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班優質音樂課小錘子教案
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
(1)幼兒猜猜、教師逗引表現出對錘子的興版趣。
(2)小錘「找權朋友」游戲,在音樂聲中與幼兒互動,感受與小錘接觸的樂趣。
2.引逗游戲
(1)小錘「交朋友」游戲,幼兒在小錘的邀請下做「抱住小錘跟我走」。
(2)幼兒「抱錘轉圈」游戲,在教師的哼唱中練習「轉個圈回去啦」,退回原位。
(3)完整隨A段音樂游戲。
(4)聽辨B段音樂,模唱「CD嘣」。
(5)「捶你嘍」游戲,幼兒在被捶、自捶、捶她的引逗游戲中鞏固練習「嘣」處節奏。
(6)完整隨B段音樂游戲。
(7)坐在座位上完整游戲。
3.挑戰游戲
(l)站在圓上完整游戲,變換捶擊的部位,感受小錘捶屁股的逗樂。
(2)加入游戲規則:在「嘣」處一錘即跑(被捶幼兒跑向圓上任意位置)。
(3)圓上完整游戲,嘗試請有興趣的幼兒持錘玩B段游戲。
Ⅱ 幼兒園小班音樂干凈的小手教案怎麼寫
活動目標 1、知道洗手的重要性 。 2、掌握洗手的正確方法 。 3、教育幼兒養成清潔衛生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 活動難點:培養幼兒養成清潔衛生的好習慣 。 活動准備 洗手的課件、 兩個小熊手偶、幼兒人手一條小毛巾、溫水、盆子、香皂。 活動過程 (一)游戲:「手指歌」導入活動 「小手小手前拍拍,小手小手後拍拍,小手小手上拍拍,小手小手下拍拍,小手小手把小眼睛蒙起來。」 (二)集中觀看手偶表演,幫助幼兒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1、游戲導入:「醫生嘟嘟來做客」(激發幼兒觀看手偶表演的興趣) 教師引導語:「今天,我們小醫院的醫生嘟嘟要來我們班裡做客了,我們一起來歡迎它吧!」(出示扮演小醫生的手偶,向小醫生問好) 2、觀看手偶表演:(教師邊做手偶表演邊講述故事,讓幼兒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提問:豆豆為什麼會肚子疼啊? 它應該怎樣做呀? (通過故事讓幼兒了解手上有許多的細菌,要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3、引導幼兒聯系自己的實際進行交流(調動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進一步體驗洗手的重要性) 問題:你們的肚子疼過嗎?為什麼? 我們應該怎麼做啊? 4、小醫生嘟嘟小結:洗洗小手講衛生(鼓勵幼兒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Ⅲ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小遊伴》
一、教材分析
我說的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單元第四課《我和小夥伴》,實際上本課就是對學生進行合群的教育。讓小孩願意和小夥伴玩,能和小夥伴友好的相處。文中設計了說一說自己的小夥伴的活動,提示引導哪些是小夥伴,可以是鄰居家的孩子;父母的親戚家的孩子;父母同事的孩子;也可以是學校內的同學……另外,還設計了「與小夥伴一起交往、玩樂時,意見不一致怎麼辦」以及「與小夥伴一起做了錯事怎麼辦」這幾種活動。文中通過現實生活中與小夥伴在一起開開心心玩耍的照片以及許多與小夥伴在一起學習、游戲的彩圖,告訴學生有小夥伴的快樂,讓學生領悟如何分享以及有了問題要協商解決,彼此寬容的重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那麼在與小夥伴一起玩時,怎樣求同存異,要互相兼顧;「與小夥伴一起做錯了事情」應讓同學們自己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事情,讓他們自己感悟明理:有了錯誤要誠實,要勇於承擔責任,只有這樣才能健康發展,才能贏得他人真正的信任。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小學生,整體看他們活潑好動,大多數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對人有禮貌,熱愛關心班級集體,學習勤奮。但大多數同學都是獨生子女,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習氣,部分同學對他人的尊敬,對集體榮譽的珍惜趨於表面化,為了做給別人看而做,行動上缺乏自主性,在處理人際關系中意識狹隘。在新學期中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思想不斷提高,自覺行動,形成良好的習慣。
三、設計意圖: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因此,整堂課主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活動、游戲中得到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並從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習慣的培養及能力的發展。
四、教學目標:
1. 喜歡和小夥伴交往,能體驗到交往的快樂。知道朋友多快樂多。
2. 嘗試處理在與夥伴交往中遇到的問題,初步體會與夥伴交往要互相尊重謙讓友愛公平,有了問題要協商解決。
五、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內容和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嘗試處理在與小夥伴交往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難點:有了問題協商解決。
六、說教法 幼兒網http://www.youerw.com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活動型綜合課程,它強調的是在教學中要結合兒童的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一個個活動中知道怎樣與小夥伴相處,遇到問題時怎樣解決,為此,我將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進行:
1、情境教學法:
2、表演法:
3、交流討論法、學生自主評價法 :
以上教學方法的運用能給課堂帶來生氣,帶來歡樂,改變了以往「注入式」教學那種閉門讀書,單一的「聽分析」的被動的學習狀況。以上教學法的運用其實也使情境成為一個個連續的動態客體。讓孩子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彷彿進入了其人可見,其聲可聞,其景可觀,其物可賞的境地。這樣教學就成為「我」高興參與的、有趣的、有意義的活動。
七、說學法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以及重視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基於以上觀點在本課教學中,我著重體現以下幾種學法的指導。
1.表演展示學習法
品德與生活課程以兒童直接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主要教學活動形式,強調寓教於樂。因而我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參與模擬游戲、表演活動方式進行學習,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認識。
2.合作學習法
合作學習給全體學生提供了參與學習的機會,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同時我也是結合我校小班化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較多的討論、交流、合作的機會。
3.競賽討論法
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和主動性,以競賽的形式來活躍課堂氣氛
八、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歌曲<找朋友>,師生互動進行演唱,把學生帶入一個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又能自然的引出問題,「聽到這個歌曲你想到了誰?」,然後通過學生的回答揭示出課題——我和小夥伴(板書)
二、說說我的小夥伴
通過欣賞小夥伴在一起游戲的圖片,讓學生自由介紹自己的小夥伴的姓名、年齡、愛好等,並講一講他和小夥伴在一起發生的有趣活有益的事情,感受和小夥伴在一起的快樂。
這個時候,有些學生會非常積極發言,而有的學生卻默不出聲。這樣的學生也許還不能適應集體的環境,由此可以引導他來談一談如果沒有小夥伴我們會有怎樣的心情,讓大家都知道沒有小夥伴的孤單,並請其他學生和這個沒有小夥伴的學生交朋友讓他也和大家一樣開心起來。
三、活動:怎麼辦?
1、請一小組同學到講台上選一樣教師提前准備好的一些小東西。(有學生喜歡的和不喜歡的)出現了幾名同學同時選擇一件東西。
2、提問這一小組同學:大家說說該怎麼辦?
3、提問全體學生:說一說、那種方法合理?那種大家滿意?
這一環節主要是想把學生帶到實際問題中,針對實際發生的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博採眾意,讓學生共同想辦法解決問題,最後問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達成滿意,學生的感悟會更深。
4、現在還有一名同學也遇到類似問題,大家幫他想辦法,看怎麼解決那個問題。(出示分玩具事件)學生討論。指名說一說。
板書:大讓小 輪流玩 猜拳 一起玩
5、出示分蛋糕事件。
分組討論:該怎麼辦?
指名到講台前表演一下。
5、小結:許多同學想到將大的讓給別人。提到最多的詞也是謙讓。最後不管是吃大的還是吃小的,大家都很高興。這就是謙讓的結果。互相謙讓,想到別人,是在大家共同分享,所以大家都快樂。
通過幾個不同事件把學生帶入幾個不同的情境,讓學生通過切身體會感悟道理,知道小夥伴之間應該互相尊重、謙讓、友愛、公平,才能相處得更好,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都快樂。並請學生表演分蛋糕事件,學會更好地解決問題。
四、意見不統一怎麼辦?
在這一環節我採取小組競爭討論的學習方法,(出示插圖)讓學生分組談談在遇到意見不統一時應該怎麼做?看那一組採取的方法最合理,最公平,最能讓大家滿意?
小結:在許多人意見不統一的時候,大家要商量解決。
板書:商量解決
五、犯了錯誤怎麼辦?
1、想一想:不認錯有什麼不好?哪個小朋友說的好?(出示插圖)
指名到前邊表演一下。角色分別有不認錯的學生,勇於認錯的學生,以及公平的使者小老師。
讓學生體驗勇於認錯不但不會遭到責備,知錯就該還會受到表演,而且會得到大家的信任。
板書:勇於認錯
2、小結:和小夥伴在一起很快樂。如果在相處中遇到問題,一定要解決好。不論是什麼方法,一定要有道理。不論什麼問題,不僅要想到自己還要想到別人。這樣,大家才能相處愉快。
六、一同玩一個游戲,」一二三、木頭人」,讓這節課在愉快地結束。
Ⅳ 小班音樂課《泰迪熊》教案
活動目標:
1、能隨著音樂演唱歌曲《你好》,感受與別人交往的愉悅。
2、隨著音樂大方地和同伴之間進行表演。
重點:用歌聲表示友好,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
難點:嘗試大膽與同伴、他人問好,學習幾種不同打招呼的方式,並用肢體語言來表達。
活動准備:
1、音樂視頻《你好》。
2、主人翁泰迪熊、手偶小象活動過程:
1、"與同伴、老師、朋友打招呼"導入(1)師:"小朋友們看,今天我們的屋子裡來了這么多位客人老師,讓我們一起向客人老師問好--"你好,你好,你們好(激發幼兒對打招呼的興趣)。
(2)師:"你好,小朋友們,很高興能和小朋友們一起坐在這里,郭老師喜歡唱歌,跳舞,和小朋友們一起做游戲,你們喜歡嗎?(讓幼兒了解到當與他人交流、談話、或自我介紹時,先要有禮貌的向大家問好)。
(3)師:"哪位小朋友願意向老師,小朋友和客人老師介紹一下你自己呢?記得要先向大家問好哦"(這點讓幼兒大膽嘗試與同伴、他人問好)。 。
2、學習歌曲《你好》
(1)師:"今天盧老師請來了小客人--泰迪熊,它特別有禮貌,向小朋友問好呢--有節奏地(你好,你好,你們好;你好,你好,你們好;你好,你好,你們好;你好,你們好;}{你好,你好,泰迪好;你好,你好,泰迪好;你好,你好,泰迪好;你好,泰迪好)"泰迪熊這么有禮貌,向每位小朋友都問好了,那我們小朋友也一起向泰迪問好吧。(通過泰迪熊和小朋友之間的問好,了解歌詞內容,並引導幼兒與朋友或他人見面時應有禮貌的相互問好)。
(2)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泰迪可是一路上唱著歌來的,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聽音樂,感受節奏拍手,學習歌曲)好聽嗎?讓我們跟著泰迪一起唱一唱(幼兒連唱兩遍,一遍跟唱,一遍隨伴奏唱一唱,反復聽一聽,唱一唱,加深對歌曲的學習)。
3、互動問好
(1)師:"這么美妙的歌聲,引來了--小象,小象也向小朋友問好呢--你好,你好,你們好。。。。。。那我們也唱著歌向小象問好吧--你好,你好,小象好。。。。。。我們已經和泰迪熊、小象是好朋友了,原來有禮貌能讓我們認識到更多的好朋"(這一環節使幼兒在鞏固歌曲的基礎上,和更多好朋友交流)。
(2)師:"那你們想不想和這么多客人老師做好朋友呢,讓我們一起向客人老師問好吧(跟隨著音樂,開著小火車,繞場一圈向所有老師唱著問好,再次加深歌曲印象)。
4、故事延伸"早上太陽剛升起,小雞、小鴨是好朋友,早上見面點點頭(你好,你好)小貓、小狗是好朋友,早上見面招招手(你好,你好)太陽下山了,動物們要回家,互相揮揮手(再見,再見)。(教師通過引導請幼兒想一想:我們還可以做什麼樣的動作表示問好呢?如:笑一笑,拍拍手,鞠個躬,拍拍肩,握握手等等)
游戲體驗:
(1)在活動中請每位幼兒找一位好朋友,用音樂《你好,你好》來體驗多種肢體語言問好的樂趣。
(2)請每位幼兒請一位客人老師和你一起跳舞,注意禮貌用語,"你好,客人老師,你可以和我一起跳舞嗎?"鍛煉幼兒大膽與他人交談,使用禮貌用語,通過師幼互助,讓幼兒學以致用,起到鞏固和加強作用,為教學活動增添了樂趣,是教學過程中不乏味,枯燥,在快樂的音樂游戲中結束整個活動。
小結:小朋友,我們和好朋友見面時可以用"你好"來打招呼,分別是要說"再見",讓我們和大家說再見吧!
Ⅳ 小班《好聽的聲音》應彩雲 幼兒園優質課示範課公開課 完整教案
一、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於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2、能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 3、在為樂曲伴奏中,感受聲音的輕響。 二、活動准備 1、寶寶生活中聲音的flash。 2、錄音帶: 大鼓和小鼓音樂 3、每人一隻塑料小瓶,小盆4個,黃豆若干,三瓶軟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個(圖片)。... 三、指導要點 1、鼓勵幼兒依據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在聽聽、玩玩、嘗嘗中感受聲音,激發幼兒對探索聲音輕響的興趣。 四、活動過程 (一)、生活中的聲音 聽聲音:(以寶寶早晨的生活背景)笑聲——雞鳴——盥洗——汽車——問候(老師好)。引導幼兒說出笑聲、動物的叫聲、聽水聲進行猜想、說出馬路上的汽車聲等。 (二)、讓小瓶發出聲音,為大鼓小鼓伴奏 1、讓空瓶子發出聲音 寶寶來到幼兒園,老師要和寶寶一起玩啦。這里有一個瓶子,你能讓它發出聲音嗎?(幼兒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種辦法讓它發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出聲音 這里有許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塊能發出聲音嗎? 3、(放錄音)引導幼兒跟著音樂搖瓶子:用兒歌「你的小瓶子,有聲音嗎?有有有」有節奏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 4、出示大鼓和小鼓圖片,引導幼兒用瓶子搖出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發出的聲音輕響不同;裝的多少也影響瓶子發的聲響(太少聲音小,裝滿沒聲音,感受事物的相對性) (三)、幼兒通過嘗一嘗,咬一咬,區別糖果的軟硬不同,知道裝硬糖果的瓶子搖起來會發出大鼓的聲音,裝軟糖果的會發出小鼓的聲音。 (四)、為「大鼓小鼓」唱歌,邊搖瓶子配樂曲邊唱歌。 五、活動延伸 出示裝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與軟糖發出的聲音,誰更像大鼓、誰像小鼓?請幼兒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Ⅵ 小班音樂游戲小鹵蛋教案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的內容,能用身體動作表現抱娃娃的動作。
2、藉助情境表演、游戲、記憶歌詞內容。
3、在結伴遊戲時,願意與同伴交換進行抱娃娃表演。
4、復習漢字:小娃娃活動准備:布娃娃若幹活動過程:
一、復習導入1、出示布娃娃:小朋友看看這時誰呀?小寶寶要睡覺了,我們小朋友來當她的爸爸媽媽哄寶寶睡覺好嗎?
2、師生隨著音樂用緩慢、輕柔的歌聲演唱《我的小寶寶》
二、學習歌曲《小娃娃》
1、師:小娃娃睡醒了,我們來看看這個小娃娃長得師什麼樣子?身上穿著什麼衣服?你喜歡它嗎?你想抱抱它嗎?我們一起和小娃娃來做游戲吧,輕輕地抱他轉一轉,還要送給大家玩。
2、老師這里有一首小娃娃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3、師表演唱《小娃娃》:你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4、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演唱。
三、幼兒學玩表演游戲1、教師示範講解游戲玩法:出示娃娃,邊唱邊示範游戲的玩法,唱到最後一句將娃娃送給另一個幼兒,並與該幼兒交換位置。
2、師:我做媽媽抱娃娃唱歌,誰來和我一起玩游戲?
3、師:找一個好朋友做游戲,商量一個做媽媽,一邊唱一邊抱娃娃做動作。
四、幼兒完整地表演做游戲1、請一組幼兒做這個游戲,每人抱一個娃娃,唱最後一句時把娃娃送給好朋友,間奏後拿到娃娃的幼兒繼續表演做游戲。
2、師:娃娃要睡覺了,小朋友把小娃娃送到床上放好,輕輕地離開,不影響娃娃睡覺。
Ⅶ 小班音樂小豬豬學數數教案
教學目標:
1、感受4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點數到4。
2、啟發幼兒對數的興趣和體驗數數的快樂。
教學准備:
1、自製教具小拖車(3節車廂)2、實物教具:水果,香蕉 蘋果 葡萄 梨等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生問好!
1、導入: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小拖車,還有好聽的。小朋友要認真聽故事,就知道小拖車能幹什麼用了,(出示小拖車)2、復習:3以內的點數:讓孩子數小拖車有幾節車廂。
二、基本部分嘗試學習1、講故事:《三隻小豬》第一部分,重點引導幼兒幫助小豬撿水果。
(1)老師講述故事,講到「走近一看,原來是黃黃的香蕉」時就問幼兒:「豬老大發現香蕉,不知怎麼辦?孩子們快幫幫豬老大吧!
(2)動手操作:一個一個數香蕉,1 2 3 4 一個一個裝進小拖車、老師引導孩子數數「一個 兩個 三個 四個。」
2、當故事講到「他爬上數一看,啊!有幾個紅蘋果!」時引導幼兒說出「怎麼辦」?(我們一起幫豬老二數蘋果,裝蘋果。)重點引導一個 兩個 三個 四個手口一致點數。
3、他們有繼續往前走,小豬第第發現了什麼呢?出示紫色的葡萄。小朋友都很聰明,再幫豬小弟數葡萄好嗎?引導孩子動手點數葡萄 再裝進小拖車里。
4、游戲:我會骨碌碌孩子們真能幹,三隻小豬在你們的幫助下,撿到了滿滿一車水果,他們高興的跳起來了,我們和小豬一起做做運動吧!「骨碌骨碌1,骨碌骨碌2 骨碌骨碌3 骨碌骨碌4、」邊說兒,歌邊作動作,讓小手錶示數字。引導孩子擴散思維。
三、結束部分游戲中鞏固練習1、引導幼兒進入表演游戲情景,鞏固學習的知識。
談話:看看滿滿一拖車的水果,就知道孩子們有多棒,讓我們能乾的小手在幫助小豬把水果送回家好嗎?(找個別孩子拖著小車走在前面,其餘幼兒跟在後面繞活動室走一圈。) 小豬家到了。(活動)2、小豬獎勵小朋友吃糖葫蘆:讓孩子數各種顏色的算祝珠、(點數練習)3、我們能不能幫助小豬把這車水果卸下來呢?
幫助小豬卸水果:重點練習手口一致點數到4、4、小結:孩子們,你們真能幹,幫助小豬運回來這么多的水果,小豬很開心,你們高興嗎?(高興)為我們加油吧!引導孩子歡呼「呀」!跟老師到外面休息去啦!
Ⅷ 急需小小班優秀音樂游戲教案!!!答得好追加分哦!
一、說教材
1、教材的選擇:大家都知道,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而且隨著年齡的發展,小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在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更加喜歡直接用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觸摸。他們學習、活動的特點是只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的結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更注意游戲化、情景化。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松、自由的游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展。因為幼兒時期,興趣是其學習活動中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幼兒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對象,且能取得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動都應重視興趣的培養。因此,教材的選擇至關重要,正如《綱要》中所說的,「即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而此活動〈好聽的歌〉既來源於幼兒的生活,而且本教案,從教材的選擇到教法的設計,較多的考慮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使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地潛移默化地掌握了各種物體發出的各種不一樣的聲音,把語言、科學內容有機地聯系起來,即加深了幼兒對詩歌本身的理解,又有效的提高了科學活動的能力。還使他們對
優美動聽的聲音產生了好奇心,平時更加善於用自己的感官去觀察這個奇妙的世界。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幾個目標:
並在活動中,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游戲中。充分的課前准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說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步驟為:
激發興趣——動手探索——幼兒交流——觀看多媒體——欣賞詩歌(游戲)——音樂游戲(好聽的歌)——延伸活動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一開始,我就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松的活動環境,准備了很多能發出聲音的物品,「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准備了很多東西,你們看看都有什麼啊?這些東西可好玩了,還能唱出好聽的歌呢?而且每個東西唱的都不一樣呢,小朋友想不想聽?從形式和內容上都吸引了孩子。因為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才開始萌芽,簡明的導語直接切入主題,豐富的物品,旨在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培養幼兒的有意注意。
(二)、動手探索
根據小小班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在第二環節,我為幼兒安排了動手探索,為每組幼兒提供了很多能發出各種不一樣聲音的物品,供幼兒動手操作。在這個活動環
節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寬松的活動氣氛中,幼兒敲敲,打打,拍拍,按按,聽聽,比較各種物體發出的不同的聲音,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獲得的經驗是很零碎的,單一的,那怎麼給幼兒一個系統性的認識呢,讓他們了解每種物體發出的不同的聲音呢?
(三)、幼兒交流
於是,在自由探索過後,我就採取讓幼兒自由介紹自己玩了什麼,發出了什麼聲音,和別的聲音一樣嗎?這樣的方式對幼兒獲得的經驗進行整理。由於物品在幼兒的手裡,幼兒模仿的聲音和結合實物進行,還可以請其餘的小朋友學一學,說一說,他模仿的像不像,避免了單一性。
(四)、觀看多媒體
小小班幼兒注意時間短,興趣穩定性差,新異、強烈以及活動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除了這些物品可以發出好聽的聲音,大自然也有很多奇妙的聲音呢,那他們的聲音又是怎麼樣的呢?小朋友想不想聽聽?採用多媒體教具,把幼兒帶入了奇妙的聲音世界,讓幼兒聽一聽,猜一猜,學一學。能再次吸引幼兒注意,激發活動的興趣。視覺聽覺的完美結合,促進了幼兒的思維的發展。
(五)、欣賞詩歌(2遍)
將幼兒已獲得的知識經驗用詩歌的語言表達出來,詩歌語言簡單,節奏明快,幼兒易懂易讀,在詩歌欣賞2遍之後,採用師生問答的方法,加深幼兒對聲音的記憶,同時也為後面的音樂游戲奠定基礎。
(六)、音樂游戲(好聽的歌)
把〈小動物怎麼叫〉改編成(好聽的歌),和幼兒表演唱,使幼兒情緒到達最高潮,藝術融入科學,達到比較完美的統一。讓
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結束活動。
(七)、延伸活動
可請幼兒在課間,根據平時的生活經驗,找找生活中還有什麼奇妙的,不一樣的聲音。持續和拓展幼兒對各種聲音的探索和研究的興趣。
三、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秘的動作來感染幼兒以外,還要積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於是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操作法:它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兒根據教師准備的物品進行操作,探索。本次活動在引起興趣後,採取了操作,讓幼兒在動一動,敲一敲,聽一聽中獲得感知,比較出不同的物體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
2、交流討論法:進行了探索操作,我創造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通過介紹,讓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深化了幼兒各自的認識。
3、游戲法: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在音樂游戲的環節中,我引導幼兒和教師進行一問一答的表演游戲,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掌握了詩歌中的語言。
4、提問法:設計提問,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
題。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這也是語言教育的任務之一。
5、演示法:我還通過多媒體,把大自然的許多聲音演示給幼兒聽,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認識,多媒體的運用,引導幼兒去聽去猜去模仿,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考,使幼兒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刻。達到科學素質的提高和審美情趣的統一。
多種教學方法的整合,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四、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加升華了情感,在本活動中,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方位的參與: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的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敲敲,打打,拍拍,按按,聽聽多種方式的參與,對奇妙的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產生了興趣。
2、師幼合作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會明顯的提高。為了讓幼兒對各種聲音有進一步的認識,我採用了教師和幼兒合作對答法,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積極對答教師的活動中,理解並學習了詩歌的語言,感受各種大自然不同聲音的奇妙。
3、音樂游戲法:通過輕松愉快的樂曲,優美熟悉的旋律的聽覺刺激,有助於幼兒對詩歌語言的記憶,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促進思維的發展。
採取的以上種種教學方法,極大的體現了「以
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