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班音樂教案看誰是恐龍活動反思
《我知道的恐龍》活動反思
本周,我們進入了「恐龍家園」這個小主題,而第一個教學活動就是《恐龍名片》。我仔細地看了一下活動目標及內容,發現這個活動應該在一系列的有關恐龍的認知的基礎上再進行,因此,我將《我知道的恐龍》放在了第一個教學活動。
作為一個女教師,我本身對恐龍並沒有多大的興趣,因此對於恐龍的了解也是非常少的,我只是拿出了幼兒用書,通過投影儀,讓孩子們認識書本上的恐龍。我發現孩子們對恐龍的認識比我要多,很多孩子都能夠通過圖片很快地叫出這個恐龍的名稱,有的孩子由於識字,因此即使他不認識,他也能夠叫出恐龍的名稱。然後就是對每種恐龍的認識了,教案比較簡單,上面並沒有詳細地介紹每種恐龍的生活習性及特點,因此把我也給難住了,我只能講出幾個比較常見的,如霸王龍、翼龍、劍龍的生活習性及特徵,其它的我就講不出來了。於是我採用了讓孩子們自己講的方式,請了解的幼兒來告訴其他小朋友,如此一來,又講出了兩種恐龍的特徵,但是他們說的到底對不對,我無從來考證,最後,這個活動只能草草收場,我以一句:「我要考考你們,大家晚上回家去查查資料,把我們今天認識的恐龍的生活習性及特徵去尋找出來,看看老師和小朋友說的對不對,好嗎?」
我想,這就是老師們經常採用的一種措施吧,看似給孩子們留了作業,進行了活動的拓展,其實是對自己准備不充分的一種補救。就拿此次活動來說,其實在課前,教師就應該了解這些恐龍的生活習性及特徵,如果是自己不知道的,就應該上網查找大量的資料,做到心中有數,這樣,上課的時候才有東西可講,才可以將知識傳輸給孩子。只有教師做好充足的准備,那麼她所執教的活動才是有效的,反之就沒有任何意義。作為一個已經有11年教齡的教師,我覺得自己很愧對孩子,就是因為我的准備不充分,導致孩子們在這個活動中毫無所獲,雖然自己比較忙,但這並不能作為理由;作為一線教師,對教具的准備,教材的深入挖掘才是最重要的。因此這個活動,我會在自己充分准備好的情況下再進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