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班手工《彩色粽子》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通過觀察,了解粽子是由粽版葉、糯米等包成的。權
2.喜歡吃粽子,通過品嘗活動進一步感受節日的愉快。
活動准備:
1.粽葉、糯米、棉線。
2.煮熟的粽子、生粽子人手一隻。
活動過程:
1.觀察粽子,知道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激發活動興趣。
2.進一步觀察粽子的外形、氣味等特徵。
★指導語:粽子是什麼樣子的?聞起來有什麼味道?
3.觀察包粽子的材料,了解粽子的製作過程。
(1)知道材料的名稱,了解其用途。
★指導語: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呢?怎麼包?
(2)觀察老師包粽子、煮粽子的過程。
4.品嘗粽子,體驗快樂。
(1)探索剝粽子的方法。
(2)品嘗粽子,與同伴說說自己吃的粽子的口味及自己吃粽子的心情。
㈡ 鍋里的粽子在他眼裡,不是食物,而是藝術品 怎樣理解
鍋里的粽子在她眼裡不是食物,而是藝術品。
鍋里的粽子之所以在她眼裡是藝術品,是因為,她很喜歡包粽子,很熱愛生活,很愛自己的孩子。
㈢ 有的人愛崗敬業,練就一身絕活,將這一門技術達到完美藝術是什麼話題的作文
媽媽的絕活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媽媽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媽媽開始動手了,先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折出一角(那角就像我們平常用的漏斗).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然後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好不容易把粽葉蓋起來.接著把粽子用五花大綁捆一圈,打一個漂亮的蝴蝶結.
我在也忍不住了,照著媽媽的樣子做了起來.先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接著把粽子用五花大綁捆一圈,打一個漂亮的蝴蝶結.我拿起粽子准備放入碗中,可是不留神扯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我不甘心,各中各樣的粽子在奶奶手中誕生,可我連一隻都包不成.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媽媽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里,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cm左右,點火……水開15分鍾後把鍋里上下粽子兌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端午節那一天我不但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而且知道包粽子也是一門手工工藝.
㈣ 粽子 閱讀答案
1.怎麼理解「鍋來里的粽子源,在她眼裡,不是食物,而是『藝術品』」
這樣寫充分地表現出了她對待這個平凡工作的專注、認真和一絲不苟的態度。
2.解釋第10節中的「畢」「猶」二字
食畢,余香猶存。意思是吃完後,讓人還感到存有餘香。「畢」,完,終結。「猶」,還,尚且。
3.第4節中的「徹夜」可否刪去?為什麼
「徹夜」不能刪掉的。因為它不但體現著所用時間長,也說明了這項勞動的艱辛程度。
4你能結合自身實際談談讀了此文的感受
我的體會是不管做任何事,只要你能熱愛於它,並專注地去做,就一定能做得好,做得有特點。反之,就不會有太理想的結果。
個人理解,僅供參考。願對你有所幫助!
㈤ 小學生藝術展粽子賽龍舟類別屬於哪個類別
小學生藝術展粽子賽龍舟是屬於藝術創作型的類別,這樣能夠更好地發揮小學生們的聯想以及想像能力,創造出更多的美好作品,發揮更多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