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音樂鋼琴教案

音樂鋼琴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19 10:54:34

⑴ 鋼琴拜厄教案

要教案干什麼呢?
上課聽老師講不就很好嘛

⑵ 請大家上傳一些鋼琴集體課的教案好嗎

無論是對兒童、青少年還是成人,採用集體課方式進行鋼琴入門教學,在國外已得到廣泛應用,在我國,鋼琴集體課的優越性也正在被逐步認識。
對初學鋼琴者,尤其是對音樂與鋼琴十分,陌生的幼兒,入門階段尚未遇到較復雜的演奏方式及技巧,他們共同的首要任務是「通過學習鋼琴來學習音樂、啟發興趣、打下最初步的鋼琴演奏基礎。」我認為、集體課教學是有利於完成這一首要任務的教學方式,也是初級教學階段中對師資的一種節省。下邊扼要談談幼兒集體課的四點好處。
一、入門教學階段如同運動項目中長跑的開始,人與人彼此之間的距離尚未真正拉開。學習中的個體差異雖有,但共性學習內容居多。如對於音樂興趣的培養,聽覺、節奏感、歌唱感的訓練,鋼琴鍵盤的認知,音知識與讀譜常識的獲取,彈奏姿勢、方法及音樂表現手法的初步掌握等方面。集體課教學可以勝任上述學習內容。
二、絕大多數小朋友天性活潑,小夥伴一起學習鋼琴,可避免產生孤獨、膽怯及單調感,從心理上感到放鬆及快樂。小朋友之間的純真友誼及情感,也常是吸引他們繼續學琴的因素之一。由於集體課易於實施動靜結合、輪流上課、相互比較、共同游戲等教學手段,因而學習內容較豐富、氣氛活躍、小朋友主動性較強,學習效率較高。
三、為小朋友提供了鍛煉、互相及合作的機會。集體課中,小朋友常要更換自己的「角色」,當「演員」時能鍛煉當眾表演的膽量,當「觀眾」時又能有機會學習如何去欣賞及評價、當「學生」時要去除嬌、驕二氣、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當「小老師」時又要細心傾聽、觀察別人的演奏並作出「指導」,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正起著對「小老師」自己的督促作用,除了能享受彈奏小曲的快樂,還增加了與其他小朋友一起彈四手甚至六手聯彈的「過癮」機會,感受合作中旋律、和聲、節奏等的種種美感,學會邊彈邊傾聽別人演奏的「本領」。
四、由集體課方式所創造出的學習環境、氣氛、內容,並配合啟發式、研討式等「民主」教學手段的運用,對於提高小朋友的參予及競爭意識,培養觀察力、聽辯力、理解力、創造力、想像力、記憶力……都十分有益。亦可稱作「綜合音樂才能教學法」。
下邊將從集體課的適應對象、組合方式、學習期限、課時安排、上課程序與課堂組織等方面作扼要說明。
集體課的適應對象及組合方式
任何年齡段的初學者均可採用集體課入門方式,幼兒集體課則適合於4至7歲的初學兒童。教師需通過觀察比較,盡量將年齡、條件、能力相近的小朋友結合為一組上課,切不可隨便編奏成組。對於經初步考察已顯示較高音樂天賦的幼兒,或與他人相比條件及基礎較差的小朋友,若遇不到相應情況的「伴侶」,應納如個別教學之中。
在國外,鋼琴集體課教室通常比較寬大、可放置數台鋼琴,有多數音樂教具和現代化的視聽設備,教師可同時指導較多的學生。在我國,教師授課條件較差,現代化教學設施也不全,因此宜採取2至4人的小集體課組合方式。由於學習中「步調較整齊」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最初的分組,可在進一步觀察中視學生進步的不同情況作調整。
集體課的學習期限及課時安排
幼兒集體課的學習期限並無一個絕對的限定,這往往與教師對集體課小組教學計劃的總體設計有關,也受到小朋友個體差異變更速度快慢的制約。一般認為半年以上,3年之內都適宜。當完成車爾尼599練習曲的程度,進入到中級階段的學習時,似乎更適於上個別課,完全可以繼續一塊學琴,這在國外稱為「伴侶」式學琴方式。
集體課的課時長短與小朋友的年齡、人數與程度等諸因素有關,若是年齡小、人數少、程度淺則可稍短,反之則需適當延長。一般在40至60分鍾為宜。每周1節課,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分兩次上。
集體課的上課程序
一、 開始上課
開始上課時教師和小朋友應面對面站好互致問候,然後教師簡短地詢問一周來小朋友的練習情況及日常表現,家長也可以主動插話告之孩子的點滴進步或問題,以便教師及時鼓勵或糾正。
二、 回上周布置的作業
回課的形式可以多樣化,總用一樣的模式回課回稍顯單調,減少吸引力。例如採取下邊的回課方式
1、教師從基本練習、復習的樂曲、新布置的樂曲中各抽查一條了解小朋友的練習情況。
2、 小朋友及家長自選出本周練習得最出色及「最頭疼」的樂曲,以便相互學習及幫助。
3、小朋友輪流彈完全部作業,教師帶領大家講評並抽查其中最好或最有問題的樂曲供「民主研討」,好在哪兒、問題又出在哪兒,等等。
4、小朋友互當「小老師」,彼此抽查作業,加強同齡人之間的督促與競爭。
5、選出一條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品,小朋友輪流彈奏並「共同討論」個人的優缺點,取長補短,弄懂弄透之後回去再加復習。
6、某些基本功、樂曲可採取在鋼琴上移高移低音域彈奏的方法,以便2位甚至3位小朋友同時彈奏,這時訓練聽覺、熟悉鍵盤及相互間的協調合作十分有益。
三、 講述及布置新作業
新作業即要數量合理、又須難易適度。盡量照顧到即有代表進度的主要作業,也常有提高興趣及培養讀譜能力、合作能力的淺易小曲和聯彈曲等。基本功、練習曲、樂曲「三條線」也力求搭配好。以下幾點通常應注意到:
1、講述一種新課題,特別是關繫到一種新彈奏方法時,一定要反復示範、細細分析、將深將透,並爭取讓小朋友當場實踐,及時發現問題。
2、布置新作業時要說明該曲的練習目的及步驟,以及主要注意事項(諸如性質、奏法、指法難點的練習方法……)。
3、「鈴木教學法」十分強調聽覺模仿在音樂入門教學中的重大意義,因此,教師對新作業的示範演奏非常重要,准確而生動的示範可以從聽覺、視覺上加深小朋友對樂曲的總體印象,產生對新作業的練習慾望,減少一部分練習困難。但也不一定每首作業均示範,有時反而有意放手讓小朋友自己獨立讀譜,促其多動腦筋、提高視奏能力。
四、 適時地插入綜合性音樂教學內容
在集體課上課程序中,可針對幼兒心理與生理特點適時插入動靜結合、提高興致、寓教於樂的綜合性音樂教學內容。例如:結合鋼琴小曲中的歌詞師生一起有表情地歌唱、跟隨進行曲的節奏「一、二、一」邁動整齊的步伐,欣賞一首優美或活潑的樂曲時,可以用碰鈴、沙錘打出相應的節拍、節奏或利用身體的動作來感受音樂的情緒及脈博(國外亦稱作「體態律動」)。此外,為調動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將聽音、認譜、打節奏等均列入「比賽」項目。實踐證明,凡是在鋼琴入門階段結合綜合性音樂教學內容進行啟蒙的幼兒,各種淺能比單一教學方式更容易發覺出來。不過,每節課中插入的內容不可過多,以免影響中心課題的完成。若有條件開設音樂基礎課,則部分綜合性音樂教學內容可調入專門課中。
五、 結束上課
下課前,小朋友需和教師一起進行課堂小結,即使肯定進步與指出不足之處。上課積極主動、當「小老師」當的特別好、彈奏某首樂曲非常出色等均可提出表揚,予以某種方式的鼓勵,如在樂譜或家長筆記本加蓋「小火箭」、「卡通小人」類的印章,給稍有不足之處的小朋友蓋上「缺一個翅膀」的火箭或「半個」卡通小人。別看這些印章小,他們在小朋友的心目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最後,師生面對面站好,有禮貌地相互道別
轉自博客

⑶ (急求)鋼琴教案!

這篇洋娃娃的夢的關鍵詞是洋娃娃的夢,
教學內容:欣賞鋼琴獨奏曲《洋娃娃的夢版》。

教學目標:

1、欣權賞鋼琴曲《洋娃娃的夢》。

2、根播音樂創編洋娃娃的故事,並隨音樂表演。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堂課內容導入新課。

1、演唱或表演《老鼠和大象》。

2、告訴學生本堂課欣賞的樂曲與洋娃娃有關,認真聆聽,洋洋娃娃在做什麼?

(二)欣賞音樂《洋娃娃的夢》。

1、聽錄音,教師自己彈奏或請學生彈奏《洋娃娃的夢》。

2、啟發學生思考,樂曲表現了洋娃娃幾種不同的情緒,或洋洋娃娃身邊發生了哪些故事情節。

3、請學生隨著音樂講述自己聯想到的內容。

(三)聽音樂,創編洋娃娃的故事。

(四)在《洋娃娃的夢》的音樂背景下表演。

(五)分組表演整個單元的四項內容(五個故事),結束全課。

教學反思:欣賞樂曲是富有想像力,學生願意參與到表演活動中。

另外一個沒有哦~不好意思啊~

⑷ 鋼琴教案泥娃娃

幼兒園小班音樂活動
-----《身體音階歌》
一、活動目標:
1、能夠感受音樂,熟悉音樂《身體音階歌》,萌發對音樂的興趣;
2、能跟隨旋律演唱歌曲,大膽地表現情感;
3、提高注意力,能夠對音樂的歌詞做出相應的反應。
二、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音樂,在教師的引導下基本可以跟隨兒歌做律動。
物質准備:音樂《身體音階歌》
圖片:卡通圖片(圖譜)若干
打擊樂器:搖鈴、打棒等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
播放音樂《你好》, 小朋友們相互打招呼後開始進入活動。
(二)、基本部分
1、游戲「我說你做」
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名字叫「我說你做」,游戲的規則是老師說出身體的名稱,小朋友們要指出身體的部位。
2、播放《身體音階歌》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好嗎?請小朋友們小手拉著小手圍成一個圈,和老師一起跟著音樂動起來吧。
3、跟隨音樂律動
(1)師:小朋友們,我們再來聽一遍這首好聽的音樂,但這一次小朋友們要跟著老師做動作。(老師示範2次)
(2)老師和小朋友一對一跟隨音樂律動。
(3)小朋友之間一對一跟隨音樂律動。
4、熟悉節奏
(1)教師出示不同長度的圖譜,引導幼兒熟悉音樂。(不同的長度表示不同的
音高)
(2)聽音樂,指圖譜。
5、樂器伴奏
(1)幼兒分成兩組,有序的拿取搖鈴或打棒。
(2)老師指圖譜,幼兒用自己的樂器跟隨老師伴奏。
(3)播放音樂,老師指圖譜,兩組幼兒輪流為音樂伴奏。
(4)老師組織幼兒有序的放回樂器。
四、活動結束

⑸ 音樂巨人貝多芬 教案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1770-1827) 偉大的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於萊茵河畔距法國不遠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宮廷樂團的樂長,父親是一個宮廷男高音歌手。貝多芬自幼便已顯露出他的音樂天才,父親急於把他培養成為一個象莫扎特那樣的神童,從小就逼著他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八歲時他已開始在音樂會上表演並嘗試作曲,但是,他在這段時期中所受的音樂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亂和沒有系統的。
貝多芬全部資料
一、英雄交響曲

貝多芬的心中充滿了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熱烈擁護者。1798年,柏納多特將軍(1763-1844)出任法國駐維也納大使,貝多芬常到他的家裡,並和他周圍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貝多芬在柏納多特的提意下,動手寫作獻給拿破崙的《第三交響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崙是摧毀專制制度、實現共和理想的英雄。1804年,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響曲》。正當他准備獻給拿破崙時,拿破崙稱帝的消息傳到了維也納。
貝多芬從學生李斯(1784-1838)那裡得知這個消息時,怒氣沖沖地吼道:「他也不過是一個凡夫俗子。現在他也要踐踏人權,以逞其個人的野心了。他將騎在眾人頭上,成為一個暴君!」說著,走向桌子,把寫給拿破崙的獻詞撕個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許別人把它拾起來。過了許多日子,貝多芬的氣憤才漸漸的平息,並允許把這部作品公之於世。1804年12月,這部交響曲在維也納羅布科維茲親王的宮廷里首次演出。1805年4月在維也納劇院的第一次公開演出,是由貝多芬親自指揮的,節目單上寫著:「一部新的大交響曲,升D大調,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先生作,獻給羅布科維茲親王殿下。」奇怪的是,貝多芬不說是降E大調,而說是升D大調。1806年10月總譜出版時,標題頁上印著:英雄交響曲為紀念一位偉人而作。從此,《第三交響曲》就被稱為「英雄交響曲」。

二、命運交響曲
貝多芬的《c小調交響曲》(作品67號)開始的四個音符,剛勁沉重,彷彿命運敲門的聲音。這部作品因此被稱作《命運交響曲》。《命運交響曲》作於1805至1808年。貝多芬在1808年11月寫給他的朋友韋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經說出:「我要卡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把我完全壓倒!」「命運敲門的聲音」在1798年所作《c小調鋼琴奏鳴曲》(作品10之1)第三樂章中就已經出現過,以後又出現於《D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樂章、《熱情奏鳴曲》(作品57號)第一樂章、第三《列奧諾拉》序曲(作品72號)、《降E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74號)等一系列作品中。可見,通過斗爭戰勝命運,是貝多芬一貫的創作思想。《命運交響曲》所表現的如火如荼的斗爭熱情,具有強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馬麗勃蘭第一次聽《命運交響曲》時,嚇得心驚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崙一個舊日的衛兵,聽了第四樂章開頭的主題,禁不住跳起來喊道:「這就是皇上!」柏遼茲把《命運交響曲》中驚心動魄的斗爭場景,看作是「奧賽羅聽信埃古的讒言,誤認黛絲德蒙娜與人私通時的可怕的暴怒。」舒曼認為:「盡管你時常聽到這部交響曲,但它對你總是有一股不變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現象雖然時時發生,卻總教人感到驚恐一樣。」1830年五、六月間,門德爾松在魏瑪逗留了兩星期,和歌德作最後一次會晤,在鋼琴上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聽了《命運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後大為激動,他說:「這是壯麗宏偉、 驚心動魄的,簡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許多人一起演奏,還不知道會怎麼樣呢。」1841年3月,恩格斯聽了《命運交響曲》的演出。他在寫給妹妹的信中贊美這部作品說:「如果你不知道這奇妙的東西,那麼你一生就算什麼也沒有聽見。」他說,他在第一樂章里聽到了「那種完全的絕望的悲哀,那種憂傷的痛苦」;在第二樂章里聽到了「那種愛情的溫柔的憂思」;而第三、第四樂章里「用小號表達出來的強勁有力、年輕的、自由的歡樂」,又是那麼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幾句話,揭示了《命運交響曲》的精髓。

三、《月光曲》的傳說
「一百多年前,德國有個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譜寫了許多名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叫《月光曲》,傳說是這樣譜成的: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 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間茅屋裡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忽然停了,屋子裡有人在交談。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麼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子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連忙說:『哥哥,你別難過,我只不過隨便說說罷了。』貝多芬聽到這里,就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茅屋裡點著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子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著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彈起盲姑娘剛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來。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裡的一切好象披上了銀紗。貝多芬望瞭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象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處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一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 忽然,海面上颳起了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寧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醒來時,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即興彈的『月光曲』記錄了下來。」這是我國小學語文課本第七冊里的一篇文章,講的是貝多芬為盲姑娘演奏《月光曲》的故事。這的確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貝多芬的這個曲子(作品27之2—《#c小調鋼琴奏鳴曲》)描寫的是海上月光的說法,源出於德國音樂批評家雷爾施塔布(1799-1860)。俄國鋼琴家安東·魯賓斯坦(1829—1894)非常反對用「月光」來解釋這個曲子。他說:「月光在音樂描寫里應該是暝想、沉思、安靜的,總之,是柔和光明的情緒。《#c小調奏鳴曲》第一樂章從第一個音符到最後一個音符,完全是悲劇性的(用小調來暗示),是布滿雲彩的天空,是陰郁的情緒。末樂章是狂暴的、熱情的,表現的正是和溫柔的明月完全相反的東西。只有短短的第二樂章可以說是一瞬間的月光。」在德國,也有人稱此曲為「園亭」奏鳴曲。園亭是建築在樹蔭下的涼亭,顯然這標題對於這首奏鳴曲也同樣是不確切的。看來,這首曲子所表現的決不是一幅明凈的風景畫,而是一種內在的陰郁情緒。《貝多芬傳》的作者泰厄(1817-1897)說第一樂章是「少女為生病的父親祈禱」,這無論如何要比「月光」和「園亭」恰當一些。貝多芬的這首曲子作於1801年,當時他正和朱麗法塔·貴恰爾第(1784-1856)相愛,這個曲子是獻給她的。這一年的十一月十六日貝多芬寫給韋格勒的信中提到她時還說:「她愛我,我也愛她。」但到1802年初,她已另外愛上了羅伯爾·哈倫堡伯爵,並於1803年和他結了婚。羅曼·羅蘭把此曲和貝多芬的失戀聯系起來,說「幻想維持得不久,奏鳴曲里的痛苦和悲憤已經多於愛情了。」羅蘭把第一樂章解釋為憂郁、哀訴和痛哭。俄國音樂學家奧立比舍夫(1794-1858)認為第一樂章是失戀的「沉痛的悲哀」,好比「垂滅之火」。但1801年正是貝多芬和貴恰爾第熱戀的時候,說這個作品是寫失戀的痛苦,也許和事實不符。對於這個作品的解釋,也許俄國藝術批評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見解是比較合理的。他在回憶了聽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後,認為這首奏鳴曲 是一出完整的悲劇,第一樂章是暝想的柔情和有時充滿陰暗預感的精神狀態。他在聽安東·魯賓斯坦的演奏時也有類似的印象:「……從遠處、遠處,好象從望不見的靈魂深處忽然升起靜穆的聲音。有一些聲音是憂郁的,充滿了無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紛至沓來的回憶,陰暗的預兆……」《#c小調奏鳴曲》因「月光」的標題和傳說而特別出名。貝多芬有一次說過:「人們常常談論《#c小調奏鳴曲》,但我曾寫過比這更好的東西,象《#F大調奏鳴曲》(作品78號)就是一例。」可見貝多芬自己對《月光曲》是並不十分滿意的。
貝多芬相關資料一七八七年四月,一位年青人前往維也納拜見當時的大音樂家莫札特。此人其貌不揚,短小精明,在莫札特面前大展鋼琴身手,連被譽稱神童的莫札特亦為之驚嘆。立即向在場的朋友說:「此年青人必為樂壇掀起狂瀾。」 莫札特的預言不到十年立即應驗,此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貝多芬。

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德國科隆附近萊茵河畔的波昂。他的父親約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童年時代貝多芬毫無幸福可言。

~慘遭鞭笞的童年聲聲疼~

他的父親希望兒子成為第二個神童,以便*他享受榮華富貴,所以強迫他學習鋼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就在這樣凄慘痛苦命運下,貝多芬渡過了童年。 貝多芬天賦過人,再加上後天刻苦的磨練,程度愈來愈高,連他的老師都自嘆弗如。

十二歲時貝多芬受聘為宮廷古鋼琴與風琴樂師,也負起了養家責任。在宮廷中貝多芬遂漸受到重視,但他心懷遠大,在一七八七年遠赴維也納投拜莫札特。但很不幸,他的母親在波昂病危,回家不久,母親就去世了。這對貝多芬打擊甚大,他又在波昂待了五年。

為了實現理想,貝多芬於一七九二年再度前往維也納。此次華德斯坦伯爵援助甚多,為了報答,貝多芬日後寫出了鋼琴奏鳴曲作品五十三獻給了華德斯坦。

到了維也納,貝多芬受教於海頓門下一年,又向申克、阿布雷茲貝格與薩里耶里等名師求教,尤其是後者,他學了有十年之久。

~掙脫束縛 追求自由~

一七九五年貝多芬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次音樂會,當時他親自彈奏自己寫作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維也納市民為之折服,他也因此名聞遐邇。

他的「第一號交響曲」是後來才作的,同年他又出版了三首鋼琴三重奏貝多芬也奠定演奏者與作曲家的雙重聲譽。

此後五年,他又寫作了第一號到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以及第一號到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一七九九年貝多芬又完成了「第一號交響曲」。他憑著神奇的想像力,接連寫作了震驚樂壇的名作。在這些作品中,彌漫著生命的歡愉與熱情,而且表現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連莫札特都束縛的嚴格形式。

貝多芬在一帆風順之際,聲名如日中天,然而不幸的命運降臨到他身上——他有了耳聾的疾病。

~聽不見聲音的巨人~

這是很殘酷的打擊,為了怕人發覺他耳聾,貝多芬逐漸離群索居,自己變得愈來愈孤僻。

而在此時,他與一名十七歲少女朱麗葉塔.古奇阿帝相戀。著名的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就是他們相戀的作品。

一八零二年貝多芬遷到離維也納車程一小時的海利金寧靜村莊作曲,他在那裡完成了第二號交響曲。但耳疾惡化使他痛苦萬分,因而他寫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遺書,陳述悲慘遭遇與不幸。後來貝多芬又因康德的哲學觀重建信心。「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頭苦幹」。此時他回到維也納,樂思泉涌,一八零三年寫出了雷霆萬鈞的第三號「英雄」交響曲。此曲原想獻給拿破崙,但因拿破崙加冕稱帝,貝多芬憤而塗掉拿破崙的名字,改稱為「英雄交響曲」。

同年,貝多芬又寫作了極出色的第九號小提琴奏鳴曲「克羅采」。一八零四年完成第二十一號鋼琴奏鳴曲「華德斯坦」。隔年又接著完成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熱情」與獨一無二的歌劇「費黛里歐」。在這一連串作品中他表現出真正的功力,如「華德斯坦」與「熱情」使世人如痴如醉。一八零六年他又作出「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和「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一八零八年貝多芬同時發表了第五號交響曲「命運」與第六號交響曲「田園」。一八零九年完成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這些全是永垂不朽的傑作。

~藏著熱情的火山~

貝多芬的內心蘊藏著無窮的感情,細膩、超凡、和諧、十全十美。貝多芬有意將自己的意念放在曲子中。如第五號「命運」,一開始的主題動機就是命運之神用力敲門,第六號「田園」更可察覺出貝多芬有意對大自然的描繪第一樂章他即標明了「令人心曠神怡的鄉間」字眼。

一八零九年拿破崙攻佔維也納,王子公孫紛紛逃難,貝多芬經濟陷入困境。在戰火彌漫的日子裡,他依然留在維也納,苦心創作,他的「皇帝」協奏曲就是在隆隆炮聲中寫出的。

由於「命運」與「田園」首次演奏並未獲得維也納人民的青睞,貝多芬有心離去前往德國,但因魯道夫公爵、羅伯高維茲王子與金斯基公爵三人極力挽留,他才留下。日後,貝多芬寫作「大公鋼琴三重奏」題獻給這些恩人。

~樂聲飛入平常百姓家~

自法國革命後歐洲空氣為之一新,個人自由與人權因而確定。貝多芬亦把音樂平民化了,將音樂從貴族中帶入全民化。貝多芬的成就,功垂百世。

拿破崙兵敗,維也納又恢復歡樂的氣氛。一八一二年貝多芬在傷兵救濟音樂會上首演「第七號交響曲」與「第八號交響曲」,非常轟動。他又博得維也納人民的尊敬。

貝多芬從一八零四年到一八一四年之間,肉體蒙受失聰的慘境,但在這十一年的歲月里,他的創作豐富,歷史價值史無前例。他寫出了人類音樂寶藏中光芒萬丈的珍品。

他的「第七號交響曲」沒有標題,華格納認為這首曲子是舞蹈的象徵,尤其是熱情奔放的終樂章。「第八號交響曲」是他九大交響曲中最明朗、最爽快的曲子,以達觀而超然的態度瀏覽人生。

貝多芬的第三段人生起自一八一五年。那時他已屆壯年對人生有更透徹的領悟,此後寫作的音樂,除了震古鑠今的第九號交響曲「合唱」和「庄嚴彌撒曲」外,全是鋼琴奏鳴曲和弦樂四重奏曲,這全是有內在的與深邃的精神意境。

~樂聖不擅人間事~

由於弟弟卡爾一八一四年去世,貝多芬又負起了監護養育侄兒的責任。但領養過程與事後侄兒給他帶來的問題讓他吃了不少苦頭。總之他無法將愛心轉移到他侄兒身上。貝多芬對與人如何相處的道理完全崩潰。

樂聖貝多芬變得更加消沈,同時身體狀況更加嚴重,經濟十分拮據。那時他正全力創作兩大作品--「庄嚴彌撒曲」和「第九交響曲」。尤其前曲是為了魯道夫被任命為大主教登基典禮時演奏的使用。正因責任重大,他花了約五年的時光,在一八二三年完成。隔年五月七日他的「第九號交響曲」首演,將他的聲望又推到新頂點。

「第九號交響曲」的「快樂頌」合唱是采自席勒的詩「快樂頌」。他早年就有此念頭,經過了三十二年終於達成心願。「第九號交響曲」的成功為他帶來了一生最大的榮耀與歡欣。

「第九號交響曲」預演時貝多芬親自指揮,但因耳聾無法進行,秩序大亂,因此正式公演時由烏姆勞夫指揮。 貝多芬仍在舞台上背對聽眾指導。當全曲演奏甫畢,聽眾深受感動,高聲歡呼,掌聲如雷,但貝多芬毫無知覺,還是經過演出者的提醒,他才看到了感人的場面,含淚答禮。

這是貝多芬最後一次公開露面,他在不知不覺下患了肝病,時日就度過在病情益漸嚴重的日子裡。他那即將遠離塵世的心靈,反而趨於寧靜。這時貝多芬好像在稀薄,純凈的高空中,俯視自己即將拋開的世界。寫作了五首最後的弦樂四重奏曲。這些室內樂是他最後的作品,也是貝多芬留給世人的遺囑。對萬世證明精神可以克服痛苦,甚至可以克服死亡。

~最後的春雷響起了~

貝多芬的餘生已經不多,單是一八二六年就動了四次手術,但病情未見好轉。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下午,維也納突然下了一場大風雪,伴著震耳欲聾的春雷,此時貝多芬握緊右拳,咽下了最後一口氣。

根據古老的記錄,貝多芬的葬禮在三月二十九日舉行,約有兩萬名以上的維也納市民參加護送到舉行追悼彌撒的雅瑟爾教堂......

⑹ 欣賞教案寫作。音樂欣賞舒伯特「鱒魚」鋼琴五重奏「第四樂章」

教學目標: 一、能初步形成聽賞多聲部的能力,了解變奏曲式和變奏手法。 二、嘗試運用所學的音樂表現手法進行簡單的變奏。 教學重、難點: 一、引導學生體驗音樂要素及表現手法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二、運用所學內容進行「變奏」編創。 教學用具:多媒體設備 教材分析: 1、 作品分析:《鱒魚》是舒伯特1817年根據詩人舒巴爾特的浪漫詩創作的一首藝術歌曲。它以敘述式的手法向人們揭示了善良和單純往往被虛詐和邪惡所害,借對小鱒魚不幸遭遇的同情,抒發了作者對自由的嚮往和對迫害者的憎惡,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2、 作者介紹:舒伯特(1797---1828)奧地利作曲家,歐洲浪漫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由於生活貧困又不願依附於權貴,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悶和壓抑的情緒,年僅31歲就離開了人世。舒伯特的創作體裁非常廣泛,包括歌劇、交響樂、重奏樂、奏鳴曲等,其中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創作領域,被譽為「歌曲之王」。 3、 作品結構圖(略) 4、 重奏樂:又稱之為室內樂,17世紀起源於義大利。近代室內樂指每一聲部都由一件樂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按聲部人數的多少可分為「二重奏」、「三重奏」等,也可按演奏的樂器分為「銅管重奏」、「木管重奏」等,其中最常見的形式是弦樂四重奏,分別由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組成。 5、 變奏曲式:由代表基本樂思的音樂主題及若干變奏所構成的曲式,稱為變奏曲式,變奏中最初的呈現並作為以後變奏所依據的原型部分,稱為變奏的主題,其後的各次變奏依次稱為變奏一、變奏二、變奏三……結構圖式為A+A+A+A…… 6、 常見變奏手法:改變演奏、演唱方式:加入各種裝飾音;改變音色、速度、力度、節奏、調號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釣過魚或看過別人釣魚嗎?如果你作為被釣上的魚,有什麼感想?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在舒伯特筆下的那條魚的命運又是如何呢? 1、欣賞歌曲《鱒魚》 2、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引出課題——《鱒魚》鋼琴五重奏(第四樂章) 《鱒魚》是舒伯特在1817年根據詩人舒巴特的浪漫詩創作的一首藝術歌曲。它以敘述式的手法向人們揭示了善良和單純往往被虛詐和邪惡所害。 二、新課教學 分段欣賞《鱒魚》鋼琴五重奏(第四樂章)。 1、結合書本,了解樂曲結構及各樂段主奏樂器。 2、播放主題,學生按照課件打出的譜例,跟隨主奏小提琴演唱主題旋律。 3、欣賞變奏一至變奏五。 教師:變奏一至變奏五將展現給大家不同的風貌,我願做一名向導,帶大家走進這五光十色的變奏世界,請大家注意我的向導提示。 向導提示: 變奏一:主奏鋼琴使音樂發生了什麼變化?誰在和鋼琴對話? 學生:音樂情緒變得歡快、跳躍。像是小提琴在和鋼琴對話。 變奏二:誰叫醒了你的耳朵?主奏大提琴營造了什麼意境? 學生:小提琴的演奏最為清晰,大提琴使人感到安詳、愜意。 變奏三:請你跟唱主題,別讓它溜走! 教師:主題的情緒變得怎樣? 學生:陰沉、有些壓抑。 教師:哪件樂器促成了這種情緒? 學生:是低音提琴。 教師:是誰拉扯著你離開主題?它表達了怎樣的心情? 學生:是鋼琴。它快速的演奏,顯得很焦急。 變奏四:將你的心貼緊音樂,你聯想到了什麼? 學生:我彷彿看到了漁夫拚命攪渾河水,而小提琴的演奏像小鱒魚在逃。 變奏五:告訴我你此刻的心情。 學生:傷感。 4、欣賞結束段,體會作者的創作初衷。 教師:雖然歌曲中敘述的故事已經講完了,但舒伯特還是意猶未盡地寫下了結束段。他想藉助結束段的情緒告訴我們什麼呢? 師生共同討論:黑暗將過去,善良永存。 三、賞析與體驗 復聽:變奏一、變奏四,體驗音樂要素的變化在變奏中的作用。 變奏一 ⒈復聽變奏一,請學生用手勢及圖形譜的方式表現情緒中的跳躍性。 ⒉引導學生從中發現鋼琴和小提琴是怎樣造出歡快、跳躍的情緒的? 學生:鋼琴音色明亮、主題移高八度、小提琴演奏三連音。 ⒊完整欣賞變奏一,感受音樂要素的改變為樂曲帶來的變化。 ⒋聽變奏四,請學生用動作表現強音的節奏,師生共同找出造成恐懼情緒的要素(力度的增強、六連音造成的緊迫感、d小調)。 變奏一 主題移高八度 鋼琴明亮的音色 三連音 變奏四 ff的強音 六連音造成的緊迫感 d小調 5、師生共同總結:此作品所使用的基本變奏手法。歸納「變奏」的概念。 變奏一 音高 音色 音型 變奏四

⑺ 巴斯蒂安鋼琴教程備課

先和啟蒙班的小朋友接觸下,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找找感覺,想想應該怎樣的語氣、措辭和專他們說屬話,考慮下他們那麼小的年齡,可以聽懂什麼、學會什麼。
我是一名年輕鋼琴老師,經驗也不是很多哈
至於備課本寫什麼,我會這樣安排:
一、課時:____分鍾
二、課型:集體課/小組課/個別課(選擇)
三、教學目標:
1.培養小朋友對鋼琴的初步興趣
2.讓小朋友認識鍵盤
3.了解彈鋼琴的基本手型
四、教學過程
1.認識鍵盤特點,白鍵、黑鍵是怎樣組合分布的,哪個是C調的Do
2.找出鍵盤上所以的C調的do
3.坐姿(或站姿)
4.手型示範
5.斷奏練習,單音me,用3指彈
6.簡易樂曲,如小湯第一冊的《請彈吧》《莫辛卡的軟皮鞋舞》,同時認識五線譜上C調的do

詳詢531777790(QQ)

⑻ 鋼琴課教案怎麼寫

鋼琴課復教案

一、教學制目的

二 、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

四、授課對象

五、教學方法

五、教具准備:鋼琴 、音頻設備

六、 教學過程

七、教師小結:

無論是類似這樣的小曲子還是以後學到的大中型樂理,

無非要注意三件事:

一是彈什麼音

二是用什麼手指彈。

那麼這兩點都是我們在預習曲目的時候必須完成的任務。三是最重要的一個步驟:該如何彈,這裡麵包括用連奏還是短奏,音色要求如何,感情處理怎樣得當等等。

這是我們需要深思的一項。那在我們剛才的學習中,我發現

八、布置作業:

抓住重點延伸到整曲的練習,先慢速彈奏(曲子要求是小快板,但慢練便於仔細讀譜,克服難點。),注意強弱對比。

閱讀全文

與音樂鋼琴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