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達爾克羅滋音樂教學法對我國學前兒童音樂教學有何啟示
近幾十年來,隨著世界各國音樂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傳統的音樂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音樂教育發展的要求,一些音樂教育家和學者,經過長期的研究和實踐,總結和創造了許多教學方法,這些方法中有很多先進之處,對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幾種國外優秀音樂教學法
(一) 科爾曼的兒童創造性音樂教學實驗
薩蒂絲·科爾曼(Satis Coleman) 是美國20世紀初具有影響力的兒童音樂教育家。科爾曼1918 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林肯學校進行的「兒童創造性音樂教學」實驗,突破傳統的兒童音樂教育模式,創造性地進行了適合兒童音樂發展的教學實踐。她強調知識是由個體在自然發展過程中通過個體經驗而獲得的。實驗的著眼點不在於理性的傳授知識和技能,而在於自然的直接地訴諸於感性,在感性的直接帶動下,在製作樂器及奏樂的具體過程中,學會知識,掌握技能。她強調注重兒童的音樂經驗和音樂教學中的美感教育,推崇兒童主動學習音樂和給予兒童自由表現的機會,強調即興創作和培養兒童的創造力。
(二) 達爾克洛斯的體態律動學
埃米爾·雅各·達爾克洛斯是瑞士音樂教育家。他一生從事音樂教育事業,建立了一整套音樂教育體系。其中最有成效的一部分,已形成了有獨特名稱的科學體系———「體態律動學」,與視唱練耳並重,在世界有廣泛的影響。他認為:「學習音樂不僅要學慣用聽覺去感受音樂,同時必須要用整個肌體和心靈去感受音樂,只有身心兩方面都真正投入到音樂之後,內心對音樂的感受,理解才可能是精確的、生動的。」 體態律動的主要目的是訓練學生如何有效地利用聽覺去感受及理解音樂,並根據音樂的速度、節奏、力度、分句、情緒等變化,將整個身體當作樂器,有控制地做出各種幅度和力度的動作,重新表達出他所聽到的樂曲,這樣創造出來的協調而合乎節奏的動作,既培養了兒童的節奏感,又有助於他對音樂的全面的感受,同時也加強了學生表演的自信心。達爾克洛斯以身體的動作再現音樂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直接產生對音樂的體驗。這對培養學生靈敏的聽覺反應、豐富的樂感、強烈的創作慾望和表現力是卓有成效的。同時這種教學方法更加活躍了課堂氣氛。
深入研究達爾克洛斯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就會發現,他創造的體態律動意義十分深遠、重大。在著名的奧爾夫教育思想體系及柯達伊等人的教學法中,這種以身體為樂器,以動作表現、領會音樂的方法,繼續得到應用和發展。
(三) 奧爾夫原本性教育思想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核心思想是原本性,也是這個體系最突出的特點。「原本」意即「屬於基本元素、原本素材的、原始起點的、適合於開端的」 。奧爾夫以博大的胸懷站在人類學的基礎上,以事物與人原本的自然性和人對自由意志的渴望並通過原本音樂思維和行為達到了情感的釋放,從而使他的這種教育理念帶上了人性與博愛的光環,並且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東西方音樂教育觀念的改變。奧爾夫原本性思想的確立是對歐洲中心論傳統音樂評價的革命。即興是奧爾夫教學法的核心部分。奧爾夫稱此為他的「音樂教學方式」的獨特之處,他倡導不管是少年、成年、老年人都可以在藝術活動的即興中放縱自己,進入一種自我控制的思維之中,不用任何教師的語言和行為來規定和要求你去怎樣做,全部依靠參與即興的人去自然地流露喜怒哀樂,這種即興的表現方式,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解放人性」。在即興的藝術活動中,沒有等級劃分,沒有身份標志,沒有年齡限制,沒有技術水平的桎梏。奧爾夫認為:「從即興開始的教育才是真正體現創造性的教學,即興———是對一個人的一切禁錮的放縱。」 奧爾夫的這些觀點是以最大的限度去開放人的能量,充分創造機會讓原本音樂人性發揮作用,鮮明地突出了具有創造性的思維。奧爾夫以人為本在他的音樂教育體系中極力反對「音樂教育系統的理性主義化」,並強調教學活動的創造性、靈活性、有效性,極力主張每個國家、民族、地區的教育都可以根據本國、本地區的特點和對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見解,按照其原則和精神進行有個性、有創意的教學,只有進行有個性、有創意的教學才能培養出具有個性和創新能力的學生。
(四) 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及教學法
柯達伊·佐爾丹,是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和音樂教育家,學校音樂教育首先要牢固地建立在民間音樂基礎上,這是柯達伊教育思想的重要原則之一。柯達伊認為,每個民族都有大量的、特別適合用於教學的民間歌曲,如果選擇得好,並且通過這些歌曲有目的地安排各種音樂要素的學習,民間歌曲將會成為最適合的教材,因為它們具有短小的形式,它們是歷史文化中久經錘煉的優秀典範。如果我們想要了解其他民族,首先必須要懂得我們自己,通過民間音樂達到對一個民族的了解是最好的辦法。學習民間音樂的最終目的是引導、促使學生們懂得熱愛這些最優秀的作品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
從以上的國外音樂教育體系來看,他們都具有「自然發展法」教育理論的共同特點,他們從兒童青少年「好玩、好動」的心理特點出發,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節奏入手,通過語言、動作、舞蹈、表演、音樂游戲等方式訓練學生的音樂節奏感,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身體動作、表演、游戲、畫圖畫等形式去解釋、再現音樂,這些方法好就好在以極其自然、巧妙的方式將學生引進了音樂的宮殿,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濃厚興趣。這些做法較之傳統的以強制的手段,用灌輸式、填鴨式教授學生唱歌,強迫學生死記硬背樂理知識,扼殺、窒息學生音樂興趣和才能的方法,有本質的不同 。
二、對我國音樂教育的啟示
目前,我國的音樂教育中還存在許多弊端,應當吸取國外優秀音樂教育思想及教學法,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探索出適合我國的音樂教學法。
(一) 徹底更新教育思想,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傳統的音樂教育觀念根深蒂固,一些教師把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的學習和訓練作為音樂教育的重點,使學生失去了興趣。在音樂教學中較多地保留了過去那種師徒式的師生關系模式,過分強調教師的權威,無形中扼殺了兒童的創造性,阻礙了兒童主動地學習音樂。傳統的音樂知識觀認為教學就是用音樂知識去填滿大腦,音樂學習就是獲取音樂知識。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教師灌輸式教學,強調對音樂知識的記憶,結果學生只會死記硬背,缺乏創造力。事實上,音樂是藝術,不是機器,音樂是文化,不是技術,兒童通過學唱歌、樂器演奏、音樂欣賞等活動,逐步提高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使他們接受審美教育的熏陶。所以,應當轉變「以技藝訓練為中心」的觀念,樹立以「音樂審美為中心」的觀念。轉變「教師本位」觀念,樹立「以兒童為主體」的觀念,轉變「以知識學習為重點」,樹立「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觀念。還有一點不得不提,我們必須明確,音樂是專業,不是職業。學習音樂有利於兒童整體素質的發展和提高這是毋庸質疑的事實,但若片面地認為只有學習音樂才能提高孩子的個性素質,甚至過早地將音樂定為孩子將來的謀生手段,把音樂當作職業,這不但不能使孩子得到全面發展,反而會走向反面,弄巧成拙。
(二) 創新音樂教學內容
現在很多國家重視音樂教材內容,許多音樂教育家都強調學校音樂教材的音樂作品。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認為只有真正的兒童游戲和兒歌、真正的民歌或優秀創作歌曲才能選為音樂教材 。而我們國家幼兒園、小學、中學、師范學院等教學大綱的銜接性、整體性差,教材更換頻繁、內容雜亂,印刷錯誤數不勝數,並且大部分教材缺乏創新性和針對性。例如,很多兒童音樂教材內容脫離兒童生活現實和社會現實,兒童在學習時缺乏興趣,自然就起不到很好的效果;還有,許多器樂業余考級教材千篇一律,幾年不變,每一級別可供選擇的曲目又寥寥無幾;再比如,在農村,由於許多客觀原因(師資、教學環境、教學設施等) ,許多教材無法開展。所以,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制訂一套最科學的、最系統的、最合理的、最優秀的音樂教材。教材應該符合不同對象的身心發展、生活實際以及時代特點。
(三) 改善音樂教學方法
在前文轉變教學觀念中已經提到在我國音樂教學當中存在教師絕對權威的現象,為避免再走老路,教師應該適當改變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音樂經驗,推崇學生主動學習音樂,引導學生去自發地體驗音樂,加強學生即興創造的能力;因材施教,針對好動的特點,音樂教學要注意律動性。音樂教學是在動態中進行的,它以起伏的旋律、鮮明
的節奏、強弱有序的力度、緩急相錯的速度以及各種不同的感情變換激起兒童形體動作的反應,使兒童自然地動起來。針對好玩的特點,音樂教學要重視情趣性,需要形式生動、活潑,深受兒童喜愛。如果不重視這一特點,兒童可能會厭惡音樂,這將是音樂教育的悲哀,也是孩子一生的不幸。針對好奇的特點,音樂教學要提倡探索性,不斷地向學生提供新的信息,新的刺激,以引起和激發兒童的好奇心。針對兒童的積極主動性,充分調動兒童的積極主動性,尊重學生,鼓勵學生,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多借鑒國外的音樂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學習音樂的濃厚興趣。
(四) 加強音樂教師素質
要做到上述三點,除了有關的教育部門制定相應的計劃外,最關鍵也是最需要加強的是我國音樂教師的整體素質。一個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專業知識和強烈的責任心的教師才有資格和能力進行音樂教學,才有能力教好學生。所以,合格的音樂教師必須是經過長期、專業、系統的音樂學習,並且有一定的經驗積累。只有這樣,我國整體的教師素質才會提高,師資力量才會雄厚,也只有這樣,我國的音樂教學才會順利進行,我國的音樂教育水平才會逐漸提高。
音樂教育能促進學生思想素質的提高,心理素質的提高、文化素質的提高和審美意識的提高。音樂教育是我國全面發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促進兒童發展的重要手段,是對兒童實施美育的一項主要內容,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所以,我們要吸取各國音樂教育的經驗和先進之處,同時也要避免生搬硬套,在立足國情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我國的音樂教育方法,逐漸形成一個科學的教學體系,推動我國的音樂教育事業邁向新的台階!
2. 許卓婭大班鬥牛音樂教案
幼兒園課程評價/學前教育新視野叢書作者: 虞永平 張輝娟 錢雨…
學前教育管理學張燕編著
學前教育概論蔡迎旗 著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高等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教材…作者: 劉晶波
學前教育科研方法(修訂版學前教育專業系列教…作者: 陶保平
學前教育新視野叢書-學前教育與歷史生態觀作者: 許卓婭
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作者: 張燕 邢利婭
國際視野下的學前教育朱家雄 主編
中國視野下的學前教育朱家雄 主編
學前教育新論編輯、剪輯: 陳幗眉趙寄石
學前教育論稿趙寄石 著
學前教育課程模式作者: 簡楚瑛
學前教育科研方法作者: 楊世誠
現代學前教育研究方法編輯、剪輯: 劉電芝
生態學視野下的學前教育作者: 薛燁 朱家雄 等 …
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高等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教…
學前教育輔助叢書--想想比比華誼
學前教育輔助叢書--會數123華誼
學前教育課程論作者: 石筠弢 著
學前教育回歸生活課程研究楊曉萍 著
加法起步(學前教育讀本)作者: 方平 蘇楊
英文起步——學前教育讀本於淑哲,張洋 編寫
學前教育裝備指南葉雁虹,陳慶主編
Number: Preschool Flash Cards(數字:學前教…
中國教育改革30年:學前教育卷龐麗娟 主編
學前教育讀本-科學(提高篇)作者: 雷藝林
舞蹈基礎/復旦卓越全國學前教育專業系列(復旦…作者: 陳康榮
學前教育診斷與咨詢(2002年版)-學前教育專…顧榮芳
學前教育原理-學前教育專業(獨立本科段)-全國…劉焱
實寄封的評價與分級張躬著
3. 國外近現代兒童音樂教育體系對我我國學前兒童音樂教學實踐音樂有何啟示
(一) 匈牙利音樂教育體系的重要特點之一,是重視音樂讀寫能力的培養。左爾丹、柯達伊認為,「這種理解音樂的方法適用於所有的人,那就是讀和寫,一旦他們掌握了這些技能,任何人都可以進入到崇高的音樂體驗中去。」音樂的讀寫能力是促進學生發展音樂體驗的必不可少的方面,為發展音樂的讀寫能力,柯達伊親自編寫了從基礎教育到專業教育不同層次的大量視唱材料,這些材料內容豐富,編排上循序漸進,科學、嚴謹,再配以生動活潑、多變化的教學方法,共同完成教學目標。
柯達伊教學法所採用的工具和手段是:首調唱名法,手勢音符,節奏唱名。
1、首調唱名法。首調唱名法採用一系列位元組作唱名—doremifasolasido,而do則被視為一切大調中的主音,la則為一切小調中的主音,首調唱名法用於訓練音樂的耳朵是無與倫比的,因為從一開始它所注意的就不是具體的音高,而是反映各音高之間關系,以及一個音在一個體系中所起到的作用。
2、手勢音符。如果首調唱名法有助於調性記憶,那麼首調唱名法與手勢音符結合起來就會使調性記憶更快、更鞏固,同時這種手勢音符具有直觀性、趣味性,用這種無聲的手勢表達有聲的音高有助於學生音高概念的培養。
3、節奏唱名。在柯達伊教學法中,節奏是通過節奏型和舍維在1800年發明而現在仍在法國音樂學院沿用的一系列表示拍中的各種時值關系的位元組,這些位元組並非名稱,只是一些形聲詞,給節奏配上音響,不同的節奏有著各自不同的位元組,這種節奏唱法有助於學生音樂時值概念的培養。
柯達伊教學法是結合積極的音樂活動來進行的,唱遊、舞蹈、民歌、藝術歌曲、齊唱、輪唱、卡農、主調合唱曲,藝術歌曲都引自偉大的器樂作品的主題片斷,因此這是一片沃土。從中學習音樂概念,從中練習音樂技巧,其最終目的是挖掘各個民族所固有的全部音樂感。
4. 奧爾夫音樂游戲《快樂跳舞草》教案
學前教育:一、本課教學目的:
1、能用肢體模仿出劃船的律動,嘗試用肢體感應復拍子。
2、學慣用樂器演奏。
3、通過游戲增進幼兒的團隊合作精力,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二、教學籌備:
水袖、鈴鼓、圓舞板若干;一面小旗子和大鼓;故事掛圖。
三、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導入。
(出示圖片)師:太陽聽到了小老鼠的呼喚,努力沖出烏雲,又露出金色光芒了!競賽可以繼續了,可以繼續劃船了。
【教學反思】:在這個環節中,我以配上圖譜講故事的情勢引出,講述一隻小老鼠呼喚太陽經過。在圖譜的輔助下,孩子們非常自動地與我一同講述故事;給下個環節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 、用肢體感應復拍子。
師:老師的身體真靈活,喜歡跟著音樂跳。小朋友認真聽,認真看,老師的身體跟著音樂怎麼跳舞的?一會兒老師請你們的小身體跟著音樂一起跳舞。
第一遍音樂,老師用肢體有節奏的做動作小朋友欣賞。
第二遍音樂,老師請小朋友一起跟音樂模仿做肢體的動作。
1、 肢體劃船
第一段:雙手左右劃船狀。
第二段:雙膝左右搖晃。
第三段:雙手左右劃船狀。
第四段:肩膀左右舉起輪動。
【教學反思】:通過讓孩子們在欣賞、了解劃船的音樂旋律、節奏的基礎上,懂得劃船的動作,幼兒基礎上都能做出劃船的動作。老師激勵、表揚小朋友們的表現師: 老師要考考小朋友,剛才我們是一個人的小身體在跳舞,如果變成兩個人的小身體一起跳舞,應當怎樣跳呢?請幼兒自由討論摸索動作,教師根據幼兒的動作進行小結,並模仿教師分辨隨音樂做動作。
2、 第二遍音樂,雙人劃船律動。
第一段:牽手左右搖晃。
第二段:手掌掌心互貼,前後互推。
第三段:雙腳打開,左右搖晃走步。
第四段:坐下背靠背,前後動搖。
【教學反思】:在這個環節中,我以考考幼兒為引線,激勵幼兒勇敢地進行嘗試。發現孩子們不能很好控制時,我又進行引導。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把雙人劃船的動作表現得淋漓盡致的,很自然、很輕松地就控制了。
(三)、體驗龍舟競賽。
師:老龍舟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參加龍舟競賽,可是我們沒有那麼大的龍舟,怎麼辦呢?教師提醒幼兒可以根據教師籌備的道具進行游戲。
1、 水袖劃船,屁股坐在水袖上。
單人:手抓住水袖或加持一對鼓棒……等道具,輔助作劃龍船狀。
多人:成一直排,雙手抱前者的腰,齊力劃動。師:我們的龍舟造好了,競賽現在開始了。【教學反思】:這個環節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有點困難,幼兒在玩游戲時因為沒有力量,游戲在中途中止。
2、奪標競賽幼兒分組奪標競賽,老師搖紅旗吶喊,增長競賽氣氛。
(四)、樂器分組演奏。
老師介紹樂器,示範操作方式,提出注意事項
師:老師請小朋友一起用樂器寶寶為音樂配上好聽的伴奏。
第一段:鈴鼓/拍點點、拍點點方式演奏六拍。
第二段:鈴鼓/拍搖~、拍搖~方式演奏兩拍。
第三段:圓舞板/拍點點、拍點點方式演奏六拍。
第四段:圓舞板、左拍~右拍~方式演奏兩拍。
【教學反思】:對於孩子們來說,圖譜和故事情節以及游戲的互動,已經使他們控制了節奏及旋律,所以,在演奏律動也就顯得輕而易舉了。
5. 函授學前教育 幼兒園音樂教學法答案
(3)對比欣賞法。藉助圖片、幻燈、媒體等途徑來展示歌曲的背景及風格,通過與本地歌曲的對比,學習演唱不同風格特點的外國民歌,充分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讓每個幼兒得到不同成度的熏陶,培養發展幼兒的藝術潛能。
(4)喚醒自主法。通過幼兒提供嘗試不同形式的演唱方法,喚醒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讓幼兒積極主動探索、發現不同演唱形式的效果,豐富幼兒的音樂經驗。如《新年好》《鈴兒響叮當》《小杜鵑》等。
3.民族歌曲的教學策略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方言的國家,歌曲資源十分豐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歌曲的風格非常鮮明,其韻味、旋律以及歌詞中的語言都有極強的感染力,讓幼兒在民歌的海洋中徜徉,將提升幼兒的藝術素質,並使幼兒在體驗、感受民族歌曲的同時,增強幼兒的民族意識。
(1)發掘笑料--多種表演法。尋找民歌中詼諧逗趣的內容,並以此為切入點,引出教學內容,讓幼兒通過表演,熟悉旋律與歌詞體驗幽默情緒,感受歌曲的風格。如山東民歌《哈蟆》、河北民歌《回娘家》、《兩個蟈蟈吹牛皮》等。
(2)層層切入--多渠道參與法。不同民族、地域的民歌在語言上往往具有突出的特點,這些與幼兒生活經驗和環境不同的語言特色,對幼兒來講是有極大吸引力的,尤其是一些簡單、有趣、易模仿的詞或音節。如\"巴扎嘿\"、\"哎喲喲\"、\"啷啷倉\",針對這類語言特色突出的歌曲,採用\"層層切入--多渠道參與法\",能使幼兒充分體驗歌曲的風格,並用自己理解方式去表達出來。如《龍船調》、《劉三姐對歌》、《花兒與少年》、《太陽出來喜洋洋》等。
(3)探索特色--融入器樂法。民歌的特色除體現在語言上,最重要的是歌曲旋律,讓幼兒沉浸在婉轉的水鄉民歌,流暢的平原民族、嘹亮的高原民歌,高亢的山歌,悠揚的草原牧歌之中,將會給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藝術修養帶來終身益處。如《恭喜》、《阿拉木汗》、《小格桑》等歌曲適合採用此方法。
4.戲曲的教學策略
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其藝術性和思想性極高。隨著中國傳統文化進課堂的要求,我們讓幼兒通過感受名家名段,體驗多種戲曲的風格和文化,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
(1)詩韻交融法。將唐詩與戲劇曲調相結合,讓幼兒體驗唐詩美的同時,感受戲曲旋律的美,使詩與曲相互襯托,相互交融,提升幼兒對傳統文學的欣賞能力,這種方法可根據不同的詩風配不同的曲調。如抒情詩可配黃梅戲曲調,言志的詩可配京劇或豫劇的曲調。
(2)角色體驗法。通過欣賞體驗不同角色的外形、聲音、動作,讓幼兒體驗京劇中生、旦、花臉等行當的特點,如旦角唱段《蘇三起解》、《老生唱段》、《甘灑熱血寫春秋》。
5.流行歌曲的教學策略
時尚這一詞正在逐漸被現代人士認可,我們改編吸納了一些流行歌曲,如《東北人都是活雷鋒》、《讓愛住我家》、《波斯貓》,讓幼兒與環境互動、與文化互動、與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
音畫時尚法,充分利用媒體資源,讓幼兒通過欣賞MTV、FLASH、MP3等形式學習健康、有趣的流行歌曲。
總之,多元的歌唱教學模式,使原本枯燥的歌唱活動變得生動有趣,減輕了教師教與幼兒學的負擔,激發了幼兒的學習動機,促進了幼兒情感、創造性的發展,培養了幼兒的合作意識,幼兒的自主性得到了發揮,課堂成為\"喚醒\"和\"激勵\"的地方,在教師的\"喚醒\"和\"激勵\"下,使幼兒進入表現音樂的最佳狀態--\"情在弦上\",讓幼兒在關注中學習,在尊重中學習,在快樂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