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優秀教師《菊花》古詩的教案有哪些
《菊花》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元稹。
菊花是詩人們喜愛的歌詠題材。有的人愛菊是因為菊花不畏風霜,有的人愛菊是因為菊花蕊潔香遠,詩人喜愛菊花的原因則是:不是因為百花之中我最偏愛菊花,而是因為菊花凋謝之後就沒有別的花可欣賞,人們的愛花之情自然集中到菊花上來了。詩人的立意新穎別致是詠菊詩中難得的篇章之一。
這首詩從詠菊這一平常的題材,發掘出不平常的詩意,給人以新的啟發,顯得新穎自然,不落俗套。
學生對古詩的學習有一定困難,對詞句的理解、情感的體會、引發想像是難點。
可以藉助注釋、插圖,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從理解詩句的意思入手,啟發學生想像,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學為主,可藉助於字典和注釋自己試讀試講對不懂的地方,可展開小組和全班的討論。
教師要啟發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在讀中展開想像,逐步理解詩中所表現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詩中的生字。
2、理解古詩的意思,想像古詩所描繪的畫面,從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語言美,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與難點]:對詩句的理解和想像要結合起來,理解詩句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准備]:課件,生字卡片。
學會本詩中的生字會認「舍」,會寫「菊、舍、遍、漸、偏」。
理解古詩的意思,想像古詩所描繪的畫面,從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語言美。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B. 急急急!求利用發現學習的中小學美術教案一篇
教案-小學美術課《菊花》教案
課題:菊花(中國畫)
課型:中國畫臨摹
年級:五年級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中國畫傳統寫意花卉的技巧特點,學會欣賞中國畫作品,並從中領會到畫的意境,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情感和任務。
2、學習中國畫寫意菊花的簡單畫法,進行筆墨基本功訓練。
教具:
1、學生用具:中國畫顏料、墨汁、毛筆兩支{一支為狼毫小筆用於勾勒線條,一支為羊毫用於點、染色(如大白雲)}、調色盤、水罐、一張舊報紙代替墊布、八開生宣紙。
2、教師用具:繪畫工具一套、放大的菊花范畫一張、分步步驟圖一張、空白生宣紙1張。
教學重點:本課重點是提高學生對中國畫的認識,練慣用毛筆、宣紙作寫意花卉畫的技巧。
教學難點:本課難點是用筆用墨和掌握適當的水分表現不同的濃淡墨色。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學慣用具准備情況。
二、導入新課
我們在四年級時已學過用中國畫的寫意畫法畫,荸薺和櫻桃、西瓜等,今天,我們學慣用中國畫的寫意畫法畫菊花。(板書解題:菊花中國畫)
三、講授新課
1、啟發談話
你們知道菊花什麼時候開花嗎?(指名回答)(——它是深秋時獨自開放)
(——深秋之日天氣已經開始變冷,為什麼菊花還會開花呢?)因為菊花不怕冷,不畏嚴寒,故它能在深秋獨放,而正是它的這種特性,能引起人們的心理共鳴,且不同心境的人均可從中尋覓出不同的寓意。我們可以從唐代農民起義軍首領黃巢的兩首詠菊詩中看看他是如何贊美菊花。其一:「颯颯西風滿院裁,香寒蕊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借菊花不在春天開放,嗟嘆生不逢時,流露出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慨,抒發要干一番大事的雄心壯志。其二:「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時百花殺。陣陣香氣透長安,滿城盡戴黃金甲。」則充滿革命的豪情,表達了他對起義軍的勝利前景的自信。
你們看,一朵小小的菊花競然使人們產生這么多的遐想,實屬不易,今天我們就用菊花這種傲然的精神來學畫菊花吧!
2、讀畫
菊花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到處可看到各種各樣的品種,又因近代以來經過園藝家的精心培育,更是千姿百態、異彩紛呈,然而最常見的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畫的黃色小菊花。(出示範圖)
(1)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幅菊花,看看它們是由那幾個部分構成的?(——菊葉、菊枝、菊花)。再看看菊葉有什麼不同?菊花又有什麼不同?菊枝呢?(——菊葉有大有小,有淡、有濃、花有全開的花、半開的花,有露出花蕊的和沒有露出花蕊的,有朝上的、朝左、朝右開的花,菊枝幹勁有力地襯托著葉和花)。而花是由什麼形狀的花瓣組成的?——由尖頭橢圓形組成的。
(2)再請同學們觀察課本21頁中菊花和菊葉的步驟圖看看是如何一步一步畫的(——先勾花瓣、後填色,先側鋒畫出菊葉,未全乾時勾出葉脈)。
(3)寫意花卉的技巧特點:
寫意花卉使用生宣作畫。講究用筆筒練流暢狀物形神兼備。其作畫程度不像工筆畫那樣。把色、染步驟分得那麼清楚,往往根據繪畫藝術效果的需要,綜合勾、皴、擦、染、點等手法表現對象。而今天所學的「菊花」為小寫意畫、下面看看老師是如何所畫它的!
3、作畫步驟
邊講邊現場演示(貼出空白生宣紙),首先我們必須了解:菊花的花和葉,均需枝幹支撐,花須掩葉、葉則映枝。畫法一般先畫花頭,後穿枝條。而後添葉,也可先畫花頭,次畫葉,最後穿枝。以自已的習慣為准,沒有定法。下面介紹一般畫法:
①畫花:先用濃墨從花心往外有層次地勾出花辨,等墨干後再上藤黃色。如枝頭有含飽未放的花苞。用淡綠色為小底藤黃色點出。[師示範畫後板書]
②畫枝:用筆可曲可直、要有節奏,不可太光,可中鋒,可側鋒,要留下用筆的痕跡。用色一般同葉色。[畫後板書]
③畫葉:先用毛筆蘸淡墨(可調少量墨綠筆尖再蘸一點濃墨大筆點畫,趁墨色未乾時用濃墨勾葉脈)[畫後板書](出示分步步驟圖)
師小結:畫花和葉運用了兩種不同的手法這兩種手法就是小寫意花鳥畫的最基本的枝法特點。
4、帶領學生臨摹
定位:也叫布局。就是要把這幾朵菊 花安排在畫紙的適當的位置上。可先用鉛筆輕輕的畫個大慨,以便掌握整體。
畫花:用狼毫小筆蘸濃墨從花心往外有層次的勾出花辨、干後填上藤黃色。花蕊用綠色填上。
畫枝:用筆可曲可直,要有節奏,不可太光,可中鋒,可側鋒要留下用筆的痕跡,用色一般同葉色。
畫葉:用大白雲濕毛尖蘸少許的墨在盤中間調幾下(可調少許墨綠),筆尖再蘸一點濃墨,大筆畫葉(這樣畫出的一筆,就有深有淺,墨色比較活)。
(巡迴檢查一遍,是否符合,及時表揚與糾正)
四、巡迴指導
1、突出重點:詳細講解勾線用筆方法與點染要領,指示學生注意筆墨的濃淡、干濕變化。
2、提醒學生注意環境衛生、不要亂甩毛筆,要用專用的抹布或吸水紙來吸墨、揩桌、擦畫具等,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五、小結
1、展示畫好的作業
2、評價作業優缺點
3、提出今後應注意的地方
六、布置課外學習
欣賞以菊花為題材的美術作品,思考畫家是怎樣表現菊花的,怎樣通過菊花表達作者思想感想的?如有時間也可以寫生或者臨摹一幅菊花寫意圖。
C. 《我的名字是克里桑斯美美菊花》小班教案目標
活動設計背景
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了激發或發現幼兒的興趣愛專好和需要,提高幼兒辯別色屬彩的能力,特設計此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感受秋天的美麗,懂得「花兒好看我不摘」的道理。
2、了解菊花是在秋天開放的。
3、會畫簡單彎曲的線條。
教學重點、難點
教會幼兒畫流暢的線條
活動准備
盆栽菊花,各種菊花圖片,畫菊花用的材料
活動過程
1、組織幼兒坐好,集中精力准備上課。課前復習歌曲《秋天》。
2、a、鞏固秋天的知識,引入課題認識秋天的花朵。
b、組織幼兒賞菊、評菊
C、組織幼兒欣賞菊花的顏色
D、強調「花兒好看我不摘」,懂得不能亂摘花的道理。
3、畫菊
a、出示畫的菊花,
b、簡單講述畫彎曲線條的方法,
c、鼓勵幼兒用不同的顏色畫菊花。
4、幼兒作品展,點評幼兒的畫。
5、活動結束:教師總結,以表揚和鼓勵為主。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的過程銜接得比較好,幼兒表現得比較活躍,對各種顏色的認識也比較深刻,部分幼兒對彎曲線條的畫法也掌握得比較好,不足之處是:口頭禪太多,幼兒互動部分較少,大多是自己在講述,活動沒有更好的延伸。
D. 大班美術美麗的菊花評課稿
大班美術,美麗的菊花,畫的特別生動特別有層次感,而且特別鮮艷。像真的一樣特別真實。
E. 怎樣繪畫菊花
F. 幼兒中班美術科秋天的菊花剪貼怎麼做
先在金紙上用刻刀刻出許多鏤空類似於花的紋理,之後可以反復折疊至花的形狀。我沒有實驗過,但應該是可行的。
G. 優秀教師菊花古詩的教案
[教材分析]
《菊花》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元稹。菊花是詩人們喜愛的歌詠題材。有的人愛菊是因為菊花不畏風霜,有的人愛菊是因為菊花蕊潔香遠,詩人喜愛菊花的原因則是:不是因為百花之中我最偏愛菊花,而是因為菊花凋謝之後就沒有別的花可欣賞,人們的愛花之情自然集中到菊花上來了。詩人的立意新穎別致是詠菊詩中難得的篇章之一。
這首詩從詠菊這一平常的題材,發掘出不平常的詩意,給人以新的啟發,顯得新穎自然,不落俗套。
[學情分析]
學生對古詩的學習有一定困難,對詞句的理解、情感的體會、引發想像是難點。可以藉助注釋、插圖,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從理解詩句的意思入手,啟發學生想像,了解詩句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生自學為主,可藉助於字典和注釋自己試讀試講對不懂的地方,可展開小組和全班的討論。教師要啟發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在讀中展開想像,逐步理解詩中所表現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詩中的生字。
2、理解古詩的意思,想像古詩所描繪的畫面,從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語言美,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與難點]
對詩句的理解和想像要結合起來,理解詩句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准備]
課件,生字卡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本詩中的生字會認「舍」,會寫「菊、舍、遍、漸、偏」。
2、理解古詩的意思,想像古詩所描繪的畫面,從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語言美。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唐代詩人元稹,一次在欣賞菊花的時候,有感而發,以《菊花》為題,寫了一首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2、板書課題。
二、自學古詩
1.出示自學提綱:
①理解「秋叢、繞舍、似陶家、籬」等詞。
②觀察插圖,結合注釋,理解詩意。
2.學生自學。
3、小組交流自己理解的詞或句,不懂的地方和同學討論、交流。
三、理解古詩
1、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小組匯報:
古詩大意:一叢叢的秋菊環繞著屋舍好像是陶淵明的家,我沿著籬笆,欣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漸漸地西斜。不是在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歡愛菊花,而是菊花開過後,再也沒有其它花了。
四、重點探討:
1、提出問題:這首詩前兩行描寫了什麼?後兩行呢?你有什麼感受?
2、小組討論交流。
3、小組匯報:前兩句著重描寫了詩人欣賞菊花的情景,後兩行是作者的感觸,菊花開過後就再也沒有花了,作者對菊花作了熱情的贊賞。
五、有感情地朗誦。
1、教師范讀。
2、指導學生怎樣停頓,帶著贊美的語氣去朗誦。
3、學生試著讀。學生評價讀的情況,指出優點與不足。
六、自主學習生字。
1、小組內互相認讀生字。
2、交流難字的記憶方法。
3、學生書寫。
4、小組內展示,指出寫得漂亮的字。
七、布置作業:
1、默寫古詩。
[板書設計]
菊 花
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