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小班洗個快樂澡的教案
寶寶班健康活動《我們愛洗澡》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洗澡成為孩子們每天必須做的事,洗澡也是孩子最能玩到水的生活活動;它符合幼兒的興趣與需要,來源於幼兒的現實生活;通過此活動可以讓幼兒快樂地體驗洗澡的過程,有助於發展幼兒生活經驗,學會如何洗澡,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重難點:洗澡的方法活動准備:小豬手偶、音樂《我們愛洗澡》、洗澡用品若幹活動目標: 1、 通過故事,使幼兒知道愛洗澡、講衛生的重要性。 2、根據生活經驗的回顧,認識、了解洗澡用品的名稱及作用,知道洗澡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1、出示小豬手偶,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寶寶班來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呀?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你們喜歡它嗎?想不想和它一起做游戲? 引導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2、師:為什麼不想和它做游戲?小豬可想和寶寶班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戲了,這可怎麼辦呢?小豬需要做什麼呢? 引導幼兒知道小豬太臟了,小朋友不想和它一起玩。小豬需要洗澡。 二、了解洗澡 ①師:你會洗澡嗎?洗澡的時候都需要准備什麼? ②出示魔術盒,引導幼兒認識多種洗澡用品。 師:老師這里有一個魔術盒,小朋友猜猜裡面藏的什? 請幼兒伸出食指一起說:變變變師小結:哇,變出了這么多好東西!這些洗澡用品可以使我們變得干凈、舒服。 ③師:為什麼要准備沐浴露? 引導幼兒知道用沐浴露滑滑的、保護皮膚,用過後香香的。 ④師:我們為什麼要洗澡? 師小結:現在天氣熱了,我們活動後會出汗,黏黏的,皮膚上會有污垢,污垢容易產生細菌,對皮膚不好,也會生病。所以洗澡可以讓我們變得很乾凈,而且香噴噴的。 三、洗澡的方法1、洗澡前我們應該先做什麼?(准備好洗澡用品、脫衣服)2、師:你在家媽媽是怎樣給你洗澡的? 請幼兒兩兩結合,輪換扮媽媽為同伴洗澡,做動作演示。 師小結洗澡的大流程:先洗頭,洗身上,再洗胳膊、腿,最後是小腳,洗完後用毛巾擦乾凈。 3、師示範洗澡的方法和動作擠點洗發露抹頭上,抓啊抓,再用清水沖干凈,再來擠點沐浴露,抹身上,先搓搓背,再搓身體,再搓搓小胳膊,再搓搓腿,再用清水從頭到腳沖干凈,再用毛巾把水擦乾凈,洗澡洗好啦! 4、師帶領幼兒一起做動作學習洗澡的方法。 四、體驗活動播放音樂,幼兒和教師一起跟著音樂感受洗澡的快樂。 師:夏天到了,天氣很熱,小朋友身上都會黏黏的,不舒服,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跟著音樂來洗澡! 五、活動小結師:洗澡的時候會有很多泡泡,滑滑的、光光的,用手指輕輕一戳,就會破了,真有意思,洗完澡以後身上還會香香的呢,可以舒服的睡個好覺!小朋友要做一個愛洗澡、講衛生的好寶寶! 活動延伸讓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體驗洗澡的快樂
Ⅱ 中班健康活動我愛洗澡
中班健康活動我愛洗澡教案
Ⅲ 小班社會教案:洗澡泡泡多
作品賞析:
(一)內容簡介
有一塊奇怪的肥皂,小豬拿去洗澡。嗨,先吹泡泡,泡泡越吹越大了。而且泡泡不會破掉,大家都來洗澡了。洗完澡,小豬變干凈了;洗完澡,小熊變干凈了;洗完澡,小兔變干凈了。哈,奇怪的肥皂。
(二)主題分析
《肥皂泡泡》以小動物們洗澡為線索講述故事。「洗澡」這一活動深受幼兒的喜歡,幼兒聽著簡單的故事,進一步理解了肥皂的用處。同時,故事激發了幼兒喜歡洗澡的願望,逐漸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三)情節分析
整個故事情節的線索簡單、重復,非常適合小班孩子閱讀。在小豬洗澡的過程中,孩子竟然欣喜地發現:原來洗澡也有如此多的樂趣,不禁也萌發了洗澡的願望。沒想到,小兔子和小熊也有這樣的願望,正好滿足了孩子們的需要。在和同伴一起洗澡的過程中,它們體驗、感受到了更多的快樂。
(四)圖畫分析
畫面中色彩鮮艷的各色泡泡,大大小小地飄浮在空中。美麗的畫面中也蘊涵著豐富的教育內涵:區分大小,幫助孩子了解物體有大小之分;感知色彩的奇妙,了解兩種色彩混合在一起會發生的變化;感知光和作用,幫助孩子思考,水在光的照射下會產生多姿多彩的顏色,從而激發孩子進一步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五)角色分析
封面上圍著浴巾的胖小豬一下子映入了孩子的眼簾,「哦,原來小豬洗完澡了。」這只小豬可愛、愛干凈又有些調皮,在洗澡的時候和泡泡做起了游戲,這正是每個孩子所喜愛和嚮往的。所以,小豬的角色與孩子的距離是如此接近。
小豬、小熊和小兔一起洗澡,大家都來吹泡泡。這些小動物儼然是孩子們的化身,孩子們和故事角色一起玩耍在「吹泡泡」的游戲中,泡泡越吹越大,快樂也越來越多!
(六)語言分析
語言簡單,重復的語句「洗完澡,小豬變干凈」、「洗完澡,小熊變干凈」,便於幼兒記憶。
後綴詞的運用,能加深幼兒對關鍵詞的掌握。如「有一塊奇怪的肥皂,肥皂。小豬拿去洗澡,洗澡……」讀完故事,幼兒在無意記憶中加深了對「肥皂、洗澡、泡泡、大小、破掉、干凈」等詞彙的理解與掌握。同時,後綴詞的運用也增強了故事的韻律節奏,使故事中的語言具有一定的韻律美。
故事中名詞、動詞、形容詞的交替出現(肥皂、洗澡、泡泡、干凈……),豐富了幼兒的詞彙量,也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書中簡單重復的句型「洗完澡,××變干凈,干凈」能激發幼兒的想像。還有誰洗完澡也會變干凈呢?由此打開了他們想像的閘門:小狗、小豬……
活動設計:
(一)活動設計1
1、設計思路
洗澡——孩子們喜歡的活動。閱讀圖畫書《肥皂泡泡》,看看、說說小動物們洗澡的事情,知道洗澡會讓人覺得舒服。幼兒通過交流生活中自己洗澡的經驗,在律動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洗澡的方法、體驗洗澡的快樂。鼓勵幼兒喜歡洗澡、嘗試自己洗澡,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活動目標
(1)閱讀圖畫書,願意講述小動物洗澡的趣事。
(2)知道洗澡能讓自己的身體變干凈,體驗洗澡帶來的樂趣
3、活動准備
故事《肥皂泡泡》、PPT課件、音樂《我愛洗澡》、粗細不同的吸管若干、盛有肥皂水的容器若干
4、活動過程
(1)觀察封面,引出故事
一小豬在干什麼?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一小豬會用什麼洗澡呢?
一你們會自己洗澡嗎?洗澡要洗哪些地方?
一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模仿小豬洗澡
(2)觀察畫面,理解故事
①觀察第1頁:
一小豬會用肥皂干什麼?(引導幼兒觀察小豬身上的浴巾。)
一你家的肥皂是什麼樣的?你經常用肥皂做什麼?
②觀察第2頁:
一小豬在用肥皂干什麼?幾個泡泡?一樣嗎?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的泡泡,練習數數,並比較泡泡的大小、顏色。)
④觀察第5頁:
一洗完澡,小豬變得怎樣了?
一小豬還會請誰來洗澡呢?
⑤觀察動物的局部特徵,猜猜小豬的朋友是誰。
(觀察小熊的鼻子、小兔的耳朵。)
⑥觀察第6頁、第7頁:
一洗完澡,小熊變得怎樣了?
一洗完澡,小兔變得怎樣了?
小結:洗澡會讓自己和朋友的身體變得干凈又舒服,洗澡真快樂。
[NextPage]
(二)活動設計2
1、設計思路
孩子們在閱讀圖畫書的過程中,感受了洗澡的樂趣,並交流了自己洗澡的經驗。但生活中,能產生「肥皂泡泡」的趣事還有許多。此次活動依然從孩子們喜愛的「肥皂泡泡」入手,引發他們對這些事物的關注,提升相關的生活經驗。並且引導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仔細觀察泡泡的大小、形狀、色彩,嘗試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
2、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肥皂泡泡的特徵,用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來表現。
(2)交流關於各種洗滌用品的生活經驗,知道它們的作用。
3、活動准備
圖畫書《肥皂泡泡》、PPT課件
各種各樣的洗滌用品(香皂、洗衣皂、肥皂紙、洗衣粉、沐浴露、洗發水、洗潔精、洗手液……)若干盆水、紙、油畫棒、瓶蓋、棉簽、顏料等
4、活動過程
(1)集體閱讀,回憶故事情節
①出示圖畫書,回憶故事的名字。
一還記得故事裡有哪些動物朋友在洗澡嗎?
②集體閱讀圖畫書,幼兒模仿簡單的故事語言。
一洗完澡,小豬變干凈了。洗完澡,小兔變干凈了。洗完澡,小熊變干凈了。
(2)交流經驗,了解洗滌用品的作用
一除了肥皂,還有哪些東西用了也會有泡泡呢?
~(出示各種洗滌用品,交流相關經驗。)這里有哪樣東西也會洗出泡泡呢?
一這些東西有什麼用?
一它們都可以讓東西變干凈,但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一小朋友可以用這些洗滌用品洗些什麼?你用過哪些東西?
小結:有這么多寶貝也可以洗出泡泡,泡泡把臟東西都帶走了,所有的東西都變干凈了。
(3)觀察泡泡,說說泡泡的樣子
一(提供洗手液、沐浴露、香皂、紙皂等不會傷害皮膚的洗滌用品。)找樣東西,搓出泡泡,看看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大小、形狀、顏色……)
一你用什麼東西搓出泡泡的?
一你看到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如:很多泡泡擠在一起,像葡萄;圓圓的;透明的……)
一找找泡泡上有哪些顏色?看一看,洗完的東西變得怎樣了?
一想辦法讓你的泡泡變大。
小結:香香的肥皂、香香的洗手液又好玩、又有用。
(4)選擇喜歡的工具畫泡泡
一把你剛才看到的美麗的泡泡畫在紙上。
一要有大泡泡也要有小泡泡,它們是一家人緊緊地擠在一起。
一交流:泡泡的顏色可漂亮啦,你的泡泡有哪些顏色?
(三)活動拓展
1、利用家長資源,幫助幼兒養成每天洗澡的習慣,能嘗試自己洗澡。
2、盥洗室中提供各種不同的洗手用品,培養幼兒正確洗手的衛生習慣。家長和教師共同關注幼兒是否有獨立洗澡、洗小衣物等良好習慣。
(四)閱讀區的活動
1、提供圖畫書《肥皂泡泡》和指偶(各種小動物),供幼兒表演故事。
2、美麗的泡泡:
(1)材料:大小不同的圓形瓶蓋、棉簽、自製圓形印章、油畫棒、顏料,小動物吹泡泡的背景圖。
(2)玩法建議:
①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工具畫泡泡,並說說自己畫了一個什麼樣的泡泡。
②用油畫棒先畫一個小泡泡,再用不同顏色的油畫棒畫在泡泡的外圈,讓泡泡越「吹」越大。
Ⅳ 小班音樂教案《我愛洗澡》說課怎麼寫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專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屬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Ⅳ 小班健康領域洗洗泡泡澡教案
小班健康領域活動:常洗小手身體棒
設計意圖:
隨著「手足口」病及各類流行病的蔓延,作為弱勢群體的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成人的關懷與照顧,還要養成一個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及自我保護的方法,知道預防在前。剛剛進入小班的幼兒,初次體驗集體生活,是養成良好衛生生活習慣的關鍵期。手是接觸外界物體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的部位,特別是活潑好動的孩子,更容易將物體上的病毒與病菌粘在手上,如不洗手,很容易引發疾病或傳染病。因此,教給他們正確的洗手方法更是刻不容緩,這不僅能有效控制各種疾病的傳播,而且能讓孩子們從小形成一個好習慣,終生受益。
活動目標:
1. 願意經常將洗手干凈。
2. 知道正確的洗手的方法及好處。
3. 能結合實際情況說出自己的感受。
活動准備:
1. 有洗手的經驗。
2. 洗手液、臉盆、小毛巾各兩件,洗手步驟圖片一套。
活動過程:
一.教師給孩子講故事,引出洗手
導入語:小朋友們,你們好呀!老師知道我們的班的小朋友最喜歡聽故事了,現在老師就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故事裡有個叫樂樂的娃娃,她呀,從來就不愛洗手!有一天啊,她玩了玩具,又沒洗手,就拿起媽媽准備的蛋糕,啊嗚啊嗚的吃了!結果呀,她的肚子痛得哇哇叫!
提問:樂樂為什麼會肚子痛呀?
小結:原來呀,樂樂是因為晚了玩具沒洗手才肚子痛的啊!恩,我們的小朋友都知道玩具上有很多細菌,所以晚了玩具之後一定要記得洗手哦!
過渡語:那除了玩了玩具之後要洗手,我們的小朋友都知道還有什麼時候我們要洗手呢?
二.教師根據小朋友的回答,初步總結那些時候需要洗手及洗手的重要性
1. 吃飯之前要洗手
2. 吃飯之後還要洗手
3. 上完則所要洗手
4. 睡覺之前要洗手
5. 玩完玩具之後要洗手
6. 打完噴嚏之後
小結: 啊,我們的小朋友可真聰明呀!知道這么多需要洗手的時候。恩,那我們一定要記得在這些時候洗手哦,不然呀,會和故事裡的樂樂小朋友一樣肚子痛哦!
過渡語:恩,我們的小朋友知道在什麼時候要洗手,可是你知道怎麼洗手嗎?
三.結合小朋友的回答,老師示範完整的洗手方法,是小朋友進一步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一)洗手的完整方法:1. 挽起衣袖; 2.擰開水龍頭;
3.把手淋濕; 4.打上肥皂(或洗手液);
5.搓搓手心手背手指頭; 6.把手沖干凈;
7.對著水池甩甩手; 8.拿起毛巾擦乾凈;
9.關上水龍頭;
並每說一步,就附上那一步的洗手圖。
(二)附上洗手兒歌:
捲起兩個小袖口,輕輕擰開水龍頭。
我吧小手伸出來,洗洗我的一雙手。
洗手心,洗手背,搓搓我的手指頭。
兩手一起沖沖水,肥皂泡泡不見了。
洗完手,先別走,對著水池甩甩手。
摘下毛巾擦乾凈,一點沒濕衣袖口。
(念兒歌時加上動作。)
(三)再次強調洗手的重要性
我們周圍的許多東西都是不幹凈的,許多東西臟了,小朋友用眼睛都看不出來,臟東西還會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呢。干凈的小手,摸了這些東西就不幹凈了。所以啊,我們的小朋友一定要經常洗手!特別啊,是吃飯之前和上完廁所之後哦!
過渡語:剛才呀,老師教了小朋友完整的洗手方法和兒歌,現在呢,老師要請小朋友上來用老師准備好的東西洗手!在上面的小朋友洗手,下面得小朋友給他們念兒歌,老師來做評委,看看呀誰洗得比較干凈,而且呀還沒有打濕袖口!
四.教師提供材料,讓小朋友實踐洗手
1. 請兩位小朋友上來洗手,剩下的念兒歌,上來的小朋友根據兒歌一步一步來。
2. 洗完後,老師檢查小朋友的袖口有沒有弄濕。
3. 教師和小朋友一起選出一個獲勝者。
五.教師總結洗手的重要性,使小朋友養成願意經常洗手的好習慣
結束語:原來啊,洗手時這么重要的啊!如果不洗手手小朋友們會生病,會難過哦!所以呀,小朋友一定要記得經常洗手哦!現在我們快要吃飯了,小朋友們老師一起盥洗室,用剛才的方法把小手洗干凈吧!
Ⅵ 小班健康教案(養成上衛生間的好習慣
孩子定時上衛生間是培養好習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