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猴子的藝術形象
《西遊記》孫悟空
孫悟空,法號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豬八戒、沙僧的大師兄。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忠誠、嫉惡如仇,在東亞漢語圈文化中已經成為機智與勇敢的化身。代表了人性中的善良、正義、不阿、自由的情懷和追求。會七十二變、騰雲駕霧。有一雙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偽裝;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隨心變化。他占花果山為王,自稱齊天大聖,與如來佛祖鬥法,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 猴為載體的藝術作品
國畫家呂思明,多年來從事中國畫教學,研究工作,2000年開始,以研究花鳥畫為主,潛心研究「美猴圖」,始創彩墨「潑毛」技法。逐步形成以猴兒為載體,擬人手法,表達願景,突出人文精神與傳統文化,且藝術韻味濃重,寓意美好的中國畫畫風。獨有的「潑毛」技法,所畫毛猴毛是毛,絨是絨,生動可愛,深受大眾喜愛,被譽為書畫界的「美猴王」。 猴的寓意
漢族普遍認為猴為吉祥物。由於猴與侯諧音,在許多圖畫中,猴的形象表示封侯的意思。如一隻猴子爬在楓樹上掛印,取「封侯掛印」之意;一隻猴子騎在馬背上,取「馬上封侯」之意;兩只猴子坐在一棵松樹上,或一隻猴子騎在另一隻猴的背上,取「輩輩封侯」之意。 十二屬相之一,排在第九位。
十二生肖中的猴
生肖文化作為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已是中華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身為以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和傳播為主要取向的出版人,向讀者提供一套十二生肖與中國文化叢書,歸納、總結、展示這種文化的內涵、歷史傳承和其基本構成的圖書,讓每個屬相、而又意欲了解其知識的人都能從中有所獲益,抑或是為臨時需要者答疑解惑。希望它能成為您的案頭之物,貼近您的生活。
猴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九,與十二支配屬「申」,故一天十二時辰中的「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又稱「猴時」。
傳說老虎在開初就以鎮山制獸之威名當上了獸王。當時山中百獸見了老虎都立即迴避,老虎當然是既得意又感到孤獨。猴子那時與老虎是鄰居,二人稱兄道弟,當虎王外出時,猴子便代行鎮山之令。百獸懾於虎王的威風,也只好聽猴子的召喚,這便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的來歷。
一天,虎王不幸落入了獵人的網中,拚命掙扎也無法脫身,恰好猴子來了,虎王高喊救命。猴子見了,連忙爬上樹,解開了獵人的網繩,救出了虎王。
虎王脫險後,雖然嘴上在不住地感謝猴子老弟,心裡卻在盤算:我是百獸之王,竟然中了獵人的圈套,還是小小猴子搭救,這事猴子張揚出豈不滅了我虎王的威風,不如幹掉猴子算了,可是轉念一想,如今自己已經是孤家寡人了,再幹掉猴子,今後連一個朋友也沒有了。如果再有危險,誰來幫我呢?再說,猴子怕我,也決不會把今天的事說出來的。
於是,老虎告訴猴子,今天的救命之恩,今後一定報答。猴子今後有什麼為難之事,自己一定全力報答。猴子當然也對虎王遇險的事閉口不提,保全虎王的面子,在這之後,二人的關系更是非同尋常了。
許多年之後,玉帝開始選生肖。身為百獸之王,老虎理所當然地當上了生肖。猴子一見,也想當生肖。可是玉帝挑生肖有條原則,那就是對人類有功。猴子對人類無功可言,自然選不上。於是猴子請虎王給玉帝求情,讓他當生肖。虎王因為欠猴子的情,只好傾盡全力去幫猴子說情,對玉帝講猴子聯盟機智,為百獸之首,又說自己不在時,猴子也有鎮山功勞,於是,玉帝下旨,將猴子也列入生肖之中。
猴子當上了生肖,虎王也還了猴子的人情。當然虎王也還是不高興,沒什麼本事的猴子與自己並列為人間生肖,二人從此友情斷絕。今天,百獸自己也不怕猴子了。當然,「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這句大實話,今天也變成了諷刺的意思。
下午3--5時(即「申時」)。這時候,猴子最喜歡啼叫,聲音拉得最長,最洪亮,所以申時屬猴。
⑵ 中班美術大鱷魚的教案
幼兒園中班優秀教案――大鱷魚
活動一
目的:
1.引導幼兒對畫面作有序的觀察,初步理解畫面的意義。
2.激發幼兒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准備:
《彩圖嬰兒故事100集》人手一本。
過程:
1.今天,我們一起來看書中的故事《大鱷魚》。聽了這個故事的題目,你是怎麼想的?
2.引導幼兒帶著問題逐頁翻閱圖書,想一想故事裡講了什麼。
3.引導幼兒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
4.教師講述故事,幼兒看書。提問: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
5.你們還有哪些地方看不懂?(對幼兒看不懂的地方暫時不作回答,以激發幼兒對下次學習的興趣。)
活動二
目的: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2.啟發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故事。
准備:
《彩圖嬰兒故事100集》人手一本,大圖書一本。
過程:
1.引起興趣。
上次我們看了《大鱷魚》的故事,今天我講故事中的一小段,請你們幫我從圖書中找到那幅圖片,看誰找得又對又快!
2.引導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①教師講述圖片內容(如圖一),引導幼兒找出與之相應的圖片。
a.你們為什麼認定是這一幅?
b.你們怎麼知道鱷魚在說話?它在說什麼?
c.你們怎麼知道鱷魚說要吃個胖娃娃?
d.你們從哪裡看出猴子說話時很生氣?
e.猴子是怎麼對鱷魚說的?
②教師分別講述圖片內容(如圖二、圖三),引導幼兒找出與之相應的圖片。
a.現在老師講的是哪一幅?為什麼?
b.大鱷魚是怎麼騙小朋友的?小朋友見大鱷魚要來吃他們,是怎麼做的?
③故事裡還有誰?猴子在干什麼?你們怎麼看出是猴子告訴大象的?
3.請個別幼兒講述圖片內容,其餘幼兒尋找相應的圖片。
4.請每個幼兒各自輕聲地講一遍故事。
5.請幼兒把故事講給同伴聽。
附:
大鱷魚
森林裡住著一條凶惡的大鱷魚。一天,大鱷魚說:「我今天想吃一個胖娃娃。」這話正巧被樹上的猴子聽見,猴子生氣地說:「我希望人們打死你。」
大鱷魚躺在木頭上裝作蹺蹺板。小朋友想來玩蹺蹺板,猴子看見了,大聲說:「別玩,這是大鱷魚!」小朋友聽了連忙走開。
大鱷魚又把自己裝成一條長凳子。小朋友想坐在長凳子上休息,猴子看見了,大聲叫:「別坐,這是大鱷魚!」小朋友聽鱷魚飛快地向小朋友撲去。猴子趕緊跑去告訴大象,大象用鼻子捲起大鱷魚,說:「你這壞東西想害小朋友,我今天不饒你。」說著就把大鱷魚狠狠地朝遠處甩去。
大鱷魚被摔死了,小朋友忙說:「謝謝你們,大象、小猴!」幾個好朋友在草地上高高興興地做起了游戲。
⑶ 中班藝術小猴子的旅行教案
活動目標:
1、從不同角度說出圖片間的多種相反關系,發展逆向思維內。
2、能夠盡可能容多地找出生活中常見的相反關系。
活動准備:
教師操作材料:《找關系》游戲圖一張;關系卡片24張。
幼兒操作材料:《找關系》游戲圖一張;關系卡片24張。
⑷ 幼兒園大班美術《小猴子爬山》教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看圖示折雙三角的方法。 2、培養幼兒對折紙的興趣。 活動准備: 正方形紙、剪刀、折好的範例一個。 活動過程: 1、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表演猴子爬山問:老師表演的是什麼?好玩嗎?這是猴子爬山,小朋友想不想也來折一個? 2、引導幼兒學習看圖示折雙三角。 教師:下面我們看看它是怎麼折的。請小朋友先看圖示學折雙三角。圖一:正方形紙,對角折;圖二:將兩端角中的一角向上折,另一角向反面折。圖三:手插進中間層向兩邊拉開就成了雙三角;圖四:剪下上面一個角,在剪下的角上簡單畫猴臉,夾在雙三角中間,兩只手在中間層的兩邊抽動,猴子就向上爬到山頂了。 3、交待要求,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小朋友折時要先看畫面上圖示,看清楚第一步、第二步是怎麼折的,第三步又是怎麼折的,把每一步都看清楚再折。 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重點注意拉成雙三角的過程。 4、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大家一起看看、說說誰的山折得最平整。
⑸ 幫動物找家大班美術活動猴子生活在哪裡,畫出它們的樣子,再幫它們找到自己的家
一、設計意圖:
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語言學習需要相應的社會經驗支持,幼兒園應通過多種活動擴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豐富語言的內容,增強理解和表達能力。因此,我結合目前幼兒所生活的環境,農村發生的變化,通過動物找家的故事情節擬人化的把農村的新面貌呈現在孩子們面前,讓他們深切感受到家鄉的巨大變化,從而萌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有序、連貫地講述並表演。
2、鼓勵幼兒大膽猜測,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三、活動准備:
知識准備:幼兒對周圍的環境有所了解。
物質准備:多媒體課件、故事錄音、頭飾。
四、活動過程:
(一)、播放動畫短片,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動畫短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提問:剛才在動畫片里你們看到了什麼?(幼兒回答師隨機點擊相應的畫面,如:高高的大樹、小小的池塘、彎彎的小路)2.引導幼兒完整地講述畫面內容。(故事的前半部分)(二)、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大膽猜測故事情節。
1、出示廢墟畫面,啟發幼兒大膽猜測。
提問:小猴旅行回來看到了什麼?它的家哪兒去了呢?(引導幼兒大膽猜測,如:房子破舊拆遷了、大樹移走了,池塘填平了,這里有可能會建大廠房、新小區等)小結:小朋友們,你們真會動腦筋,你們說的都有可能哦!
小猴的家不見了,它心理怎麼樣?它會怎麼做呢?請小朋友想想看。
幼兒相互討論。
小朋友的想法都不錯,那小猴到底是怎麼做的呢?我們一起來繼續聽故事吧!
(三)、繼續播放課件,了解故事內容。
1、播放錄音故事。
2.提問:小猴是怎麼做的?
小猴遇到了哪些朋友?
首先遇到的是誰?它是怎麼問的?大象伯伯是怎麼回答的?
小猴還分別遇到了誰?它們又是怎樣回答的?
小猴最後找到家了沒?是怎樣找到自己的家的呢?(師隨機點擊相應的課件、並鼓勵幼兒學說對話)小猴喜歡現在的家嗎?(出示小猴的新家)為什麼?
3.師小結:是的,如今小猴的家道路變寬了,河道變美了,環境變漂亮了,它可喜歡了!
4.師幼再次邊看圖邊講故事。
(四)、幼兒戴上頭飾表演故事。
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什麼?我們該給這個故事取個什麼名字呢?
這個故事裡有哪幾個動物呢?你們想不想來表演?
幼兒自由分配角色,戴上頭飾進行表演。(教師獨白)(五)、啟發幼兒思考,進行情感教育。
1.師:孩子們,小猴在朋友們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它漂亮的新家。我們現在居住的環境怎麼樣?(幼兒自由討論並說明理由)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該怎樣來保護它呢?
2.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說說如何將家鄉建設地更美。
師小結:我們應該熱愛自己的家鄉,好好學習,長大後把我們的家鄉建設得更美。還要從現在起保護我們的家鄉,不亂扔垃圾,不踐踏草坪,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活動延伸:
1. 請幼兒與家長一起拍一拍周圍的環境或畫一畫美麗的家鄉製成圖畫書,放到閱讀角,互相閱讀。
2.在游戲區域中投放材料,創設情境,讓幼兒繼續創編故事並進行角色表演。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製作了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整個活動幼兒能做到積極參與,主動學習,快樂游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活動一開始 ,我就開門見山,直接以動畫片的形式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孩子們在觀看動畫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故事的前半段。第二環節:我設計了一個提問,通過猜一猜想一想說一說,讓幼兒充分發揮想像,大膽猜測,想出多種答案,幼兒的想像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充分發展。第三環節:通過觀看生動的課件,學說故事中的對話,掌握了故事的主要情節。情境表演是本次活動的高潮,孩子們個個情緒高漲,躍躍欲試,都想上台表演。
本次活動通過動物找家的故事情節,讓幼兒了解了小猴的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此情感發生遷移,聯想到我們現在居住的環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幼兒懂得要熱愛自己的家鄉,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培養了幼兒的環保意識。在活動延伸中,我提供了多種材料,創設了游戲環境,給每個幼兒表演的機會。有助於幼兒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力想像力的提高。
⑹ 小猴子下山用藝術字怎麼寫
如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