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班健康課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獨立生活的意識,逐步改變他們依賴成人的心理狀態。
2、學會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技能,知道主動承擔一些家務勞動。
3、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事能夠試著面對。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懂得在別人有難的時候要想辦法去幫助他們。
活動過程:
1、請幼兒介紹一下自己的衣服、鞋襪等都放在家裡的什麼地方?每天穿什麼衣服由誰來決定,誰來找。
2、調查一下每天都有誰聽天氣預報。
3、老師請小朋友講講,聽天氣預報對他們有什麼意義。
4、玩游戲:請聽天氣預報。
玩法:幼兒分成若干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回答問題。
老師做預報員,向幼兒預報天氣,讓幼兒根據聽到的天氣預報,選擇衣服、雨具等,看哪組選得快而且正確,優勝組得一枚獎章。
如:老師報陰有雨,幼兒就必須選擇雨衣、雨傘;最低氣溫15℃以下,幼兒要選擇毛衣等;最高氣溫25℃以上,幼兒可選裙子、短褲。
5、玩游戲:看誰的衣服最整齊。
玩法:(幼兒分為人數相等的若干組進行比賽)
每組幼兒前面放兩張桌子,其中一張桌上擺放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各種服裝。游戲開始後,每隊幼兒均從第一個人起跑到桌前,任選一件服裝疊好放到另一張桌上後跑回,拍打第二個人的手,第二個人再去疊放衣服,以此類推。疊放整齊、速度快的一組獲勝。
6、教師示範如何洗手絹,要求幼兒回家練習洗手絹、襪子等,並晾起來。
Ⅱ 中班健康課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怎麼設計
幼兒園中班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師:屈老師
設計意圖:
由於幼兒對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比較薄弱,有的幼兒更是不會動手,為此想通過此次活動培養幼兒的動手技能,通過節日的方式讓小朋友自發的感覺到媽媽的辛苦,讓幼兒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學著做,也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也讓父母知道從小不能太溺愛孩子,應從小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自立的表現和重要性;知道依賴的危害。
2.能力培養:培養學生分析、探究、合作、活動的能力。
3.情感和生活指導:培養學生的自立意識,增強學生生活、學習的自立能力。
活動准備:音樂磁帶,家庭照片,活動物品等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首先播放歌曲《不再麻煩好媽媽》配上小朋友幸福家庭生活的照片)小朋友們,今天是一個特殊的節日,三八婦女節,也是我們媽媽的節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很好聽的歌曲,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小朋友們,你們聽了這首歌有什麼感受?
是不是感覺很溫馨很幸福呢?
是呀,我們每個小朋友都生活在這樣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中。作為這家庭的一員,我們的爸爸媽媽為了大家能夠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爸爸媽媽每天起早貪黑,不知疲倦的辛勤勞動著,爸爸媽媽付出了很多,今天呢,我們小朋友們的媽媽也來了,來和我們小朋友一起過這個節日,現在我們就請小朋友們的媽媽來說一說我們一天之中到底要做什麼事情吧,有請小朋友的媽媽們。
小朋友們都聽了媽媽們說的了,聽完你們心裡有什麼感覺呢?你們沒有想到我們的媽媽為了照顧我們,一天之中要做這么多的事情吧?
那麼在今天這個特殊的節日里,你們有什麼最想對媽媽說的呢?
現在小朋友們都知道了,我們的媽媽這么的辛苦那我們能為媽媽做些什麼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比如說:我們可以從自己出發,先學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二、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
1.像穿衣服、穿鞋子……這些事情都是誰的事?
2.當我們面對這些事情,我們應該怎麼做?
3.那這些事情你們都會做嗎?
4.你們到底會不會做呢?現在,我就來問問小朋友們,你早上起床都做了哪些自己的事情?
5.你會穿衣服、穿鞋、疊被子嗎?我請小朋友們來演示一下,看看到底會不會,媽媽在一旁觀看,讓小朋友自己動手。
6.通過這個活動我發現有些小朋友會些簡單的,可是有些小朋友連手都不會動。
7.小結:對於自己的事情,我們要自己做,不再麻煩父母,不用他們操心,這才是愛爸爸媽媽的表現。
三、幫助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在家裡,除了這些自己的事情以外,還有哪些事情我們可以做呢?(小朋友交流,媽媽跟小朋友一起討論)
2.這些事情都是我們每一個小朋友可以完成的,是家裡的事。對於這些事,我們要怎麼做?
3.這些事中,你以前做過什麼呢?
4.在剛才的交流中,我也發現,我們小朋友中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做過,那你能說說沒做的原因是什麼嗎?
5.對於不會做的事情,我們應該怎麼辦?
6.好,現在就讓我們進行一次勞動技能交流會,咱們請會做這些事情的小朋友當一次小老師,給大家介紹介紹具體做法。
7.小結:通過他們的介紹這些事情的具體做法,你會了嗎?希望同學們在家中能夠盡自己的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減輕爸爸媽媽的負擔。
四、我還會做的事情
除了以上家務,在家裡,小朋友們還能做哪些事?
小結:小朋友們,我們在家裡不僅爸爸媽媽要照顧我們,現在我們也要學著來照顧爸媽關心自己的家人,讓他們也感受到我們帶給爸爸媽媽的溫暖。
(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