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美術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教育
1、在生命教育來與美術源教育的緊密關聯性上進行課程設計。2、探討生命教育融入美術課中,師生共同建構與互動的教學的成長歷程。3、歸納出生命教育融入美術教學有何特徵與意義。4、探討生命教育融入美術課中所面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在研究方法上,採用文獻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
㈡ 四年級美術作品生命之源 怎麼寫內容
小學四年級美術:生命之源水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審老師你們好:
我是來自勝利小學的李丹,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美術第八冊第五課《生命之源——水》。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綜合探索學習領域。力圖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充分發揮美術實踐能力。教師在指導學生對水問題進行挖掘的同時要拓展學生的美術視野,從美術的角度理解水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孩子正處於大腦發育的完善期,學習能力和情感能力快速發展,是培養學習能力和情感能力的重要時期,也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改變不良習慣的最關鍵時機,所以本節課以學生自學為主,重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激發他們保護環境,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水的相關知識,特別是水資源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我們應當一起來珍惜所剩不多的水資源。
2.能力目標:通過宣傳欄的製作,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和利用美術技能服務於生活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參與製作節水、愛水的板報中體會美術與生活的關系,以及收獲勞動後的喜悅,提高保護水資源的意識,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四)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到水對人類生活有多麼重要。通過宣傳欄的製作,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和利用美術技能服務於生活的能力。
(五)教學難點:
1.讓學生了解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
2.宣傳欄的裝飾設計方法。
(六)教具准備:
課件、宣傳報
[教學理念]
在分析宣傳報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與提問題的能力。教師向同學們介紹自己在生活中節約用水的方法來感染學生,讓學生懂的節約用水是我們在平時生活中應該做的並是公民應該盡的義務和責任。在學生動手製作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的能力。
二、說教法:
我採用的是: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問題主線,活動主軸的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本節課採用學生自學、小組合作等方法,完成新課的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課件出示)考考你:
人體內75%為_____
地球表面75%是_____
人每天需要飲食,「飲」在前,意思是________
2、生答,師引導:人體75%是水,地球表面75%是水,這是宇宙中偶然的巧合嗎?民以食為天,食以飲為先。飲食飲食,先「飲」後「食」。你們課前從書上和網路上搜集了很多的資料,能說說關於人體和水的關系嗎?
學生匯報,引入新課。
3、出示課題。
教師板書:5、生命之源——水
【教學理念: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學生感受水的重要。】
(二)、綜合探索活動
1、感受水之美
(1)水能波濤洶涌,能細流潺潺,常是藝術家們樂於表現的內容,讓我們來看看藝術作品中的水的姿態(課件出示圖片)
《在激流中前進》畫家以簡練概括的藝術語言,雄健有力的筆觸,沉著凝厚的色調,表現了船工們齊心協力搏擊於黃河濁浪之中的驚險場景。
《一灣江水碧》作者筆下的山水畫多注重實景的描繪,畫中表現的灕江山水,水面寧靜風光優美,體現出大氣的祖國河山,墨色相宜、沉著厚重,清秀神采。
《雙耳四系旋渦紋彩陶罐》這件彩陶罐有4個大旋渦紋繞器一周,在2個大旋渦紋之間還繪有2個小旋渦紋,具有很強的動感,反映出原始先民對水這一具體事物有著抽象的概括和表達能力。
(2)教師小結:水的姿態多變帶來無限的美感,有了水自然界的生命才生機勃勃,才有了環境的優美和神態的平衡。
2、水資源調查
(1)學生匯報水資源調查情況
黃河斷流,許多地區乾旱,嚴重缺水,水被污染的情況,多媒體展示學生搜集的資料
(2)小組討論: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浪費水、污染水的現象?怎樣做能有效保護水資源?
討論後各小組匯報,教師引導學生從保護環境保護水資源方面進行思考。
(3)(課件出示)知識小屋:節水標志
師問:你知道這個標志的含義嗎?(學生回答)
「世界水日」是哪一天?(每年3月22日)
「中國水周」是什麼時候?(每年3月22日——28日)
3、宣傳欄的設計。(1)師問:通過學習大家了解這么多關於水的知識,還有保護環境的重要,怎樣才能讓更多的人和你們一樣了解水的資源情況,並參與到保護水資源的行動中呢?(利用宣傳欄)
(2)欣賞宣傳欄設計(課件出示教材上的宣傳欄)
思考宣傳欄包含的內容有哪些?(主題、內容、裝飾)
(3)學生討論怎樣設計宣傳欄,匯報後教師指導
A主題確定。以節水愛水為主題
B內容選擇。學生討論後歸納,內容有水與人類的關系、節水常識、目前水資源情況和以水為主題的藝術作品。
C版面設計。主標題在醒目的位置,先畫出分版圖。
D版面裝飾。色彩鮮艷,繪畫裝飾或剪貼裝飾。
【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欣賞評述能力,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應該遵循審美的規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並引發學生展開想像。】
(三)、小組合作,綜合實踐
1、作業要求:以小組合作形式,設計製作「節水愛水」主題小報
2、分組合作:以搜集的資料內容劃分4個小組,①水與人類的關系、②節水常識、③目前水資源情況、④以水為主題的藝術作品介紹,謳歌母親河的作品。
3、學生製作小報,教師根據各組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導。
【教學理念:美術教學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本環節中我積極的為學生創設有利於激發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通過師生間的對話、討論等活動,來引導學生進行了美術創作活動。】
(四)、展示評價
給學生展示自己成果的機會。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本小組設計的宣傳海報。
【教學理念:美術課程的評價環節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段發展的重要環節。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生生間互評的方式。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讓學生體會勞動後成功的喜悅。】
(五)、教師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做了很有意義的事情,通過收集和整理資料,設計製作了關於節水愛水主題的宣傳欄,讓更多的同學和老師了解水的知識,了解水資源現狀,相信大家會共同愛護我們的環境,保護生命之源——水。
【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評價能力。】
(六)、板書設計:
5、生命之源——水
宣傳欄設計:
1主題確定
2內容選擇
3版面設計
4版面裝飾
【教學理念:使學生一目瞭然,明確主題。】
五、教學反思
在教學設計中我在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上是很下工夫的。學生通過課下自己搜集的資料對水資源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生們都感受到了缺水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感受到水對人類的重要。
本課教學從知識走向生活,從生活切入藝術實踐。學生不僅進行了一次有效的環保教育,更從合作作業中體會到了課題的意義。這是一節不僅有教育意義,更有實踐操作意義的課程,學生作業反映出來的認真,是比以往課程都來的珍貴的。從合作情況看,不僅平時表現優秀的學生發揮了作用,連一些能力較弱的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比較濃厚。教學效果很好。
㈢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林間小道》
春天 當春帶著她特有的新綠,海一樣地漫來時,真能讓人心醉; 當春攜著她特有的溫煦,潮一樣地涌來時,也能讓人斷魂。 春,絕對是一楨浸染著生命之色的畫布。 新綠、嫩綠、鮮綠、翠綠,滿眼的綠色呀,溫柔著我們的視線。還有那星星般閃動的一點點紅、一點點黃、一點點粉、一點點紫呀,也驚喜著我們的目光。 於是,開始在春天漫步。 踩在她松軟的泥土上,才知道生命的溫床可以如此地平實。只要季節的老人飄然而至,所有沉睡的種子,都可以在這里孕育,並賦予生命一種變換的姿態。 春,絕對是一幅飽蘸著生命繁華的畫卷。 無論是破土而出的,還是含苞待放的;無論是慢慢舒展的,還是緩緩流淌的;也無論是悄無聲息的,還是鶯鶯絮語的,只要季節老人把春的帷幕拉開,他們就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在這里匯演自然那神奇的活力。 於是,開始在春天漫遊。 披著柔媚的春光,讓略帶甜意的風,從身邊掠過。就會領悟到春的氣息里,其實包含著一種最令人感動的柔情。也會覺得大自然就是一位奇特的母親,她竟選擇在萬物蕭條的冬的盡頭,將千姿百態的生命孕育而出,讓它們踏著那最為柔媚的第一縷春光,相擁而至,把無限的生機帶給人世。 春,也是一拱彰顯著生命神奇的畫廊。 你看,每一種生命都有自己特定的形態,而每一種特定的形態,都包含著特定的生命信息。無論是高大的,還是弱小的,都要經歷著有生也有死的歷程,也都有稚氣和成熟的時節。無論是引人注目的,還是平淡無奇的,都要沿著那特定的時令軌跡,在自己特定的生存空間里,完成一段生命的壯舉。也無論是否有名有分,無論是生在富饒的家園,還是長在貧瘠的沙土,所有所有的、所有的在春天萌生的萬物呀,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用盡全部的熱情,譜出一麴生命的頌歌。 這就是春,因著萌生在這里的生命的齊奏,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一種神奇的美麗
㈣ 小班關注健康,關注生命繪畫教案
設計意圖: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洗澡成為孩子們每天必須做的事,洗澡也是孩子最能玩到水的生活活動;它符合幼兒的興趣與需要,來源於幼兒的現實生活;通過此活動可以讓幼兒快樂地體驗洗澡的過程,有助於發展幼兒生活經驗,學會如何洗澡,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重難點:洗澡的方法
活動准備:小豬手偶、音樂《我們愛洗澡》、洗澡用品若干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使幼兒知道愛洗澡、講衛生的重要性。
2、根據生活經驗的回顧,認識、了解洗澡用品的名稱及作用,知道洗澡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小豬手偶,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寶寶班來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呀?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你們喜歡它嗎?想不想和它一起做游戲?
引導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2、師:為什麼不想和它做游戲?小豬可想和寶寶班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戲了,這可怎麼辦呢?小豬需要做什麼呢?
引導幼兒知道小豬太臟了,小朋友不想和它一起玩。小豬需要洗澡。
二、了解洗澡
①師:你會洗澡嗎?洗澡的時候都需要准備什麼?
②出示魔術盒,引導幼兒認識多種洗澡用品。
師:老師這里有一個魔術盒,小朋友猜猜裡面藏的什?
請幼兒伸出食指一起說:變變變師小結:哇,變出了這么多好東西!這些洗澡用品可以使我們變得干凈、舒服。
③師:為什麼要准備沐浴露?
引導幼兒知道用沐浴露滑滑的、保護皮膚,用過後香香的。
㈤ 九美靈動的生命 教案
少童祖未民族希望作代我應該何踐行社主義核價值觀呢 首先我要具遠理想堅版定信念立志向樹權立目標才希望其我要做道德高尚、教養華民族講究崇尚道德民族五千論世事何變化勤儉、忠義、謙讓、孝敬都恆古變美德我要做知識豐富、刻苦習我處習知識黃金期應聽師教導斷提高自身素質辜負師良苦用 作未建設者我要踐行社主義核價值觀、弘揚新期揭陽精神斷習知識提高綜合能力、自身素質建設家鄉、祖做准備
㈥ 七年級美術教案(人教版),上冊教案,
單元總目標:
1、
從古今中外的優秀繪畫作品中,體會到勞動____人類創造力的源泉,勞動是許多畫家經常表現的重要題材之一。不同時代的畫家通過勞動題材所表現的主題是不一樣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也是多種多樣的。它們所體現的思想內涵和藝術性的高低存在著明顯的差別。通過欣賞,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 通過對表現勞動題材的優秀繪畫作品的欣賞,培養學生對勞動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念。
單元課時:
本單元分2課時教學。
活動安排:
◆觀賞與描述:
*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這些美術作品所表現的勞動的性質和情節?
* 你對作品所表現的勞動場景有什麼感受?
* 你對作品中人物的勞動心情和態度有什麼感受?
◆分析與研究:
* 你對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 你了解作品的時代和社會特點嗎?
*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創作意圖和要表現的主題?
◆討論與解釋:
*你從這些表現人類勞動的美術作品中獲得了什麼樣的審美感受?
*不同的人物對勞動有什麼不同的態度和感情?
◆體驗與評價:
*你對人類勞動的意義有什麼體驗和聯想?
*你對「勞動創造世界」有什麼體會和看法?
活動一
1、課題 勞動____人類創造力的源泉(上)
2、學習領域 欣賞*評述
3、課時 1課時
4、課前准備
教師准備教具:欣賞掛圖、課件、課外收集表現勞動題材的美術作品、課本等。
學生准備學具:課本、鋼筆、筆記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① 通過欣賞(用課件展示)表現勞動題材的中外美術作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
②
教師宣布本課時教學任務及採用的學習方式方法,要學生注重對中外美術作品的比較、分析,談自己對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 學生預習,看課本上的圖片和文字,認真觀察、思考問題。
(2)發展階段
① 欣賞、評述《在激流中前進》
☆ 展示圖片,學生欣賞、討論。
☆ 請幾名學生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 教師歸納總結:
《在激流中前進》(油畫)
作者:杜鍵,上海人,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班學習時的畢業創作。為此,作者曾先後到山西禹門口、陝西寧家川等黃河險急渡口體驗生活,搜集創作素材。作者以簡練的藝術語言,雄健有力的筆觸,凝重的色調表現了黃河船工們齊心協力在黃河的激流濁浪中奮力前進的驚險場景。作者運用襯托和對比的手法來刻畫黃河船工在勞動中所表現的驚人力量和百折不撓的精神。這主要表現在洶涌激盪的河水與般工們沉著穩定的姿態的對比,大面積奔騰而來的黃河濁浪和小船的強烈對比。
② 欣賞、評述《糧食》
☆展示圖片,學生欣賞、討論。
☆請同學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糧食》(油畫)
作者:(蘇聯)雅布隆斯卡婭,衛國戰爭後著名女油畫家、基輔美術學院教授。
本作品是她青年時期時榮獲國家獎的成名作,約4米寬的巨幅作品,表現了蘇聯集體農庄女庄員在豐收的打穀場上勞動的場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陽光下,集體農庄女庄員們在堆積如山的金黃色麥粒的打穀場上,緊張而有秩序地勞動著。女庄員們興奮的笑臉和歡快而有節奏的動作,充分顯示了經過戰爭洗禮後的蘇聯勞動人民高漲的勞動熱情和嶄新的生活風貌。作品構圖宏偉,形象生動,主題鮮明,內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統一。
③ 欣賞、評述《牛耕》,寫觀後感受交流。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
☆分組討論、寫觀後感。
☆學生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牛耕》(甘肅嘉峪關魏晉時期的墓磚畫)
這是從甘肅嘉峪關魏晉時期5號墓中出土的、原位於墓前室壁的一幅磚畫。我國自漢代以來,統治階級厚葬之風俗盛行。墓室中繪有大量的磚畫。這幅磚畫與同一墓室的其他磚畫的最大特點是,除了表現墓主生前宴歡、舞樂等享樂生活外,大部分是表現勞動人民從事各種生產勞動的場面。是墓主為了祈求死後永遠有一批勞動群眾供他們驅使奴役、但從一個側面形象地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生產勞動的狀況。這幅表現牛耕的磚畫,畫面十分單純,但作者頗具匠心。如兩頭牛有意畫成一黑一白,以對比的手法突出畫面的明快感。再如,畫扶犁者,只寥寥幾筆,不僅生動地畫出了扶犁者的形態,而且其緩步前行時的姿態極富運動感。
④ 欣賞、評述《清明上河圖》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討論。
☆學生自願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清明上河圖》(中國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作者:張擇端,北宋畫家,東武(今山東諸城縣)人。
本作品是一幅生動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榮景象的、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著名之作。全畫內容大體分為三段,開頭是畫汴梁的郊野風光,中段是以虹橋為中心的汴河(當時稱「上河」,此河是當時國家的漕運樞紐,南北商業交通要道)及其兩岸舟車運輸、手工業生產和商業貿易等繁忙的活動場景;後段為巿區街道的繁華場面。教材中所選的是中段也是描寫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滿載著貨物的大船,即將通過虹橋。橋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時失去了控制,船工們一面急忙放下桅桿和帆,一面正緊張地控制著船頭前進的方向,有的在指揮,有的在擲纜繩,以使大船安全地通過虹橋。相映成趣的是,大船過橋的緊張又極具戲劇性的場面,吸引了橋上眾多的行人。他們都在聚精會神地注視著橋下發生的一切。橋上橋下相互呼應,構成了一幅熱烈、緊張而又極其生動的畫面。雖然畫中人物都畫得很小,仔細一一看去,個個都很生動,十分耐看,足見畫家對生活的觀察十分仔細,描繪人物的舉止形態具有極其深厚的藝術功力。從而使這一段描繪成為整個《清明上河圖》中最吸引人、最令人過目不忘的場景。
⑤ 欣賞、評述《搗練圖》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討論。
☆學生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搗練圖》(宋代摹本,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作者:張萱,盛唐著名人物畫家,擅長畫婦女。現存的宋代摹本《搗練圖》和《虢國夫人游春圖》是他的代表作。
《搗練圖》因描繪唐代婦女制「練」(一種絲織品)的勞動場面而得名。全畫共畫了十二個人物,按制練的工序分成三組;右邊一組描寫四個婦女用木杵搗練,教材中所選的正是這一段。中間一組描寫兩個婦女在理線,左邊一組描寫兩個婦女把練拉直,另一個淘氣的小孩在下面來回玩耍,在中間和左邊兩組人物之間有一小女孩蹲在地上,用團扇在扇炭盆。十二個人物組織得疏密有致、動靜適宜。讓我們看到了當時制練的勞動過程。作為一件藝術品,其重要的價值還在於作者描繪這一勞動場面的高超技巧。這主要表現在由四個婦女組合而成的畫面,既符合生活的真實,又有獨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態各不相同,既統一,又富有變化。「豐頰肥體」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婦女的共同特徵。描畫勾線工細又勁健,設色富麗而又勻凈雅緻,衣服的質感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現,充分顯示了唐代的工筆人物畫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3、課後拓展
(1) 請同學展示自己收集的圖片,欣賞、評述、交流,課後寫自己的心得體會。
(2) 課余時間,多搜集優秀中外美術圖片,通過欣賞提高自己的審美素養。
活動二(第二課時)
1、課題 勞動____人類創造力的源泉(下)
2、學習領域 欣賞*評述
3、課時 1課時
4、課前准備
教師准備教具:欣賞掛圖、課件、課外收集表現勞動題材的美術作品、課本等。
學生准備學具:課本、鋼筆、筆記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課堂教學
(1) 引導階段
☆通過進一步欣賞(用課件展示)表現勞動題材的中外美術作品,拓展學生視野,體會勞動是人類最崇高的品質。
☆教師宣布本課時教學任務及採用的學習方式方法,培養學生從事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能力。
☆學生預習,看課本上的圖片和文字。
(2)發展階段
① 欣賞、評述《北方的九月》
☆展示圖片,學生欣賞、討論。
☆請同學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北方的九月》(套色木刻)
作者:晁楣,當代著名版畫家,1949年參軍,從事美術宣傳工作。1958年初,轉業黑龍江的「北大荒」。創作許多表現北大荒的版畫。
本作品描繪經過開墾的北大荒金秋時節紅高梁豐收的壯觀景色。宏偉的構圖,濃重的色彩,豪放的刀法,美得令人陶醉的意境,使這幅作品成為一首對自然、對勞動的贊美詩,同時也體現了畫家對這塊曾經灑下了許多汗水的土地的無比深情。在這幅作品中,寫景是為了抒情,景與情得到了有機的統一,豐收與勞動緊密相連,勞動創造了美好世界的主題得到了突出的表現。
① 欣賞、評述《倒牛奶的女傭》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討論。
☆學生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倒牛奶的女傭》(油畫)
作者:(荷蘭)維米爾,十七世紀荷蘭傑出的風俗畫家,擅長表現荷蘭普通巿民日常的室內生活。繪畫風格深受科學精神的影響,以形體結實,結構精緻,色調和諧,尤其善於表現光線和室內這空間感著稱於世。
本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畫中所呈現的是荷蘭普通巿民平時勞動的場景,在歐洲美術史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這就是17世紀的荷蘭繪畫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巿民藝術。這同過去主要表現封建帝王、王公貴族、宗教神靈的繪畫比較是一個巨大的歷史進步。而這種進步則是由於十七世紀的荷蘭,已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帝王貴族和宗教將向新興資產階級政權轉化的制度。當然《倒牛奶的女傭》其重要不僅如此,還在於它體現了一種新的藝術風格和新的藝術成就。畫家不僅真實精確地描繪出人物所在的房間的空間感,而且人和景物都好像沐浴在極度純凈的光線之中,女工穿的裙子的藍色和上衣的檸檬黃色用得恰到好處,強烈的光感使這幅畫的色彩顯得特別的明凈和細膩,使人感到十分平易、親切。無怪乎有人稱維米爾是描繪光的大師。
② 欣賞、評述《播種者》
☆展示掛圖,欣賞、討論。
☆學生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播種者》(油畫)
作者:(荷蘭)凡*高,十九世紀後印象主義畫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文森特•凡•高,1953年生於荷蘭格羅渥忒-松丹特他是一位牧師的兒子。年少時的梵谷並沒有體現出任何獨特的藝術天賦,在他16歲時,他才有機會接觸藝術,而當時也只是在佔比爾美術公司當職員。不久後,在愛情上遭受挫折的梵谷,對生活感到十分痛心,他渴望尋求神靈的幫助,於是投入了宗教的懷抱,決心做一個基督教牧師。可是梵谷未能熟諳深奧的教義,於是只好到比利時南部礦區波里納士去傳教。但是因為他的口才不好,最終還是未能成功。
在美術公司工作期間,梵谷喜歡在業余時間參觀一些美術館,對當時弗朗索瓦•米勒的藝術頗有興趣,同時從他的作品中有所領悟。於是,在事業和愛情上屢經失敗的梵谷,終於決定自己也當個畫家。
1886年3月,依靠他在巴黎當畫商的弟弟的幫助來到巴黎,並通過弟弟的關系認識了印象派畫家,並與他們密切交往,畫風深受其影響。一年半後,他遷居到終年充滿陽光的法國南部小城阿爾居住,他在這里拚命作畫,主要作品都產生在這一時期。由於窮困和勞累,他精神失常,反反復復,最終自己結束生命,那時才37歲。十幾年的藝術生涯,留下八百多幅油畫。他的畫風對後來二十世紀的現代主義藝術影響很大,堪稱世界繪畫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
他的主要藝術特點是運用對比強烈而又明亮的色彩,以粗獷的筆觸,表現畫家對客觀事物的獨特感受,而不是簡單地再現客觀事物,所以,他的作品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油畫《播種者》,從其構圖來看,雖然帶有模仿十九世紀法國著名農民畫家米勒同名作品的痕跡,但卻具有凡*高特有的藝術個性。這突出地表現在色彩和筆觸的運用上。全畫以鮮明的黃色為基調和燦爛的色彩表達了畫家內心強烈的情感,充分顯示了一種強調表現畫家主觀感受和藝術個性的新的畫風,把油畫中色彩和線條的表現力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③ 欣賞、評述《收獲》
☆展示掛圖,欣賞、討論。
☆學生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收獲》(雕塑,青銅)
作者:(蘇聯)穆希娜,蘇聯老一輩著名女雕塑家,是一位具有才華和大膽創新精神的傑出藝術家。她在1937年巴黎世界博覽會蘇聯展館所創作的巨大的《工人與集體農庄女庄員》的不銹鋼雕像(高24米),使她獲得了世界性的榮譽。以後多次獲獎,對蘇聯雕塑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雕塑《收獲》(又稱「糧食」)是她創作的裝飾性雕塑的代表作。它原是為莫斯科河橋面設計的裝飾性組雕,1939年曾經在「食品工業展覽會」上展出。它表現兩個青年婦女,共同扛著一捆沉甸甸的麥子,一個向右,一個向左,通過共同扛著一捆麥子的動態。將兩個人物有機地連續在一起,在統一中求變化。不論從哪個角度去欣賞,都能看清其中一個婦女臉部顯露出的豐收喜悅之情。作者將兩個青年婦女的形象塑成結實有力的全裸和半裸的女人體,既是為了贊美青年婦女蘊藏的青春活力,也是以此象徵蘇維埃國家的豐收景象。作者雖沒有直接表現勞動,但以勞動後的豐收表現勞動給予人們的愉快和幸福。
② 欣賞、評述《紡織女》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討論。
☆學生交流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紡織女》(油畫)
作者:(西班牙)委拉斯凱茲,十七世紀西班牙最傑出的畫家。擅長肖像畫和風俗畫。雖任宮廷首席畫師,繪畫題材受到一定限制,但仍然有不少作品具有積極的思想意義。
《紡織女》,宮廷生活題材,畫面分前後兩大部分:前景部分是西班牙馬德里皇家織造廠的紡織工正在勞動的情景;後景則是宮廷貴婦們正在欣賞由皇家織造廠織造出來的壁毯。兩個場景代表了兩個不同的階級,而且似乎隱含著一種對比。這不能不說是體現了畫家的一種思想傾向。加上畫家著重表現的各種勞動姿態,而且有意識地通過畫面右側白衣的紡織女勞動時的優美體態,讓人清楚地看到了勞動婦女特有的質朴的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西班牙美術史家對這一作品的最新研究,這一作品在思想內容上還有更深的含義。這就是畫面後景壁毯上所表現的圖像,是以技藝女神巴拉斯與擅長紡織的人間少女阿萊辛比賽織布的神話故事為題材的。它描繪巴拉斯因比不過阿萊辛,而惱羞成怒把阿萊辛變成了永遠吐絲的蜘蛛。據研究者講,前景的紡織女是為陪襯這個故事而安排的。所以此畫原名《巴拉斯與阿萊辛》。從這個研究成果看,這幅畫實際上是描繪了天上人間兩個紡織世界,反成為背景,作為陪襯的人間的紡織女倒成了全畫的主角。這證明委拉斯凱茲雖然以神話為題材,但他更重視現實人間,特別是重視他在宮廷中可以經常見到的他很同情的勞動婦女。
③ 欣賞、評述《弋射收獲圖》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討論。
☆學生交流,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弋射收獲》(東漢畫像磚,四川出土。)
畫像磚畫像石,是漢代統治階級盛行厚葬的產物。它主要用於地下墓室,也包括少數地上祠堂。這是一種介於繪畫和淺浮雕之間、更多的屬於繪畫性質的藝術形式。已發現的畫像磚,主要集中在四川。本圖是其中著名的代表。整個畫面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弋射圖,右為蓮池,池內浮著蓮葉,蓮蓬結實飽滿,水中有魚鴨遨遊,空中有大雁飛行、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下部為收獲圖,一人挑擔提籃,三人俯身割草,整個畫面,簡潔分明,但所表現的內容十分豐富,而且將不同的空間自然地結合在一起。所表現的勞動場面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3) 收拾與整理
收拾課堂用品及資料。
(4) 課後拓展
提醒學生課後收集優秀中外美術作品,用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欣賞、評述,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㈦ 美術生命主題怎麼畫
在荒漠上畫一棵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