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美術美版四年下冊用彩墨畫魚教案..
學情分析
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關注大自然,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在創作時又不受表現方法、技法的限制,大膽地將自己對魚的認識和感受表現出來,提高學生中國畫的表現能力。
教材分析
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內容。通過欣賞和學習中國畫,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它的主要特點,感愛體驗中國畫用筆、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藝術特色,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表現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簡單了解彩墨畫的繪畫形式,初步了解認識中國畫。用裝飾、變形手法畫魚,並添加簡單的環境。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繪畫用具的使用方法及用色。情感目標:喜愛中國繪畫。
課時安排
課題
8.用彩墨畫魚
授課時間
四(1)3.28四(4)3.2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簡單了解彩墨畫的繪畫形式,初步了解認識中國畫。用裝飾、變形手法畫魚,並添加簡單的環境。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繪畫用具的使用方法及用色。情感目標:喜愛中國繪畫。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讓學生發現彩墨與宣紙產生一種特殊變化,魚的變形手法和魚鱗的排列。特殊技法的運用。
教學准備
筆墨紙硯,魚的圖片等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一、組織教學:提示學生集中注意力。二、導入新課展示一幅中國畫彩墨作品讓學生欣賞, 三、講授新課: 1.練慣用筆、用墨。請你用毛筆蘸上墨,中鋒用筆、側鋒用筆試試,看有什麼變化? 2.教師演示濃淡、干濕、點染、勾勒、沒骨等技法。 3.魚鱗部分的圖案,要求學生認真分析用不同的處理方法。 4.想一想,藝術家是這樣畫的。運用了哪些技巧。 5.教師及時發現、表揚有創意的作品。 6.作業要求:一彩墨的形式,運用多種技法,大膽用筆用墨,合作畫一幅中國畫----魚。 7.教師輔導:技法的體驗與運用。四、組織展示,講評作業。五、小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引入課題。感受寫意畫的形式美感欣賞藝術家的名作嘗試創作彩墨畫魚的作品激發學生學慣用國畫的方法表現魚的積極性。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慾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板書
課題
整理課
四(1)3.31四(4)4.1
教學目標
完成前兩幅作品,注意創意和構圖。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根據現有的基礎,完成作品,並加以適當的加工,色彩和畫面完整,構圖統一。
教學准備
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組織教學
二、完成作業
教師個別輔導
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
三、完成整理作品
完成作業。
② 榕樹(彩墨) 吳冠中
作品簡介:
922 羅工柳 榕樹
紙本油畫
正簽:工柳
出版:《羅工柳畫集》河北美術出版社,1984年
Luo Gongliu
BANIAN
Oil on paper
37×27 cm(14 1/2×10 1/2 in)
RMB: 45,000—50,000
羅工柳(b.1916),廣東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1936年在國立杭州藝專學畫,1938年到延安,後到華北前線從事美術工作。解放後任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主任、教授。1955年赴蘇聯入列賓美術學院進修。1958年回國從事革命歷史畫創作。60年代主持油畫研究班及以他命名的「羅工柳工作室」的教學工作。他主張從中國傳統繪畫中吸收營養,以發展油畫的表現方法。
董希文的《開國大典》和羅工柳的《地道戰》,是兩個經歷、修養不同的畫家,為表現新的時代殊途同歸而取得的成功,因此頗具代表性。60年代初,文藝政策有所調整,油畫創作得到恢復和發展。油畫教學方面,由羅工柳主持的油畫研究班和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吳作人、董希文、羅工柳3個工作室的開辦,使油畫教學充滿生機,人才、作品倍出,堪稱建國以來前30年油畫藝術的高峰。
羅工柳總結自己一生的油畫創作道路認為:自己「由土到洋,再由洋到土」。早年在國立杭州藝專接受西方美術的教育,後來又去魯藝做木刻版畫,這些都開始了他作為一個中國畫家學習外來藝術的歷程,1954年羅工柳留蘇,以通過蘇聯這條途徑真正領略了西方美術的精髓,掌握了地道的油畫語言技巧,可謂「由土到洋」,回國後他一方面繼續革命歷史題材的創作,一方面如董希文、吳冠中等同輩油畫家一樣研究中國水墨畫及書法,謀求創造出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油畫藝術,是謂「由洋到土」,這件作品正是反映了他對於中國特色的油畫風格的探索。
作品價格:
作品估價:45,000—50,000作品成交價:52,800
③ 打破中西藝術界限,彩墨結合的藝術家是哪個
曾剛,中國現代彩墨山水畫的創始人,傳統山水與彩墨的完美結合,創造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他的畫大氣磅礴,可以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用筆有力,學者甚多,開創了一個新的支派。
④ 彩墨居美術的翻譯是:什麼意思
你好!
彩墨居美術
Color ink art
⑤ 彩墨山水畫家有哪些
彩墨??有這說法?》只知道水墨,和青綠,小青綠,等·······
彩為顏料,墨為墨汁,
又要顏料有要墨汁,看看青綠山水吧
李思訓,李昭道父子
⑥ 「彩墨畫」是用什麼畫的
彩墨畫以「水墨畫」為基底 ,在其上敷色、點彩 ,使畫面較之水墨畫在色彩上更為豐富、明快、鮮艷。自明清以來 ,西洋畫逐漸傳入中國 。
中國畫受到西方繪畫的影響 ,逐步形成「彩墨畫」這種新的畫種。眾多從西方學習回國的畫家極力推崇將西方繪畫的精髓融入到傳統的中國畫表現當中
,力圖對中國傳統繪畫進行改革 ,彩墨畫就是在這么一個環境下發展起來的。畫家們將彩墨畫從純粹的繪畫藝術上升到表達當代人復雜、多樣的思想情感。
(6)美術教案彩墨擴展閱讀:
彩墨畫的代表畫家:
1、林風眠
原名林鳳鳴,畫家、藝術教育家、國立藝術學院(現更名為
中國美術學院)首任院長。林風眠生於廣東梅州市梅縣區,自幼喜愛繪畫。歷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國立藝術學院
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代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
2、吳冠中
吳冠中是中國當代藝術大家,其作品特色鮮明,融合中西藝術元素,對當代藝術有很大的啟示,本文主要通過吳冠中作品的師承、形式、意境、色彩、中西融合、創新精神來闡釋其作品的藝術特色。他的老師是林風眠,他也沿襲了他老師的特點,筆墨的提煉。
3、石齊
石齊: 一九三九年生。福建人。擅長中國畫,人物、花鳥、山水、書法、油畫皆精。曾獲世界和平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1963年畢業 於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北京畫院專業畫家,北京畫院藝委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彩墨畫
⑦ 小學美術彩墨游戲一評課稿
《彩墨游戲》評課稿
彩墨游戲是小學三年級美術課程。是學生初次體驗國畫版的美術課。權從這堂課可以看出老師在課前進行了精心、細致的准備。而且在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是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游戲貫穿整個教學環節。在課中有一個環節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在講國畫用筆的時候,教師將筆法用學生的話語總結出來。中鋒:筆鋒垂直在畫中,線條圓厚又飽滿。側鋒:筆鋒傾斜側一邊,墨色濃淡多變化。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易讀又易記。整堂課學生的興致都很高。使學生在「玩中學」。對國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⑧ 彩墨畫有哪些特別的表現方法有哪些
彩墨畫是在中國畫里,以「水墨畫」為基底,在其上敷色、點彩,使畫面較之水墨畫在色彩上較為豐富、明快、鮮亮。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彩墨畫的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一、以色彩為主導,與筆墨相融合的圖式,在彩墨無序的沖撞中,構成風光無限的宏大景觀。
二、關注色彩的語言特性,並極力發掘色彩美的表現性、表現力,沖破了逸品和文人畫理論的束縛,使人在紅綠、黃紫、青橙和墨色的和諧色調里,感受到大自然永恆之中的流變。
三、強調繪畫的多樣性,不一味遵從書寫性,也擺脫了勾勒、渲染的傳統範式,色塊與墨塊的交響、線條與色彩的融合、積墨與積色的強化,成為作品中生命的律動與情感的勃發。
中國畫受到西方繪畫的影響 ,逐步形成「彩墨畫」這種新的畫種。眾多從西方學習回國的畫家極力推崇將西方繪畫的精髓融入到傳統的中國畫表現當中 ,力圖對中國傳統繪畫進行改革 ,彩墨畫就是在這么一個環境下發展起來的。畫家們將彩墨畫從純粹的繪畫藝術上升到表達當代人復雜、多樣的思想情感 ,打破了傳統的繪畫格局 ,對當代的社會現象有一定的認識和反映作用。
中國畫歷史久遠 ,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漸分化出水墨畫和彩墨畫兩種新的畫種。而彩墨畫可以說是 2 0世紀中國畫受到西方繪畫藝術影響較深的一種成果。它以「水墨畫」為基底 ,在其上敷色、點彩 ,使畫面較之水墨畫在色彩上更為豐富、明快、鮮艷。自明清以來 ,西洋畫逐漸傳入中國 。
吳冠中
吳冠中是中國當代藝術大家,其作品特色鮮明,融合中西藝術元素,對當代藝術有很大的啟示,本文主要通過吳冠中作品的師承、形式、意境、色彩、中西融合、創新精神來闡釋其作品的藝術特色。他的老師是林風眠,他也沿襲了他老師的特點,筆墨的提煉。
吳冠中:生於1919年,是江蘇宜興人,中國當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散文家。他先後就學於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法國巴黎美院蘇弗爾皮教授工作室,之後,吳冠中在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建築系、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任教。
石齊
石齊: 一九三九年生。福建人。擅長中國畫,人物、花鳥、山水、書法、油畫皆精。曾獲世界和平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1963年畢業 於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北京畫院專業畫家,北京畫院藝委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美協理事,北京市高級職稱(美術)評委,國家一級畫家 (教授).
石齊的繪畫創作已走過了近40年歷程。在此過程中,其風格的不斷轉型、變化與突破,似乎正呼應著數十年來中國社會與文化的時代大變革。作品中題材豐富而廣闊的表現、不擇手段的藝術語言探索和不拘一格的風貌與形態,使其成為了當今中國畫壇備受矚目、卓有成就的藝術家。如果說吳冠中是破壞傳統筆墨程式而創立新風的革新者,那麼石齊就是整合傳統筆墨並能融會與吸收外來文化的傳統創新型畫家。
石齊先生藝術作品唯美性與創新性在新領域的成功拓展,是對「三象合一」個人風格的再度完美體現,是對中西文化的深層理解與樸厚情感的再次凝聚,我們將深深感受到這位探索與創新的藝術家其用情之深、用意之遠。他在寫意水墨和工筆之外,探索出一種寫意性極強的動感色彩語言,因而作品極具市場的號召力。此外,石齊現在正處於創作高峰期,探索、變革和創作都還在繼續。
林鳳眠
彩墨畫派,中國畫現代畫派之一,由上海畫家林鳳眠首創。
林風眠(1900--1991),原名林鳳鳴,畫家、藝術教育家、國立藝術學院(現更名為 中國美術學院)首任院長。林風眠生於廣東梅州市梅縣區,自幼喜愛繪畫。歷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國立藝術學院 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代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
林風眠認為中國藝術必須改革,必須從西方借取一些東西,來改變中國的藝術,改變人們對藝術的看法,改變中國人的民心。這是他們那代人的偉大之處。要引進西方優秀的東西改變中國,但他不認為應簡單引進西方寫實主義,而應引進西方現代主義的精神,西方自由創作的主張,這些在很多歲月中都受到誤解,被視為洪水猛獸。1949年後, 因被視為新派畫不合藝術審美,不受到重視, 他凄然被解職而無奈離開學校。所以今天重新討論林風眠的時候尤其要關注林風眠這一系列的主張,真正重新去理解他的思想的內核對民族藝術振興有新的一種認識。
⑨ 彩墨畫的代表畫家
張東林:安徽蚌埠市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政協委員,中國產業書畫版院常務副院長。當代彩權墨畫家。
主攻山水,亦涉足人物、花鳥。作品曾多次在「中國美協」主辦的全國大型畫展上獲獎,在《美術》、《國畫家》、《美術報》、《中國書畫報》等專業媒體上刊登,其畫作被收錄在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的《現代工筆畫精選》、《當代工筆畫》、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工筆畫(1900-1997)》、《教學示範中國畫-工筆山水畫》,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一世紀全國高等藝術院校美術教材——中國畫山水》等書及教材。並獨立編寫了由天津楊柳青畫社出版的《中國畫技法叢書·水墨山石畫法》、《中國彩墨山水畫法》、《中國山水畫基礎教程》等。 黃東雷(1966-) 號古畫王子 男 中國書畫名家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外實力派書畫藝術名家、毛體書法家全國三十佳、中華人文書畫藝術名家、中國書畫百花藝術名家、山東大學圖書館館員。作品繼承了自五代十國到清代書畫界各大名門名派的精髓,並且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更深入的創意與完善,他的寫意山水、工筆仕女、毛體行草三項主攻被成為書畫三絕,尤其得到收藏家的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