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班藝術《風箏風箏飛機來》教案備課
1.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能促使教師更專為深刻地認識到屬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2.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教學理論相互轉化的過程,可以為新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提供比較豐富的實際情境,有利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
❷ 高一美術16課中國民間美術教案
首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編寫意圖弄明白,讀懂參考教學用書很重要.
其次要備學生、備課文、備自內己,有教學思容路
教案的格式:一教學內容分析;二教學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教學重點與難點;四學習者特徵分析;五教學策略與設計;六教學過程(重點);七教學評價設計;八課後反思及自我評價.
❸ 幼師幫小班美術放風箏教案怎麼寫
教學目標:
1、在欣賞風箏的基礎上,鼓勵幼兒通過大膽想像,學慣用對稱的方法嘗試表現出不同形狀的風箏,體驗成功的快樂。
2、培養幼兒熱愛祖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情感。
教學准備:
1、一段音樂,幼兒繪畫用品。
2、一隻風箏,風箏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春天)
2、春天來了蝴蝶、小鳥都在天上飛來飛去,除了他們還會有誰在天上飛? (幼兒講述)
3、春天是放風箏最好的季節,今天劉老師也帶來了一個風箏,你們一起來觀察一下老師手裡的風箏是什麼顏色的?像什麼?漂不漂亮?這些風箏都有一個特點是什麼?(兩邊對稱,教師講解風箏)
二、讓幼兒在欣賞的基礎上,講述美。
欣賞帶來的各種各樣的風箏圖片,請小朋友們說出這些風箏美不美?美在什麼地方?(幼兒講述)
教師小結:這些風箏多美呀!有XX風箏,形狀有各種各樣的,而且圖案和顏色都很漂亮。美麗的風箏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飛翔,多快樂啊!
三、進一步讓幼兒表現美,激發創作的慾望。
1、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變成一隻美麗的風箏啊?假如讓你們變成一隻美麗的風箏,長著兩只翅膀,你想變成一隻什麼風箏呢?
2、噢,今天老師也想變一隻風箏到空中去自由自在的飛翔,多快樂呀!小朋友們,我們一起變成一隻漂亮的風箏去飛翔一下好嗎?(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聽音樂做飄得動作)
四、交代要求,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小朋友,現在老師想請你們吧你們剛才變的這只美麗的風箏給畫下來,讓後給他們穿上漂亮的衣服。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個別指導,鼓勵幼兒大膽設計出各種不同的風箏。
五、講述作品,活動結束
1、展示幼兒作品,互相欣賞。
2、帶領幼兒去放風箏。(結束)
❹ 民間藝術風箏怎麼制
1、准備好做風箏的物品,把細棍子搭建成一個風箏的輪廓。注意介面處用回線綁牢。細棍也可以包裹答一層紙,方便一會兒貼封面
2、為風箏貼封面
3、為風箏做三條尾巴,先貼還是不貼,看飛的時候的實際情況
4、除了三角形,還可以做成菱形的,方法差不多,只是形狀稍有變化
5、為風箏綁線和試飛,線最好用牢固一點的,飛高了好收回來。綁線的位置可能會影響風箏起飛,所以要注意調整
❺ 美術課風箏中荷花寓意什麼
荷花就是蓮子,寓意多子多福,又多與蟾蜍畫在一起叫做蟬聯益壽,都是取諧音
❻ 風箏屬於我國民間美術作品嗎 速答,明天就考試了
當然屬於。
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大多數的人認為風箏起源於中內國,而後廣傳於容全世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實際上,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戰國時,東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費時三年,以木製木鳶,飛升天空...」。墨子在魯山(今山東濰坊境內),「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這是說墨子研究試制了三年,終於用木板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只「木鷂」(或「木鳶」)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約紀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山東濰坊被稱為「鳶都」,就是因為在古代時製作方法非常先進,流傳至今,也被稱為國際風箏之都。
❼ 如何寫大大班美術活動風箏飛說課稿
大班抄學習活動:會飛的風箏
設計意圖:
「柏老師,我們搬新家了,住到臨江佳苑11樓,爸爸說 我可以天天在江邊放風箏了。」我班的小不點恆煜抬著興奮的小臉對我說。「噢!是嘛,祝賀你!」我的話音剛落,航航接上來說:「我的家也住在臨江佳苑,我也可以天天放風箏。」其他的孩子都羨慕地圍了過來問這問那。
第二天,恆煜把他的大風箏帶來了,在孩子們的簇擁下,我們一起在幼兒園的操場上放起了風箏。可是一個難題出現了:「為什麼這只風箏飛不起來呢?」
帶著孩子們生成的問題,我們班的孩子展開了激勵的討
論,積極的探索。於是就產生了今天的活動《會飛的風箏》,通過活動來豐富幼兒對風箏的相關經驗。
活動目的:1、通過對放風箏記錄卡的交流、統計,讓幼兒了解風箏飛上天與風、材料、技能的關系。
......
❽ 我國民間藝術風箏介紹
風箏起源於中國,最早的風箏是由古代哲學家墨翟製造的。中國風箏問世後,很快被用於傳遞信息,飛躍險阻等軍事需要。唐宋時期,由於造紙業的出現,風箏改由紙糊,很快傳入民間,成為人們的休閑娛樂的玩具。中國的風箏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
從傳統的中國風箏上到處可見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的影子。在漫長的歲月里,我們的祖先不僅創造出優美的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繪畫,還創造了許多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圖案。
它通過圖案形象,給人以喜慶、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眾的欣賞習慣,反映人們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滲透著中國民族傳統和民間習俗,因而在民間廣泛流傳,為人們喜聞樂見。有著二千多年歷史的風箏,一直融入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受其熏陶,在傳統的中國風箏中。
隨處可見這種吉祥寓意之處:「福壽雙全」「龍鳳呈祥」「百蝶鬧春」「鯉魚跳龍門」「麻姑獻壽」「百鳥朝鳳」「連年有魚」「四季平安」等這些風箏無一不表現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
吉祥圖案運用人物、走獸、花鳥、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間諺語、吉語及神話故事為題材,通過借喻、比擬、雙關、象徵及諧音等表現手法,構成「一句吉語一圖案」的美術形式,賦予求吉呈祥、消災免難之意,寄託人們對幸福、長壽、喜慶等願望。
(8)風箏的美術教案擴展閱讀:
傳統中國風箏的技藝概括起來有四個字:扎、糊、繪、放。簡稱「四藝」。簡單地理解這「四藝」即扎架子,糊紙面,繪花彩,放風箏。但實際上這四字的內涵要廣泛得多,幾乎包含了全部傳統中國風箏的技藝內容。
如「扎」包括:選、劈、彎、削、接。「糊」包括:選、裁、糊、邊、校。「繪」包括:色、底、描、染、修。「放」包括:風、線、放、調、收。而這「四藝」的綜合活用就要達到風箏的設計與創新的水平。
我們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風箏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