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大班超輕粘土教案2000字
美妙的食物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什麼是超輕黏土,了解軟陶的特點與製作方法。 2、鞏固黏土活動的各種製作技能及使用工具的技能技巧。 掌握一種新的技巧--挑和卷,對一些食物的製作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3、通過親自動手體驗、製作,體驗輕黏土作品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輕黏土材料的特性與食物的製作過程。 2、教學難點:掌握新的技巧--挑和卷。 三、教學准備: 1、幼兒已經掌握橡皮泥團圓,搓條,按壓的技巧;了解生活中所見到的各種食物的特徵。 2、背景音樂,喜洋洋餐廳環境布置。教師示範食物作品若干,幻燈片,紙黏土若干。 各種製作工具如牙簽,瓶蓋,紙盤子。 四、教學過程 1、聽喜洋洋音樂和老師一起跳舞,准備去喜洋洋餐廳吃飯。(50秒音樂) 2、到了餐廳後,告訴幼兒廚師們忙不過來,需要聘請幾位優秀的廚師來幫忙,誰願意來幫忙呀?(孩子們都舉手) 二、中間環節。 1、告訴孩子們:今天做飯的材料是:超輕黏土。介紹一些它的特性。 一定要告訴孩子它做出來的東西很漂亮但是不能吃。 2、播放幻燈片,看一看餐廳的菜單里有什麼食物。(增長孩子的見識) 3、老師詳細講解製作方法與步驟,特別要講新的技法---挑和卷。老師出示自己製作好的食物展示。 4、指導幼兒自己動手用今天新教的技巧創作食物,老師給予指導,讓孩子都能掌握挑和卷的動作。 三、展示食品 1、讓先做好的孩子講一講自己做的是什麼。老師對幼兒全面評價、積極評價,鼓勵孩子創新求異。
㈡ 幼兒園混合班美術彩泥向日葵教案
材料准備: 黃色橡皮泥、綠色橡皮泥、橘色橡皮泥、牙簽。 捏制過程: 1.小朋友現將自己准備好的橡皮泥在手中揉捏一下,讓橡皮泥變得柔軟,放在塑料袋中保存; 2.小朋友先取出橘紅色的橡皮泥,用手將其捏成圓餅狀; 3.用牙簽在圓餅狀的橡皮泥上壓出格子狀,壓的時候,要斜著進行,保持格子狀是菱形; 4.再取出黃色的橡皮泥,將其分成幾個小部分,分別將其捏成花瓣狀; 5.將綠色的橡皮泥取出來,做出花桿和葉子,注意葉子上面,要用牙簽壓出紋絡; 6.將做好的花瓣和葉子捏合在之前做好的圓餅上,一個有意思的向日葵就捏好了。 製作總結: 這個手工向日葵的橡皮泥捏法,適合於呢歲以下的寶寶,不僅可以鍛煉寶寶的動手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寶寶通過實際操作,真正認識更多的事物。 這個向日葵看起來很有朝氣,小朋友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好愛,捏出各種小物品,感興趣的小朋友抓緊試試自己的手法吧。
㈢ 小班美工活動用超輕粘土做骨頭的教案
《小狗啃骨頭》是關於比較兩個物體長短的教學內容,在實際生活中,長短的現象也隨處可見,而且孩子們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比較長短的經驗,一般他們都會進行直接判斷。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小班孩子學習的特點,創設了與小動物一起游戲的教學情景,讓孩子們在游戲中自主學習,獲得成功的體驗。
活動開始把小動物帶來的紙棒送給孩子們,引導孩子們通過觀察來比較長短,在孩子們做出自己的判斷後,我及時的進行比較長短的經驗梳理(兩個物體比較長短,需要把一端對齊進行比較)。接下來進行了「舉起小紙棒」和「送紙棒」的游戲。在這兩次游戲中孩子們運用之前獲得的比較長短的經驗來完成游戲任務,讓孩子們在獲取游戲樂趣的同時,進一步體會到比較長短需要在一端對齊下進行。在最後引導孩子們觀察小狗的肉骨頭,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經驗比較每盤骨頭,找出兩根骨頭中長的那根並用塗色的方式做出標記,這一環節看似與之前的兩個游戲接近,但是要求上加大了難度,通過這個操作游戲使得孩子們的經驗得到鞏固和提升。
整個活動以游戲情景貫穿,激發了孩子們參與的興趣,吸引孩子們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在自主學習的狀態獲得經驗。
《小狗啃骨頭》是關於比較兩個物體長短的教學內容,在實際生活中,長短的現象也隨處可見,而且孩子們在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比較長短的經驗,一般他們都會進行直接判斷。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小班孩子學習的特點,創設了與小動物一起游戲的教學情景,讓孩子們在游戲中自主學習,獲得成功的體驗。
活動開始把小動物帶來的紙棒送給孩子們,引導孩子們通過觀察來比較長短,在孩子們做出自己的判斷後,我及時的進行比較長短的經驗梳理(兩個物體比較長短,需要把一端對齊進行比較)。接下來進行了「舉起小紙棒」和「送紙棒」的游戲。在這兩次游戲中孩子們運用之前獲得的比較長短的經驗來完成游戲任務,讓孩子們在獲取游戲樂趣的同時,進一步體會到比較長短需要在一端對齊下進行。在最後引導孩子們觀察小狗的肉骨頭,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經驗比較每盤骨頭,找出兩根骨頭中長的那根並用塗色的方式做出標記,這一環節看似與之前的兩個游戲接近,但是要求上加大了難度,通過這個操作游戲使得孩子們的經驗得到鞏固和提升。
整個活動以游戲情景貫穿,激發了孩子們參與的興趣,吸引孩子們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在自主學習的狀態獲得經驗。
㈣ 幼兒園超輕粘土毛毛蟲教案有哪些
幼兒園超輕粘土毛毛蟲教案:
小班幼兒年齡小,手腕肌肉尚未發育完善,眼手不能協調一致,再加上大多數幼兒在家中受到過分的保護,以致入園後普遍發現幼兒口語表達能力較強,而動手能力很差。針對這種情況,我們班適時開展了幼兒手工操作活動,以增強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泥工教學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幼兒喜愛。通過泥工教學活動,不僅能使幼兒掌握一些簡單的塑造物體形象的方法和技能,並能增強幼兒手的協調性、靈活性,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本學期以來我們在美術活動中以泥工為主,孩子們初步掌握了捏、團、搓、壓等技能,學會了搓面條、團湯圓、包餃子、做胡蘿卜、做棒棒糖等,在此基礎上我還結合小班孩子愛動物的特點精心設計此課。
活動目標:學習運用捏,團,搓等技能用橡皮泥做毛毛蟲。初步了解毛毛蟲的外形特點,感受泥工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能運用搓、團圓、捏等技能表現毛毛蟲特徵。
活動難點:能團得比較均勻,正確壓坑使用輔助材料。
活動准備: 橡皮泥,火柴、牙簽若干,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欣賞毛毛蟲,引起興趣;進入活動室,出示布絨玩具毛毛蟲,引起幼兒參與興趣。讓幼兒觀察毛毛蟲,並說說毛毛蟲長什麼樣子?
教師示範講解;展示活動工具:橡皮泥、牙簽、火柴。結合兒歌"橡皮泥呀真漂亮,小朋友來捏一捏呀搓一搓,團一團呀團成球,毛毛蟲身體長又長,插上眼睛和觸角,桌子上面它來爬"進行教學(小毛毛蟲頭部的觸角和眼睛用火柴棒製作)。
引導幼兒操作;這只毛毛蟲寶寶很想找朋友,我們來幫幫他做一些小夥伴好嗎?橡皮泥、牙簽、火柴是做毛毛蟲寶寶的,小朋友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別人爭搶好嗎?
幼兒操作,教師輔導;教師和孩子一起製作毛毛蟲,注意用兒歌引導幼兒。鼓勵能力強的幼兒多做幾個毛毛蟲寶寶,並試著給毛毛蟲寶寶添上嘴巴。教師重點幫助能力差的幼兒。
展示作品;幼兒送毛毛蟲寶寶回家,滲透幼兒保護動物的情感。將作品布置在背景桌面:毛毛蟲溫馨小家,播放背景音樂,幼兒互相欣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