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狗圓舞曲》所表現的是什麼樣的主題
降D大調 圓舞曲("小狗") (作品64之3) 作品64號共有三首圓舞曲,是肖邦在世時最後發回表的圓舞曲。其中第三答首(降D大調,即本曲)為肖邦圓舞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俗稱為《小狗圓舞曲》。
傳說肖邦的情人喬治·桑喂養著一條小狗,這條小狗有追逐自己尾巴團團轉的"興趣"。肖邦依照喬治·桑的要求,把"小狗打轉"的情景表現在音樂上,作成了這首樂曲。 樂曲以快速度進行,在很短的瞬間終了,因此又被稱為《瞬間圓舞曲》或《一分鍾圓舞曲》。演奏本曲時,應使用平滑流暢的指尖技巧,才能感覺出此曲的趣味來。
全曲為簡單的三段體。在四小節序奏後,主旋律以反復回轉的形態出現,其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中段則是甜美而徐緩的旋律,與第一段的急促形成鮮明的對立;第三段為第一段之反復。
⑵ 小狗圓舞曲的背景
降D大調 圓舞曲("小狗") (作品64之3) 作品64號共有三首圓舞版曲,是肖邦在世時最權後發表的圓舞曲。其中第三首(降D大調,即本曲)為肖邦圓舞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俗稱為《小狗圓舞曲》。
傳說肖邦的情人喬治·桑喂養著一條小狗,這條小狗有追逐自己尾巴團團轉的"興趣"。肖邦依照喬治·桑的要求,把"小狗打轉"的情景表現在音樂上,作成了這首樂曲。 樂曲以快速度進行,在很短的瞬間終了,因此又被稱為《瞬間圓舞曲》或《一分鍾圓舞曲》。
⑶ 樂曲《小狗圓舞曲》和《跳圓舞曲的小貓》的音樂結構是
小狗圓舞曲和跳圓舞曲的小貓的音樂結構是嗯,先抑後揚
⑷ 肖邦有名的《小狗圓舞曲》是怎樣創作出來的
有一次,喬治•桑看到自己養的小狗在屋子裡追著自己尾巴繞圈圈的可愛模樣,忍不內住對肖邦說容,如果自己能具備絲毫像他一樣的音樂才華就好了,這樣就能將這個情形用音樂描繪出來。肖邦聽了,立刻坐到鋼琴前,用他纖細的手指,彈出一首輕快活潑的曲子來,這首隻有一分鍾的生動的華爾茲舞曲,就是有名的《小狗圓舞曲》。
⑸ 誰知道肖邦的《小狗圓舞曲》的創作背景。
降D大調圓舞曲(「抄小狗」)(襲作品64之1)作品64號共有三首圓舞曲,是肖邦在世時最後發表的圓舞曲。其中第三首(降D大調,即本曲)為肖邦圓舞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俗稱為《小狗圓舞曲》。
說肖邦的情人喬治·桑喂養著一條小狗,這條小狗有追逐自己尾巴團團轉的「興趣」。肖邦依照喬治·桑的要求,把「小狗打轉」的情景表現在音樂上,作成了這首樂曲。樂曲以快速度進行,在很短的瞬間終了,因此又被稱為《瞬間圓舞曲》或《一分鍾圓舞曲》。演奏本曲時,應使用平滑流暢的指尖技巧,才能感覺出此曲的趣味來。
全曲為三段體。在四小節序奏後,主旋律以反復回轉的形態出現,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中段則是甜美而徐緩的旋律,與第一段的急促形成鮮明的對立;第三段為第一段之反復。
⑹ 小狗圓舞曲是鋼琴幾級的曲目
《小狗圓舞曲(Minute Waltz Op.64/1)》是8集鋼琴曲目,是肖邦在世時最後發表的圓舞曲。為肖邦圓舞曲中最著名的一首。
樂曲背景
肖邦的女朋友喬治·桑喂養著一條小狗,這條小狗有追逐自己尾巴團團轉的「興趣」。肖邦依照喬治·桑的要求,把「小狗打轉」的情景表現在音樂上,作成了這首樂曲。
樂曲以快速度進行,在短的瞬間終了,因此又被稱為《瞬間圓舞曲》或《一分鍾圓舞曲》。
(6)小狗圓舞曲音樂教案擴展閱讀
該樂曲其他版本
1、1等媽媽胎教演奏的《肖邦-小狗圓舞曲(利於寶寶學步的歡快曲目)》,該歌曲收錄在專輯《1등 엄마 태교 우리 애기 걸음마 클래식 Vol. 4》中,由Danal Entertainment公司發行於2017-07-03,該張專輯包含了8首歌曲。
2、Dmitriy Lukyanov演奏的《蕭邦-小狗圓舞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古典音樂花房:燭光晚餐曲》中,由Lynne Publishing AS公司發行於2017-03-10,該張專輯包含了10首歌曲。
⑺ 誰能把關於肖邦降D大調圓舞曲(小狗圓舞曲)視頻音樂,背景故事給我講一講
這作品沒有什麼背景可講。有個神奇的傳說,說是肖邦跟情人喬治·桑同居期間,有一日看專到喬治·屬桑的小狗追著自己的尾巴打轉,所以就寫了這么首圓舞曲。但這個說法純屬扯淡。這首曲子另有一個名字叫「一分鍾」,原文實際上是「分鍾」,意思大概是演奏長度差不多一分鍾。我掐過表,真的一分鍾的話有點太快了。所以基本上也是扯淡的東西。
圓舞曲是肖邦沙龍性小品的代表。沒什麼特別的寄託,不要想得太復雜。肖邦寫這種東西多數像玩兒一樣。彈得時候也就像玩兒一樣即可。注意吊一下左手低音的旋律,特別是在中段的地方。
⑻ 《小狗圓舞曲》是如何被創造的
有一次,喬治·桑看到自己養的小狗在屋子裡追著自己尾巴繞圈圈的可愛專模樣,忍不住屬對肖邦說,如果自己能具備絲毫像他一樣的音樂才華就好了,這樣就能將這個情形用音樂描繪出來。肖邦聽了,立刻坐到鋼琴前,用他纖細的手指,彈出一首輕快活潑的曲子來,這首隻有一分鍾的生動的華爾茲舞曲,就是有名的《小狗圓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