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什麼意義
意義:掌握並應用心理健康知識,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自信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自我調節能力,全面提高學生心理整體素養,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質基礎。
同時,切實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廣大學校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共同的緊迫任務。
心理輔導活動的概述及心理輔導活動課的課堂實錄,其中包括心理輔導活動課的設計流程、心理輔導活動課的素材、心理輔導活動課程實錄,以及如何建立心理輔導咨詢室及操作要點。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案擴展閱讀:
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方法:
1、利用學校家長委員會的平台,與家長共同探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每年學校最少舉辦兩次家長委員會會議,家長通過心理信箱、家長委員提案等方式參與學校的教育。
2、每年學校還舉辦校園開放周,邀請家長和社區有關人士參與學校的各方面工作,使學校辦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3、藉助社會力量,共享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幾年來,我們與中華女子學院教師合作為畢業年級開展如何緩解學習壓力、高考前心理放鬆、健康人際交往技巧等方面的專題輔導。
Ⅱ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哪些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1、大學生心理的特點。
2、什麼是大學生健康專的心理,健康心理的標准時什麼。
3、如何培屬養健康的心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習觀,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等等。
4、社會主義當代大學生的健康心理包括哪些。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心存遠大理想,認真學習專業知識。
差不多是這些了。要認真了解,去買本書吧。或者去大學旁邊的舊書市找,最多的就是這種書了。
Ⅲ 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心得體會1000字
教育課程後的學習體會
在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的過程中,我受益匪淺。它幫助我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讓我更好的認識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創造美好未來。
這門課程很好的幫助了我適應大學生活。剛進入大學時,我和很多同學一樣有著很多心理問題。首先是目標失落與確立的沖突。中學階段,我有一個具體目標:考大學。隨著「上大學」這個直接、實在、確定的目標實現,我開始尋找新的目標作為自己學習的動力。但是由於對大學生活缺乏了解,所以,確立目標時產生了許多心理沖突。首先,「理想的大學」同「現實的大學」之間的矛盾使我產生了深深的目標失落感。以前在我心中大學是一座充滿詩情畫意的殿堂,剛入大學時也十分興奮、愉快。但興奮和激動之後,卻發現現實中的大學原來是如此的平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點一線,日復一日無限循環。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帶來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心理沖突。其次,大學培養目標的「高」與「空」使我對目標難以把握,覺得很困惑和迷茫。大學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級人才,可我卻感覺目標的內容比較空洞,目標的階段性也不明確,我完全不知道如何按照目標來設計和規劃自己。另外就是自豪感與自卑感的沖突。高中時候我是班上的佼佼者,我帶著優越感和自豪感踏入大學校園,但很快我發現,在強手如林又需要較好自理能力的新環境中自己的優勢已不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無法面對挫折的自卑感。還有理想中的我與現實中的我的沖突。理想中的我是站在一個很高的位置的,因為社會對我的期望很高,也與我自己曾經優越的地位有關。而現實中的社會認同是不以自己的設計為轉移的,當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不像想像中的那麼高時,我不免會產生產生心理沖突。剛開始面對這一切,我茫然不知所措,後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給了我很大的幫助。面對目標失落與確立的沖突,它教會我要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念 。生活在當今社會的人,不能單靠被動地順應環境,須主動地去適應環境,保持個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首先,一個人要能對自己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念;然後,客觀認識個人能力的優勢和劣勢,確定適合自己的追求目標,既不輕易否定自己,也不過高的估計自己,盡量保持適中的自我期望水平。 在處理理想與現實、自尊與自卑的心理矛盾上,它教會我在全面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對影響自己成長的主要心理壓力進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找准自己的主要問題,然後有針對性的學習、努力提高,適時調整。它鼓勵我積極投身實踐活動,走進外面那個紛繁復雜的「課堂」,經風雨,見世面,在實踐中受到磨練和考驗,從而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並從中獲得社會經驗,正視人生舞台後面的許多真實情景,領悟人生的哲理。
Ⅳ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意義
一、豐富大學生心理學知識,增強他們心理保健意識,端正他們對心理咨詢的看法,引導他們主動尋求幫助,緩解負性的情緒,避免因心理問題加重而導致心理危機的發生。
二、提升大學生心理調適能力,通過各種途徑鍛煉他們的意志、訓練他們的心理素質,使他們保持心理健康。
三、對大學生的獨立生活及社會環境的適應、學習與社會工作關系的處理、人際交往的適應、戀愛問題的處理等多方面進行指導與幫助。
四、通過語言、文字等媒介,給咨詢對象以幫助、啟發和教育,解決其在學習、工作、生活、疾病、康復等方面出現的心理問題。
五、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滿足大學生精神和心理需求,為他們展現天賦和才華、發泄內心的激情、增強競爭意識、獲取自信心提供平台。
六、為大學生心理減負減壓,如加強學習與考研的輔導,幫助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搭建就業平台,開展就業指導等,為處於困境中的學生提供及時有效的支持,幫助其順利渡過難關。
學校要營造和優化一個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校園文化環境,以促進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和團結友愛的人際氛圍,形成一個群體心理健康的大環境。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也要將國外的科學理論與我國的國情結合起來,創建有中國特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並與德育、傳統文化教育和成才教育充分結合起來。
要針對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從心理健康標准與評介、成才與學習心理、交往與情感心理、人格與意志品格、戀愛與性心理、擇業與創業心理、心理健康的調適、心理咨詢的理論與方法、心理危機干預的理論與應用、自我覺知與心靈成長、心理健康與人才成長等角度進行系統性的教學。
更重要的是,我們全社會都要正視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學生家長和我們的基礎教育應該從小就加強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能力。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個社會系統工程,學校、家庭和社會都要密切配合起來,共同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工作能夠在大學生的成長與成才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Ⅳ 談一談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認識
我們在不同的時刻會有不同的情緒,遇到不同的事情會有不同的心理反應,然後我們就會有不同的行為。所以我們需要通過學習或者心理鍛煉保證我們心理的健康,去指導我們行為的方向正確性。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義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這是一個完美的狀態,如果把這個作為標准,我們會發現自己心理多少有點不健康,所以我們應該經常性的與這個標准進行對照,發現自己在心理方面的不足,並針對不足進行有效的訓練,時常保證自己心理的健康。不過從大體上來看,我認為的心理健康就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樂觀的情緒,健全的性格。在這些方面,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認識,知道自己健康或者不健康。
經過半個學期的心理健康課程學習,盡管自己上課沒有很認真的聽講,不過還是學到了許多碎片化的知識。
首先,在自我認知方面,我學習知道自己該去怎麼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能夠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認識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認識到自己的能力、學識、水平,既不高估自己,不對自己的一些長處和優勢沾沾自喜,也不會自卑,過分地貶低自己,決不無緣無故抱怨、自責自己。認識到自己的缺點,並努力去改善他,完善自己,讓自己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讓自己在氣質、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各方面平衡發展,完整、協調、和諧地表現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神風貌;適中合理的思考問題;待人接物能採取恰當態度,對外界的刺激不會有偏激的情緒和行為,和集體融為一體。
學會如何與人相處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人際交往有太多需要學習的內容,一一列舉會顯得有點太過於作,我在這兒表達我認為在與人交往中比較重要的幾點。學會傾聽,這是懂得在交往過程中如何尊重人、理解人,從不將自己的觀點強加到他人的身上;能夠平等地、寬容地、客觀地了解、評價對方,不勢利待人,與人相處時,總顯示出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積極的態度;當與他人產生矛盾時,能進行較好的溝通,並以理智的、合理的方式解決,學會去忍耐,多想想自己做錯了什麼,不要總覺得朋友欠自己什麼。在我看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贊美,多看看別人的優點,並說出來讓對方知道。
愛情應該是美好的,在一段美好的愛情中,我們會學到很多。戀愛關系對我們的意義,事實上已超出了這種關系本身,而是作為其自我認定和自我價值感的基礎。健康正常的愛情哪有什麼固定模式,有些人喜歡細水流長的,有些人喜歡轟轟烈烈的,但是不管什麼樣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愛情里應該覺得是很安心。兩個人並不是通過相互索取而達成平衡,兩個人分別是兩個獨立的個體。不依賴對方,依靠對方,不抱有過多期望在對方身上,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和追求,也能很好地融入對方的精神世界,理解和包容對方。但是兩個人相處也是一個復雜的課程,他需要我們去感悟,不過站在一個男生的立場,我認為在愛情中,我們需要有理解和包容的心。
我們大多時候都在感受著壓力的存在,在頂著壓力奮斗,或者因壓力而焦慮。壓力是人類在應對事情時感覺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對結果不確定的精神狀態。當壓力大到一定程度,成為我們難以承受的負性壓力時,這種消極情感才給我們帶來消極影響。面對壓力個人的心態也是十分的重要,所以,我們必須保證我們擁有正確的心態,去面對壓力。
我記憶力一直不好,老師講的東西挺多的,但是我記住的並沒有多少,也許只是當時聽著開心吧。不過我相信學到的東西已經在心中,或者性格養成。總之,學到的這些東西,總會在以後的某一時刻影響我。至於感觸最深的,就是氣質很重要。例如,我認為老師就是一個很有氣質的人,言行方面都特別體現氣質,有氣質的人就會顯得特別漂亮。我想這也是我去聽課最重要的原因吧。
這節課應該是讓我學到挺多的,不過讓我總結卻又很困難。我想,學到的這些東西,總會實時的影響我,讓我知道自己該去做什麼,並且做的更好。
Ⅵ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習體會
現在的心理健康對於大學生來說非常的重要,通過學習時,她們更好地排泄體內身體隱藏的負面影響,變得積極正能量
Ⅶ 描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課,並寫下你的感想。要求 1200一2000字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會》可以先描寫一下課程是怎麼樣的,然後再寫一下自己通過這門課程學會了什麼,懂得了什麼道理。
這學期課程還是緊密的進行。課堂總是歡聲笑語,我們師生之間的關系十分融洽,可能是老師是主修心理學,對於我們這些青少年會比較了解。我對他腦子里的淵博知識感到欽佩。老師也顯得很年輕,同時與這個時代並進,所以覺得老師和我們那麼親近是件很不錯的事情,就像有一個夥伴,她比我們同齡人懂得多,同時可以為我們指點迷津。
首先,通過上心理課,我學會了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如何正確利用自己的時間。使我的生物鍾更加合理優化,使我把以前錯誤地運用時間的方式得以改正,使我現在的學習更加有計劃。
之前,我是一個不善於調控自己情緒的人,經常因為一些小事而郁悶好長時間。通過上心理課,在不開心的時間便開始試著調控自己的情緒,盡量使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所謂挫折是前進的動力,總是把自己沉浸在過度的悲傷中,除了傷害自己又有什麼用呢?不如去面對,不如開開心心地活著。
再次,通過上心理課,不僅增長知識,還得到新的感受。我學會很多知識和道理。我知道當彼此遇到誤會,要換位思考,要寬容待人,要理解他人,也要把自己的一些事情坦白的說出來。
通過上心理課,我懂得了怎樣尊敬父母,怎樣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怎樣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他人。我覺得人與人之間要及時溝通,與父母之間要敞開心扉,不要製造矛盾。平時父母管我,我心裡感覺很厭煩,現在我什麼事都為父母朋友和家人著想. 讓我終於感到人生的珍貴,感到要孝順父母,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悟到我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為我們操心,不讓他們為我們擔心,我們還要關心身邊的人,讓每個人得到關心。
心理課的老師很用心,教育方式也不同,教我們怎麼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些事,怎樣對待和父母的爭吵。上課的老師很棒,很詳細,很活潑,上課沒多久,同學們就被老師感染了,也都活躍起來。經過上課,我的知識更豐富了,辦法更多了,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我會按老師教的方法合理去對待每一件事,打開心扉與別人溝通,不與別人產生隔閡。
心理健康課可貴,學會了與人共處,我會將課堂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愛,報答令我受益匪淺,我感悟到人世間愛的愛。就讓我們乘著愛的翅膀去騰飛!
上心理課讓我懂得一些道理,在生活中要寬容,學會和家人朋友換位思考,理解體諒他人。更知道怎樣去理解父母,愛自己的父母。希望多開展這樣的課程。
心理課給了我新的生活體驗:我要常去替別人思考,要去理解他人;要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愛。
通過上心理課,我認為我們要想保持一種健康的心理,我們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1、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樂於交往心理健康的學生樂於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通過人際交往,使他們能夠認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范的習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系,保證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2、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對大學生心理產生影響和作用的環境包括生存環境、成長環境、學習環境、校園環境等。
總之,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是關繫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梁啟超先生這一名言震盪著一代代年輕大學生的心靈,我們大學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質迎接未來的挑戰,為國家的富強奉獻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