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沒有一年級上冊《生活生命與安全》的教案.急求
你在網路文庫裡面搜索一下就有哈,我也是搜的
一年級上期生活生命與安全教學計劃
一、學情簡析
學生由於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也有少數同學自覺性差,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四大版塊:生命奧秘、安全與健康、呵護心靈、美化生活。這門課程是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幫助兒童建立生命與自我、生命與自然、生命與社會的和諧關系,學會關心自我、關心他人、關心自然、關心社會;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健全的人格,提高自我生存和自我保護的素養和能力的綜合活動課程。生活本身是綜合的、豐富的,這是教材內容綜合化的基礎。兒童的發展是整體的,其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及知識的發展是有機融合、不可分割的。本教材以學生的生活為軸心,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礎,是按照生活的邏輯、心理的邏輯而不是學科的邏輯來設計和編寫的。教材具有適度的開放性,把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學校與家庭結合起來,促進學生認知和行為、理論與實踐、個人與社會的結合和轉化。它是在於引導學生體驗,形成關於生活與生存的積極的生命態度與情感,獲得有益的生命經驗,促進生命的健康發展。教材始終注意調動兒童自身的教育資源,把兒童放在主體地位。內容的呈現採取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引用了許多精彩的故事、童話、案例,圖文並茂,適合兒童的思維發展特點和閱讀習慣,體現了課程內容設計的人文性,增強了趣味性和可讀性,對學生經驗和發展等有很強的促進作用。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教材的設計思路為:問題引入;認知澄清;實踐反思;行為改變。
三、教學重點、難點是:安全與健康呵護心靈版塊。 四、本期教學任務
通過「我和我的布娃娃」,讓學生了解客觀世界中生命體和非生命體存在差異;幫助學生明白「我」從哪裡來;學習如何安全地玩耍;初步樹立起安全意識;了解「哪些地方存在危險,存在什麼樣的危險,我們應該怎麼做」;明確知道哪些物品是不能共用的;對學生進行具體的行為指導,幫助學生進行注意力訓練;學習與同伴交往的方法,做一個受歡迎的人; 當好老師的小幫手;
引導學生調整自己的「害怕」情緒,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態;學習生活技能;學會整理書包,學會簡單的管理。
五、主要措施
1、認真備課,注意教學方法,加強課堂教學,切實上好每一節課。 2、確立新的教學觀,教學方式服務於學習方式。
3、樹立科學的學生觀,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創設寬松、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
4、爭取每個學生都有鍛煉的機會。
5、尊重學生的差異,進行開放性的、發展性的、鼓勵性的評價。 6、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7、創造性的使用教科書,開拓性地尋找和使用教學資。 六、周次安排
第一周 我和我的布娃娃 第二周 磚頭與房子 第三周 我從哪裡來 第四周 我的爸爸媽媽 第五周 國慶假 第六周 上學路上 第七周 危險的碰撞 第八周 尖利物品會傷人 第九周 安全游戲才快樂 第十周 校園避震有辦法 第十一周 坐、立、行、卧 第十二周 興趣是個好老師 第十三周 我和大家一起學 第十四周 心愛的小鬧鍾 第十五周 我愛我家 第十六周 早晨我該做什麼 第十七周 我的小書包 第十八周 文具是我的好朋友 第十九周 教室的整潔靠我們
㈡ 小學一年級安全教育《遵守公共場所的規則教案》
教學目的:
1、讓學生認識一些公共安全標志、設施的用途,並保護它們。
2、知道在公共場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規則。
3、懂得安全事故會給個人、周圍人帶來傷害及社會造成影響和損失。
教學重點:
1、讓學生認識一些公共安全標志、設施的用途,並保護它們。
2、知道在公共場所要遵守公共安全規則。
教學難點:
1、安全事故會給個人、周圍人帶來傷害及社會造成影響和損失。
課前准備:
1、完成「社會調查記錄」
2、幾個不同種類的安全標志。
教學過程:
一、導入談話:
同學們,公共場所是我們遊玩、活動、穿行的公用空間,這里往往人多物雜。一個小小的無意行為,可能就會引起危險。
二、新課出示課文一則新聞及圖片1、2、3、4。
三、問題:看了這篇報道,你有什麼想法和問題?給大家說一說。
四、實物投影出示「我的調查記錄」。
五、討論:
1、在公共場所人多的地方踢皮球行嗎?這些行為會引起什麼樣的後果?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2、在柴草垛旁放鞭炮的行為好嗎?這樣會引起什麼後果?我們應該怎樣做?
3、隨身攜帶易燃易爆品,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什麼樣的危害?
(分組說一說)
六、(出示課文圖片)邊看邊聽老師小結
七、做一做、想一想(出示課文圖片)
1、我們來找一找周邊的安全標志和設施,和它們認識一下,交個朋友吧。
2、在這些地方經常會出現什麼安全標志?我們來試著畫一畫,然後給大家介紹一下。
3、公共場所安全設施被損壞,會造成什麼後果?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把你的好辦法說給大家聽。
八、分組討論:
為維護公共安全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九、總結課文。
㈢ 有沒有一年級上冊《生活生命與安全》的教案.急求
生活生命與安全》
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梁方
1、我們不怕痛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使學生初步了解痛是神經細胞在起作用。
2、使學生初步了解痛是一種自我保護機能。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的疼痛感受學習本課。
2、以活動形式開展。
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學會正確對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疼痛事件。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科學認識痛感的原因與作用。
教學難點:使學生學會正確對待疼痛。
三、教學准備: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請學生談自己疼痛的感受。認識痛是經常發生的,並引出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會有痛感?
二、活動:議一議
1、同學們有疼痛的經歷嗎?看圖描述圖中的場景;再聯系生活說一說還有哪些情況會引起疼痛。
2、引出問題:我們為什麼會有痛感呢?痛感有什麼作用呢?
3.、了解疼痛是神經細胞在起作用;了解痛是一種自我保護機能。
活動一:認識神經細胞的作用。請學生分別扮演「神經細胞」和「我」,
「神經細胞」和「我」的對話說明痛感的原因:人體內有專管疼痛的神經細胞,當它們的神經末梢遇到危險刺激後會迅速將信號傳遞給大腦,人就會馬上產生疼痛感。
活動二:了解人體沒有疼痛的地方。學生說說自己沒有疼痛的時候(剪頭發、剪指甲),討論得出科學認識:人的頭發和指甲上沒有分布神經末梢,因此不會感覺到痛。
第二課時
一、進一步了解疼痛的作用。
1、師:人的頭發和指甲上沒有神經細胞,所以不會產生痛感,如果人的身體內任何地方都沒有神經細胞該多好啊,那就不會有痛感了,我們也就不會害怕了。這樣可以嗎?人要是沒有痛感了會怎麼樣呢?
2、學生討論。
二、麻醉術的秘密
1、請打過麻葯的小朋友說說打麻葯時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