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孩子媽媽一直想讓孩子學畫畫,想向各位知友們請教下大連哪家少兒美術學校好
4—9歲的孩子正處在視覺表現的意象期,即所形成的畫面表現效果多為自己的意念形象版,所以這一階段權正是培養孩子想像與創造能力的最佳時期。
如果您想讓孩子學習美術,建議您了解專業性美術教育機構,應該注重想像和創造,不僅僅培養學生成為藝術家,而且通過對藝術的欣賞、探索與追求,去實踐與創造,培養學生成為一種感知敏銳、個性鮮明、想像豐富、賦於情感、理解力深刻、知識愛好廣泛的藝術型思維人才。
大連這樣的美術機構應該很多,要謹慎選擇。讓孩子真正接受到美的教育。
② 關於藝術的小故事(簡短點,最好50字左右)
你好,有很多,可以擇取
音樂家貝多芬的故事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 是十八世紀後年葉以來世界最著名的德國音樂家。1770年12月26日貝多芬誕生於德國萊茵河畔的波恩城。他的祖父原是荷蘭籍,移居德國後,曾任當地宮廷樂長。父親是個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宮廷御廚的女兒。貝多芬生長的年代,正是約瑟夫二 世實行"開明專制"的時期,波恩的統治者也實行了一些改良的措施。波恩成了當時德國啟蒙運動的中心地之一。貝多芬的幼年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但是,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嗜酒成癖的父親敗壞了家業,他企圖把四歲的貝多芬變成搖錢 樹,一心想讓自己的兒子也成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強 迫孩子練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後把孩子從熟睡中拖起來拉琴,不滿八歲的貝多芬被強迫在寇恩的聽眾面前表演、賣藝,十一歲的貝多芬就開始在劇院的樂隊里工作。這種嚴酷的童 年生活,使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獨立的以音樂謀生的道路,同時 也就養成了他堅毅倔強的性格。
從1781年起,貝多芬在劇院工作的同時,跟樂隊指揮奈弗學習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和作曲法。奈弗是位很有修養、傾向於啟蒙運動的作曲家.指揮家,他對發展德國的民族歌劇、清唱劇都曾有過貢獻。貝多芬通過向這位老師學習,認識到學習德國 民族音樂傳統的重要,並在奈弗的引導下也接受了啟蒙運動的影響,對德國當時的進步文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1787年以後,貝多芬擔起了全家生活的經濟重擔。但貝多芬並未被艱難困苦的適遇所屈服,他設法在波恩大學旁聽哲學課,他醉心於誦讀和研究古代神話、希臘文和拉丁文的古典文學,他對莎士比亞、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非常喜愛。他雖然沒有莫扎特的早熟天賦,也沒有莫扎特優越的學習條件,而他那孜孜不倦的自學所取得的成就,是他所有的前輩都不及的。
1789年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和萊茵河流域進步的反封建運動,對貝多芬的思想成長起了巨大的作用,他逐漸把追求"自由、平等.博愛"作為自己的政治理想。1790年他創作的大合唱《約瑟 夫二世之死》,把約瑟夫二世當做人民的救世主來贊頌,這一方面表現出他對共和理想的追求,同時也反映出貝多芬早年對改良主義的不合實際的幻想。這部作品也是貝多芬把聲樂和交響樂溶為一體的最早嘗試。
1792年,貝多芬在海頓的鼓勵與支持下,來到維也納定居。他起先是以一位天才的青年鋼琴家出入維也納的貴族門庭,並受到貴族們的熱情接待和保護,他也曾一度產生過對上流社會的幻 想。但是,貝多芬所處的時代畢竟與海頓,莫扎特的時代不同,時代賦予貝多芬更成熟的資產階級自覺性和個人的自信和自尊。因而他一開始就不甘願做貴族門的奴僕,而是要與貴族們有平等的地位。後來貝多芬漸漸發現自己的資產階級理想和當時的封建 社會有著很大的矛盾,再加上他1796年開始面臨耳聾的威脅,使貝多芬很快增長起一種對現實不滿,對個人命運反抗的思想感情。
1797年後,貝多芬患了耳聾病,病情逐年惡化。對一個音樂家說來,再沒有比這一打擊更沉重的了!惡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界的交往,妨礙了他的鋼琴演奏,他不得不放棄演出,而長期隱居在維也納鄉村。
從1800年起,貝多芬在創作上很自然地逐漸 脫開海頓和莫扎特的影響,力求創造自己的藝術風格,追求新的理想。他於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志了他在創作上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成熟時期。他這一時期的創作力極 為旺盛,表現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現出許多傑出的作品。貝多芬成熟時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邏輯——「通過斗爭,得到勝利",在這一時期中逐步得到確立,英雄性、群眾性的交響樂新風格形 成了,革命的內容、戲劇性的交響樂發展手法、形式上的各種重 大革新等等,在這一時期都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貝多芬最傑出的作品,幾乎都是在他後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聾狀態中創作的。
1815一1819年是貝多芬經歷的四年危機時期。當時,歐洲陷入了反動的封建復辟時期,資產階級的革命力量遭到扼殺,黑暗籠罩著歐洲大陸。這個時期貝多芬的思想較為復雜,他的自信和堅定被失望和動搖所襲擾;創作上的英雄風格向抒情性風格轉變;作品很少,大部分時間花在收集、探索和改編歐洲各國的民 歌上。這充分說明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共和主義者是有其歷史局限的。然而,貝多芬最後終於從沉默中掙扎出來,度過了他的危機 時期。從1819年起,貝多芬重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反封建的 斗爭中來。此時他創作的五首鋼琴奏鳴曲、五首弦樂四重奏,乃至他創作中最偉大的《第九交響曲》(《合唱交響曲》)等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意義。但貝多芬最後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慘、最痛 苦的年月,孤寂和貧困的威脅使他窮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3月26日病逝於維也納。據說在他臨終的一刻,暴雨雷電交加, 貝多芬舉起乾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後的奮擊。這種生命不息戰斗 不止的精神,全部貫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
貝多芬是人類藝術上最偉大的創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著卓越的音樂天斌、熾熱的叛逆氣質和巨人般的堅強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撓的意志和對社會的責任感而產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為一個音樂家的特殊品質。他通過自己的創作,特別在他的九部交響曲中,反映了那個時代偉大的人民運動和最進步的思想。他以時代和個人的命運為題,通過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藝術形象相結合,寫出了一系列交響樂作品,表現了從斗爭到勝利、從黑暗到光明、從苦難到快樂的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精神歷程,他的九首交響曲象珍珠一樣永遠閃閃發光。
通過對貝多芬九首交響曲的研究和分析,特別是其中四首(即第三.五、六,九首)標題性交響曲的剖析,我們不僅可以了解貝多芬全部創作的基本面貌和他那偉大而純真的思想,而且可以了解到交響樂創作上的重大革新,可以看到交響樂是如何從海頓、莫扎特時代過渡到以舒柏特、門德爾遜為代表的新發展時期。早在貝多芬在世時他就已被公認是具有世界意義的音樂家, 他既是偉大的古典作曲家,又以浪漫派的先驅而載入史冊。
康熙年間,有個御用畫師叫禹之鼎的,自小苦練丹青,又融匯各派之長,學識淵博,當時有「禹畫聖」的稱號,於是他自己頗為自負。
「禹畫聖」供職內廷,常聽眾官稱康熙帝天資聰潁,志趣高尚,藝事無一不精,且擅畫工。「禹畫聖」卻不以為然,心想,康熙是皇帝,你們當然要捧他了,我就不信皇帝啥都懂,我「禹畫聖」以自己才藝立身世界,豈能與阿諛奉承之輩合污。
話說清聖祖玄燁,聽到有此心高氣傲的畫師,也有心去看看這人倒底有多大能耐。
一日微服來到內廷,見禹之鼎畫的《王士楨幽坐篁嘯圖卷》頗具在野文人那種豪放不拘、精研細繪的畫風,看後心自歡喜。
卻說皇上罵到,早驚動了眾官,都誠惶誠恐地跪拜於階下,高呼:「吾皇萬歲!」
康熙帝笑盈盈地擺手說道:「朕來此觀畫,不必多禮了。」
「禹畫聖」見皇上興致很好,心想,何不趁此時機試試皇上對畫藝修養,也可使自己在皇帝面前顯示自己的才能。
於是出得列來,朗聲奏道:「臣禹之鼎叩見聖上,愚臣才疏學淺,畫工粗獷,請聖上指教!」
康熙帝一邊說;「免禮平身。」一邊端詳著禹之鼎,心想,這分明是要看我有沒有賞畫水平啊!虧這老兒還有個性,於是高興地說道:「你這畫,章法嚴謹,行筆堅硬,用量圓潤,濃淡相渾厚而滋潤,一山一石,一竹一水,隨意揮灑,雖受尺幅之限,卻含『拂雲擎日之態』,王士楨獨坐幽篁中,兩眼迷離,雖有避世厭俗之意,卻露孤芳自賞之情吧?」
禹之鼎聽得目瞪口呆,微露羞赧之色,忙跪下說道:「在下之畫技,與名人相差甚遠。」又雙手呈上一幅畫卷:「聖上精通畫意,請萬歲爺觀賞此畫之意境,小人聆教之!」
好個「聆教之」,原來禹之鼎聽到康熙帝評畫中暗譏他「孤芳自賞」,雖微赧於顏,但不甘就此罷了,便來個「以攻為守」。
禹之鼎呈上的是一幅很少為人所知的古畫,他心想你皇帝如沒點真才實學也難論此畫了。
康熙帝一聽,暗想,不知這「怪才」拿什麼畫來考朕,心中也很好奇,就說道:「你將畫懸掛於壁,朕與爾等共賞之。」
內廷眾官,見康熙帝賞畫論藝,就攘擠一堂傾聽受教,此時見「禹畫聖」拿古畫來考皇帝,都驚得倒吸一口涼氣。
畫卷徐徐展開,只見一幅奇崛豪放的潑墨山水呈於眼前,章法實在出奇,突兀的山岩如鑄鐵所成,或雲或泉,因其形似,猶如水自天而瀉,自然天成,不見墨污之跡,這種磅礴灝翰的畫面氣勢逼人,觀者都驚得鴉雀無聲。
康熙帝緩緩地端起茶呷了一口,尋思著,內廷秘藏無數歷代名畫,此畫卻第一次見得,就憑這「怪才」呈上的這張畫,朕也該恕他無罪了。
「禹畫聖」見皇帝端杯尋思,心裡暗自高興,在旁用躊躇滿志的眼光掃了一眼冥思苦想的眾官員,自負地用二根細細的手指捻著稀疏的鬍子。
這時康熙帝輕輕放下茶杯說道:「朕縱觀此畫,由近及遠,山石嶙峋有次,造型迥異,可謂鬼斧神工;涓涓細流統貫全畫,有來有去,可逐流溯源,淡骨濃色的雲靄推著蒼郁的松濤,如聞其聲,又添幾分神秘的色彩,美也!」
眾官員聽到康熙帝生動的評畫頓時活躍起來,用欽慕的眼光注視著皇帝。「禹畫聖」卻在旁把嘴一撇,意思是,就章法、筆觸、款式論畫,只算程式化語言,說清畫的出處才算「雅韻博古」呢!
康熙帝看在眼裡,心想:「好啊!這才叫『棋逢對手』。」於是興致盎然地站起來踱了幾步,說道:「自古畫有六法三品之說,古人雲,氣韻生動,出於天成,人莫窺其巧者,渭之神品;筆墨超絕,傅染得宜,意趣有餘者,謂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規矩者,謂之能品;此乃三晶。」
「禹畫聖」聽到此,頭也不晃了。雙眼瞪著康熙帝。只見康熙帝微笑著又說:「朕曾聞,唐末有王墨者,落魄不拘世故,多放遨於江湖間,善以潑墨作出山水松石,世人無不嘆其精妙,朕觀此畫即王墨神品也!」
眾官員都為康熙帝淵博的談吐所折服,贊聲哄然四起,禹之鼎卻羞得滿面通紅,慌忙跪拜於地連連說道:「萬歲爺天聰多能,臣等莫及也!」
這時康熙帝心想,現在待朕試他學識如何了!於是反問道:「禹學土見識深廣,可知王墨奇特的畫風如何作成?」
這一問,不少官員瞠目結舌,驚慌地望著禹之鼎,但見禹之鼎小心地說道:「聖上學識淵博,愚臣豈敢『班門弄斧』!」
康熙帝哈哈笑道:「畫藝切磋乃是樂事,說說不妨。」
禹之鼎才開言道:「臣聞,王墨嗜酒成性,每欲作畫,必沉酣之後,用髻取墨抵絹上,潑墨作畫,蓋能脫去筆墨畦町自成一種意度,因兼移其神氣,果然妙不可言。」
康熙帝高興地聽著,一邊手扶案上用筆勾繪著什麼,待禹之鼎講完,康熙帝將他畫的往上一舉,眾官一瞧,情不自禁地哎呀一聲,原來康熙帝眨眼之間已將禹之鼎維妙維肖地畫於紙上,畫中禹之鼎雖然仍是自負地撅著兩撇鬍子,而那種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神氣已經沒有了。康熙帝又一抖手腕,一行圓勁蒼秀的行書留於紙上:「藝海無涯,虛懷若谷。」
從此就流傳著一段康熙論畫的佳話。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書法家
為了學習書法,顏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學習,後來又拜在張旭門下。張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書法家,各種字體都會寫,尤其擅長草書。顏真卿希望在這位名師的指點下,很快學到寫字的竅門,從而一舉成名。但拜師以後,張旭卻沒有透露半點書法秘訣。他只是給顏真卿介紹了一些名家字帖,簡單地指點一下字貼的特點,讓顏真卿臨摹。有時候,他帶著顏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趕集、看戲,回家後又讓顏真卿練字,或看他揮毫疾書。
轉眼幾個月過去了,顏真卿得不到老師的書法秘訣,心裡很著急,他決定直接向老師提出要求。
一天,顏真卿壯著膽子,紅著臉說:「學生有一事相求,請老師傳授書法秘訣。」
張旭回答說:「學習書法,一要『工學』,即勤學苦練;二要『領悟』,即從自然萬象中接受啟發。這些我不是多次告訴過你了嗎?」
顏真卿聽了,以為老師不願傳授秘訣,又向前一步,施禮懇求道:「老師說的『工學』,『領悟』,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現在最需要的是老師行筆落墨的絕技秘方,請老師指教。」
張旭還是耐著性子開導顏真卿:「我是見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察筆法之意,見公孫大娘舞劍而得落筆神韻,除了苦練就是觀察自然,別的沒什麼訣竅。」
接著他給顏真卿講了晉代書聖王羲之教兒子王獻之練字的故事,最後嚴肅地說:「學習書法要說有什麼『秘訣』的話,那就是勤學苦練。要記住,不下苦功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
老師的教誨,使顏真卿大受啟發,他真正明白了為學之道。從此,他扎扎實實勤學苦練,潛心鑽研,從生活中領悟運筆神韻,進步很快,終成為一位大書法家,為四大書法家之首。
1,達芬奇畫雞蛋
達芬奇是義大利的一位著名畫家,他在小的時候,有一天,教師拿出一個雞蛋說:「請你畫出兩個一模一樣的雞蛋,能做到嗎?」說完就走了。達芬奇想:雞蛋有什麼好畫的,這又有何難呢?達芬奇從這邊看,那邊看,雞蛋還是雞蛋,但他怎麼也畫不出兩個一模一樣的雞蛋。於是,他去問老師,首先,老師表揚了他認真觀察,並告訴他別小看這一個雞蛋,其實他是千萬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雞蛋。達芬奇記住了這句話,不僅用手去畫,而且用心靈去畫,幾十年之後,他終於成為了一個大畫家。
2,懷素練字
懷素小時候家裡很窮,年少時就出家當了和尚,誦經坐禪等佛事之餘,他對練字產生了興趣。因為買不起紙張,就找來一塊木板和圓盤,塗上白漆書寫。後來,懷素覺得漆板光滑,不易著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塊荒地,種植了一萬多株的芭蕉樹。芭蕉長大後,他摘下芭葉,鋪在桌上,臨帖揮毫。
由於懷素沒日沒夜的練字,老芭蕉葉剝光了,小葉又捨不得摘,於是想了個辦法,乾脆帶了筆墨站在芭蕉樹前,對著鮮葉書寫,就算太陽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風凍得他手膚迸裂,他還是在所不顧,繼續堅持不懈地練字。他寫完一處,再寫另一處,從未間斷。這就是有名的懷素芭蕉練字。
他勤學精研;又用漆盤、漆板代紙,寫至再三,盤板都穿,禿筆成冢,以「狂草」出名。「運筆迅速,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隨手萬變,而法度具備」。前人評其狂草繼承張旭又有新的發展,謂「以狂繼顛」,並稱「顛張醉素」。對後世影響也很大。懷素晚年草書趨於平淡。
他存世草書墨跡很多,著名的有《東陵聖母帖》、《論書帖》,是含有章草筆意的優秀作品;《苦筍帖》、《千字文》和《自敘帖》,均為狂草,筆勢狂怪怒張,神彩飛舞,可以說是著力的佳作。
3,王獻之練字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贊道:「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贊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獻之急了,沖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里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 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舍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4,貝多芬童年
貝多芬的祖父與父親都是宮廷歌手。在大部分時間里,他的父親都喝得大醉,沒有對家庭和氣過一點,甚至連家人們是否有足夠的吃穿都從未過問。起初,善良的祖父還能使這個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過來,他最大的孫子的音樂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當小貝多芬只有四歲時,祖父就去世了。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裡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於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不久,一個沒什麼水平的旅行音樂家法伊弗爾來到這個市鎮,被帶到貝多芬家裡。他和老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個小酒館里喝酒到半夜,然後回家把小路德維希拖下床開始上課,這一課有時要上到天亮才算完。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個神童,父親謊報了他的年齡,在他八歲時,把他帶出去當做六歲的孩子開音樂會。但是天下哪有後天培養出來的神童,盡管費了很多事,老貝多芬始終沒有能夠把他的兒子造就成另一個年輕的莫扎特。與莫扎特相比,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練功時間是愉快而安靜的,有著一個慈愛的父親和一個被鍾愛的姐姐;而貝多芬則不然,雖然他的演奏贏得了家鄉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卻遠未象莫扎特那樣引起世人的驚嘆。
這個是說話的藝術故事------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全國上下都在徵兵,當時村子裡的年輕人基本上都被征走了.剩下的也多半是年老的或者不願意去的人.這個時候,村子裡張貼了一張宣傳海報.海報上說:上戰場沒有那麼可怕,去當兵無非就兩種可能:受傷或不受傷.不受傷不用說了,就是受傷了也無非有兩種可能:輕傷和重傷.受輕傷不用說了,重傷無非兩種可能:可以治療和不可治療.可以治療不用說了,不可以治療就是死亡.既然已經死了,還有什麼可怕的?
村裡人報名參軍的人數激增。
奔馬圖
徐悲鴻擅長以馬喻人、托物抒懷,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徐悲鴻筆下的馬是"一洗萬古凡馬空",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
從這幅畫的題跋上看,此《奔馬圖》作於1941年秋季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此時,抗日戰爭正處於敵我力量相持階段,日軍想在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前徹底打敗中國,使國民黨政府俯首稱臣,故而他們傾盡全力屢次發動長沙會戰,企圖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慶。二次會戰中我方一度失利,長沙為日寇所佔,正在馬來西亞檳榔嶼辦藝展募捐的徐悲鴻聽聞國難當頭,心急如焚。他連夜畫出《奔馬圖》以抒發自己的憂急之情。
③ 中班美術媽媽的頭發線描畫教案
活動目標:
抄1、引導幼兒圍繞主題談話,學會用簡短的語言介紹自己的爸爸。
2、鼓勵幼兒養成安靜地傾聽同伴說話,輪流交流的習慣。
3、培養幼兒關心和熱愛爸爸的情感。
活動准備:
已進行了一次有關爸爸的活動、爸爸的照片、爸爸和孩子活動的照片。
④ 小班美術藏族頭飾(添畫)教案
美術活動:添畫——我的媽媽目標:1、運用不同的線條繪畫表現自己媽媽的五官特徵;2、喜歡與同伴交流描述自己繪畫的媽媽;3、喜歡欣賞媽媽的美。准備:1、不同臉型的輪廓紙、水彩筆、幼兒媽媽的照片;2、活動前,通過游戲「猜猜誰的媽媽?」觀察比較並說出自己的媽媽的長相的特點。過程:1、「你的媽媽漂亮嗎?媽媽什麼地方長得漂亮?」引導幼兒欣賞媽媽的美並了解自己的媽媽和別人的媽媽長得不一樣,能說出自己媽媽的特點。2、教師示範添畫《我的媽媽》:「你的媽媽的臉什麼形狀的?」(選擇不同形狀的輪廓)「媽媽頭發是什麼樣的?」(運用曲直不同的兩種線條表現媽媽的不同的發型)「媽媽的眼睛是大大的?還是小小的?」(運用圓形、線性表現媽媽不同形狀的眼睛)「媽媽的眉毛是怎樣的?」(粗粗的?細細的?彎彎的?平平的?)「媽媽的鼻子什麼樣的?」「媽媽的嘴巴什麼顏色的?笑起來會怎樣?」3、幼兒自己選擇不同輪廓的紙,根據對媽媽的觀察繪畫表現自己媽媽的五官的特點。「現在你們想不想把自己的媽媽畫下來介紹給你的小夥伴?要畫的像自己的媽媽!」①指導能力強的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對媽媽的觀察和了解,鼓勵其在進一步觀察的基礎上表現自己媽媽的與別人的媽媽的不同的地方。例如:臉上的痣、有沒有戴眼鏡、頭發長短曲直等。②指導能力弱的幼兒大膽繪畫表現自己的媽媽,能用不同的線條表現人物的五官,會說出自己媽媽的特點。4、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在幼兒的作品欄里,引導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媽媽。5、在晚間接待時間,讓幼兒向家長介紹自己畫的媽媽。
⑤ 美術教案拼貼添畫教案導入怎麼寫
設計意圖:
最近我們班正在進行《小雞出殼》這一個主題活動,有一天我和孩子們一起唱起了《老母雞》這首歌,唱到最後一句,「咯咯噠」的時候,他們顯得特別感興趣。因為我們是托班,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傾向於形象思維,所以對於這種仿生詞比較喜歡,於是我也就很順其自然的問孩子們:「老母雞腳咯咯噠,是在干什麼呢?」孩子們沒有吱聲。隨著城市化的邁近,他們幾乎沒有機會看到老母雞生蛋了,所以這方面的知識比較匱乏。但是他們對於這樣的事情很感興趣,於是我決定以此作為一個切入口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同時在我們的教學目標中也有關於形狀認識的具體目標,我們班的孩子對於形狀比較敏感,平時在區角活動中也有關於這方面的操作。再加上我們井亭幼兒園是以科技為特色的,綜上所述我就醞釀了「老母雞生蛋」這一個活動。
活動名稱:母雞媽媽生蛋
活動目標:1。能夠大膽的用好聽的歌聲來表揚母雞媽媽
2。能准確區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並將其放入相應的籃子里
活動准備:母雞媽媽的裙子一條,頭飾一個,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積木若干,三個裝有這些圖形的籃子,幾個肯德基的杯子
活動重點:准確區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活動過程:
1。導入
老師:瞧誰來了呀?(母雞)母雞媽媽想請你們做我的寶寶,好嗎?小雞快到媽媽身邊來,讓我親一親,抱一抱,好嗎?
2。母雞生蛋
老師:和寶寶們在一起真開心,可是媽媽怎麼發現有點肚子疼,「哎呀,不好了,寶寶們,我要生蛋蛋了!」咯咯噠,咯咯噠-------(出示積木)
老師:哇!我生了那麼多的蛋蛋,寶寶們媽媽本領大嗎?快來誇誇我呀!(《老母雞》歌曲)
3。把蛋送回家
老師:剛才,我生了那麼多的蛋蛋,而且是各種形狀的蛋蛋,你們喜歡嗎?(請幼兒說一說有些什麼形狀)
現在,媽媽請來了我的好朋友,「肯德雞」,這個杯子里裝著各種形狀的蛋蛋,請每隻小雞寶寶拿一個杯子,把裡面的蛋蛋放到和他一樣形狀的籃子里,好嗎?(幼兒操作)
反思:作為一個托班的老師,在活動設計時我也是充分的考慮到我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再根據到孩子們的實際情況做了一個權衡。所以整個活動下來,孩子們的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
我還是比較好的帶動了他們的積極情緒。同時在預設活動中,我整合了音樂,計算,語言,並且我個人覺得整合得還是比較得體的,沒有一種硬生生的強制增加上去的感覺。為了更好的帶動孩子們的情緒,我即興的增加了一些打氣的動作來渲染孩子們,以前哭鬧得很厲害的王濟海,被我的舉止吸引了很快的投入到活動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因為孩子們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主題學習,對於母雞有了一點認識,所以當我以母雞媽媽的身份要求他們來做我的寶寶時,孩子們顯得很熱情,並且從始至終王欣宜總是叫我「媽媽」,看來這個角色在她的頭腦里已經根深地固了。
只是在活動的設計中,應該將「雞蛋寶寶」放在活動室中讓孩子自己去揀,籃子也應該放在不同的地方,避免太擁擠。托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他們比較喜歡模仿,喜歡反復的擺弄物品,反復的重復一個動作,所以我應該多給孩
⑥ 我的媽媽繪畫活動教案
【活動目標】
1、體驗媽媽與我之間的關愛之情。
2、能用不同線條和顏色進行表現表達。
3、會用不同的線條表現媽媽的外貌特徵
【活動重點】
畫出媽媽的外貌輪廓,突出五官的特徵,例如: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睫毛……
【活動難點】
知道頭發是很多、很密的,能用直線、波浪線等不同的線條畫頭發。
【活動准備】
1、幼兒與媽媽的合影。
2、美術活動PPT課件。
3、蠟筆、白紙,示範畫。
【體驗活動】
1、與媽媽進行親子游戲。
2、照片回憶與媽媽一起進行的活動。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播放幼兒與媽媽的照片。
1、照片上是誰呀?
2、你們和媽媽在做一件什麼事情?
3、媽媽和你一起玩游戲的時候,你開心嗎?你和媽媽的表情是怎樣的?
二、鼓勵幼兒大膽的描述介紹媽媽的外貌特徵。
1、師:哪位小朋友願意來向夥伴們描述一下自己的媽媽是長什麼樣子的?
2、你能誇誇媽媽哪裡最美嗎?為什麼?
鼓勵幼兒描述媽媽的五官和發型,例如:我的媽媽是長頭發,眼睛大大的,睫毛長長的、眉毛彎彎的……
三、繪畫示範。
1、出示畫有圓臉的屏幕,播放畫人物輪廓和五官的的步驟。
師:這是什麼呀?
師:圓臉上面有什麼?(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睫毛…)
(當幼兒說出五官的時候,指導幼兒用手指誇張的空畫五官)
2、認識發型,知道頭發是很多、很密的。
師:咦,五官出來了,還少了些什麼呢?
(1)出示只有幾條頭發的圖片。
·師:這樣夠了嗎?為什麼?頭發應該是怎樣的?
(鼓勵幼兒發現說出頭發的特徵)
·播放頭發線條很密的圖片。
·師:我的媽媽也是短頭發的,所以線條畫到下巴的位置就可以了。(指導幼兒頭發從上往下空畫直線。)
(2)師:誰的媽媽和Susan媽媽發型是不一樣的?
·出示長發的圖片,指導幼兒空畫長直線。
(3)師:你的媽媽是什麼發型?
·出示卷發的圖片,指導幼兒空畫波浪線。
(4)出示發型模型,通過對比的方式,讓幼兒知道頭發是很多、很密的,在繪畫的時候可以用密的線條來表示。
四、幼兒自由創作,教師個別指導。
五、活動思想提升。
1、播放音樂:我的好媽媽
2、評價幼兒作品。
3、師:你們剛才畫的是誰呀?你們愛媽媽嗎?我覺得媽媽也特別的愛你們,每天媽媽都會細心的照顧我們,煮香香飯菜、買漂亮的衣服、講故事給我們聽,每天都陪著我們開心快樂的長大,那你會用什麼方式表達你對媽媽的呢?
4、請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向身邊的老師媽媽表達愛。
⑦ 大大班美術送給媽媽的畫教案
推薦在App store裡面免費下載Tipix給小孩使用,隨便塗抹,任意組合筆刷,可以照片快速成畫,還可以一鍵自動繪畫,希望能幫到你