯伯,你是個偉大的旅行家,你從不停止自己的腳步,從過去走到現在,從昨天走到今天,從現在走到將來,時間伯伯,叔叔阿姨告訴我們,「一寸光陰一寸金」,我們一定愛惜你,跟隨你的腳步,做時間的小主人。(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❼ 小學音樂春天在哪裡教案
小學《春天在哪裡》教案
教師:屈老師
年級:三年級
課型:綜合課
教材分析:(略)
學習重點:指導學生用輕盈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學習難點:歌曲的第五、六句(第二樂段的一、二句)。
學習准備:鋼琴、彩色大歌片、錄音機、磁帶、多媒體。
學生情況:
歌曲《春天在哪裡》是一首深受孩子們喜愛的歌曲。在校園廣播、校園藝術節、以及一些VCD光碟上經常能欣賞到這首歌曲。所以大多數學生都能哼唱這首歌曲,但幾乎沒有一個學生能完全唱對,出錯最多的地方是歌曲的第五、六句,所以教師把歌曲的第五、六句作為本課的教學難點來設計。
學習過程:
一、組織教學:
游戲
二、綜合訓練
(一)、解決難點:
1、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小禮物,請看:屏幕顯示風景,兩只小黃鸝飛入,向學生問好並作自我介紹。
2、師:小黃鸝不僅有禮貌,它還會唱歌呢,你聽:(屏幕顯示兩只小黃鸝唱歌,並隨唱在小黃鸝的一側出現節奏和歌詞。即歌曲的第五句和第六句。)
3、教師引導學生學唱這兩句。要求聲音輕巧、有彈性,咬字吐字清晰,兩句在力度上形成對比。
(二)、發聲練習:
用歌曲的五、六句做發聲練習。
三、學習歌曲
師:小黃鸝教會了大家唱歌,它還有問題要問大家呢?你聽:(屏幕顯示:小黃鸝問:「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你是怎樣發現的?」)
1、欣賞范唱
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小草變綠了,花兒開了,說明春天來到了。春天還有哪些景色呢?春天還在哪裡呢?請認真看看,仔細聽。(多媒體展示歌曲《春天在哪裡》的MTV)
2、演唱第一段
師:春天在哪裡呢?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在湖水的倒映里,在小朋友的眼睛裡。剛才我們在欣賞范唱的時候,老師就發現一些同學忍不住唱了起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教師出示大歌片)。
3、提出要求,進一步鞏固。
師:歌曲的速度是怎麼的?歌曲的情緒呢?那麼應用什麼樣的聲音來表現歌曲呢?對,應用活潑、明亮、有彈性的聲音,就像小黃鸝的歌聲一樣。師范唱後,學生演唱。(設計說明:在第一遍演唱的時候,依然有幾個學生把前十六分音符唱成了後十六分音符。所以在這里教師再進一步的范唱提示,同時也通過此句范唱來引導學生如何用活潑、明亮、有彈性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4、揭示歌名
師:歌曲的名字是什麼呢?你能為它起個名字嗎?
學生討論:(在這里教師應盡量的鼓勵學生踴躍發言)
學生發言後,教師小結:我們經常在一些光碟和磁帶上看到如:《嘀哩哩》《嘀里嘀哩》《春天在哪裡》這樣的歌名,它們都是指的同一首歌曲,還有剛才同學們起的一些很好聽的名字都可以作為這首歌曲的名字,我們課本上把這首歌的名字定為《春天在哪裡》。(教師把「花形」的歌名貼在大歌片上)
5、學習歌譜
師:這首歌曲的歌譜和我們以前學過的不太一樣,區別在哪裡?對,高音譜號後面多了一個降記號,這首歌曲的調號就成了F大調,do在第一間,請同學們在手指五線譜上找出其他的各音。(學生找出F大調各音的位置後,同桌之間互相檢查並唱一唱。)
師:請同學們自己在心裡默唱前四句歌譜,同時找出哪兩句是完全一樣的呀?
學生分小組自己學唱前四句歌譜。
師:老師來唱後面這一部分,請你找出哪一句剛才我們已經唱過了?學生找出後,分組學唱後半部分歌譜。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譜。
6、完整演唱歌曲
請同學打開課本第25頁,自讀第二、三段歌詞,找找哪些地方和第一段不同。教師提問後,要求學生用最快的速度背過這幾句歌詞。
完整演唱歌曲。老師提兩個小小的要求:①演唱時用什麼樣的聲音來表現?②用什麼樣的表情?
四、教學延伸:創編歌詞
1、師:春天在……,下面讓我們走進春天,找一找還有哪些景色是歌曲里沒有描繪到的?(多媒體演示春天的配樂風光片)
2、師:請同學們根據剛才你在屏幕上看到的春天的景色或你在生活中觀察到的春天的景色,編成歌詞唱一唱。下面我們分組討論,比一比哪一組的同學創編的歌詞最動聽。
3、分組表演,展示成果。
請部分同學演唱自己創編的歌詞。
4、學生討論,選出三組比較好的歌詞,用他們創編的歌詞替換下原來的三段歌詞。請三個同學分別來演唱創編的部分,其它部分由同學們齊唱。
五、教師小結
春天裡處處有美景,只要同學們細心觀察,你會在春天裡發現更多更多更美好的東西。下面讓我們踏著春天的腳步到校園、到田野、到大自然去尋找更美的景色吧!隨音樂出教室。
❽ 比一比,分一分 中班教案
活動目標:
1、能用目測的方法判斷、比較物體的粗細與寬窄。
2、願意用語言表述專活動的結果屬。
重難點:
能用目測的方法判斷、比較物體的粗細與寬窄。
活動准備:
1、班級環境中布置一些粗細、寬窄不同的物品,如:繩子、平衡板、圓柱積木等。
2、大象和長頸鹿圖片各一張,幼兒畫出。
活動過程:
一、觀察動物圖片,區別粗細。
1、出示大象和長頸鹿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提問:大象和長頸鹿比,誰的腿粗,誰的腿細?學說:大象腿粗,長頸鹿腿細。
2、拓展經驗:知道哪些東西有粗細。如吸管有粗有細等。
二、觀察積木板,區別寬窄。
以大象和長頸鹿要過橋的游戲情節,引導幼兒比較橋面的寬和窄。
三、觀察班級環境中的物品,找粗細。
請幼兒舉出相關的例子,如有的筆粗,有的筆細等。
四、游戲:比一比,找一找。
1、到戶外場地將幼兒分成兩組游戲:老師發出指令,如:「抱一抱粗樹干。」一組幼兒找到粗樹干抱一抱,另一組幼兒觀察、評價是否找對了。游戲繼續進行:找細樹干,從寬寬的小橋上走過,從窄窄的小路上走過……
2、游戲幾次後兩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