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五大領域藝繪畫長頸鹿脖子長的教案
活動目標:
1、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以看看、說說、畫畫的形式,初步學畫長頸鹿的基本特徵。
2、能根據自己的感知經驗創造性地表現長頸鹿的簡單動態。
3、體驗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以及用繪畫表達自己獨特想法的樂趣。
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紙、油畫棒、
經驗准備:孩子已具備對長頸鹿的認識,並有喜歡動物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頭小四腿長,脖子高過房,
身穿花皮襖,不聲又不響。
謎底:長頸鹿
二、初步理解故事情節。
(一)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一遍,幼兒初步了解故事的發展。提問:
1、故事裡出現了哪些小動物?
2、小兔子們遇到了什麼麻煩?最後是誰幫助了他們?
3、長頸鹿是怎麼樣幫助他們的?
4、小兔子是怎麼樣感謝長頸鹿的?
(二)完整欣賞故事。提問:
1、長頸鹿為什麼笑得那麼開心?
2、你喜歡故事裡的小動物嗎?
3、你幫助過別人嗎?
4、幫助別人後你的心裡是怎麼樣的?
三、童趣游戲
師:長頸鹿是什麼樣子的?那我們一起來做一做長頸鹿吧!(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分別怎麼樣表現長頸鹿的形態)
四、幼兒創作繪畫,教師巡迴指導。
1、教師示範作畫。以長頸鹿的身體為中心,長出脖子,長出腿,長出尾巴。
2、幼兒自主作畫。
五、作品展覽共同欣賞,評價。
"這里有這么多可愛的長頸鹿,你最喜歡哪只長頸鹿為什麼?
㈡ 幼兒園試講教案長勁鹿
一、猜謎導入。〔紙的中央畫一個大[的橢圓,在紙的一個角畫一個小的橢圓〕教師引導:在草地中央住著一個蛋,在草地角落住著一個小蛋,大蛋非常想念小蛋,就從門前接一根電話線打電話給小蛋說:"小蛋,你好",小蛋也非常想念大蛋,就從後門接了一根電話給打電話給大蛋說:"大蛋,你好",原來大蛋和小蛋都不是蛋,猜一...猜它是什麼動物? 分析:這次是提出畫長頸鹿的要求,對幼兒來說是第一次,美術活動的技能與內容必須整合的。於是我設計了大蛋和小蛋打招呼的情景來介紹長頸鹿的基本結構,使原本枯燥的演示京戲成有趣的畫謎把幼兒帶入了充滿想像的情景之中,使技能成為情景的一個部份。在這個活動中,重要的是引導幼兒去想像大蛋和小蛋的組合究竟是誰?"仔細一看不是蛋,是什麼動物呀?"在美術活動中,我們提倡以情景為主線,因為這可以幫助幼兒積累許多有助成長的極為關鍵的經驗,這些經驗不僅是知識技能[的經驗,還包括情感經驗、知覺經驗、社會交往經驗和美感經驗,創設有情景的美術活動環境,有利於從幼兒的特點與需要和幼兒美術教育的目標出發,讓幼兒主動學習積累各種經驗。幼兒從有長脖子的動物中去找,一下子就發現了長頸鹿,產生了參與畫長頸鹿的願望。 二、討論演示:長勁鹿的頭上還缺少什麼?它的脖子是光滑的嗎?長頸鹿有幾條腿?是粗的還是細[的現在還漏了什麼?一天長頸鹿在草地上散步,它看見小花,對小花說:"小花。您早"。小花怎麼了?長頸鹿轉了個彎碰到了小鳥,對小鳥說了什麼?長頸鹿再往前走還會遇到誰?今天請小朋友來當會打招呼的長頸鹿好嗎?打大蛋和小蛋變出來,一起去找好朋友。 分析:開放式的美術教學必須為幼兒創造主動想、大膽說、自由畫的機會,其中師生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總是提出已有標准答案的問題,盡量避免幼兒出現錯誤,幼兒也習慣於看老師[de]表情去猜測,這種提問不但抑制了幼兒的創造性,而且還使幼兒容易產生盲目有服從權威的心態,不利於健全人格的發展。我們要實行開放式教學,師生間的交流應是平等[的討論。在幼兒美術的創作中,凡是幼兒知道[的或可能知道的就應當盡可能[的把幼兒推到台前,來讓他們自己開講。例:提問幼兒"長頸鹿的頭上還少了什麼?""它的脖子是光滑的嗎?""腿是什麼樣的等有變化的問題去引起幼兒思索[de]興趣,變被動回答問題為主動參與討論。接著演示長頸鹿往前走碰到小花,小鳥,再往前走會遇到誰呢?這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問題,讓幼兒的想像自由飛翔。 美術活動的討論是在教師、幼兒與幼兒之間進行,教師作為支持者和引導者,所起的作用是:引導幼兒圍繞某一話題進行交流,鼓勵幼兒通過有興趣的談論自己的經驗,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問題。因此在討論時教師應與幼兒同樣熱情地參與其中,並以平等的態度圍繞話題提問,徵求意見或表達自己的某些體驗。 在這活動環節中,教師可能沒有把握好示範的度,幼兒有很強[的模仿性。當教師示範畫長頸鹿遇到花、小鳥,幼兒的思維也因此被框死在自己[de]創作時,幼兒的想像也始終停留在這一層面上。 三、粘貼星星:引導幼兒體驗學習禮貌行為的快樂。 〔事先將星星粘貼在教師身上,請幼兒有禮貌地、輕輕地去拿這些星星〕分析:平時教學中最頭疼的說是評價,我們總是說:"現在,我們把自己畫的]貼在黑板上,看看誰[的作品最漂亮?接著請一位幼兒來找誰畫[的漂亮,再請他談談畫的是什麼?"這時大多數幼兒對開始說話,手腳不停,東張西望,盡管老師一再提醒也總是草草收場。因為這樣[的評價只是立足作品[的效果,評價的對象永遠是那些好的幼兒。 在繪畫活動中,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及喜好自由作畫,如果我們再用教師規定的統一標准去衡量他們的作品,對幼兒來說是不公平的因此,必須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幼兒,教師也要站在幼兒的立場去理解他們的內在感受和表現方式。在本次活動的結束時採用拿小星星的方式,把重點放在幼兒對自己行為的情感體驗上。我看到幼兒都輕輕地去取小星星,把小星星粘在自己[de]手上、身上、甚至是臉上,好像是一個有禮貌[的長頸鹿,遠比老師說"你畫[的長頸鹿有禮貌就給它一顆星星來得直接的多,而且又避免了說教。
㈢ 認識長頸鹿 小班教案 科學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圖形組合的方法表現動物的外部特徵。
2、初步學習添加背景。
3、在想像創作圖像中,體驗有禮貌的跟同伴打招呼的快樂。
活動准備:
1、背景範例一幅,活動長頸鹿一個。
2、幼兒創作用的背景圖每人一張。
3、小裝飾物若干。
4、作畫工具。
活動過程:
1、猜「畫謎」導入,引起幼兒的作畫興趣。
(用蛋媽媽和蛋寶寶打電話的故事,畫出長頸鹿的頭、頸、身子)
2、啟發幼兒想像長頸鹿的細節部位。
(教師隨幼兒的講述邊示範邊添加,如眼睛、耳朵、嘴巴、腿、尾巴等基本部位)
3、邊講故事邊操作演示活動的長頸鹿,引導幼兒欣賞感受長頸鹿的不同動態。
(教師用故事情景講述背景範例,並引出有禮貌的長頸鹿,他見了藍天、白雲、小花、小草、大樹、小動物們都用嘴去親吻他們,並有禮貌的向他們一一問好,在講解的同時,教師演示活動的長頸鹿如何去親吻那些美妙的事物,讓幼兒觀察長頸鹿的各種動態,在長頸鹿親吻小花和大樹時,小花就會開放,大樹就會結果,引起幼兒興趣)
4、啟發幼兒思維創作。
「森林裡的朋友都喜歡和有禮貌的長頸鹿做朋友,請小朋友也來變魔術,便出好多的長頸鹿,大家一起做朋友吧。請小朋友想一想你變的長頸鹿要和誰做朋友呢?他怎樣才能用臉蛋親到他的好朋友呢?」(啟發幼兒想像,並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5、鼓勵幼兒創作活動,教師巡迴個別指導,並在過程中提示幼兒用准備好的小裝飾物打扮長頸鹿。
能力差的幼兒——要求其能夠畫出長頸鹿的外形特徵
能力一般的幼兒——要求其能夠畫出不同的動態
能力強的幼兒——要求其能夠畫出動態並添加背景
6、交流分享同伴的作品。
(根據幼兒的不同水平,從不同的角度來欣賞孩子的作品,堅持正面表揚鼓勵)
活動延伸:為長頸鹿穿上花衣服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中,我覺得最吸引孩子的地方是長頸鹿親吻美妙事物時的不同動作,以及在長頸鹿親吻小花和大樹時,他們都能變出更美麗的樣子。
孩子在自己作畫時,興趣極為高漲,有的甚至要畫兩只長頸鹿,一張親小花,一張親大樹。在巡迴指導時,我確實感覺到孩子們的自由想像空間是那麼大。這次活動對孩子觸動最大的,我認為是世界上的每一份關心和愛護,讓孩子體會到了朋友、大自然都是那麼真誠,以至於孩子在作畫時,臉上始終帶著甜甜的笑,那一刻我感覺特別幸福。
這次活動打破了以往的教育模式,在給幼兒一個活動的長頸鹿時,就已給孩子提供了廣闊的創作空間,而不是每個孩子的畫都與教師的范畫一模一樣。孩子們這次的作品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㈣ 芳草教育小班美術課驕傲的長頸鹿教案
活動目標:1、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寫生,嘗試畫出長頸鹿的不同動作特徵。2、通過觀察、對比等手法,學習掌握長頸鹿的形態與動作。3、充分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准備:
1、有關長頸鹿的記錄片。
2、多媒體課件。
3、人手一份畫紙和彩筆。
活動過程:
一、 猜謎、觀看錄像,引發興趣、觀察特徵。
1、猜謎,引發興趣。
T:我們來猜個謎語。(脖子長長,個頭高高。一年四季,穿著花襖。不會說話,從不嘮叨。愛吃樹葉,也愛奔跑。)
2、觀看錄像,觀察特徵。
T:細看看長頸鹿的脖子、頭、身體都長什麼樣子?(觀看錄像)
T:長頸鹿長的什麼樣子的呢?身體象什麼形狀?頭部很特別哦,有什麼?(重點觀察頭部的角、耳朵以及身體的形狀)
二、 觀看長頸鹿的活動圖片,引導幼兒觀察長頸鹿的四種外形特徵。
T:看看,這些長頸鹿都在干什麼?
圖一:吃樹葉。重點觀察長頸鹿身體上的花紋。
圖二:喝水。重點觀察喝水時腳(分開的)和脖子(低下的)。
圖三:喂寶寶。重點觀察脖子(平直的)。
圖四:奔跑。重點觀察腿部。
游戲:動作模仿。
三、 利用課件進行比較,鞏固幼兒對長頸鹿外形的把握。
游戲:大家來找茬。
對長頸鹿的脖子身體和頭部進行變形,幼兒進行對比,幫助幼兒掌握好長頸鹿的身體比例。如:頭部與脖子,脖子與身體。
四、 激發幼兒繪畫興趣。
T:小朋友們想不想把它們畫出來?每個小朋友最少畫長頸鹿的兩種動作,你准備畫什麼,怎麼畫呢?
五、 幼兒寫生,教師巡迴指導。
幼兒根據四幅不同造型長頸鹿的圖片進行寫生。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完成任務。
六、 結束游戲。
將幼兒作品掛在椅子背上,聽音樂,當音樂停止,每個幼兒找一幅畫,模仿上面畫的長頸鹿的動作。
活動延伸:
作品評價。將幼兒作品四幅為一組的展示在大屏幕上,讓幼兒進行對比評價。提高幼兒的欣賞能力。
T:你喜歡哪一幅畫,為什麼喜歡,喜歡什麼地方?
㈤ 長頸鹿的脖子長 小班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給4個不同高矮的物體進行排序。
2、懂得要從小紅旗後面開始排隊。
3、能按要求進行排序活動,並能簡單地說出自己排序的方法。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幼兒有大小、長短排序的經驗。
2、物質准備:教具:四張長頸鹿的圖片,大排序板。學具:寶塔玩具、套娃玩具若干套,排序板,《幼兒用書》人手一冊,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一、長頸鹿寶寶。
(1)教師出示一張長頸鹿的圖片,請幼兒說說:這是什麼?在哪兒見過它?引導幼兒觀察發現長頸鹿有一個長長的脖子,個子很高。
(2)出示三張長頸鹿的圖片:長頸鹿寶寶都來玩游戲啦!可是他們的個子有高有矮,沒有排好隊。出示排序板,啟發幼兒思考》可以怎樣來給長頸鹿排隊?
(3)請個別幼兒示範,根據幼兒的方法把長頸鹿在排序板上從小紅旗開始由高(矮)到矮(高),引導幼兒邊排邊說:最矮的、矮的、高的、最高的,或者從高排到矮。
(4)繼續啟發幼兒思考:除了讓最矮的長頸鹿排在第一個,還能讓誰排在第一個,也可以有順序地排隊呢?
二、幼兒操作。
(1)排寶塔:請幼兒取出寶塔玩具,把它在排序板上從左往右按順序排一排。
(2)排套娃:請幼兒取出套娃玩具,在排序板上按順序排隊。
(3)哪個排錯了: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第8頁),觀察畫面上小動物是怎樣排隊的,看看是誰排錯了,把排錯的小動物圈出來。
三、活動評價。
(1)教師將最高的長頸鹿排在排序板的第一個,請幼兒思考:最高的長頸鹿也想當小排頭,後面的長頸鹿應該怎樣才能有順序呢?引導幼兒排出與示範時不一樣的排法。
(2)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過程,了解幼兒排序的方法。
㈥ 大班下美術操作材料長勁鹿的一家怎麼畫
一、猜謎導入。〔紙的中央畫一個大[的橢圓,在紙的一個角畫一個小的橢圓〕教師引導:在草地中央住著一個蛋,在草地角落住著一個小蛋,大蛋非常想念小蛋,就從門前接一根電話線打電話給小蛋說:"小蛋,你好",小蛋也非常想念大蛋,就從後門接了一根電話給打電話給大蛋說:"大蛋,你好",原來大蛋和小蛋都不是蛋,猜一猜它是什麼動物?
分析:這次是提出畫長頸鹿的要求,對幼兒來說是第一次,美術活動的技能與內容必須整合的。於是我設計了大蛋和小蛋打招呼的情景來介紹長頸鹿的基本結構,使原本枯燥的演示京戲成有趣的畫謎把幼兒帶入了充滿想像的情景之中,使技能成為情景的一個部份。在這個活動中,重要的是引導幼兒去想像大蛋和小蛋的組合究竟是誰?"仔細一看不是蛋,是什麼動物呀?"在美術活動中,我們提倡以情景為主線,因為這可以幫助幼兒積累許多有助成長的極為關鍵的經驗,這些經驗不僅是知識技能[的經驗,還包括情感經驗、知覺經驗、社會交往經驗和美感經驗,創設有情景的美術活動環境,有利於從幼兒的特點與需要和幼兒美術教育的目標出發,讓幼兒主動學習積累各種經驗。幼兒從有長脖子的動物中去找,一下子就發現了長頸鹿,產生了參與畫長頸鹿的願望。
二、討論演示:長勁鹿的頭上還缺少什麼?它的脖子是光滑的嗎?長頸鹿有幾條腿?是粗的還是細[的現在還漏了什麼?一天長頸鹿在草地上散步,它看見小花,對小花說:"小花。您早"。小花怎麼了?長頸鹿轉了個彎碰到了小鳥,對小鳥說了什麼?長頸鹿再往前走還會遇到誰?今天請小朋友來當會打招呼的長頸鹿好嗎?打大蛋和小蛋變出來,一起去找好朋友。
分析:開放式的美術教學必須為幼兒創造主動想、大膽說、自由畫的機會,其中師生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總是提出已有標准答案的問題,盡量避免幼兒出現錯誤,幼兒也習慣於看老師[de]表情去猜測,這種提問不但抑制了幼兒的創造性,而且還使幼兒容易產生盲目有服從權威的心態,不利於健全人格的發展。我們要實行開放式教學,師生間的交流應是平等[的討論。在幼兒美術的創作中,凡是幼兒知道[的或可能知道的就應當盡可能[的把幼兒推到台前,來讓他們自己開講。例:提問幼兒"長頸鹿的頭上還少了什麼?""它的脖子是光滑的嗎?""腿是什麼樣的等有變化的問題去引起幼兒思索[de]興趣,變被動回答問題為主動參與討論。接著演示長頸鹿往前走碰到小花,小鳥,再往前走會遇到誰呢?這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問題,讓幼兒的想像自由飛翔。
美術活動的討論是在教師、幼兒與幼兒之間進行,教師作為支持者和引導者,所起的作用是:引導幼兒圍繞某一話題進行交流,鼓勵幼兒通過有興趣的談論自己的經驗,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問題。因此在討論時教師應與幼兒同樣熱情地參與其中,並以平等的態度圍繞話題提問,徵求意見或表達自己的某些體驗。
在這活動環節中,教師可能沒有把握好示範的度,幼兒有很強[的模仿性。當教師示範畫長頸鹿遇到花、小鳥,幼兒的思維也因此被框死在自己[de]創作時,幼兒的想像也始終停留在這一層面上。三、粘貼星星:引導幼兒體驗學習禮貌行為的快樂。
〔事先將星星粘貼在教師身上,請幼兒有禮貌地、輕輕地去拿這些星星〕分析:平時教學中最頭疼的說是評價,我們總是說:"現在,我們把自己畫的]貼在黑板上,看看誰[的作品最漂亮?接著請一位幼兒來找誰畫[的漂亮,再請他談談畫的是什麼?"這時大多數幼兒對開始說話,手腳不停,東張西望,盡管老師一再提醒也總是草草收場。因為這樣[的評價只是立足作品[的效果,評價的對象永遠是那些好的幼兒。
在繪畫活動中,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及喜好自由作畫,如果我們再用教師規定的統一標准去衡量他們的作品,對幼兒來說是不公平的因此,必須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幼兒,教師也要站在幼兒的立場去理解他們的內在感受和表現方式。在本次活動的結束時採用拿小星星的方式,把重點放在幼兒對自己行為的情感體驗上。我看到幼兒都輕輕地去取小星星,把小星星粘在自己[de]手上、身上、甚至是臉上,好像是一個有禮貌[的長頸鹿,遠比老師說"你畫[的長頸鹿有禮貌就給它一顆星星來得直接的多,而且又避免了說教。
㈦ 幼兒園長頸鹿蛋殼貼畫教案
《綱要》中說到:活動的取材要是孩子所熟悉的,要來源於生活。蛋,就是孩子們非常熟悉的,也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孩子們喜歡吃蛋,也對蛋有著濃厚的興趣。配合主題活動「小小蛋兒把門開」,並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小班美術活動《蛋殼貼畫》,利用激情助動的形式,使小朋友在技能方面得到提升,在情感方面得以升華。
整個活動我共分三個環節。首先,是以傷心的母雞進行引題,激發孩子們的同情心。在這個環節中我還引用了孩子們熟悉的故事《母雞和它的寶寶》中的情節,很好的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同時也為下面的活動做了很好的鋪墊。我把許多沒殼的蛋寶寶集中貼在母雞下面,使孩子們有一個很好的視覺沖擊力,讓他們感受到:還有這么多蛋寶寶沒有衣服,老師一個人幫忙肯定來不及,同時感受雞媽媽的著急心理,使孩子們產生想幫忙的心情,也使活動很好的過度到了下一個「幫助雞媽媽」的環節。在第二個「幫助雞媽媽」的環節中,每個孩子都能認真的操作著自己的一份材料,就連平時動手能力比較弱的幾個孩子都主動的在操作。先不看做的怎樣,至少他們的操作步驟是對的,而且自己主動的在做,可能正是由於孩子們的善良、孩子們的愛心給了他們動力吧。最後一個環節,主要是讓孩子們自己把穿好衣服的蛋寶寶送給母雞(貼在雞窩里),然後進行集體評價,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也認識到了自己為什麼有些地方沒穿到蛋殼衣服,就是由於固體膠沒塗上,塗的不均勻。在評價中,孩子們的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同時感受到了幫助別人的快樂,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整個活動孩子們聽的認真、回答積極、操作主動。可小班畢竟是小班,有些規則意識還是不夠強,說的時候很好,做的時候又有些隨意,這還需要我們老師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的提醒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