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班一個梨子掉下水教案
活動目標:
1、能說出梨的形狀、味道等基本特徵;
2、喜歡上美術活動並能塗好顏色 。
活動准備:
1黃色蠟筆
2與幼兒人數相等的畫紙(每張上畫有一個梨,缺塗色);
3畫起來的大樹一棵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吃梨嗎?那梨什麼樣子的呢? 好吃嗎? 現在我們就來聽聽一個有關梨的故事。
師:有一個美麗的小仙女,她可喜歡旅行了,她還喜歡幫助別人呢。有一天,小仙女經過一個樹林,忽然,聽到一陣哭的聲音,是誰在哭呀?(出示一個沒有顏色的梨子圖),原來是梨子寶寶在哭。小仙女停下來問:「梨子寶寶,你為什麼哭呀?」梨子寶寶說:「秋天到了,我們梨寶寶都成熟了,我的好朋友都穿上漂亮的新衣服了,只有我沒有,我好羨慕他們。」小仙女笑著說:「別著急,讓我來幫助你。」小仙女揮起了她的魔法棒,梨子寶寶馬上就穿上了漂亮的黃衣服。旁邊的梨子寶寶可高興啦,他們也要小仙女給他們穿上漂亮的黃衣服。可是小仙女太忙了,她想了想,哎,幼兒園里小朋友的小手很能乾的,請他們來幫忙吧。今天老師把梨子寶寶請到了我們小三班,一會兒就請小朋友幫梨子寶寶穿上漂亮的黃衣服,好嗎?
二 示範和講解
師:(出示未塗色的梨子)我們看梨子寶寶身上白白的什麼衣服也沒穿,那我們怎樣才能讓梨子寶寶變的漂亮起來呢?
師:在梨子寶寶的身上用黃色的蠟筆塗上,小朋友們現在梨子寶寶已經穿上漂亮的衣服了,好看嗎?(塗的時候可要小心點,不要塗到外面去了,塗到外面了那就不漂亮了)
師:現在我們把做好的梨子寶寶呀再送回到梨樹媽媽那兒去好不好?(教師示範將做好的梨子貼在樹上。)
三、幼兒操作活動。
幼兒每人一張畫(未上色的梨子寶寶) 幼兒開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幫助能力弱的幼兒。
四 展示作品
請幼兒將自已塗好的梨子貼到樹上。看,我們的梨樹上掛滿了黃澄澄的梨子,你們開不開心。
梨子寶寶說它自己很開心呢!它說謝謝小朋友們幫它們穿上了這么漂亮的衣服。
❷ 幼兒園小班繪本美術教案西紅柿女孩
活動目標: 1、害羞,是一種很常見的心理特徵。有效的調節策略可以幫助孩子解決害羞心理。 2、讓我們一起,理解害羞、學會傾聽、換位思考、表達尊重。 活動准備: ppt課件、紙、記號筆 、 繪本《西紅柿女孩》 活動環節: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圍繞「害羞」進行討論:你害羞過嗎?遇到什麼事會害羞? 2、害羞的時候,會有什麼反應?(怎麼想?怎麼做) 二、現場采訪,嘗試記錄 1、小朋友會害羞,你覺得大人會害羞嗎?(爸爸媽媽老師) 2、鼓勵幼兒勇敢地和陌生的老師交流,詢問她們是否有害羞的時候,並嘗試記錄。 3、交流:大人們會害羞嗎?什麼時候會害羞? 4、介紹調查結果: ——共同交流,調查的人害羞什麼?第一個老師害羞怕什麼,第二個老師又害羞什麼 ——你害羞的時候會怎麼樣?幼兒:臉紅、躲藏、撒嬌 三、尋找解決害羞的方法 1、害羞的時候,有些什麼好辦法可以讓我們勇敢一些,讓害羞變的很小很小?(你會有什麼好辦法)? 2、觀察課件,幫助幼兒歸納與梳理.
❸ 談幼兒園應怎樣進行音樂繪畫教學
音樂欣賞與繪畫相輔相成的聯系在一起進行教學,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與聯想藉助於生花妙筆留下美妙的痕跡,充分發揮它們對幼兒創造想像力的影響
❹ 如何結合繪本設計小班美術活動
如何結合繪本設計小班美術活動?要結合繪本設計小班美術活動,那肯定是要針對於小班的一些美術活動進行設計的,當然,這個繪本那肯定要很簡單的
❺ 如何利用繪本閱讀促進小班幼兒美術興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要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的技能。」興趣可以使學習不成為一種負擔,用幼兒發自內心的學習積極性來鼓勵他們開展閱讀活動,通過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將會讓幼兒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從而終身受益。繪本作為早期閱讀的一種讀物,被國際教育界公認為:「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因為,優秀的繪本能給孩子帶來愉悅和幸福感,讓孩子從中體會閱讀的樂趣。從小班幼兒的年齡認知特點來看,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能為他們今後良好閱讀能力乃至學習習慣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圍繞「正確運用繪本,培養小班幼兒早期閱讀興趣和習慣」這一教研專題,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實踐,我體會到只有正確使用繪本才能有助於培養小班幼兒早期閱讀興趣和習慣,
一、正確認識繪本作用,科學用好繪本
繪本是用色彩鮮艷、形象誇張的圖畫與少量簡易的文字交織的形式敘述一個故事,表達特定情感、主題的幼兒讀本。繪本近年來由於其按照不同階段幼兒的年齡、心理特點和需要發展的特點,越來越受到教師和家長的重視。用好繪本開展早期閱讀活動,有利於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豐富幼兒的情感和閱讀經驗,為幼兒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對於繪本的使用、購買都存在著較多的不科學性,如有的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選擇繪本時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和認知差異重視不夠,有的教師不夠關注幼兒對繪本內容的興趣和認知需要,有的教師在使用繪本時創造性「加工」意識不強,還有的教師將繪本閱讀活動看成是「看圖說話」,忽略了繪本的真正內涵。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應「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與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幼兒出於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渴求弄明白閱讀中感興趣的事物,極想了解其中的奧秘,因此很多時候他們對讀物的理解是粗淺的、不完整的甚至是不合邏輯的。況且他們尚缺乏必要的閱讀經驗,因而必須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讓幼兒得到教師的必要指導,他們才能與繪本展開有效互動,從而充分汲取蘊藏在繪本中豐富「營養」。顯然,開展多種形式的早期閱讀活動是科學利用繪本的必然途徑。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繪本閱讀活動,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如果按照以前幼兒園老套路的閱讀活動,無非是老師說、幼兒聽等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早已經不適應現代師生間要尊重、平等,教學互動等教育理念,而如今的孩子更加願意表達內心的意願,充滿個性,這也要求我們要注重學習、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用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來進一步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一)針對幼兒不同個性,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經驗內容的繪本故事。
以新《綱要》精神為指導,遵循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和認識規律,以充分尊重幼兒的興趣愛好、滿足幼兒發展需要為原則選擇合適的繪本,以幼兒樂於閱讀的方式開展早期閱讀活動,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繪本的教育價值。
小班幼兒面對新奇的世界,好奇的天性促使他們樂於去探索,這時候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如果開發出來,又養成一定的學習好習慣,那學習效果可以說是事半功倍。因此,在培養他們閱讀的興趣和習慣的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各種方法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吸引他們。例如,給孩子講故事需要老師用豐富誇張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來引起他們傾聽的興趣,開學後班裡有些幼兒的情緒還沒有穩定下來,哭鬧不止,為了緩解他們的焦慮、不適應,我連忙選擇了一些適合小班年齡孩子聽的繪本故事,並運用手指偶、布袋偶、動物毛絨玩具,邊講邊演示繪本故事裡的不同角色的語氣、表情、心情,盡可能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幼兒果然被深深吸引,漸漸停止了哭鬧。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在講故事的時候又在視頻儀上出示圖片給孩子們欣賞,同時引導他們仔細觀察圖片上的細節,例如圖片上角色的表情、動作,圖片的背景、時間、季節你是怎麼知道的,用一個個問題和幼兒一起更深入地了解故事情節發展,吸引幼兒認真傾聽,體會閱讀的樂趣。
(二)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並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方法和繪本形成互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學校走廊的牆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動室里,學生看到的一切,對於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這里的任何東西都不應當是隨便安排的。學生周圍的環境應當對他有所誘導,有所啟示。」因此創設適合幼兒閱讀的環境、氛圍是極其重要的,在我班的閱讀區合理地擺放桌子和椅子,在四周還有繪畫製作的圖示,提醒大家閱讀區應該遵守的常規,營造出安靜的閱讀氛圍。這樣的一種環境氛圍,隱性地、溫馨地提醒每一個來閱讀區的孩子進行閱讀活動時要養成的好習慣,更加專心於閱讀活動。在創設教室環境的過程中,豐富班級閱讀區的圖書也是主要的方面。教師應該運用多種方法,例如一起裝飾閱讀區的牆飾,製作閱讀習慣的圖示卡,打扮圖書架,建立圖書修補區,看見破損圖書幫老師一起修補等活動,讓幼兒從小認識到自己是班集體的主人,讓他們自動自發地願意豐富閱讀區的圖書,這樣的過程也是從另一個角度激發了幼兒的閱讀興趣。我們班每月都會讓孩子們帶一些書和小朋友們分享。並讓他們知道書更多了,這樣大家就能看到各種各樣好看的書了,他們和同伴交換看書,懂得了分享的快樂。
這時,我總是在集體面前及時鼓勵、表揚這個孩子,請他為大家講講這本書的大致內容,讓孩子們都能分享這本書給我們帶來的新知識、新樂趣,而這個孩子也體會到了和同伴分享的快樂。
(三)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
培根曾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確實,良好的習慣不僅能讓孩子懂得閱讀,懂得關注書中的細節描寫、人物情感、故事內容,更能使閱讀伴隨他的終生,在閱讀中獲得最大、最多、最好的發展。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當他們對書產生了興趣之後最迫切的事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小班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有:愛護圖書;會整理圖書,看完後會把書放回原處;認真看書,一頁一頁地從封面開始看;初步學會傾聽,能認真聽別人講故事、讀書。
小班幼兒是以成人的言行為參照物,而白天陪伴他們共同生活的教師的一言一行對他們的影響很大。平時,我時刻注意要求自己也要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有時候,當我們發現有些幼兒把書卷了起來,就馬上說:「你這樣,小書要疼的。」在擬人化的語氣下,孩子善良的天性得到發揮,他們就會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孩子開心地翻看著一本新書,把書拿反了卻不自知,我發現之後指導他認識書的封面,知道了看書時封面要朝上,這個孩子以後還會做小老師指導別的孩子別拿反書。在觀察中他們也發現並了解了每本書的封面上都有幾個大字,那是書的名字。為了引導孩子將不同的書整齊擺放,我們給每一種書按照封面的大小分成幾組,用點卡做了小標記,貼在圖書角相應的位置。孩子們知道了每種書都有自己的家,看完書的時候要讓書放回去,在之後的一段時間里,他們在放書的時候就特別留意小標記,自然就將書放得整齊了。在閱讀區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每一個孩子看書時的狀態,當發現有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要及時指出,並提醒他們正確的做法。有時也可以激發幼兒互相監督,讓一起看書的朋友相互督促,共同進步。
這一群小班的孩子才剛開始接觸閱讀,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終生的伴侶,最誠的摯友。」,因此早期閱讀是終身學習的基礎,作為教師,我們如何引導、培養幼兒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是今後我們要始終關注、研究的主題。面對今天各種繪本充斥的市場,我們應以科學的態度、理智的頭腦,善於從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認知和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去選擇最為合適的繪本,使早期閱讀活動真正能引發幼兒不竭的閱讀興趣,使他們能養成受益終身的良好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