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班手工《彩色粽子》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通過觀察,了解粽子是由粽版葉、糯米等包成的。權
2.喜歡吃粽子,通過品嘗活動進一步感受節日的愉快。
活動准備:
1.粽葉、糯米、棉線。
2.煮熟的粽子、生粽子人手一隻。
活動過程:
1.觀察粽子,知道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激發活動興趣。
2.進一步觀察粽子的外形、氣味等特徵。
★指導語:粽子是什麼樣子的?聞起來有什麼味道?
3.觀察包粽子的材料,了解粽子的製作過程。
(1)知道材料的名稱,了解其用途。
★指導語: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呢?怎麼包?
(2)觀察老師包粽子、煮粽子的過程。
4.品嘗粽子,體驗快樂。
(1)探索剝粽子的方法。
(2)品嘗粽子,與同伴說說自己吃的粽子的口味及自己吃粽子的心情。
② 端午節百米白布繪畫活動有什麼意義
端午節百米白布繪畫活動是對傑出的愛國詩人屈原先生深切的懷念,具有愛國教育的重要意義。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 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任三閭大夫、左徒,兼管內政外交大事。他主張對內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後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一舉攻破楚國首都郢都。憂國憂民的屈原在當年五月五日,於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端午節據說就是他的忌日。他寫下許多不朽詩篇,成為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主要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在詩中抒發了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表達了對楚國的熱愛,體現了他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他創造的「楚辭」文體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與《詩經》並稱「風騷」二體,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積極影響。屈原表示寧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清白之身,蒙受世俗之塵埃。
端午節,據說就是因此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17個國家的75名著名人士聯合發起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1953年,在莫斯科舉行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的世界和平理事會決定將屈原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號召全世界人民紀念他。
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不久,為了呼應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爭取國際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決定由郭沫若、游國恩、鄭振鐸、文懷沙等人組成「屈原研究小組」,並將屈原的作品整理成集,以白話文的形式出版發行。
端午節是紀念日,端午節是悼念日;百米白布繪畫活動是為更好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