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拓展美術的繪畫空間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發展的深入,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廣大美術教師更新觀念,越來越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美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由過分的偏重對美術知識、技能的掌握和與學科為中心,逐步轉向為人文素養與藝術能力的綜合開發上。通過藝術與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感、文化和科學及各門藝術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的探索、參與、感受和創造的自主性,強化學生對藝術的悟感能力和開拓學生的視野。而學生的課外繪畫,就是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課外各種美術活動,完成課堂中所不能達到的藝術境界,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新的課程觀認為:課程不只是反映和傳遞人類的文化遺產,還必須反映現實社會未解決的課題,使學生在解決課題的過程中參與知識的創新;教學活動不只是課堂上的理解、講解和技能、技巧的傳授過程,還必須讓學生到真實的世界中去獲得各種切身體驗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運用能力。因此,重視學生的課外繪畫,拓展美術學科的繪畫空間,是《課程》中「綜合·探索」的具體深化的體現。學生的課外繪畫,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指學生的課外繪畫作品,另一方面是指學生的課外繪畫形式。前者是學生對生活經歷、情感體驗的過程中折射出來的光芒;後者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索發展的問題。當前,拓展美術繪畫的空間主要表現有幾個方面:一、學生的校園繪畫空間它是學校校園文化不可缺少的陣地,也是一個學校文明程度的象徵。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作為校領導應重視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引導學生參與學校窗口的美化,鼓勵學生以團體或個人的形式出好校刊、牆報、手抄報;配合班對活動以及學校的藝術節、運動會等活動,進行策劃、設計、製作會標、海報設計並融入到師生的評選活動中去,這樣就開拓了校園興趣小組的創新視野。比如,我校設有的興趣小組特色班;低段的橡皮泥製作班,中高段的素描、色彩班。低段的橡皮泥製作班,使學生親身的實踐,感受到捏、切、削、搓、拍、揉等製作各種物體的樂趣,通過學生對物體的感受提高了學生創造、構思的能力。同時,我逐步把他們引導到陶藝製作的方面來。我校的素描班打破以往只在畫室畫畫的傳統規律,引導他們以校外寫生為主,室內素描寫生為基礎,從而讓學生更貼近了自然,貼近生活地創作了許多課堂以外的東西,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又開拓了學生的創新視野。同時,隨著校園電腦互聯網的發展,培養學生進行電腦繪畫、板報排版設計等設計,組建個人、班級網,進行參與網路的交流,這樣校園繪畫活動會蓬勃發展。二、學生的家庭繪畫空間作為美術教師要經常與家長交流其子女的學習成績,並提出要求,商討達到更高目標的方法,培養家庭對其子女藝術教育的興趣。例如房子的裝修,室內的擺設布置等。鼓勵小孩去設計、去參與。作為一個家庭,父母應盡力引導孩子去旅行、參觀、訪問等增強孩子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三、學生參與校外輔導機構的繪畫空間校外輔導中心旨在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而校外繪畫活動是輔導中心不可缺少的部分,它造就了很多藝術人才。每年的寒暑假,教師、家長都應鼓勵學生、小孩去參加少年宮、文化館等部門的各種繪畫、娛樂活動和社區的環境美化活動。但是,有些輔導中心和個人搞美術強化培訓活動,圍繞考級、高考的指揮棒轉,急功近利,這是不可取的。校外輔導機構應為廣大少年兒童的發展創造一定條件,讓他們去共同參與、創造和開發新問題、新思路。四、學生參與的其它繪畫空間學生參與的其它繪畫形式,促使了他們不斷的進步發展。開拓視野,鍛煉了他們與生活相結合的能力。就農村地區而言,藝術教育環節相對薄弱,鄉、鎮、村的教育發展有待進一步增加經濟投入。農村教師應根據本地區傳統文化、風土人情、地理狀況等引導學生利用本地資源,用種種材料、多種形式創作和製作相關的美術作品。例如山區學校可搞風景山水畫創作,材料工藝製作和生產勞動;文化古鎮地區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傳統文化,把年畫、剪紙等溶入到繪畫工藝的創作中去。開展鄉土美術教育,通過美術活動,引導學生對生活的切身體驗、描摹、創作、感悟和表現,從中獲得審美體驗和表現方法,進而升華到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Ⅱ 空間藝術
如果從美術史來看,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藝術就已經打破家常繪畫的界限專。到了上世紀末,國外屬主流藝術都已經是基本不是傳統繪畫藝術,納入空間的范疇。比如裝置藝術,大地藝術都是屬於空間藝術。但人們都沒有沒有明確提出空間藝術的概念。
Ⅲ 美術中空間的含義
就一般情形而言,人們在對待美術作品時都比較注意思考和發掘其傳達的語義信息。而對符號信息的接受和理解則缺乏明顯的意識。我國著名畫家和美術教育家豐子愷很早就發現了這一現象。他認為人們在藝術的欣賞上存在著三種感情,即材料感情、形式感情和內容感情。一般而言,材料感情最先發生,而形式感情則是藝術批評家所應具備的,一般人則具有比較強的內容感情。這就說明了一般人觀看美術作品,首先注意的是內容,而不太也不善於注意形式。
任何交流,不論是語言文字的還是圖像的,都包含著兩種類型的信息,即語義信息和符號信息。語義信息是指傳播者主觀上想通過媒體的涵載所要傳達的信息。而符號信息則是指不同的媒體及其不同的組合方式本身所傳達的信息。比如「我們喜歡美術」這一句話,它的語義信息十分明白,表達出我們對一種活動或者一件事物的喜好的態度。但如果我們用不同高低、強弱、快慢的語氣說這句話,我們就可以表達出多種不同的感覺,或真切,或平淡,而且如果我們的語氣中流露出輕蔑或者玩世不恭的態度,我們甚至可以表達出完全相反的意思,即「我們不喜歡美術」。這里所提及的語氣的高低、強弱、快慢就是我們所謂的符號信息。在符號學上,所謂語義信息實際上就是所指,而所謂符號信息則是能指。換句更通俗的話說,語義信息與我們平常所理解的內容的意義基本上是一致的,而符號信息則大體上與我們所理解的形式的意義相近。
Ⅳ 第八課營造美好宜人的空間--環境設計藝術教案
本課是《設計》模塊中的最後一課,在此之前,學生們對設計的一些知識已經有所了解,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本課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也是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和動手能力訓練的關鍵。所以我想通過更多的活動來引發學生對未來生存環境的思考,從而達到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及拓展知識的教學目的。由此我想把本框題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理論,通過鑒賞優秀作品、校園環境及居住區的室內外設計了解環境藝術設計知識;另一部分是以實踐操作為主,討論品評身邊的環境藝術設計,學習簡單的繪制並給同學們留一個較為長期的作業以「我們期待的環境」為題,做一個立體的環境設計模型。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參與綜合性設計項目的活動。對學生的作品我抱有肯定的態度(多元化評價方式),抽出一定的時間(或拿出一節課的時間)搞一個學生作品展,學生用口頭和書面的形式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設計作品。掌握一些設計和品評方法,在生活中逐漸完成環境知識的建構。
二、教材的性質和特點:
通觀本課教學內容,可發現有如下兩個特點:
1、容量大,知識結構清晰:
本節課容量較大,主要體現在環境的構成包括了建築外部環境景觀、建築物和建築內部空間(即室內)三大部分。(就建築物民居而言,不同的地域呈現多樣的居住造型。)
圍繞「環境藝術設計」,分成兩大部分:一是環境藝術設計的概念、范圍、內容和特點,;二是設計方法的操作和實踐,以居室空間為例,引導學生初步理解空間設計的步驟和程序。脈絡非常清晰。
2、本課內容在整個《設計》模塊的教材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可以說是對《設計》模塊的一個的總結,是學生創造性成果的集中展示。展示中提高學生自信,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高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生初步了解環境藝術設計中有關建築、景觀和室內設計的概念、主要內容和三維空間設計的特點。
能力目標:從環境設計的物質因素到精神需求的探究學習中,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原則及基本要素有一個整體的概念,並能通過研究分析較好地把握環境藝術設計諸要素間的相互關系及心理需求。學會收集、處理資料信息,並運用一定的表現方法表達對身邊環境結構的批判和對環境設計的構想。
情感目標:在實踐中提高對環境藝術設計的認識,形成關注生活環境、改造現有生活環境、創造理想生活環境的意識。
四、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高二新課程標准,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理解環境藝術設計的內容、主要特點和基本的設計手法。從感性上認識三維空間設計的特點和形式。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才能理解和掌握優秀的環境藝術設計要素。
教學難點:從平面向空間的思維轉化,從而樹立空間尺度關系的概念。其中「跟我做」中一點透視作圖方法是理解和聯系的主要難點。
難點的依據:空間的思維轉化專業性較強,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框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五、教法:
Ⅳ 空間藝術的簡介
空間藝術(英文名:space arts)是以空間為存在方式的藝術。其種類有建築藝術、雕塑、繪內畫、容工藝美術、書法、篆刻等,又通稱美術。空間藝術一詞源於德語Raumkunst。造型是空間藝術的必要手段和必備因素,造型藝術必然存在於一定空間中,因而空間藝術的本質是對造型藝術存在方式的把握。空間意識產生於視覺、觸覺及運動覺中,一般來說,繪畫的空間性質依靠視覺;雕塑和建築除視覺外,還分別依靠觸覺和運動覺。
互聯網的出現與數字化運用的發展昭示了創意產業巨大的發展空間和人們對數字化文化內容的高度需求。在此背景之下,北京創意空間藝術中心即將建成開放。北京創意空間藝術中心是非贏利性文化事業機構,以促進文化藝術與科技的交融、研究數字內容的產業化可能性、推動北京乃至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為目標。該中心將以開放的態度,在中國政府的支持下,與國際國內各專業機構、專家學者、創意產業界人士和企業開展廣泛和形式靈活的合作,展示和研究那些代表當前最新技術與理念的文化藝術創意作品和成果,舉辦展覽、研討會、培訓班、開放式工作室等各種活動,致力於建設一個專門服務於創意產業的前沿性、國際性公共平台。
Ⅵ 空間的魅力美術教案
哪裡能找到江西美術出版社的美術教案
Ⅶ 關於美術空間的表現
要想表現好空來間在透視做好的基自礎上你就要注意「前實後虛」這四個字了!!
前面的東西畫的結實點、精細的,用的線也要清晰、硬朗,而後面的東西你就要適當的虛下去了,打個比喻,一副畫,主體物你要畫百分之五十,那麼在畫面前面的東西你則要畫百分之三十,而在後面的物體你則畫百分之十五,最後的就百分之五,做到有主次,有層次,空間感自然會出來了!
還有,後面的東西記得不要畫太多。例如布紋,你只需簡單的交代一下就行了!!還有個方法,你可以選擇在後面畫一個窗戶上去,這樣空間感會更加突出!
要畫出空間感還有個前提,就是你的構圖要做好!否則無論你怎樣努力,空間也是出不來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O(∩_∩)O~
Ⅷ 什麼是空間藝術
空間藝術,實際上是運用"空間感"的藝術效果來進行"造型",即根據透視原理,運用明暗、色彩的深淺和冷暖差別,來表現物體之間的遠近層次關系,使人在平面作品上獲得立體的、深度的空間感覺。現在作畫、拍照、廣告都已慣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