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年級上冊音樂猜謎謠是什麼版本的
《猜謎謠》
三年級上冊音樂
是湘教版
⑵ 猜謎謠 唱簡譜
www.ktvc8.com467x445請採納
⑶ 小學音樂教案資源開放與利用怎麼寫
教學目標: 1.能用自然、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猜謎謠》。 2.能勇敢地擔任領唱,與同學合作演唱歌曲。
教學過程
1.導入 教師可用猜謎導入新課
2.初聽歌曲 (1)教師范唱或播放錄音,請學生聆聽歌曲唱到了哪些動物? (2)復聽歌曲,熟悉歌詞。
3.學唱歌譜 (1)模唱歌曲的第一、第二樂句曲譜。兩個樂句曲譜基本相同,但是又有個別音不同,學生容易混淆。可以兩個小節為單位,引導學生發現旋律的不同然後模唱。其中「2—5」四度音程不容易唱准。可通過模唱「5 — 2 — 5」四度連接演唱的方法解決。 (2)視唱歌曲第三、第四樂句。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曲譜,找出相同的旋律。第9、第10小節和第13、第14小節只有一個音不同,先聽教師的彈奏,再觀察曲譜,找出是哪個音不同,然後模唱。其中還要注意「i — 3」六度音程的音準。 (3)第四樂句的第2小節第一拍,學生易將「i」唱成「3」,教師可用柯爾文手勢提示學生。 (4)完整演唱曲譜。
4.填詞學唱 (1)這首歌曲的歌詞比較密集,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按節奏讀歌詞,聲音的位置要高,不要喊。 (2)分句填詞學唱,最後完整演唱歌曲。 (3)演唱時可加入聲勢伴奏。
5.表現歌曲 (1)請兩位同學領唱, 一問一答,其他同學演唱齊唱部分。 (2)在第二樂句和第四樂句唱完後加上聲勢或鑼鼓伴奏,增加歌曲的歡快氣氛。
⑷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 徐梅娟江蘇省濱海縣東坎實驗小學224500
摘要: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我把這句話理解為三個層面: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這些正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發散思維的原動力。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們有責任和義務開發學生的藝術潛能,激發學生的想像空間,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問題意識創新意識
一、預設合理高效的提問
教學的提問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問題太簡單,激不起學生的興趣,對課堂目標的達成度也沒什麼幫助,久而久之還會麻痹學生的大腦皮層,使他們對你的課堂失去興趣,並且思維逐漸遲鈍。問題太難又會讓學生產生一種望而生畏的抵觸情緒。怎樣使教師的課堂提問能「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求知慾、「問」出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呢?我把它歸納為「三巧」。
1.內容巧。提問前教師首先要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問題的設計要圍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預設生成要抓住新授知識的本質,明確學習重點,展示知識的內在聯系,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原有認知水平,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同時要考慮到學科特點,注重從音樂的表現手法、內在要素去挖掘設計問題。經常聽到一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音樂教師把握不好教學重點,把音樂課上得像語文課、思品課,音樂課上提出的問題跟音樂毫無關系。這種課堂看起來有問必答很熱鬧,實際卻偏離了軌道,忘記了音樂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音樂想像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在音樂王國里暢想遨遊,這種問題在這節課上當然也就毫無價值可言了。
2.時機巧。每設立一個問題,教師必須要考慮這樣一個問題,我這個問題是否問在了恰當的時機?我在教五年級的學生欣賞歌曲《我的祖國》時做過這樣一個試驗,在五(1)班上課時,我先讓學生完整聽完歌曲,然後提出問題:這首歌曲可以分成幾個部分?各部分的速度、表達情緒、演唱形式有什麼不同?學生一陣亂猜:三段、四段、五段……,後面的速度、情緒、演唱形式也回答得支離破碎、不如人意。輪到五(3)班欣賞時,我首先把這些問題設計成表格的形式用幻燈片展示出來,讓學生一目瞭然,然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有目的地進行欣賞,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在課堂中找准問題的切入點,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形式巧。同樣的問題,教師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來,結果往往大相徑庭。如教唱歌曲《外婆橋》時,一位教師的原意是為了降低歌曲教學難度,當聽了一遍歌曲范唱後,就要求學生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出現了幾次。學生在歌譜上找得雲里霧里,怎麼也達不到教師預設的要求,反而增加了學習的難度。而另一位教師卻先將「搖啊搖,搖啊搖,搖到我的外婆橋」這一段作為上海童謠提出來先學一學,並請學生用上海方言和本地方言學著唱一唱,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加深了學生對旋律的印象。然後再完整聽歌曲《外婆橋》的伴奏旋律,讓學生聽聽:剛才這首童謠的旋律在這首歌中出現了幾次?並要求學生用相同的色塊表示出來。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學生輕而易舉就能聽出「四次」。
二、創設和諧的問題意境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必須由一個適宜的環境,作為思考的開始階段。」只有不斷創設有激發性的音樂問題情境,激起學生的思考熱情,主動學習探究,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他們主動發現問題,積極思考。
美國著名學者布魯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准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每學一首新歌,教過幾遍以後,我都會請學生找自己唱得不夠好的地方。剛開始大多數學生不敢舉手回答,就怕別人笑話自己笨。後來當大膽的學生找出來後,我不但不批評他,還要表揚他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且獎勵他一朵小紅花。全班學生頓時體驗到了教師的寬容、信任和理解,思維一下子活躍開了。如我在教授二年級《夏天的雷雨》一課時,以猜謎謠的形式出現,當老師唱到「天空中一閃閃什麼光發亮?」時,學生有猜星星、月亮、太陽、螢火蟲的,就是不猜「閃電」。下一句「天空中轟隆隆什麼聲音響?」有猜放鞭炮、打雷、敲鼓的,我都一一給予肯定。當唱到後面「天空中嘩啦啦什麼落下來?」時,學生們自己發現了問題,推翻了原來的謎底……。
孩子們深切體會到,在這個課堂里,沒有好生差生之分,只要你敢於說出疑惑、提出問題、發表見解,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創造性的活動中,你就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三、留下思考問題的空間
每節課下課時,教師都可以有意留出一些內容不要講完,設計一些懸念作為孩子思維的「導火線」,給孩子多留些思考問題的空間,使孩子思想中出現許多急待解決的問題。激發其課後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音樂起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所以也就決定了音樂的學習不一定局限於課堂,局限於學校。「從你的房子裡面走出來」,走出象牙塔,讓知識向生活延伸,可以接觸更多的,更貼近生活的學習資料。
「學成於思,思源於疑」。不論是教師的提問,還是學生的疑問,我們都要民主、平等地去對待,鼓勵學生求新求異,提倡學生在「問」中「學」,「學」中「問」。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激活學生的思維、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音樂想像力和創造力。為問題意識這片土壤提供充足的養料和水分,讓音樂教育在問題意識這片土壤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⑸ 大江南北打一動物
大江南北猜謎調 音樂教案
教學內容
1、聽音樂猜謎語
2、欣賞山東謎語歌曲《猜謎謠》、雲南歌曲《猜調》、以及安徽的黃梅戲《對花》,了解各地的民族風情,及音樂特點。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猜謎形式聆聽世界名曲,開拓學生音樂視野。
2、通過唱一唱,跳一跳的形式欣賞多首民族歌曲,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增加對各地民歌的了解。
教學工具
鋼琴、音響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導言:同學們喜歡猜謎語嗎?
師說謎面,生猜測。
二、聽音樂看錶演,猜動物
師:獅子王今天要在森林裡開一個party,小動物們都陸陸續續地趕來了,聽!誰來了?
讓事先安排好的幾位學生聽音樂(法國聖桑的《烏龜》《金魚》《狼》《袋鼠》)表演,其餘的學生猜測。
三、謎語歌曲導入
師:其實,謎語也是可以唱出來的,在許多地方都有唱猜歌謎的習慣。有位叫馬革順的音樂家,他作了一首兒童謎語歌曲,在上學期李老師已經教過我們了,好咱們來復習一下,聽一聽是哪一首歌曲?
師放錄音《夏天的雷雨》,並出示歌詞,生分組唱。
四、欣賞新歌曲
1、師:下面進入咱們的第二個環節,欣賞一首謎語歌曲。在學習之前,老師先來說一說謎面,請小朋友們猜一猜。
兩只角,抱著頭,既會跑來也會走
上樹頂,爬樹頭,不是鳥來不是蟲
扁扁嘴,細長的脖,會游泳來愛唱歌
坐著高,站著低,你說希奇不希奇
學生猜測
師:同學們真聰明,那麼接下來咱們就欣賞這首山東的謎語歌曲,好,咱們一起把歌詞來讀一讀
聽錄音,生學著哼唱,並輔助動作。
2、師:其實不只山東有謎語歌曲,各地都有不同風格的猜謎歌 謠,下面跟老師走進雲南,欣賞一下彝族的風土人情。
全體學生搭乘「火車」(多媒體展示火車圖片),並在《火車開了》音樂中走進雲南。
師播放風景圖片(邊講述),並附背景音樂為《彝家娃娃真幸福》
師:雲南彝族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那幽幽的山谷仿如世外桃源,層層的梯田象一首韻味實足的詩歌,稻子熟了,金黃的顏色代表著豐收的喜悅。那裡的姑娘們個個能歌善舞,每逢節日里,她們便身著盛裝,翩翩起舞。看她們的姿勢多優美呀。同學們,看看她們的服飾有什麼特點?
(戴頭帕、衣服包彩邊,戴銀項鏈)
師:彝族是一個多節日的民族。一年四季除了影響較大的火把節,彝族年,選美節等,(並附有各種節日的圖片)還有屬於兒童自己的節日,兒童節用彝族語言叫「阿依蒙格」。
生跟老師學彝語
播放彝族經典民歌《猜調》,並對此歌曲簡介。
師帶領學生在音樂《彝家娃娃真幸福》中跳一跳彝族舞蹈。
3、謎語不但涉及到字謎,歌謎,就連戲曲也不甘落後。同學們知道哪些戲曲?(略)
(1)多媒體展示黃梅戲劇照
師放黃梅戲《對花》片段,並附歌詞,學生猜測。
同學們來總結一下黃梅戲的特點是什麼
師范唱一句,學生評論
(2)老師帶領學生清唱《對花》片段,並附有黃梅戲動作,學生邊唱邊模仿
(3)知道黃梅戲起源於什麼地方嗎?
老師介紹黃梅戲的起源
(黃梅戲原稱黃梅調或採茶調,它起源於湖北黃梅一帶的採茶歌。以演唱「兩小戲」,「三小戲」為主的民間小戲。後傳入安微在以懷寧為中心的安慶地區長期流行,用當地方的言說唱,形成了獨特的演唱風格。)
5、歡樂的音樂課很快就結束了,今天老師帶著大家唱了山東的《猜謎謠》,欣賞了黃梅戲《對花》,學跳了彝族舞蹈,欣賞幾首有趣猜謎調,了解了各民族的歌曲特點。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地都有不同風格的猜謎調,如,浙江民歌《對鳥》、廣西民歌《劉三姐》,東北民歌《正對花》等等。希望大家都能熱愛民歌,並能繼承發展,也願中國的民歌藝術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